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慢性前列腺炎之濕熱淤阻證

淤濁阻滯論精濁, 分期論治用經方

胡某, 男性, 23歲, 學生。

2017年3月13日初診:腰部、會陰部酸痛、尿頻、尿急不適2年餘, 伴隨煩躁易怒、失眠、無尿痛、尿滴白、血尿及心悸、汗出、手顫、肢體麻木感等。

既往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病史4年, 目前, 服用丙基硫氧嘧啶0.1g, 維持治療, 但謂血清游離T3、T4仍高(具體數值不詳)。 體格檢查:無眼突, 雙手無細震顫, 雙側甲狀腺無腫大。 前列腺直腸指症:無腫大, 質地中等, 壓痛(+)。 前列腺液常規:卵磷脂小體(++), 白細胞15~20個/HP。 舌尖紅, 苔厚膩, 脈弦數。

診斷:慢性前列腺炎;甲亢

辨證:濕熱淤阻精竅, 伴肝鬱化火。

處方:當歸, 浙貝母, 苦參, 丹參, 牡丹皮, 柴胡, 黃芩, 法半夏, 生甘草, 夏枯草, 蒲公英, 梔子, 14劑。 囑忌飲酒、辛辣、炙烤及久坐。

二診(2017年4月1日):訴尿頻、尿急消失, 腰骶、會陰部酸痛亦減輕, 但覺口幹、大便稍幹、睡眠及心煩無明顯改善, 舌尖紅, 舌苔膩不潤, 脈弦細數。 患者身體偏瘦, 素體陰虛, 肝之陰血不足, 肝陽偏亢, 上方用苦寒, 有傷陰之兆, 故去黃芩、法半夏、梔子、加白芍20g, 生地15g, 佛手10g, 以觀後效。

三診(2017年4月20日):腰骶、會陰部酸痛已近消失, 睡眠好轉, 每晚約能入睡6小時, 無煩躁易怒及口乾等, 胃納及二便正常, 舌淡紅, 苔薄膩, 脈稍弦。 效不更方, 囑原方再服20劑。

四診(2017年5月20日):患者精神、情緒均好, 睡眠、胃納、二便正常。 腰骶、會陰部不適已消失。 複查前列腺液常規示:卵磷脂小體(+ + + +), 白細胞0~2個/HP。 他院複查甲狀腺功能亦趨正常。

此案證屬濕熱淤阻精竅, 方以當歸貝母苦參丸為主組成, 清熱解毒, 祛瘀排濁, 濁去濕清。 當歸貝母苦參丸源于《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症並治》:”妊娠, 小便難, 飲食如故, 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 ” 方後注曰:“男子加滑石半兩”, 說明該方男子不便利者亦可用之。 方用苦參、蒲公英、梔子清熱解毒;浙貝母排濁祛濕;牡丹皮血祛瘀, 合當歸祛瘀而不傷血;烏藥防苦寒傷陽, 並有行氣止痛之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