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冬季霧霾籠罩,要懂得收藏自己

一到冬季,

冷空氣、霧霾天輪番上陣,

你的身體還承受得住嗎?

殊不知, 比身體更畏懼過冬的是心臟。

此時的心臟像個需要人呵護的寶寶,

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致命的風險。

為什麼心臟在冬季格外脆弱?

其一, 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 氣溫驟降, 人體耗氧量增加, 肌體為保存熱量, 維持正常體溫, 使人的肢體血管發生收縮, 心率加快, 心臟工作負荷隨之增大。

其二, 是因為寒冷的氣候會讓血液更黏稠, 人體的膽固醇含量在冬季會增高, 呼吸系統感染也會增多。 且在低溫環境下, 血壓易升高。 這些因素都會加重心臟負擔和導致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惡化。

其三, 是因為冬季溫差、氣壓處於較大的波動狀態, 突然受寒冷刺激, 冠狀動脈在原有基礎上容易發生收縮痙攣, 出現急性心肌缺血, 誘發心絞痛, 甚至心肌梗塞。

所以, 冬季一定要注意心臟的保養, 尤其是老年人。

冬季保護心臟, 需從三件事入手

第一件事:運動

資料表明, 冬季心臟病的發作幾率比夏季要高50%, 而運動有助於提高心臟功能, 防治心臟疾病。 但在寒冷季節運動, 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否則有可能健身不成反傷心。

1選擇有氧運動

運動對人體有著諸多好處, 尤其對心臟的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冬季人體消耗的能量會增多, 如果再劇烈運動, 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而能量的供給是依靠血液, 這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所以從維護心臟健康的角度來看, 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有氧運動, 如打太極拳、快步走、散步、慢跑等。

2不宜運動太早

持之以恆的運動可以改善心臟功能, 因為天冷而久臥不動, 不是好的生活方式。 但心臟不好的人, 冬季最好就不要晨練了, 應在太陽出來後再運動, 地點最好向陽且有遮擋。

3不宜空腹運動

空腹運動的能量來源主要靠脂肪分解, 運動時人體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顯著增高。 老年人由於心肌能力較低, 過剩脂肪酸帶來的毒性往往使老年人產生心律失常, 使肝臟合成的甘油三脂增高, 會引起和加劇老年人的冠心病、動脈硬化。

4霧霾天不運動

冬季霧霾較多, 空氣中的PM2.5等污染物會加快心率、升高血壓、激發血管炎症反應, 並讓血液高凝, 進而誘發心臟病發作。 因此, 霧霾天氣時需減少戶外活動, 如必須外出應戴好口罩。

第二件事:睡覺

人的一生, 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床上度過, 在睡眠中人的身體各項機能得以轉換啟動, 但若睡眠不好, 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高2-3倍, 所以在心臟本身較脆弱的冬季, 更要睡好覺。

1不要蒙頭睡覺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會蒙頭睡覺,但蒙頭睡覺會使被窩內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窒息,或誘發心血管病。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頭露被外,雙腿屈伸。

2不要睡醒就起

老人冬季早上醒來之後,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會導致心絞痛發作。老人睡眠醒來必須先在床上躺一會兒,待“醒透”後再起床。

3睡姿頭高腳低

冠心病患者本身的心臟功能不好,夜間又是冠心病的好發時間,更應該選擇好正確的睡姿。所以,為減輕心臟負擔,應該選用頭高腳低位,將頭部和胸部墊高,也可以將腳放在床外垂下,這樣可以減輕流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心臟的負擔,對病情有益,如果病情非常嚴重,甚至需要採取端坐位睡姿。

4堅持午睡習慣

有資料顯示,每次午睡30分鐘,可使因心臟病猝死的風險降低37%。另有資料證明,在有午休習慣的國家和地區,冠心病的發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國家低得多,這可能得益於午休能舒緩心血管系統,並降低人體緊張度。

第三件事:飲食

在冬季不少人的生活規律被打亂,肥甘厚味成為很多人驅趕寒冷的方式,然而這樣的飲食很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誘發心律紊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所以,冬季保護心臟,飲食是重中之重。

1少量多食

不宜吃得過飽,過飽會對胃產生一定的壓力,同時,胃部的膨脹會直接對心臟造成壓力,這樣就加重了心臟的負擔。同樣的,不應該喝太多的飲料,少量多吃有益健康。

2低鹽低糖

高鹽的危害最大,而且是老生常談。大量臨床資料顯示,高鹽飲食可升高血壓、血膽固醇,有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一般全天的食鹽總攝入量最好不超過6克,包括看得見的鹽和醬油、味精等看不見的鹽。另外,人體的高糖狀態會造成胃腸、血管、腎臟的負擔同時加重,導致心臟負荷加大,升高血壓,進而引發心臟問題。所以,冬季要嚴格控制鹽和糖的攝入。

3低脂飲食

儘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如油類、肥肉類食品,動物內臟等。過多的脂肪會在身體蓄積,一方面增加血管壁的厚度,另一方面對心臟也會造成影響。

4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

纖維素有利於減少脂肪在人體的吸收,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脂質,降低血脂濃度,最終有利於心臟,所以可以多吃芹菜、竹筍、黃豆、燕麥等。而維生素能減少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迴圈,降低血中有害的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強化心臟的作用,所以要多吃獼猴桃、蘋果等含維生素較多的水果。

1不要蒙頭睡覺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會蒙頭睡覺,但蒙頭睡覺會使被窩內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窒息,或誘發心血管病。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頭露被外,雙腿屈伸。

2不要睡醒就起

老人冬季早上醒來之後,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會導致心絞痛發作。老人睡眠醒來必須先在床上躺一會兒,待“醒透”後再起床。

3睡姿頭高腳低

冠心病患者本身的心臟功能不好,夜間又是冠心病的好發時間,更應該選擇好正確的睡姿。所以,為減輕心臟負擔,應該選用頭高腳低位,將頭部和胸部墊高,也可以將腳放在床外垂下,這樣可以減輕流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心臟的負擔,對病情有益,如果病情非常嚴重,甚至需要採取端坐位睡姿。

4堅持午睡習慣

有資料顯示,每次午睡30分鐘,可使因心臟病猝死的風險降低37%。另有資料證明,在有午休習慣的國家和地區,冠心病的發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國家低得多,這可能得益於午休能舒緩心血管系統,並降低人體緊張度。

第三件事:飲食

在冬季不少人的生活規律被打亂,肥甘厚味成為很多人驅趕寒冷的方式,然而這樣的飲食很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誘發心律紊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所以,冬季保護心臟,飲食是重中之重。

1少量多食

不宜吃得過飽,過飽會對胃產生一定的壓力,同時,胃部的膨脹會直接對心臟造成壓力,這樣就加重了心臟的負擔。同樣的,不應該喝太多的飲料,少量多吃有益健康。

2低鹽低糖

高鹽的危害最大,而且是老生常談。大量臨床資料顯示,高鹽飲食可升高血壓、血膽固醇,有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一般全天的食鹽總攝入量最好不超過6克,包括看得見的鹽和醬油、味精等看不見的鹽。另外,人體的高糖狀態會造成胃腸、血管、腎臟的負擔同時加重,導致心臟負荷加大,升高血壓,進而引發心臟問題。所以,冬季要嚴格控制鹽和糖的攝入。

3低脂飲食

儘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如油類、肥肉類食品,動物內臟等。過多的脂肪會在身體蓄積,一方面增加血管壁的厚度,另一方面對心臟也會造成影響。

4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

纖維素有利於減少脂肪在人體的吸收,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脂質,降低血脂濃度,最終有利於心臟,所以可以多吃芹菜、竹筍、黃豆、燕麥等。而維生素能減少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迴圈,降低血中有害的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強化心臟的作用,所以要多吃獼猴桃、蘋果等含維生素較多的水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