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鐵路上海“新客站”30年客流翻5倍

周健報導 30年前, 上海有了一座鐵路“新客站”——新的上海火車站, 徹底改變了乘車環境, 提高了接發車能力。 30年來, 伴隨上海經濟的發展和持續改造,

這個火車站的客流量翻了5倍。

運輸模式被全國採用, 30年客流量翻5倍

1987年12月28日, 一座嶄新的火車站在當時的上海市閘北區蘇州河北岸正式建成, 也就是上海市民口中的“新客站”。 新客站是全國第一座現代化的火車站, 2萬平方米的主樓採用“高架候車、南北開口”的新格局, 站區18部電梯供旅客上下進出, 預留的16間候車室全部覆蓋空調, 全站設售票房5個, 線路15條、長500米的月臺7座, 東西兩側各設一條9米寬的旅客地道, 形成了客流高進低出、無迂回交叉的合理佈局, 這個運輸模式也被之後的全國各地火車站廣泛採用。

“新客站”為上海市民出遊和上海對外交通提供了有力的運能支撐。 20世紀80年代以來, 以春運、春遊、暑運和“五一”“十一”等為代表的節假日客流高峰逐漸興起,

于90年代形成高峰並延續至今。 1987年, 上海站全年發送旅客1859萬人, 次年即歷史性突破至2000萬人。 1993年3月23日, 上海站發送旅客9.1萬人, 超歷史同期記錄。 1995年1月28日, 上海站發送旅客超過10萬人, 創下當時單日旅客發送歷史之最。 2000年“五一”小長假, 上海站長、中、短途客流全面上升, 始發列車趟趟滿員, 總體運能利用率達120%。 自此, 逢“五一”“十一”長假, 車站單日客流記錄便連年刷新。

2002年, 上海站全年發送旅客跨上3118萬人。 為了跨越這個1000萬, 上海站前後花了15年。 然而僅僅3年後, 上海站全年發送旅客便踏上了4000萬的臺階。 2006、2010年, 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橋站相繼建成通車, 這兩個“生力軍”的加入, 使鐵路客流量的前進腳步一發不可收拾。

10余年間, 上海鐵路旅客發送量連創新高, 至2017年成功站上了“億人”大關。 從1859萬到1億零700萬, 30年間, 上海鐵路發送旅客翻了5倍還多, 占上海市客運總量的比例, 也從1987年的35%, 一路增長到2017年的50%以上。

客流的增長, 得益於城市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也上海站新線新車不斷投入的必然結果。 1990年, 上海站每日僅開行列車52對(104趟)。 後經全國鐵路6次大面積提速, 上海站大力組織開行優質優價的特快、“夕發朝至”列車和假日列車等, 大大改善產品結構, 提高運輸能力。 1996年4月1日, 中國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車“先行號”在上海站首發, 時速140公里, 上海至南京全程僅2小時48分;1997年5月19日香港回歸前夕, 上海站首發K99次滬港列車;2000年, 上海至大連開行直通旅客列車……包括350公里時速的“復興號”高鐵在內,

從每天從上海開出的列車已經多達900多趟, 是30年前的10倍, 方向更是遍及全國除臺灣、澳門外的所有省區。

轉變發展方式, 30年“老站”重新起航

三十載歲月倏忽而過, 上海經歷了多次改造完善, 努力符合時代需求。 如今, 以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為主體的上海鐵路客運樞紐已經形成, 周邊高速鐵路網也基本成型。 “轉變發展方式, 推進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是我們未來工作的重點, ”鐵路上海站黨委書記李屹說。

據悉, 下一步, 該站將借助鐵路局公司制改革, 研究推出更為多樣、更靈活的鐵路旅行產品。 另一方面, 借助大資料、智慧化發展浪潮, 鐵路部門正著手進行更為精確的客流分析,

按時間、方向分別建立客流出行模型, 制定運能利用率更高、更符合市民出行喜好的列車開行策略, 改善運輸效率和出行體驗。

同時, 根據《上海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 上海將重點推進一批鐵路建設專案, 包括滬乍杭、滬通鐵路等將引入上海, 這將為上海鐵路注入新的血液, 鐵路也將更好地服務上海經濟發展, 在建設交通強國的征程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