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星九級!北京社會辦醫要有信用能力雙“標籤”了!

北京社會辦醫要有信用能力雙“標籤”了! 讓就醫像逛網店一樣, 既有信用評級, 又有“品質”等級, 選擇不再困難!

近日,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聯合北京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對北京首批社會辦醫開展服務能力和信用評級的“雙評”工作, 這意味著今後查看一家社會辦醫的醫療水準、服務品質、是否誠信經營, 有了新的判斷依據。

這項工作是市醫改辦落實《北京市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 支持行業協會發揮作用, 建立社會辦醫信用能力評價體系的新舉措。 截至目前, 全市已有10家民營醫院通過評審。

預計首批15家機構的評審結果將在明年2月份左右在信用中國網站進行公示。

開展“雙評”工作, 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構建政府、社會、行業協會社會辦醫多元治理體系的重要手段, 未來將推進評價結果政府資源配置掛鉤, 鼓勵醫療機構誠信經營。

評審指南:

1、誰來評?

由協會組織專家進行評審, 從300人的“雙評”專家庫中隨機抽取9-12位專家參加評審。

2、誰參評?

自願申請+協會推薦。

3、評什麼?

誠信與信用建設、醫療品質與安全、護理與醫院感染控制、醫院文化、資訊化建設、行政管理、創新品牌等6個方面。 被列入全國法院失信執行人名單、發生四級以上醫療事故、嚴重違法違規執業一票否決。

4、怎麼評?

遞交申請——現場初審——醫院自評——現場複評——持續改進。

5、結果怎麼劃定?

信用評價結果由高到低分為三等九級, 分別是AAA、AA、A、BBB、BB、B、CCC、CC、C。

能力評價結果由高到低依次分為五星、四星、三星三個等級, 其中五星級醫療機構為標杆單位、四星級醫療機構為示範單位、三星級醫療機構為規範單位。

信用評價與能力評價有效期均為3年, 信用評價為3年複評一次, 能力評價為3年重新評價一次, 評價實行動態管理。

6、“雙評”有何作用?

通過“雙評”頒發的信用評價證書可作為社會辦醫銀行貸款、商業投融資、醫院上市和股權合作及資產並購評估的重要依據, 評價過程也是醫院防控經營風險的有效保障, 有利於營造良好的社會辦醫氛圍。

在實際操作中的情況如何呢?我們到“雙評”現場看看......

座標▼懷柔區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

▼他們除了核查資料、查病例、看處方

▼還有醫院現場考察, 查看設備設施

▼走進病房,評審應急處置能力

▼對醫護人員進行應知應會考試

▼對門診、住院、出院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

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院長董瑞是這麼說的——

民營醫院的發展需要行業和社會的認可,對於我們這樣經營了十幾年的專科醫院而言,除了在醫療水準和服務上進一步提高,從管理上我們也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

剛開始聽說“雙評”時,我還有點擔心,但整個評價過程讓我打消了顧慮,我們覺得收穫很大。

一方面,通過考評,是醫院服務水準的一次練兵,讓我們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客觀的瞭解;另一方面,這麼多的業內專家來到醫院,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建議,對醫院的發展和提升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機會。

社會辦醫,又稱非公立醫療機構,是指包括聯營、外資、股份合作、私營、台港澳投資在內的醫療機構。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共有社會辦醫4645家、民營醫院467家、社會辦醫床位2.94萬張,分別占全市總數43.4%、66.5%、24.0%,成為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本市先後出臺《北京市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若干政策》《北京市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北京市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支援社會辦醫綱領性檔,從准入、用地、投資、醫保定點、財政補助、稅費、人才、科研、監管等方面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

目前,按照國家“放管服”改革要求,市醫改辦目前正在重點推三件事:

一是規範准入,降低符合支持方向機構准入成本。

二是優化服務,切實降低運營成本。

三是完善治理,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北京晚報記者殷呈悅

▼走進病房,評審應急處置能力

▼對醫護人員進行應知應會考試

▼對門診、住院、出院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

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院長董瑞是這麼說的——

民營醫院的發展需要行業和社會的認可,對於我們這樣經營了十幾年的專科醫院而言,除了在醫療水準和服務上進一步提高,從管理上我們也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

剛開始聽說“雙評”時,我還有點擔心,但整個評價過程讓我打消了顧慮,我們覺得收穫很大。

一方面,通過考評,是醫院服務水準的一次練兵,讓我們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客觀的瞭解;另一方面,這麼多的業內專家來到醫院,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建議,對醫院的發展和提升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機會。

社會辦醫,又稱非公立醫療機構,是指包括聯營、外資、股份合作、私營、台港澳投資在內的醫療機構。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共有社會辦醫4645家、民營醫院467家、社會辦醫床位2.94萬張,分別占全市總數43.4%、66.5%、24.0%,成為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本市先後出臺《北京市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若干政策》《北京市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北京市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支援社會辦醫綱領性檔,從准入、用地、投資、醫保定點、財政補助、稅費、人才、科研、監管等方面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

目前,按照國家“放管服”改革要求,市醫改辦目前正在重點推三件事:

一是規範准入,降低符合支持方向機構准入成本。

二是優化服務,切實降低運營成本。

三是完善治理,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北京晚報記者殷呈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