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當代五代機“三國演義”中,中國殲20異軍突起,俄T50或夭折

近日, 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公開了一份有關殲-20的分析, 在這一報告中, 美國下了如下的定義:作為中國第一種隱身戰鬥機, 殲-20具有為中國提供一系列之前無法想像的空戰選擇的潛能, 並且強化了中國的力量投送能力。 而另一邊, 所謂俄羅斯PAK-FA戰機項目可能被”凍結“的消息傳出, 也讓人們對當代世界五代機的“三國演義”有了新的認識。

實話說, 美國智庫對殲-20的分析並無新意, 畢竟美國智庫所能接觸到的分析材料並不會比中國的軍迷更多, 而中國軍迷圈中也不乏有識之士, 能對中國航空工業上的最新產品的技術特點做出準確的分析判斷。

在相同的技術知識下, 對相同的戰機進行分析, 只要分析不出大錯, 基本所得的結果就大同小異。 儘管筆者並不覺得在這些武器的分析上盲從西方的結論就是正確的, 尤其是很多武器上, 西方自以為是的分析還會出現不小的偏差。 但在殲-20戰機的性能上, 來自美國權威智庫的分析還是有不小的價值的。 畢竟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大批量裝備五代機的國家, 其針對其他國家五代機的分析和判斷, 要比那些沒有實際研製、製造、使用五代機的國家要準確得多。

“黃金甲”版殲-20更顯威猛

有消息稱, 俄羅斯最近正在重新考慮T-50大量生產的必要, 原因很簡單, 在近期俄軍根據他們搜集到的F-22和殲-20資料為假想敵進行的電腦類比空戰推演中, T-50的表現完全不像是真正的五代機……

從這個角度說, 美國對中國五代機的評價之高, 至少說明在美國人眼中, 殲-20預計會成為一款強勁的對手, 也是對殲-20戰機最有分量的外部評價。

目前的殲-20戰機已經開始了小批量生產, 按照中國空軍目前的規劃, 無論是否有殲-31這一級別的中型五代機, 殲-20的最終產量都會達到相當巨大的數量。 這一切都得益於殲-20研製和生產中充沛的資金和中國航空工業在近年來在從材料到機載設備上長期追趕西方技術的成果。

紅箭T50

但是俄專家可不是這樣認為

觀點一:中國殲-20和FC-31兩型戰機只是與蘇-35同代的4++代戰機, 根本不是第5代戰機。

尤裡·格拉諾夫斯基認為, 殲-20和FC-31還處於試飛階段, 技術上不夠成熟。 而之所以將殲-20稱為4++代戰機, 是因為該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只達到了蘇-35的水準。 此外, 殲-20還無法實現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進行超音速巡航飛行。

但筆者認為, 對於殲-20和蘇-35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對比問題, 因為目前中國空軍已經同時裝備了這兩個機型, 通過實際測試即可一目了然。 而且, 無論怎麼說, 殲-20都是經過中國航空科技人員精心設計的一款全新隱身戰機, 其雷達反射截面積根本不可能還與基本繼承了蘇-27氣動佈局的蘇-35處在同一水準上。

另外, 在動力系統上, 殲-20依然有很大的改進潛力, 用更大推力的國產渦扇發動機代替俄制發動機是必然的趨勢, 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是必然要實現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

俄羅斯蘇霍伊公司向俄空軍交付首批12架量產型蘇-35S戰機

在將中國殲-20和FC-31排除出第五代戰機隊伍後,尤裡·格拉諾夫斯基又對比了T-50與美國F-22A、F-35A的性能,並且再次拋出了更為“奇葩”的觀點。

觀點二:在近距格鬥中,T-50能夠全面壓制F-22A、F-35A。因為T-50的爬升率為330米/秒,而F-22A只有250米/秒,F-35A則更低,僅為200米/秒,還不如很多第四代戰鬥機。

對此,筆者又難以認同。對於不同型號戰機的近距格鬥性能比較,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類似海平面垂直爬升率這類資料往往有很多種說法,來源不一。尤裡·格拉諾夫斯基聲稱F-22A的爬升率只有250米/秒,這一資料來自哪裡不得而知。但是根據2005年美國空軍首次對外公佈的資料,F-22A爬升率達到了驚人的355米/秒。此外,雙方戰機的近距格鬥也不僅限於垂直機動,還包括水準機動、加減速能力等,比如最大穩定盤旋速度、最大暫態盤旋速度等資料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尤裡·格拉諾夫斯基僅憑藉所謂的爬升率資料對比就斷言T-50機動性遠超F-22A、F-35A,顯然過於武斷。

猛禽出擊!美國2011年度多國紅旗空演

觀點三:T-50的內置彈艙可以掛載12枚空對空導彈,而F-22A只能掛載8枚,F-35A也僅有4枚。

筆者認為,的確,F-22A在執行空戰任務時,一般在機腹彈艙掛載6枚AIM-120中遠距空對空導彈,在兩側彈艙掛載2枚AIM-9近距空對空導彈。而F-35A一般在兩側彈艙內掛載2枚JDAM制導炸彈和2枚AIM-120中遠距空對空導彈。但是,T-50如何在機腹中線的兩個串列式內置彈艙裡掛載多達10枚空對空導彈(姑且不算據說可以掛載於進氣道外兩側小型彈艙內的2枚近距空對空導彈),實在是難以想像。不同於F-22A和殲-20那種幾乎與機腹等寬的單一大型彈艙,T-50採用了寬度較小的雙彈艙設計,而且為了配合機腹兩側進氣道呈前後串列佈局。如何在1個機腹彈艙內掛載5枚空對空導彈,哪怕都是R-60這種號稱是尺寸最小的近距空對空導彈,也是難以置信的。

俄羅斯T-50戰機

應料敵從寬、預己從嚴

尤裡·格拉諾夫斯基的文章中還有不少類似充滿漏洞和無法自圓其說的觀點,筆者不再一一列舉。但看過此文後,筆者並不覺得作者無知可笑,反倒多有感慨。

事實上,近年來俄羅斯媒體上這種所謂“權威專家”的言論舉不勝舉,基本上都是俄制武器天下無敵。前一段時間,筆者甚至看到一位俄羅斯導彈與火炮科學院院士和軍事科學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所寫的文章,表示俄制22350“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500噸)的戰鬥力全面超過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地平線”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050噸),簡直是自信心爆棚。

反觀我國,尤其是某些網站和自媒體上,過於誇大國產武器性能、貶低國外同類武器的言論也並不罕見。這樣做固然有出於增強國人自信心的考慮,但是更應該公正客觀地看待國內外同類武器的差距,盲目浮誇的做法並不可取。對於軍工業內人士和軍方來說,正確評估己方和潛在對手的軍事實力和裝備性能,也是在未來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在將中國殲-20和FC-31排除出第五代戰機隊伍後,尤裡·格拉諾夫斯基又對比了T-50與美國F-22A、F-35A的性能,並且再次拋出了更為“奇葩”的觀點。

觀點二:在近距格鬥中,T-50能夠全面壓制F-22A、F-35A。因為T-50的爬升率為330米/秒,而F-22A只有250米/秒,F-35A則更低,僅為200米/秒,還不如很多第四代戰鬥機。

對此,筆者又難以認同。對於不同型號戰機的近距格鬥性能比較,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類似海平面垂直爬升率這類資料往往有很多種說法,來源不一。尤裡·格拉諾夫斯基聲稱F-22A的爬升率只有250米/秒,這一資料來自哪裡不得而知。但是根據2005年美國空軍首次對外公佈的資料,F-22A爬升率達到了驚人的355米/秒。此外,雙方戰機的近距格鬥也不僅限於垂直機動,還包括水準機動、加減速能力等,比如最大穩定盤旋速度、最大暫態盤旋速度等資料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尤裡·格拉諾夫斯基僅憑藉所謂的爬升率資料對比就斷言T-50機動性遠超F-22A、F-35A,顯然過於武斷。

猛禽出擊!美國2011年度多國紅旗空演

觀點三:T-50的內置彈艙可以掛載12枚空對空導彈,而F-22A只能掛載8枚,F-35A也僅有4枚。

筆者認為,的確,F-22A在執行空戰任務時,一般在機腹彈艙掛載6枚AIM-120中遠距空對空導彈,在兩側彈艙掛載2枚AIM-9近距空對空導彈。而F-35A一般在兩側彈艙內掛載2枚JDAM制導炸彈和2枚AIM-120中遠距空對空導彈。但是,T-50如何在機腹中線的兩個串列式內置彈艙裡掛載多達10枚空對空導彈(姑且不算據說可以掛載於進氣道外兩側小型彈艙內的2枚近距空對空導彈),實在是難以想像。不同於F-22A和殲-20那種幾乎與機腹等寬的單一大型彈艙,T-50採用了寬度較小的雙彈艙設計,而且為了配合機腹兩側進氣道呈前後串列佈局。如何在1個機腹彈艙內掛載5枚空對空導彈,哪怕都是R-60這種號稱是尺寸最小的近距空對空導彈,也是難以置信的。

俄羅斯T-50戰機

應料敵從寬、預己從嚴

尤裡·格拉諾夫斯基的文章中還有不少類似充滿漏洞和無法自圓其說的觀點,筆者不再一一列舉。但看過此文後,筆者並不覺得作者無知可笑,反倒多有感慨。

事實上,近年來俄羅斯媒體上這種所謂“權威專家”的言論舉不勝舉,基本上都是俄制武器天下無敵。前一段時間,筆者甚至看到一位俄羅斯導彈與火炮科學院院士和軍事科學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所寫的文章,表示俄制22350“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500噸)的戰鬥力全面超過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地平線”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050噸),簡直是自信心爆棚。

反觀我國,尤其是某些網站和自媒體上,過於誇大國產武器性能、貶低國外同類武器的言論也並不罕見。這樣做固然有出於增強國人自信心的考慮,但是更應該公正客觀地看待國內外同類武器的差距,盲目浮誇的做法並不可取。對於軍工業內人士和軍方來說,正確評估己方和潛在對手的軍事實力和裝備性能,也是在未來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