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老師,我被梅毒陽性患者的針頭刺傷了!"

今天, 一個剛進入臨床實習的同學告訴她的帶教老師, 前天給那個梅毒陽性的患者拔針後, 被他的針頭刺傷了手指。

老師聽後, 腦子瞬間“翁”的一聲, 蒙了起來。 “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現在才說!”老師著急的問。

她說:當時忘記那個患者是梅毒陽性了, 剛才才突然想起來。

資料圖

此梅毒陽性的患者為一位元43歲的男性“頭外傷”患者, 化驗報告顯示滴度為1:32, 處於傳染期。 傳染科會診報告單上給出的意見為:應積極治療。

帶教老師翻閱病例資料, 看到了上述內容, 此時, 更加劇了她的擔心。 隨後, 她立即按照職業暴露的流程進行了上報, 並積極採取了補救措施。

在醫院感染管理科及傳染病房的醫生指導下, 帶教老師給實習同學注射了苄星青黴素240萬單位, 以用來預防梅毒螺旋體的感染。

醫生再三囑咐:明晨抽取同學的血液進行梅毒陽性的排查, 並在之後的一個月,

三個月, 六個月分別進行跟蹤隨訪調查。 六個月之後梅毒抗體若為陰性, 解除跟蹤隨訪。

針刺傷, 一個無論怎樣強調, 怎樣小心, 都無法完全避免的事件,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既然無法完全避免, 那麼, 在臨床操作中, 怎樣才能盡可能的減少這種危害醫護人員健康的事情發生呢?

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後如何處理?

現在我們具體介紹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職業暴露後的處理辦法。

職業暴露報告程式

1發生職業暴露後, 儘快落實緊急處理措施, 並在30分鐘內向護士長報告, 護士長在2小時內上報預防保健科, 暴露源為HIV陽性或疑似病人, 應當在暴露發生後1小時內上報。 2向上級部門報告的內容, 包括損傷時間、地點、被何物損傷、傷口多大多深、現場處理措施、醫療處理措施、處理記錄、用藥記錄。 3進行職業暴露後登記, 要求當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護士長報告, 並填寫職業暴露登記表, 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醫務科或護理部)。 4檢驗科接到相應項目檢驗單後進行急查,

迅速報告檢驗結果, 並注意保存樣本和資料。

乙肝職業暴露

擠壓與消毒

發現暴露後, 不要驚慌, 應該立即從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 儘量擠出血液, 同時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 並用0.5%碘伏消毒傷口, 然後用防水敷料包紮。 如果是黏膜暴露, 就用大量生理鹽水對局部進行反復沖洗。

抽血檢查

初步處理之後要抽血做乙肝的相關檢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 酌情在3 個月和6 個月內複查。

特殊處理

1、已知暴露者HbsAg陽性或抗HBs陽性, 則可不予特殊處理, 如抗HBs滴度低(<10IU/mI), 需加強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陰性, 儘快給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種期間按第0—1—2—12月執行, 並分別在暴露後即刻、4周、8周、12周檢測乙肝兩對半,

發現異常情況儘快報告預防保健科。

3、不明確暴露者HbsAg陽性或抗HBs是否陽性, 立即抽血檢驗核心HbsAg和抗原HBs, 並儘快給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 並根據檢驗結果參照上述原則進行下一步處理。

丙肝職業暴露

擠壓與消毒

發現暴露後, 不要驚慌, 應該立即從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 儘量擠出血液, 同時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 並用0.5%碘伏消毒傷口, 然後用防水敷料包紮。 如果是黏膜暴露, 就用大量生理鹽水對局部進行反復沖洗。

抽血檢查及處理

如明確暴露源(患者)為HCV感染者( 抗-HCV陽性、HCV-RNA陽性), 建議暴露後醫務人員立即進行抗-HCV檢測, 留取抗-HCV本底資料;

若此時醫務人員抗-HCV陽性者應進一步檢測HCV-RNA, HCV-RNA陽性者建議進行干擾素+利巴韋林的標準抗病毒治療;

若此時醫務人員抗-HCV陰性者於暴露後12周再次檢測抗-HCV,抗-HCV陽性者進一步檢測HCV-RNA,HCV-RNA陽性者建議進行干擾素抗病毒治療;HCV RNA陰性者於暴露後24周監測抗-HCV和ALT,並進行跟蹤管理。

梅毒職業暴露

擠壓與消毒

暴露的黏膜應用大量的水沖洗,包括眼結膜。如果有刺傷的傷口,暴露發生後,應立即在傷口旁邊進行擠壓,擠壓應從近心端往遠心端;然後用流動水沖洗暴露的傷口或非完整的皮膚,然後用消毒劑(碘伏或酒精)對傷口進行消毒。

抽血檢查及處理

➀ 若暴露源(患者) RPR (或 VDRL) 呈現陽性,應加做 TPHA 確認,若仍為陽性,被扎針者應儘早接受青黴素藥物治療,愈早治療,感染梅毒的機率愈低。推薦長效青黴素240萬單位,每週一次,每側臀部注射120萬單位/次,連續注射兩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等。停藥後1個月、3個月進行梅毒抗體檢測。

➁ 若患者 TPHA 為陰性,被扎針者仍須定期追蹤。

HIV職業暴露

首先說明,這是一個非常嚴肅且須深入瞭解的問題!

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分級

1、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一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短。

2、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二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者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者針刺傷。

3、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三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者割傷物有明顯可見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準分為輕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種類型

(1)經檢驗,暴露源為愛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低、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無臨床症狀、CD4計數正常者,為輕度類型。

(2)經檢驗,暴露源為愛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高、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臨床症狀、CD4計數低者,為重度類型。

(3)不能確定暴露源是否為愛滋病病毒陽性者,為暴露源不明型。

局部應急處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

(2)如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

(4)衣物污染:儘快脫掉污染的衣物,進行消毒處理。

(5)污染物的潑濺:發生小範圍的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進行消毒處理。發生大範圍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實驗室領導和安全負責人到達現場,查清情況,確定消毒範圍和程式。

發生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的處理

1、院感科和檢驗科對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準進行評估和確定。

2、實施預防性用藥。

(1)用藥時間

預防性用藥應當在發生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儘早開始,最好在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超過24小時的,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藥。

(2)用藥原則

➀發生一級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輕度時,可以不使用預防性用藥;發生一級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重度或者發生二級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輕度時,使用基本用藥程式。

➁發生二級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重度,發生三級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輕度或重度時,使用強化用藥程式。

➂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不明時,可使用基本用藥程式。

(3)用藥方案

預防性用藥方案:分為基本用藥程式和強化用藥程式。

基本用藥程式:兩種逆轉錄酶抑制劑,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服用28天。如雙汰芝(AZT與3TC聯合制劑)300mg/次,每日2次,連續服用28天或參考抗病毒治療指導方案。

強化用藥程式:強化用藥程式是在基本用藥程式的基礎上,同時增加一種蛋白酶抑制劑,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韋,均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服用28天。

3、暴露者應分別在暴露後即刻、6周、12周、6個月、12個月對HIV抗體進行檢測,並對服用藥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發現異常情況儘快報告預防保健科。

4、暴露者應如實填寫“愛滋病職業暴露人員個案登記表”,完成後資料交預防保健科存稿。

結束語:

以往調查顯示:醫務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淡薄、防護知識知曉率偏低的現象較普遍,對於職業暴露後的相關處理知識和技能尤其欠缺。

應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知識培訓,提升醫護人員防控意識,從而降低工作中的職業暴露。政府部門在加強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和保障措施的同時,也應完善對從事傳染病工作人員的補償機制。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若此時醫務人員抗-HCV陰性者於暴露後12周再次檢測抗-HCV,抗-HCV陽性者進一步檢測HCV-RNA,HCV-RNA陽性者建議進行干擾素抗病毒治療;HCV RNA陰性者於暴露後24周監測抗-HCV和ALT,並進行跟蹤管理。

梅毒職業暴露

擠壓與消毒

暴露的黏膜應用大量的水沖洗,包括眼結膜。如果有刺傷的傷口,暴露發生後,應立即在傷口旁邊進行擠壓,擠壓應從近心端往遠心端;然後用流動水沖洗暴露的傷口或非完整的皮膚,然後用消毒劑(碘伏或酒精)對傷口進行消毒。

抽血檢查及處理

➀ 若暴露源(患者) RPR (或 VDRL) 呈現陽性,應加做 TPHA 確認,若仍為陽性,被扎針者應儘早接受青黴素藥物治療,愈早治療,感染梅毒的機率愈低。推薦長效青黴素240萬單位,每週一次,每側臀部注射120萬單位/次,連續注射兩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等。停藥後1個月、3個月進行梅毒抗體檢測。

➁ 若患者 TPHA 為陰性,被扎針者仍須定期追蹤。

HIV職業暴露

首先說明,這是一個非常嚴肅且須深入瞭解的問題!

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分級

1、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一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短。

2、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二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者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者針刺傷。

3、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三級暴露:

(1)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2)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者割傷物有明顯可見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準分為輕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種類型

(1)經檢驗,暴露源為愛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低、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無臨床症狀、CD4計數正常者,為輕度類型。

(2)經檢驗,暴露源為愛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高、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臨床症狀、CD4計數低者,為重度類型。

(3)不能確定暴露源是否為愛滋病病毒陽性者,為暴露源不明型。

局部應急處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

(2)如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

(4)衣物污染:儘快脫掉污染的衣物,進行消毒處理。

(5)污染物的潑濺:發生小範圍的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進行消毒處理。發生大範圍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實驗室領導和安全負責人到達現場,查清情況,確定消毒範圍和程式。

發生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的處理

1、院感科和檢驗科對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準進行評估和確定。

2、實施預防性用藥。

(1)用藥時間

預防性用藥應當在發生愛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儘早開始,最好在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超過24小時的,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藥。

(2)用藥原則

➀發生一級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輕度時,可以不使用預防性用藥;發生一級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重度或者發生二級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輕度時,使用基本用藥程式。

➁發生二級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重度,發生三級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為輕度或重度時,使用強化用藥程式。

➂暴露源病毒載量水準不明時,可使用基本用藥程式。

(3)用藥方案

預防性用藥方案:分為基本用藥程式和強化用藥程式。

基本用藥程式:兩種逆轉錄酶抑制劑,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服用28天。如雙汰芝(AZT與3TC聯合制劑)300mg/次,每日2次,連續服用28天或參考抗病毒治療指導方案。

強化用藥程式:強化用藥程式是在基本用藥程式的基礎上,同時增加一種蛋白酶抑制劑,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韋,均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服用28天。

3、暴露者應分別在暴露後即刻、6周、12周、6個月、12個月對HIV抗體進行檢測,並對服用藥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發現異常情況儘快報告預防保健科。

4、暴露者應如實填寫“愛滋病職業暴露人員個案登記表”,完成後資料交預防保健科存稿。

結束語:

以往調查顯示:醫務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淡薄、防護知識知曉率偏低的現象較普遍,對於職業暴露後的相關處理知識和技能尤其欠缺。

應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知識培訓,提升醫護人員防控意識,從而降低工作中的職業暴露。政府部門在加強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和保障措施的同時,也應完善對從事傳染病工作人員的補償機制。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