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光明日報聚焦武漢拼搏趕超這一年:讓市民感知身邊的變化

武漢東湖綠道光明圖片

市民在武漢市民之家辦事

哪些大事能標定武漢極不平凡的2017年?12月7日晚,歷時10天,由武漢市民1681萬次網路投票產生的年度“二十件大事”終於有了結果。 其中,既有登高望遠的前瞻性、戰略性部署,又有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的重大改革創新工作,還有近年特別是今年武漢各項事業發展所獲得的認可及榮譽。 這些已做的、在做的、將做的一件件大事,是武漢市拼搏趕超的足跡。

讓我們來看看,每天不一樣的武漢,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二十件大事”表露市民心聲,武漢每天都不一樣

“由市民來為城市大事投票、揭曉,很接地氣,這說明人民群眾的聲音被重視,讓人有主人翁的感覺。 ”揭曉人朱金元說。

“二十件大事”中,有擘畫武漢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發展藍圖的黨代會。 2017年1月,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引領武漢市民聚力改革創新,奮力拼搏趕超,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

“二十件大事”中,有武漢全力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大手筆。 今年,武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取得空前成效。

啟動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武漢正成為投資者最看好的地方之一。 積極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形成鄉村振興的“武漢樣本”。 堅持站高位謀全域的發展境界,把大武漢發展放在全國乃至全球大格局中去定位,目前長江新城、武漢長江主軸的規劃、設計及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二十件大事”中,有見證和推動武漢文化繁榮興盛的榮譽及盛舉。 武漢是科教發達、人文薈萃之城。 2017年,武漢蟬聯我國綜合評價城市發展水準的最高榮譽——“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不止於此,武漢還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設計之都”,這是武漢首個世界級城市文化品牌。 目前,武漢正在全力開展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籌備工作,以期辦出一屆國際水準、中國氣派、武漢特色的精彩軍運會。

“二十件大事”中,有武漢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文章。 武漢“九橋一隧一路”取消ETC收費,兩江三鎮一片坦途,全城市民雀躍歡呼。 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制定大學生落戶住房收入新政策,打造青年創新之城。 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武漢再奪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二十件大事”中,有武漢挖掘生態稟賦,建設生態文明的獨特探索。 明確水優勢是城市決勝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武漢市狠抓“四水共治”,開創系統治水新局面。 目前,武漢正在依託東湖打造“世界級城市生態綠心”,東湖綠道二期工程貫通,兩期工程構環成網。

現代版“清明上河圖”隨處可覓,“東方水城”魅力盡顯。

“二十件大事”中,還有武漢從嚴管黨治党,建設服務型政府,密切幹群聯繫的新舉措。 新年伊始,武漢率先向“新衙門作風”宣戰,治理幹部冷漠症,打破辦事潛規則。 開展“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攻堅辦事難。 首創網上群眾工作部,虛擬機器構實體運作,高效回應群眾訴求。 創新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打好“八個紅色”組合拳,系統集成基層党建創新,成為享譽全國的黨建品牌。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評選出來的“票王”是“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票數為582121。

為什麼2017年1月召開的武漢市黨代會,能夠在群眾中擁有這麼高的位置?

“因為黨代會為武漢市勾畫了一張宏偉的藍圖。回過頭來看,在這一年裡,黨代會所有的承諾都一一地落實了。老百姓說,現在我們的領導不是把報告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掛在牆上,而是落到實際行動上。讓老百姓能夠感受得到、體悟得到,看得見、摸得著。所以說,老百姓非常關心、關注。”漢陽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胡明榮自豪地說。

“評選出來的大事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武漢的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中南民族大學學生張超說。他對這座城市最大的感受就是“武漢,每天不一樣”。

“民呼我應,永無止境”,為民服務永遠在路上

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武漢市勇於變革、勇於創新,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二十件大事”中很多舉措在全國都屬於首創,如“紅色引擎工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百萬大學生回漢創業就業工程”“三鄉工程”“成立網上群眾工作部”等。而在“十件提名大事”中的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招才局、打造新民營經濟集聚地等,也是武漢率先在國內開展的。

這一個個“首創”“率先”,正是“紅船精神”所涵蓋的“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的武漢注解。

12月16日至18日,武漢市2017年下半年電視問政如期舉行。三場問政重點圍繞基層作風、城市治理、發展環境展開,糾正“四風”不止步,整治“新衙門作風”。問政物件是近30個曝光短片所涉及的各區區委書記、區長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等。在作風建設上,群眾是考官,幹部是考生。

武漢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張曙在點評下半年第一場電視問政時指出,今年以來武漢打出治理“新衙門作風”的組合拳,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問題還不少。從這次的曝光短片看,有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根子在於幹部作風不優不實,在於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祟。一些單位和幹部對“三辦”等決策部署執行不力,對群眾期盼漠視應付,對承諾的事項不予兌現,有些甚至態度粗暴。事難辦的問題,遠遠沒有得到解決。接下來要上下同心,下大力氣予以治理。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指出,不能以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

武漢市票選“二十件大事”,是將2017年武漢的成績單擺在桌面上,交由廣大市民檢閱、評判。評選活動得到廣大市民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不少市民表示,這些年武漢人最期盼、最渴望的事情終於實現了——取消過江收費;得益於整治“新衙門作風”,建立網上群眾工作部,開展基層作風巡查,許多遺留的信訪積案等老大難問題也陸續銷號,連信訪人10年不抱希望的事兒都解決了……“二十件大事”件件都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乾貨,彰顯了武漢市委、市政府人民至上的思想高度、植根於民的感情溫度、為民解憂的工作力度、由民評判的價值尺度。

網友“原本自然”回顧武漢的2017年時說:“作風建設開門新,改革創新舉措精。拼搏趕超共奮進,明日輝煌暖民心。”

的確,“武漢,每天不一樣”。(長江日報記者夏靜 張銳)

“因為黨代會為武漢市勾畫了一張宏偉的藍圖。回過頭來看,在這一年裡,黨代會所有的承諾都一一地落實了。老百姓說,現在我們的領導不是把報告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掛在牆上,而是落到實際行動上。讓老百姓能夠感受得到、體悟得到,看得見、摸得著。所以說,老百姓非常關心、關注。”漢陽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胡明榮自豪地說。

“評選出來的大事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武漢的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中南民族大學學生張超說。他對這座城市最大的感受就是“武漢,每天不一樣”。

“民呼我應,永無止境”,為民服務永遠在路上

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武漢市勇於變革、勇於創新,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二十件大事”中很多舉措在全國都屬於首創,如“紅色引擎工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百萬大學生回漢創業就業工程”“三鄉工程”“成立網上群眾工作部”等。而在“十件提名大事”中的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招才局、打造新民營經濟集聚地等,也是武漢率先在國內開展的。

這一個個“首創”“率先”,正是“紅船精神”所涵蓋的“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的武漢注解。

12月16日至18日,武漢市2017年下半年電視問政如期舉行。三場問政重點圍繞基層作風、城市治理、發展環境展開,糾正“四風”不止步,整治“新衙門作風”。問政物件是近30個曝光短片所涉及的各區區委書記、區長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等。在作風建設上,群眾是考官,幹部是考生。

武漢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張曙在點評下半年第一場電視問政時指出,今年以來武漢打出治理“新衙門作風”的組合拳,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問題還不少。從這次的曝光短片看,有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根子在於幹部作風不優不實,在於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祟。一些單位和幹部對“三辦”等決策部署執行不力,對群眾期盼漠視應付,對承諾的事項不予兌現,有些甚至態度粗暴。事難辦的問題,遠遠沒有得到解決。接下來要上下同心,下大力氣予以治理。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指出,不能以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

武漢市票選“二十件大事”,是將2017年武漢的成績單擺在桌面上,交由廣大市民檢閱、評判。評選活動得到廣大市民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不少市民表示,這些年武漢人最期盼、最渴望的事情終於實現了——取消過江收費;得益於整治“新衙門作風”,建立網上群眾工作部,開展基層作風巡查,許多遺留的信訪積案等老大難問題也陸續銷號,連信訪人10年不抱希望的事兒都解決了……“二十件大事”件件都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乾貨,彰顯了武漢市委、市政府人民至上的思想高度、植根於民的感情溫度、為民解憂的工作力度、由民評判的價值尺度。

網友“原本自然”回顧武漢的2017年時說:“作風建設開門新,改革創新舉措精。拼搏趕超共奮進,明日輝煌暖民心。”

的確,“武漢,每天不一樣”。(長江日報記者夏靜 張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