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國首例抱團養老試驗成功:老兩口邀6對陌生夫妻一起養老!

一起吃飯、聊天;

一起下棋、喝茶;

生病了互相照顧扶持;

晚上各回臥室休息睡覺;

浙江余杭的這 13 位老年人

的新型養老方式瘋傳朋友圈。

浙江余杭的王阿姨老兩口, 住著 200 多平的三層農家小別墅, 子女們工作忙, 平時感覺很冷清。 今年 5 月, 她看到媒體對“抱團養老”的報導, 也想親自試一試。

經過交流、面試和相互選擇, 目前王阿姨的農家小別墅裡一共住著7戶人家。 據統計, 半年來每人平均每月伙食費 400 元左右。

“一個月下來, 一個人吃了幾天, 每天吃多少, 我老太婆都記在這張紙上。 “我們魚肉鴨什麼都吃。 螃蟹過節的時候也吃。 他們的小孩也來看過, 他們的小姐妹、朋友、同事、同學都來, 他們朋友來吃飯, 記帳記在各自身上, 大家沒什麼異議。 ”

打牌、游泳…愛好有伴兒, 不孤獨

記者問大伯, 您老伴怎麼沒看到!大伯頓悟:“忘了介紹了, 她呀, 正在樓上打麻將呢!”走上二樓, 一下子熱鬧起來——麻將碰撞的聲音不絕於耳,

打麻將的人用杭州話開心聊著家常事。 四位女士在打麻將。 除了王阿姨, 還有周大伯的愛人金阿姨、趙大伯的愛人許阿姨、葉大伯的愛人俞阿姨。

下四位女士在 2 樓的棋牌室打麻將, 這一局是73歲的房東王阿姨(右2)和了。

葉大伯怎麼沒看到?“他去倉基新村游泳去了!”朱大伯說, 另外, 有一對醫生夫婦旅遊去了, 有一對到諸暨喝喜酒去了, 還有一個是單身的(老公去世了), 到小姐妹家玩去了。 原來大屋子裡有 7 個人在家:3 位男士先前都在一樓, 4 位女士都湊在一起打麻將!

關於抱團養老,

女士們聊起來滔滔不絕

房東太太王阿姨說:“先前有 100 多報名嘛, 只挑了 4 戶, 有幾戶一定要報名, 就讓他們來了。 有一個人, 愛人走了, 比較孤單, 到我這一看一定要來, 我就把棋牌麻將移到別地, 讓她住了。 但是衛生間要跟別人拼的, 那一家同意, 入住人數就這樣增加了。 ”

金阿姨說自己腿摔斷了:“我下樓滑了一跤, 因為搞衛生的水沒擦乾淨。 腿斷了在這裡一點都沒有問題,

大家都幫忙的, 送我到醫院去, 吃飯又送到房間, 送了兩個月, 我住在三樓的。 ”俞阿姨犯過心臟病:“也不是突發情況, 當時就是心裡有點不舒服, 大家都幫忙了, 去醫院檢查一下沒什麼事情。 大家都很好的, 他們都爭著要送我去, 最後兩個人送去了……”

下午, 房東朱大伯和葉大伯、趙大伯一起, 在院子裡打香泡。

7個老年家庭

是怎樣快樂生活在一起的?

從每個大伯、阿姨的笑容上, 從他們放鬆的肢體語言上, 顯然可以印證朱大伯發來的那句話:“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我們融合在一起, 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半年下來, 他們為什麼能成功?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房客趙大伯:

這裡具備了最好的硬體條件和軟體條件

一開始是在門口看報的趙大伯說抱團養老, 硬體軟體缺一不可, 而朱大伯這裡兩者都有!

軟體指的是房東。

趙大伯說:“我們房東(朱大伯)原來是學校裡的英語老師退休, 浙大外語系畢業, 他太太(王阿姨)原是化工廠的廠長, 有一定管理能力。 他們孩子都已經長大了, 在外面工作,一個星期回來一趟。他們是當地人,造這麼大房子對我們城裡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房東需要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你想,大家四面八方湊在一起,互相都不認識,性格脾氣習慣都不一樣,有的時候,嘀嘀咕咕的事情就很多呢,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怎麼辦?需要他們(房東)出面的!房東是主心骨。”

二樓的婦女麻友們對房東太太也是讚譽有加。

金阿姨說:“我們這個大姐(王阿姨)哦,對我們挺好的,跟對家裡人一樣,就好像我們的大姐姐一樣!她是共產黨員,她在三裡亭那裡啊,還是支部書記呢!”王阿姨臉紅彤彤的:“我只是社區裡面的樓道支部書記……還沒下!他們不願意給我下,我說明年改選的時候換下吧,我要養老了!”王阿姨短髮銀白,舉止就像鄰家老太,很謙和;而朱大伯戴著雷鋒帽和眼鏡,既斯文又親切。

每個房間都有的衛生間。

硬體便是指設施條件。

趙大伯說,房子很大,每一戶房間都帶有衛生間,各人隱私得以保障,“硬體設施很重要,否則,你要上廁所、我要洗澡怎麼辦?”另外,每個房間都有空調、網線、電腦,和酒店差不多。

周大伯在自己房間玩電腦。

他們菜園裡種了些蔬菜。“對面還養了幾隻雞,吃剩不要的東西,喂雞!”趙大伯捂嘴樂了,“院子也比較大,每個人有活動空間,散散步,打打拳,互不衝突。”每個人都可以互不干擾,但吃飯大家必須在一起。因為相處融洽,大家很珍惜每頓吃飯時光。

能曬被子的露臺。

房東朱大伯:

全靠大家支持啊!

房東朱大伯聽了大家的話連說不敢當,“全靠大家支持啊!”

“能做到的我儘量做,比如說,網線,原來的效果很不好,網速慢,後來換了一個品牌,一百兆流量的,一個月100多塊錢。這些費用大家都分攤的。他們電視機要怎麼樣的,我都可以搞來。吃飯桌子不夠大,重新搞來一個大的。”朱大伯說,如果房東給力房客不給力,事情一樣辦不成。“比如有些人的要求我就做不到了,超出能力範圍時,大家也能體諒。”

他說,特別幸運能認識這麼多房客,他們都是不同行業的專家。“比如上網方面,我這裡有個專家,很內行的,就是跟我下棋的那個周大伯。他以前在電信行業幹過,大家拜他為老師。“有個小張老師,修修補補的比較懂,他以前是木匠。他看到我三樓曬衣服的露臺地板破了好多,拎起榔頭就幫我敲,敲了好幾天才修好呢!“還比如洗衣服,有一戶人家帶了洗衣機過來,誰身體不好了,他說你放在那邊,我來洗!洗衣服這一點,幾個老太婆都蠻好的。”

所有人:

入住前簽署協定,強調隱私、包容

趙大伯是個筆桿子,房東朱大伯便讓他擬了 11 條抱團養老協議。協議書對衛生綠化、不打聽個人隱私、房屋租金、伙食費、值日等方面做了規定,所有參與抱團養老的人都有簽字,落款時間:2017 年 11 月 1 日。

朱大伯說:“我們有協議,其中有一條是說,住在這裡要跟大家都包容在一起,如果大家對你們意見很大,大家要請你出去,作為房東也無能為力。”協議要求,不要講人閒話。協議中強調了隱私。就連病史,房東在房客入住的時候也只是大致瞭解了對方病歷,細節不怎麼在意。

一周值日一次

大家一起想出了值日制度,每戶人家一個星期值一天班,包括房東。做什麼呢?朱大伯說:燒早飯,燒開水,去買菜,幫廚,洗碗,晚上把垃圾倒掉。其他人願意幫忙的可自願。

“比如買菜,星期一輪到你們兩夫妻,前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家商量好明天吃什麼菜啊,你們值日的時候就去買。“買菜的籃子放在一個地方,我老太婆提前一天給籃子裡放好200塊錢,多退少補。”

用房租雇了3個工人

這次抱團養老,朱大伯夫婦向房客收取一定的房租,他們用這些房租雇了 3 個工人。“很多鄰居不理解,說你造房子,自己不住,叫人家來住……他們以為我們賺錢了,但我們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他交 1200,你交 1500,收來一共六七千。剛好夠 3 個人的工資。”周大伯說。

“我通過親戚去找了 3 個附近農民。一個是做飯的,月工資開 2000 元,每天中午、晚上給我燒幾個菜。請來一個園丁,負責種菜和修剪、打掃院子,月工資 2000 元。內室也請來 1 個人打掃,一周來搞兩次,工資 1200 元。“剩下的錢,我另外還要為他們添置東西。

“還有人說,現在外面在拆遷,房子租很多錢呢。我說錢我夠了,我和我老太婆都有退休工資的。”不過,吃飯另算,按吃的天數算,平均每個人四五百元一個月。“這個大家都能承受,自己在家吃這點錢還不夠吧,這裡人多,伙食是人越多越好搞,豐富。”房客趙大伯說。

抱團養老是一種新興的健康養老方式,它不僅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還能減輕家庭和社會的養老壓力,這個形式很好!

請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添加關注吧

在外面工作,一個星期回來一趟。他們是當地人,造這麼大房子對我們城裡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房東需要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你想,大家四面八方湊在一起,互相都不認識,性格脾氣習慣都不一樣,有的時候,嘀嘀咕咕的事情就很多呢,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怎麼辦?需要他們(房東)出面的!房東是主心骨。”

二樓的婦女麻友們對房東太太也是讚譽有加。

金阿姨說:“我們這個大姐(王阿姨)哦,對我們挺好的,跟對家裡人一樣,就好像我們的大姐姐一樣!她是共產黨員,她在三裡亭那裡啊,還是支部書記呢!”王阿姨臉紅彤彤的:“我只是社區裡面的樓道支部書記……還沒下!他們不願意給我下,我說明年改選的時候換下吧,我要養老了!”王阿姨短髮銀白,舉止就像鄰家老太,很謙和;而朱大伯戴著雷鋒帽和眼鏡,既斯文又親切。

每個房間都有的衛生間。

硬體便是指設施條件。

趙大伯說,房子很大,每一戶房間都帶有衛生間,各人隱私得以保障,“硬體設施很重要,否則,你要上廁所、我要洗澡怎麼辦?”另外,每個房間都有空調、網線、電腦,和酒店差不多。

周大伯在自己房間玩電腦。

他們菜園裡種了些蔬菜。“對面還養了幾隻雞,吃剩不要的東西,喂雞!”趙大伯捂嘴樂了,“院子也比較大,每個人有活動空間,散散步,打打拳,互不衝突。”每個人都可以互不干擾,但吃飯大家必須在一起。因為相處融洽,大家很珍惜每頓吃飯時光。

能曬被子的露臺。

房東朱大伯:

全靠大家支持啊!

房東朱大伯聽了大家的話連說不敢當,“全靠大家支持啊!”

“能做到的我儘量做,比如說,網線,原來的效果很不好,網速慢,後來換了一個品牌,一百兆流量的,一個月100多塊錢。這些費用大家都分攤的。他們電視機要怎麼樣的,我都可以搞來。吃飯桌子不夠大,重新搞來一個大的。”朱大伯說,如果房東給力房客不給力,事情一樣辦不成。“比如有些人的要求我就做不到了,超出能力範圍時,大家也能體諒。”

他說,特別幸運能認識這麼多房客,他們都是不同行業的專家。“比如上網方面,我這裡有個專家,很內行的,就是跟我下棋的那個周大伯。他以前在電信行業幹過,大家拜他為老師。“有個小張老師,修修補補的比較懂,他以前是木匠。他看到我三樓曬衣服的露臺地板破了好多,拎起榔頭就幫我敲,敲了好幾天才修好呢!“還比如洗衣服,有一戶人家帶了洗衣機過來,誰身體不好了,他說你放在那邊,我來洗!洗衣服這一點,幾個老太婆都蠻好的。”

所有人:

入住前簽署協定,強調隱私、包容

趙大伯是個筆桿子,房東朱大伯便讓他擬了 11 條抱團養老協議。協議書對衛生綠化、不打聽個人隱私、房屋租金、伙食費、值日等方面做了規定,所有參與抱團養老的人都有簽字,落款時間:2017 年 11 月 1 日。

朱大伯說:“我們有協議,其中有一條是說,住在這裡要跟大家都包容在一起,如果大家對你們意見很大,大家要請你出去,作為房東也無能為力。”協議要求,不要講人閒話。協議中強調了隱私。就連病史,房東在房客入住的時候也只是大致瞭解了對方病歷,細節不怎麼在意。

一周值日一次

大家一起想出了值日制度,每戶人家一個星期值一天班,包括房東。做什麼呢?朱大伯說:燒早飯,燒開水,去買菜,幫廚,洗碗,晚上把垃圾倒掉。其他人願意幫忙的可自願。

“比如買菜,星期一輪到你們兩夫妻,前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家商量好明天吃什麼菜啊,你們值日的時候就去買。“買菜的籃子放在一個地方,我老太婆提前一天給籃子裡放好200塊錢,多退少補。”

用房租雇了3個工人

這次抱團養老,朱大伯夫婦向房客收取一定的房租,他們用這些房租雇了 3 個工人。“很多鄰居不理解,說你造房子,自己不住,叫人家來住……他們以為我們賺錢了,但我們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他交 1200,你交 1500,收來一共六七千。剛好夠 3 個人的工資。”周大伯說。

“我通過親戚去找了 3 個附近農民。一個是做飯的,月工資開 2000 元,每天中午、晚上給我燒幾個菜。請來一個園丁,負責種菜和修剪、打掃院子,月工資 2000 元。內室也請來 1 個人打掃,一周來搞兩次,工資 1200 元。“剩下的錢,我另外還要為他們添置東西。

“還有人說,現在外面在拆遷,房子租很多錢呢。我說錢我夠了,我和我老太婆都有退休工資的。”不過,吃飯另算,按吃的天數算,平均每個人四五百元一個月。“這個大家都能承受,自己在家吃這點錢還不夠吧,這裡人多,伙食是人越多越好搞,豐富。”房客趙大伯說。

抱團養老是一種新興的健康養老方式,它不僅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還能減輕家庭和社會的養老壓力,這個形式很好!

請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添加關注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