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食療加按摩,冬季補腎就這麼簡單!

為什麼冬季補腎最好?因為“腎與冬氣相應”。

冬季, 人體如果腎氣不足, 就容易受風寒感冒, 還會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頭暈耳鳴等。

養好腎, 就是養好了健康之本, 來年身體更強健!

小固給大家推薦3個食療補腎法和3個按摩補腎法。

3個食療補腎法

1. 蘿蔔燉羊排——溫補腎氣

羊肉屬於溫熱食物, 相對於烤、涮、爆炒等烹調方式, 燉的方法更優, 燉的羊肉口感軟爛易於消化且保持了羊肉的原汁原味,

營養成分也可以很好地保留下來;蘿蔔的用量是羊肉重量的一半即可, 剛好中和羊肉的油膩。

這道食療方溫補腎氣, 暖身健胃, 老少鹹宜。 提醒一下, 要用砂鍋燉煮才好。

2. 杜仲腰花——補腎固精

杜仲味甘, 性溫, 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 可緩解腎陽虛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軟無力,

肝氣虛引起的胞胎不固等症, 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

先把杜仲放入水中煮出濃汁, 豬腰切花, 加調料爆炒, 最後淋上杜仲汁即成。 杜仲補肝腎, 強筋骨, 豬腰可補腎固精, 兩者搭配療效更佳。

3. 清蒸山藥——健脾補虛

山藥味甘, 性平, 氣陰兩補, 補氣而不壅滯上火, 補陰而不助濕滋膩, 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 歷來就被眾醫家廣為讚譽。 《本草綱目》雲:益腎氣、健脾胃。 《景嶽全書》雲:山藥能健脾補虛, 滋精固腎, 治諸虛百損, 療五勞七傷。

山藥推薦蒸著吃, 蒸到熟透軟糯, 每天吃幾小段, 特別健脾益腎。

3個按摩補腎法

1. 按摩太溪穴

中醫介紹, 在腎經中有一個原穴, 也就是腎臟原氣經過和停留的部位, 這個原穴就是太溪穴。 它位於足內側, 內踝後方, 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 有助於固腎氣, 壯陽強腰。 尤其對於一些患有慢性腎病, 同時表現為浮腫、腰酸腿冷、渾身乏力的人群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 按摩複溜穴

複溜穴作為足少陰腎經的一個重要經穴, 是調節腎經的一個杠杆。 它的功能是補腎滋陰、利水消腫, 改善整個腎功能, 解除腎功能失常所產生的各種症狀。

(圖片來源於網路)

複溜穴在人體的小腿裡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和跟腱之間。

自我取穴按摩法時,最好正坐垂足,將一隻腳抬起,放在另一隻腳的膝蓋上蹺起,然後以另一側的手輕輕握腳,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推揉穴位,每天早晚各推揉2~3分鐘即可。

3. 按摩腰眼

冬季除了要注意勞逸適度,節制房事外,還要經常按摩和輕叩腰部。中醫認為,腰為腎之腑,給腰部按摩,也可強腎。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兩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腰眼處(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還可以輔以輕叩或用手捏抓腰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鐘。

(圖片來源於網路)

複溜穴在人體的小腿裡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和跟腱之間。

自我取穴按摩法時,最好正坐垂足,將一隻腳抬起,放在另一隻腳的膝蓋上蹺起,然後以另一側的手輕輕握腳,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推揉穴位,每天早晚各推揉2~3分鐘即可。

3. 按摩腰眼

冬季除了要注意勞逸適度,節制房事外,還要經常按摩和輕叩腰部。中醫認為,腰為腎之腑,給腰部按摩,也可強腎。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兩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腰眼處(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還可以輔以輕叩或用手捏抓腰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