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專訪2018 TDC Prize得主Nod Young|EDITOR為什麼會得獎?

12月9日, Nod Young在朋友圈裡公佈了自己獲得Tokyo TDC大獎的消息。 他說:終於跟廣煜老師的海報同框了。

後來, 因為不想過於宣揚得獎這件事兒便給刪了。

但作為A Black Cover Design的兩位創始人, 他們確實同時出現在Tokyo TDC的網站上:一個是新晉TDC Prize得主, 一個為剛落幕的TDC北京選作展設計了海報。

至此, ABCD也成為國內同時擁有兩位Tokyo TDC Prize得主的平面設計工作室。 可喜可賀。

Nod Young =N

TDC Prize, 年假前的意外之喜

聽說那場迷人的年假已經開始, 現在人在米國了?

N:對, 我在洛杉磯呢, North Hollywood 這邊。 來了20天了吧, 陪家人、休息, 自己也有些事要處理。 這樣的假期對我來說就像小時候的寒暑假, 每年都有, 夏天、冬天各有一段時間休息, 停下來。

從小到大一直沒斷了“寒暑假”??

N:差不多, 早前跟老羅一起工作時, 他也保留了我的暑假寒假。 不過, 我在假期時, 他也會安排一些簡單的、“休閒的”工作給我。 比如:我曾在夏威夷幫他拍過手機的街邊採訪。

什麼時候得知自己獲獎的?

N:好像是我出發的前兩天, 我收到Tokyo TDC的郵件, 照沼太佳子女士發來的, 恭喜我獲獎。 一開始我沒反應過來, 更確切地說是有點不大相信, 我就把郵件轉發給廣煜, 問他我到底是不是被“提名”了?因為當時心裡覺得能拿到“提名”, 就挺好的。

所以第一個分享這個消息的, 是廣煜?

N:是。 廣煜回我說:你這個是“提名”。 我很開心。

後來是怎麼確認自己收穫的是“TDC Prize”的?

N:廣煜的一個朋友, 就是今年另一位TDC Prize獲獎的澳門設計師, 也跟他說了自己獲獎並轉發郵件給他看, 結果那封郵件跟我的一模一樣……我當時心想可能他理解錯了, 就發郵件跟日方確認我到底屬於“提名”還是獲獎。 幾天後, 照沼女士回信了, 她說:Nod, 你得了TDC Prize, 來東京領獎吧!我才確信自己拿了獎。 但說實話, 那時候已經不那麼興奮了, 因為興奮的心情全給了此前我認為的“提名”。

作為參賽設計師, 你怎麼看TDC的獎項設置?

N:對我來說, TDC有三個等級:得獎、提名和入圍。 入了就挺好, 因為會被收錄到TDC年鑒, 設計師人手一本嘛, 而且這本書對西方的影響也挺大的, 如果有作品入圍, 就很值得驕傲了。 所以, “提名”的意思基本上就是得獎了, 只不過對手太強, 所以可能有一點遺憾吧。 至於TDC Prize,怎麼說呢,肯定大家都想要,沒人不想吧。

確定了是這屆TDC Prize的得主後,有沒有給自己加雞腿?

N:開始時是覺得拿了“提名”,到後來知道確實是TDC Prize,這感覺好像是人家頒了兩次獎給我,哈哈!就是傻子一樣的心情吧。我歲數也不小了,獲獎對我的職業生涯起不了什麼決定性作用,不像廣煜,他30歲不到就拿了TDC Prize,那才是真厲害。

EDITOR的客戶得知後說了些啥?

N:客戶知道我們拿獎特別高興,說要帶我們吃遍東京米其林三星,哈哈。

遞交作品參賽的時候,有預測過哪幾件會得獎嗎?

N:送選的時候我人在東京出差,是廣煜和工作室的小朋友幫忙整理然後寄過去的。這次我們工作室投了幾組作品,依舊有以工作室名義投的,也有以個人名義投的,包括:Tokyo TDC北京選作展設計、一個藝術節的視覺設計,和廣煜的旗。哦,對,還有就是EDITOR和751設計商店的設計。除了EDITOR得獎,其他哪些入圍還不知道。

我們沒有預測過哪件作品會獲獎或提名,但是確實想過送選的作品應該有70%能入圍吧。入圍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底線,能入圍就開心。

得獎這個事兒咱不聊了,因為所有的獎項對於獲獎者來說可能都不那麼“重要”了。而且沒有得獎的作品也不見得就不好,所以,別人心裡也是不服氣的。真的,我就是這麼想的。

EDITOR的“放大”與“縮小”

請從你的角度總結下EDITOR獲獎的原因?

N:我認為是:VI的意義,在這個作品裡得到一種新的定義吧。

能說得更具體一點嗎?

N:VI就是視覺識別系統,不是單個Logo那麼簡單。也就是說一整套視覺的呈現方式會是什麼樣?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大家都太強調Logo,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Logo,當然這沒什麼不對,因為焦點容易形成嘛。但EDITOR的設計,是把“系統”放大,把Logo的勢能做小。

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調配的意識了?

N:我個人以及我們工作室,在近兩年的專案中,都有意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我們想搞清楚:到底視覺識別的本質是什麼。所以有了EDITOR的這次嘗試。EDITOR就是一種視覺系統可能性的開發,我個人認為,評審應該是看到了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所以選擇了這件作品。

為什麼決定要把“Logo的勢能做小”?

N:把Logo做強,其實是要花很多錢的,你要做廣告,拿錢去砸那個有點抽象的小符號,所有的產品也都要指向那個符號。但那個符號又是有壽命的,過幾年可能不流行了,還得重新花一筆錢——這就是以前的Logo設計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幹出來的。今天不一樣了,客戶不願意花錢去砸一個Logo、一個符號,客觀原因也包括沒那麼多錢往市場裡砸了。那麼,“系統”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別人可以反對,但我就是要這麼做。

具體介紹一下EDITOR這個項目和這次的設計吧?

N:EDITOR是一個全新的集成型、整合型商業業態品牌,對於設計擴展性和設計語言的獨特性要求非常高。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幾乎沒有人這樣做過”,所以,客戶對設計的期望也大致是這樣的。

在經過幾輪討論後,我們決定為EDITOR找到一個“幾乎沒有人這樣做過”的設計語言,具有前瞻性、易操作性和豐富的擴展性。

以“EDITOR”的字面含義作為出發點,以“編輯”的思維方式思考設計:將畫面定義為內容空間,用資訊填滿。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操作方式,應用EDITOR VI系統,可以生成各種不同的設計版面以針對不同的內容需求,且具有超高的識別性。

在EDITOR的設計中,如何建立一個視覺系統遠比如何設計一個漂亮的版面更加重要,更準確地說,我們設計了這個資訊處理方式,而不是畫面。也正因為如此,EDITOR才有了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設計過程中有過哪些借鑒嗎?

N:確實沒有。整個設計過程是一點一點完成的。而且這種平鋪方式,其實是種常見設計手段,多見於海報招貼,在VI設計中,沒有人這麼搞。

都經歷了哪些困難?怎麼解決的?

N:跟客戶過稿子,還是有點難的。我們提了三個方案,當時客戶選不出來,真的很難選。為什麼?因為給出的設計都有很強的前瞻性,也就是說,如果你向遠處看,100米和120米的距離差別是很小的。但切換至近處,差個5釐米,幾乎都能看出來。所以,我當時花了很多時間跟客戶溝通,告訴他們未來的設計要怎麼做。

與客戶之間的那些事兒

你如何確定EDITOR的客戶能承受這種前瞻性?

N:我知道什麼樣的商業適合什麼樣的視覺。如果給聯想做這樣的設計,那可真是有病。具體跟這次的客戶接觸時,我們彼此對“前瞻性”和“設計感”這兩件事有非常清晰的溝通。就客戶所期待的商業模式,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和認知。我是在跟客戶一起構築這個關於設計的模型,他們自己清楚再過一個月後會看到一個怎樣的提案,那將肯定不是一個熟悉的、親切的視覺語言。

EDITOR這位元客戶哪裡打動了你?

N:首先他們非常年輕,且有錢,後面三個字很重要。他們品味也好,這也很重要,沒有世俗意義上的野心,而是更想做出一個商業可能性出來。在我們看來,一切有可能誕生“新的可能性”的事情都非常重要。

過去我們嘲笑別人,會說“以卵擊石”,但這其實是個狹隘的觀念。什麼是卵?什麼是石?在有些細分市場中,雖然是石頭,但比卵還卵;而有些卵,通過科技手段等加工、調整,可以做到比石更硬。

環境設計:青山周平(左)

作為“EDITOR 01”這次剛開幕的買手店,在你看來又具備了什麼樣的優勢條件?

N:我不是要挑戰市場常識,而是更尊重當下事實,也就是今天正在發生的一切情況。設計師就是應該善於發現當下,提出針對“今天”問題的解決方法。單說買手店:你賣的東西,別人也能賣。從產品本身來說是沒有任何競爭優勢的,更不用談什麼品位,因為品位是可以抄襲的;同樣,購物環境也是可以抄襲的。所以,殺手鐧不在貨品選擇上。比品位更重要的是資本實力、運營能力、品牌傳播力、視野以及資源狀況。

請總結下剛才提到的“抄襲”。

N:中國人很會抄,抄的過程中還懂得去總結,怎麼抄更當地語系化,這非常可怕。這裡我想要強調的是:厲害,而不是諷刺。對抄襲懷有羞恥心的在座各位,更要提防。生意本身特別需要注意,即:哪些東西我有,但你沒有、花錢也得不到。如果生意裡,技術不獨佔、資源也是開放性的、在行業裡又是新兵,那勝算其實是很低的,做做短線賺一些錢可以,當做品牌去經營很困難。

回到剛才的問題上,買手店就是這樣一件事兒,這個世上有錢、有品位的人很多,他們沒做買手店,肯定是因為這事不賺錢,對於投資來說,回報率太低了。當然,如果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再重新選擇去做這件事,自然也就有自己的理由。

還是很好奇,這位元客戶自始至終就沒有diss過你們的想法嗎?

N:客戶的回饋還是挺有意思的。有一天我們在一起喝酒,可能有點高了,他意味深長地跟我說:“Nod,我選了你這個設計之後,就一直在想,難道就是這樣了嗎?雖然我覺得你說得都對,但真的就是這樣了嗎?”

噢……

N:後面他接著說:“當我把設計用在商業環境裡時,發現它真的挺對的,我也說不上它哪裡好,但它確實帶出那些我想要的東西。”

其實設計就是這樣的,設計不能直接兌換貨幣;設計,是對人的一種歸納。通過設計,找到氣味相投的人。這個城市太大了,很多人都很孤獨,找不到內心的方向,直到那個所謂的好設計出現,他們才有方向感。

酒醒了之後,這一席話他還記得嗎?

N:他大概跟我說過三遍同樣的話。在北京說了一次,上海說了一次,東京又說了一次。我懷疑,他還會再說一次的。

EDITOR合夥人兼品牌總監怎麼說

EDITOR =E

請問,上面的話,確實曾經這麼說過是吧?

E:對,是這麼說的。

請介紹一下EDITOR。

E:“EDITOR”的中文,直接翻譯過來就是“編輯”。我們想做生活的編輯,把所有與生活相關的物品及場景融合在一起。因此未來的目標也是一個生活社區,它涵蓋許多業態形式:包括零售、餐飲、Co-working Space、Boutique Hotel等等。

我們將這個社區或者說將所有的門店都看作是一本線下立體雜誌,目前已經開業的第一家門店是主營生活家居用品的買手店,可以認為是這本雜誌的Life Style板塊。未來,希望能夠進一步豐富它的內容,讓它不僅豐滿完整,還能傳達出我們的生活理念。

請回憶下過程中,你們認為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E:其實過程當中難度最大的在於第一家店的定位。買手店在上海已經司空見慣,優秀的、態度明確的買手店也有好幾家。因此在我們準備開出第一家店前,內部討論了很多次:到底要開一家怎樣的買手店?

我們認為“好看”只是基本要求,所有的商鋪、所有的產品都應該預設、符合“好看”的標準;我們想要的不單單是展示自己審美、風格的買手店,它還應該是一家能讓消費者輕鬆走進來、和我們產共共鳴的店鋪。至此,算是比較明確地提出了“主題性買手店”這個概念。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更新。我們將借由“主題”,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從而實際具備相較於同類型其他店鋪的差異性和獨特性。

一開始面對這套設計時,你們有過什麼樣的擔心?

E:在和Nod溝通的過程中,他會主動瞭解我們到底想要傳達什麼樣的資訊,甚至會説明我們考慮品牌未來的發展可能。其實一開始面對這套設計時,我們做選擇前確實有過一些猶豫,因為覺得後期執行時會有難度。但是後來,Nod給出了一套完整的範本,而我們的設計師可以自如地按照這套設計語言去執行、操作,很明顯地感覺到在這方面的效率得以提高。

什麼時候得知EDITOR獲獎了?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E:12月9日吧?就是Nod發朋友圈那天或者前一天?第一反應就是特別高興!當然我們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確認了下這個消息的準確性。

接著就是恭喜Nod老師,同時也恭喜我們自己!

至於TDC Prize,怎麼說呢,肯定大家都想要,沒人不想吧。

確定了是這屆TDC Prize的得主後,有沒有給自己加雞腿?

N:開始時是覺得拿了“提名”,到後來知道確實是TDC Prize,這感覺好像是人家頒了兩次獎給我,哈哈!就是傻子一樣的心情吧。我歲數也不小了,獲獎對我的職業生涯起不了什麼決定性作用,不像廣煜,他30歲不到就拿了TDC Prize,那才是真厲害。

EDITOR的客戶得知後說了些啥?

N:客戶知道我們拿獎特別高興,說要帶我們吃遍東京米其林三星,哈哈。

遞交作品參賽的時候,有預測過哪幾件會得獎嗎?

N:送選的時候我人在東京出差,是廣煜和工作室的小朋友幫忙整理然後寄過去的。這次我們工作室投了幾組作品,依舊有以工作室名義投的,也有以個人名義投的,包括:Tokyo TDC北京選作展設計、一個藝術節的視覺設計,和廣煜的旗。哦,對,還有就是EDITOR和751設計商店的設計。除了EDITOR得獎,其他哪些入圍還不知道。

我們沒有預測過哪件作品會獲獎或提名,但是確實想過送選的作品應該有70%能入圍吧。入圍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底線,能入圍就開心。

得獎這個事兒咱不聊了,因為所有的獎項對於獲獎者來說可能都不那麼“重要”了。而且沒有得獎的作品也不見得就不好,所以,別人心裡也是不服氣的。真的,我就是這麼想的。

EDITOR的“放大”與“縮小”

請從你的角度總結下EDITOR獲獎的原因?

N:我認為是:VI的意義,在這個作品裡得到一種新的定義吧。

能說得更具體一點嗎?

N:VI就是視覺識別系統,不是單個Logo那麼簡單。也就是說一整套視覺的呈現方式會是什麼樣?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大家都太強調Logo,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Logo,當然這沒什麼不對,因為焦點容易形成嘛。但EDITOR的設計,是把“系統”放大,把Logo的勢能做小。

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調配的意識了?

N:我個人以及我們工作室,在近兩年的專案中,都有意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我們想搞清楚:到底視覺識別的本質是什麼。所以有了EDITOR的這次嘗試。EDITOR就是一種視覺系統可能性的開發,我個人認為,評審應該是看到了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所以選擇了這件作品。

為什麼決定要把“Logo的勢能做小”?

N:把Logo做強,其實是要花很多錢的,你要做廣告,拿錢去砸那個有點抽象的小符號,所有的產品也都要指向那個符號。但那個符號又是有壽命的,過幾年可能不流行了,還得重新花一筆錢——這就是以前的Logo設計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幹出來的。今天不一樣了,客戶不願意花錢去砸一個Logo、一個符號,客觀原因也包括沒那麼多錢往市場裡砸了。那麼,“系統”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別人可以反對,但我就是要這麼做。

具體介紹一下EDITOR這個項目和這次的設計吧?

N:EDITOR是一個全新的集成型、整合型商業業態品牌,對於設計擴展性和設計語言的獨特性要求非常高。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幾乎沒有人這樣做過”,所以,客戶對設計的期望也大致是這樣的。

在經過幾輪討論後,我們決定為EDITOR找到一個“幾乎沒有人這樣做過”的設計語言,具有前瞻性、易操作性和豐富的擴展性。

以“EDITOR”的字面含義作為出發點,以“編輯”的思維方式思考設計:將畫面定義為內容空間,用資訊填滿。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操作方式,應用EDITOR VI系統,可以生成各種不同的設計版面以針對不同的內容需求,且具有超高的識別性。

在EDITOR的設計中,如何建立一個視覺系統遠比如何設計一個漂亮的版面更加重要,更準確地說,我們設計了這個資訊處理方式,而不是畫面。也正因為如此,EDITOR才有了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設計過程中有過哪些借鑒嗎?

N:確實沒有。整個設計過程是一點一點完成的。而且這種平鋪方式,其實是種常見設計手段,多見於海報招貼,在VI設計中,沒有人這麼搞。

都經歷了哪些困難?怎麼解決的?

N:跟客戶過稿子,還是有點難的。我們提了三個方案,當時客戶選不出來,真的很難選。為什麼?因為給出的設計都有很強的前瞻性,也就是說,如果你向遠處看,100米和120米的距離差別是很小的。但切換至近處,差個5釐米,幾乎都能看出來。所以,我當時花了很多時間跟客戶溝通,告訴他們未來的設計要怎麼做。

與客戶之間的那些事兒

你如何確定EDITOR的客戶能承受這種前瞻性?

N:我知道什麼樣的商業適合什麼樣的視覺。如果給聯想做這樣的設計,那可真是有病。具體跟這次的客戶接觸時,我們彼此對“前瞻性”和“設計感”這兩件事有非常清晰的溝通。就客戶所期待的商業模式,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和認知。我是在跟客戶一起構築這個關於設計的模型,他們自己清楚再過一個月後會看到一個怎樣的提案,那將肯定不是一個熟悉的、親切的視覺語言。

EDITOR這位元客戶哪裡打動了你?

N:首先他們非常年輕,且有錢,後面三個字很重要。他們品味也好,這也很重要,沒有世俗意義上的野心,而是更想做出一個商業可能性出來。在我們看來,一切有可能誕生“新的可能性”的事情都非常重要。

過去我們嘲笑別人,會說“以卵擊石”,但這其實是個狹隘的觀念。什麼是卵?什麼是石?在有些細分市場中,雖然是石頭,但比卵還卵;而有些卵,通過科技手段等加工、調整,可以做到比石更硬。

環境設計:青山周平(左)

作為“EDITOR 01”這次剛開幕的買手店,在你看來又具備了什麼樣的優勢條件?

N:我不是要挑戰市場常識,而是更尊重當下事實,也就是今天正在發生的一切情況。設計師就是應該善於發現當下,提出針對“今天”問題的解決方法。單說買手店:你賣的東西,別人也能賣。從產品本身來說是沒有任何競爭優勢的,更不用談什麼品位,因為品位是可以抄襲的;同樣,購物環境也是可以抄襲的。所以,殺手鐧不在貨品選擇上。比品位更重要的是資本實力、運營能力、品牌傳播力、視野以及資源狀況。

請總結下剛才提到的“抄襲”。

N:中國人很會抄,抄的過程中還懂得去總結,怎麼抄更當地語系化,這非常可怕。這裡我想要強調的是:厲害,而不是諷刺。對抄襲懷有羞恥心的在座各位,更要提防。生意本身特別需要注意,即:哪些東西我有,但你沒有、花錢也得不到。如果生意裡,技術不獨佔、資源也是開放性的、在行業裡又是新兵,那勝算其實是很低的,做做短線賺一些錢可以,當做品牌去經營很困難。

回到剛才的問題上,買手店就是這樣一件事兒,這個世上有錢、有品位的人很多,他們沒做買手店,肯定是因為這事不賺錢,對於投資來說,回報率太低了。當然,如果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再重新選擇去做這件事,自然也就有自己的理由。

還是很好奇,這位元客戶自始至終就沒有diss過你們的想法嗎?

N:客戶的回饋還是挺有意思的。有一天我們在一起喝酒,可能有點高了,他意味深長地跟我說:“Nod,我選了你這個設計之後,就一直在想,難道就是這樣了嗎?雖然我覺得你說得都對,但真的就是這樣了嗎?”

噢……

N:後面他接著說:“當我把設計用在商業環境裡時,發現它真的挺對的,我也說不上它哪裡好,但它確實帶出那些我想要的東西。”

其實設計就是這樣的,設計不能直接兌換貨幣;設計,是對人的一種歸納。通過設計,找到氣味相投的人。這個城市太大了,很多人都很孤獨,找不到內心的方向,直到那個所謂的好設計出現,他們才有方向感。

酒醒了之後,這一席話他還記得嗎?

N:他大概跟我說過三遍同樣的話。在北京說了一次,上海說了一次,東京又說了一次。我懷疑,他還會再說一次的。

EDITOR合夥人兼品牌總監怎麼說

EDITOR =E

請問,上面的話,確實曾經這麼說過是吧?

E:對,是這麼說的。

請介紹一下EDITOR。

E:“EDITOR”的中文,直接翻譯過來就是“編輯”。我們想做生活的編輯,把所有與生活相關的物品及場景融合在一起。因此未來的目標也是一個生活社區,它涵蓋許多業態形式:包括零售、餐飲、Co-working Space、Boutique Hotel等等。

我們將這個社區或者說將所有的門店都看作是一本線下立體雜誌,目前已經開業的第一家門店是主營生活家居用品的買手店,可以認為是這本雜誌的Life Style板塊。未來,希望能夠進一步豐富它的內容,讓它不僅豐滿完整,還能傳達出我們的生活理念。

請回憶下過程中,你們認為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E:其實過程當中難度最大的在於第一家店的定位。買手店在上海已經司空見慣,優秀的、態度明確的買手店也有好幾家。因此在我們準備開出第一家店前,內部討論了很多次:到底要開一家怎樣的買手店?

我們認為“好看”只是基本要求,所有的商鋪、所有的產品都應該預設、符合“好看”的標準;我們想要的不單單是展示自己審美、風格的買手店,它還應該是一家能讓消費者輕鬆走進來、和我們產共共鳴的店鋪。至此,算是比較明確地提出了“主題性買手店”這個概念。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更新。我們將借由“主題”,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從而實際具備相較於同類型其他店鋪的差異性和獨特性。

一開始面對這套設計時,你們有過什麼樣的擔心?

E:在和Nod溝通的過程中,他會主動瞭解我們到底想要傳達什麼樣的資訊,甚至會説明我們考慮品牌未來的發展可能。其實一開始面對這套設計時,我們做選擇前確實有過一些猶豫,因為覺得後期執行時會有難度。但是後來,Nod給出了一套完整的範本,而我們的設計師可以自如地按照這套設計語言去執行、操作,很明顯地感覺到在這方面的效率得以提高。

什麼時候得知EDITOR獲獎了?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E:12月9日吧?就是Nod發朋友圈那天或者前一天?第一反應就是特別高興!當然我們為了保險起見還是確認了下這個消息的準確性。

接著就是恭喜Nod老師,同時也恭喜我們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