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業|綠色農資送到家,18個村的農民都來了!

一年一季春回大地, 以耕種為生的農民們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種植勞作。 與往年的春耕時節不同, 位於湖北省江陵縣馬家寨鄉的農民們今年得到了來自社會力量的幫助。

活動現場

馬家寨鄉黨委書記賀偉(左)接收綠色農資捐贈

3月11日, 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和湖北省農業廳主辦, 湖北省農藥檢定管理所和荊州市農業局承辦, 江蘇龍燈、四川利爾、安陽全豐、河北矽谷、鄭州鄭氏化工、農一網、安徽眾邦、武漢科諾、江蘇克勝、四川國光等企業參與的綠色農資科技下鄉活動來到馬家寨鄉, 為當地的農民們免費帶來了4萬餘元的農資產品和科學種植技術指導, 幫助當地的農民們用上放心肥、放心藥。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會長劉永泉

“實現綠色種植, 實現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的零增長, 使農產品品質安全得到保證, 使廣大農民能節本增效、增收致富, 必須在農資供應、技術指導和農民科學使用之間形成共識, 形成合力, 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會長劉永泉認為,

綠色農資科技下鄉活動是落實中央一號檔精神的實際舉措。 近年來, 農藥生產企業為適應向農業服務領域拓展轉型, 更加重視技術服務和農民應用環節進行對接, 形成了一支新生的農業推廣服務力量。

馬家寨鄉黨委書記賀偉

據悉, 馬家寨鄉是典型的農業鄉鎮, 近年來在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際, 全鄉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 並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合作化方向邁進。 此次綠色農資科技下鄉活動得到了馬家寨鄉政府和當地農民的熱烈歡迎, 鄉黨委書記賀偉對此表示, 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背景下, 為農戶免費發放資料、政策諮詢和現場技術指導, 目的是通過科技下鄉活動的有效載體, 以普及推廣農村科技知識和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切入點, 以送科技知識、致富資訊為主要內容, 培育一批素養高、致富能力強, 能積極為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型農民。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病蟲害防治處處長楊普雲

“我國農作物每年使用化學農藥防治45-60億畝次,使用農藥約31萬噸,占世界化學農藥總量的25%以上。”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病蟲害防治處處長楊普雲表示,為確保農產品品質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大力推進農作物生態防控和綠色防控工作,但是要處理好綠色防控與建設現代植保、化學防控、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和專業化統防統治之間的關係。“綠色防控不是單純的技術行為, 追求可持續的治理是一項持久的系統工程;追求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簡單地追求單純的經濟效益。”楊普雲說。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效審評處副處長袁善奎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效審評處副處長袁善奎就農藥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講解。他說,在農民使用農藥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引起的原因有:農藥產品結構不合理;假冒偽劣、不合格產品充斥市場;農民在選擇藥劑時缺乏技術指導;違規使用高劇毒農藥;施藥技術和施藥器械落後;隨意加大劑量和次數;亂混亂配現象嚴重等諸多問題。對此,建議農民正確選擇農藥並科學合理使用,減少環境污染,保證人畜和食品安全。

荊州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高紅兵

“2016年,荊州市農作物病蟲發生面積3874萬畝次,防治面積6896萬畝次。挽回糧棉油損失80萬噸,其中糧食50萬噸。整年的農藥使用量7603噸,比十年前減少了一半。”荊州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高紅兵對2016年取得良好成績表示了肯定,他認為一方面種植業結構調整與生態種養模式推廣應用,減輕了病蟲害的發生;另一方面高效、長效農藥的推廣使用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接下來,荊州市的農藥需求變化中,針對特異性病蟲害和特定作物的高效農藥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微乳劑、水膠囊懸浮劑、新型乳油等新劑型農藥需求看好。

3月11日上午,來自馬家寨鄉18個村近400戶農民早早的趕到馬家寨鄉小學禮堂,等待著即將開始的農技種植指導開講。

眼下,正是馬家寨鄉春耕重要時期,綠色農資科技下鄉活動為馬家寨農民帶來了優質的農資產品和使用技術正是恰逢其時,活動得到農民們的一致好評。通過專家講解,400名農民在現場學習了科學用肥、安全施藥知識,通過企業的產品介紹和合理使用,農民認識了質優高效的肥、藥產品,為接下來的春耕種植做好了充分準備。

活動中主辦方向參與綠色農資科技下鄉的優秀企業頒發榮譽證書

馬家寨鄉農業辦公室負責人趙召新告訴記者,活動送來的價值4萬餘元的農資產品也將平均分配給18個村的種植大戶和合作社,讓綠色農資在馬家寨的土地上培育出碩果累累。

責編:niu

瞭解更多行業動向、

企業動態,請訂閱

中國農資

中國農資傳媒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病蟲害防治處處長楊普雲

“我國農作物每年使用化學農藥防治45-60億畝次,使用農藥約31萬噸,占世界化學農藥總量的25%以上。”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病蟲害防治處處長楊普雲表示,為確保農產品品質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大力推進農作物生態防控和綠色防控工作,但是要處理好綠色防控與建設現代植保、化學防控、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和專業化統防統治之間的關係。“綠色防控不是單純的技術行為, 追求可持續的治理是一項持久的系統工程;追求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簡單地追求單純的經濟效益。”楊普雲說。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效審評處副處長袁善奎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效審評處副處長袁善奎就農藥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講解。他說,在農民使用農藥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引起的原因有:農藥產品結構不合理;假冒偽劣、不合格產品充斥市場;農民在選擇藥劑時缺乏技術指導;違規使用高劇毒農藥;施藥技術和施藥器械落後;隨意加大劑量和次數;亂混亂配現象嚴重等諸多問題。對此,建議農民正確選擇農藥並科學合理使用,減少環境污染,保證人畜和食品安全。

荊州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高紅兵

“2016年,荊州市農作物病蟲發生面積3874萬畝次,防治面積6896萬畝次。挽回糧棉油損失80萬噸,其中糧食50萬噸。整年的農藥使用量7603噸,比十年前減少了一半。”荊州市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高紅兵對2016年取得良好成績表示了肯定,他認為一方面種植業結構調整與生態種養模式推廣應用,減輕了病蟲害的發生;另一方面高效、長效農藥的推廣使用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接下來,荊州市的農藥需求變化中,針對特異性病蟲害和特定作物的高效農藥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微乳劑、水膠囊懸浮劑、新型乳油等新劑型農藥需求看好。

3月11日上午,來自馬家寨鄉18個村近400戶農民早早的趕到馬家寨鄉小學禮堂,等待著即將開始的農技種植指導開講。

眼下,正是馬家寨鄉春耕重要時期,綠色農資科技下鄉活動為馬家寨農民帶來了優質的農資產品和使用技術正是恰逢其時,活動得到農民們的一致好評。通過專家講解,400名農民在現場學習了科學用肥、安全施藥知識,通過企業的產品介紹和合理使用,農民認識了質優高效的肥、藥產品,為接下來的春耕種植做好了充分準備。

活動中主辦方向參與綠色農資科技下鄉的優秀企業頒發榮譽證書

馬家寨鄉農業辦公室負責人趙召新告訴記者,活動送來的價值4萬餘元的農資產品也將平均分配給18個村的種植大戶和合作社,讓綠色農資在馬家寨的土地上培育出碩果累累。

責編:niu

瞭解更多行業動向、

企業動態,請訂閱

中國農資

中國農資傳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