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丨呂祖堂與義和團

呂祖堂是老天津衛很出名的地方。 從前, 天津城往東有七十二沽, 往西有七十二屯。 從舊城出西門約三華里, 就是第一屯——叫永豐屯,

是現今的紅橋區南頭窯一帶, 呂祖堂就坐落在這裡。 呂祖堂原是永豐屯的祠堂, 始建于明朝宣德八年(1433年), 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修葺後, 改為供奉呂祖的道觀, 並定名為呂祖堂。 在前殿內設有呂洞賓的塑像, 還有出家道士主持道教活動和念經的道場。 很多善男信女到這裡燒香禮拜, 每逢初一、十五, 香火更旺, 香煙繚繞, 鐘聲長鳴, 信徒出進絡繹不絕。 後經乾隆六十年(1795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等幾次修葺, 使其更加完臻。 呂祖堂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前殿、後殿、五仙堂, 前院東西兩側的回廊, 均為古建築, 磚木結構, 牆體系磨磚對縫, 起脊瓦頂, 簷下大殿內外均是油漆彩繪, 整體建築古樸典雅。 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共分前後兩個院落, 後殿門前為一個月臺,
前殿門前左右植有兩棵枝葉茂盛的銀杏樹, 後院有數棵四季常青的松柏, 給人以幽靜感, 占地總面積1300平方米。 當年, 在前殿迎門正位供奉呂洞賓及其弟子的塑像。 後殿供奉北斗元君, 兩側是藥王與藥聖。 西側配殿五仙堂供奉道教北五祖。 呂祖堂雖然是一處不大的道教活動場所, 但是當年在天津衛卻是頗有影響的道教聖地。 特別是在義和團運動中, 曾經在呂祖堂設立過“總壇口”, 更使呂祖堂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讓呂祖堂載入近代史冊。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在我國興起一次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 那就是義和團運動。 它于1899年起源在山東的西北部廣大農村。 起初以反洋教和燒教堂開始, 很快擴展到河北南部地區。

1900年義和團運動進入高潮, 遍及華北與東北各地, 先是高喊“扶清滅洋”的口號, 後是高舉“反清滅洋”的大旗。 各地義和團團民手持大刀長矛, 從四面八方紛紛聚集于天津和北京等大城市, 以頑強的戰鬥精神抵禦八國聯軍侵略。 當時義和團以勇猛殺敵著稱, 使外來侵略者膽戰心驚。 義和團數萬之眾進入天津後, 不久在津門建立了義和團壇口百餘個, 大街小巷都可見到義和團團民。 在天津的義和團主要首領有曹福田、張德成、林黑兒(“紅燈照”黃蓮聖母)、劉呈祥等。 義和團以陰陽八卦的方位為各團的代號, 如曹福田就是義和團“乾”字團的首領, 他原來是清軍中的一名士兵, 不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所以在義和團運動爆發之後,
他毅然棄軍擲械, 投奔了義和團, 不久便成了義和團“乾”字團的首領。 他率領鹽山、慶山、靜海等地義和團團民數千人, 順南運河而下到達天津衛。 曹福田把“乾”字壇的總壇口設在呂祖堂, 並把拳場設在五仙堂。 義和團紀律嚴明, 為了不擾民, 呂祖堂成了良好的活動場所。 白天義和團團民在後殿前的月臺上或大庭院中練拳習武, 夜晚團民就睡在大殿內或廊簷下及月臺上。 後來, “坎”字團的著名首領張德成率領靜海縣獨流鎮“天下第一團”的義和團團民數千人也來到天津衛, 在北門裡小宜門口設立壇口。 義和團中的“紅燈照”首領林黑兒率領“紅燈照”的姐妹們, 駕船從南運河直奔天津, 在侯家後歸賈胡同北口的南運河畔大船上設立了壇口,
頓時流傳起“男練義和拳, 女練紅燈照”的歌謠。 還有劉呈祥也率義和團將士進入天津, 壇口設在高家村。

當年, 由於呂祖堂瀕臨南運河, 距西大灣子很近, 天津西、南各縣義和團大都從水路宋津, 所以義和團團民到天津後大部分都要到呂祖堂落腳。 義和團的各路首領張德成、林黑兒、劉呈樣等經常到呂祖堂拜壇聚義, 並與曹福田共商對敵鬥爭大計, 呂祖堂便成了義和團各方英雄豪傑的聯絡中心。 義和團血戰老龍頭(今天津站)火車站、攻打紫竹林租界等多次對敵戰鬥的對策與作戰方案, 都是在呂祖堂壇口商定和發出的。 在義和團運動史上獨樹一幟和充滿對帝國主義侵略者仇恨與蔑視的《挑戰書》, 就是曹福田等人從呂祖堂壇口向在天津租界的帝國主義侵略軍發佈的。《挑戰書》宣稱“帝國主義破巢之下無完卵”,表現了義和團與帝國主義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決心。

隨著歷史的變遷,呂祖堂成為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較完整的義和團壇口。新中國成立後,呂祖堂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1962年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由國家文物局撥專款重修呂祖堂義和團壇口遺址,並在此建立了天津義和團紀念館,以大量的文物史料再現了義和團運動,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自海河網。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就是曹福田等人從呂祖堂壇口向在天津租界的帝國主義侵略軍發佈的。《挑戰書》宣稱“帝國主義破巢之下無完卵”,表現了義和團與帝國主義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決心。

隨著歷史的變遷,呂祖堂成為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較完整的義和團壇口。新中國成立後,呂祖堂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1962年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由國家文物局撥專款重修呂祖堂義和團壇口遺址,並在此建立了天津義和團紀念館,以大量的文物史料再現了義和團運動,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自海河網。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