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博士退學後的五年:化工跨金融再到體制內,不忘投行是初心

相比於這個年齡的大多數人, 我的工作時間真不算長, 只有四年多, 但個人經歷絕對是豐富的。

2012年4月我博士退學, 而後找工作, 陰差陽錯地進了一家和博士專業很相關的藥廠。 於是一掃博士期間的陰霾, 生活快樂似天堂。 不過半年之後還是因為收入低, 離家遠, 自己不想做實驗而選擇離職了。 離職後, 我的心情完全和以前不同了, 人也自信了很多, 簡直可以稱為霸氣。 離職後, 我也一直迷茫為什麼掙不到錢, 什麼工作能掙到錢。 後來經多方打聽後, 我選擇了金融行業。

初入投行

2012年6月, 我投了一家私募股權投資的行業研究員職位,

做的是化工能源行業的研究, 對方 HR 過了很久才跟我聯繫。 第一面見的公司的總工, 巧的是竟然跟我大學老師是同學。 第二面見的是總經理, 一看就是吹毛求疵的人。 第三面見的是董事長, 上來也是先挑毛病, 說我的專業不是我校最好的專業, 當時我不知道我校最好的專業是什麼。 又問有沒有投資經歷, 自己有沒有做過股票, 我說沒有。 周圍有沒有人在這個行業?一個師妹在德隆系的續存公司, 在上海。 然後又說他也在上海待過幾年, 她那公司在浦東吧?我說, 對啊, 你怎麼知道?然後問我薪資要求, 我說5000, 他笑了笑, 頓時覺得有戲。 然後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 “你這次轉行跨度還是很大的, 需要補充財務法律方面的知識,
不過都讀到名校的博士了, 相信你的學習能力, 歡迎你進入資本市場!”從公司的寫字樓出來時, 我突然覺得陽光真燦爛, 終於進入金融行業了!

我當時去的時候對私募股權投資一點概念都沒有, 公司當時剛成立, 除了財務、行政、業務人員之外, 就只有我和一面見過的那個總工。 公司當時新的辦公室還沒有裝修好, 所以我們一群人擠在兄弟投資公司的會議室裡。 後來又招了兩個做國際油氣貿易的小夥子, 沒地方坐了, 就天天讓他們出去跑安監資質。 入職的第一周, 我就跟著總經理去 BZ 做盡職調查, 見了市政府的各種領導, 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當時考察的項目投資大概在8-10個億, 看了礦、水電設施等,

回來領導就讓我寫行業報告。 話說第一份報告被領導批得體無完膚, 而後態度平靜地放下狠話, “這是你的第一份報告, 如果下次還是交上來這樣的報告, 你就不是我們需要的人”。 對於一直習慣於被誇獎和鼓勵的我來說, 當時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真想走而了之, 後來在大家的勸說下忍耐了下來, 也做好了下份報告再做不好就走人的準備。

投行進行時

我交第二份報告的時候恰逢公司喬遷之喜, 新辦公室真是寬大敞亮的5A級寫字樓, 當時董事長到外地去簽一個專案的框架協議。 週五的八爪魚例會, 我彙報完工作後, 董事長對工作表示非常的肯定, 說**的這份報告比上份進步很大, 不過還需要補充和完善……總之,

這就意味著我不用離職了。 同時, 第二份報告的完成, 讓我對這個行業有了一定的瞭解, 也從最初的不適應、沒成就感的陰霾裡走了出來, 我發現自己非常適合且喜歡這份工作。

行業研究員要在一周內迅速瞭解一個行業, 需要你有廣泛的興趣、極強的適應能力, 正適合我這種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愛折騰的性格。 行業研究員需要你瞭解所投專案所在行業經濟週期, 行業上下游、產品、競爭對手等都要深入瞭解, 瞭解的方式五花八門, 網上資訊、當地的發改委、經信委、行辦、同學、朋友……一手資料還需要去企業做調研。 我常說這是個需要和人打交道, 但是不需要低三下四跟人打交道的職業。 我們這類公司出入還是比較高大上的,

五星級酒店、奧迪Q7、燙銀名片, 去哪裡都不算掉價, 還有因為你是去給人投錢的, 別人當然也是熱情接待。

我在這家公司成長得迅速, 從領導的態度都可以看出來這點。 以前總經理總是對我吼來吼去, 後來說話都是和風細雨, 他慢慢說, 我慢慢記。 他還說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可以提, 要多和領導溝通, 去調研的話公司的車什麼的都可以配合的。 這家公司離家很近, 在家可以看見公司的尖尖頂, 這個城市的天際線, 在公司可以看到家的後窗戶。 比起前一份我上班來回要4小時的工作, 這個實在是太近了。 連董事長都說, 現在你家是離公司最近的了吧?

在這段工作中, 也暴露了我性格方面的諸多不足, 愛耍小脾氣、愛甩臉子, 管你是領導還是誰誰誰呢。你說我,我就不給你好臉色,臉拉得太長了,復原就比較困難。後來領導對我態度緩和了,我還是態度冷淡。

離開投行

2012年9月,眼瞅著三個月過去了,要寫轉正申請了,我就裝模作樣地寫了個申請。行政人事說,領導的意思是可以轉正,但是工資不漲,不是不漲,要等到年底再漲,領導覺得你的報告改的次數太多。這不是耍我嗎?就因為1000塊錢?還等年底,到年底還有3個月時間。人事悄悄地跟我說,“領導對你獨立工作的能力很肯定,但是我私下跟你說,有的時候就算是工作是你完成的,你也要讓領導覺得是在他的指導下完成的,要不領導就會覺得他太無能了。”

當時跟帶我的總工說要離職的事,總工意味深長地說,“這也太過分了,你的能力我們都是看在眼裡的,才短短三個月已經成長得很快了,別人可能一年都達不到。”說實話,我私下裡覺得我已經威脅到她的地位了,因為我們幹的活是一樣的,但是她的收入是我的2倍多,以至於後來領導對我的態度比對她要好得多。經常她折騰半天弄不好找理由的時候,領導就說你讓**做吧。所以她心裡其實還是挺矛盾的,一方面看在和我導師的交情和我的工作能力上希望我留下,另一方面要自保。

最後總經理說同意離職,我迅速地辦理了離職手續,收拾東西走人,出門的時候,恰逢董事長進來,不知道是恰逢,還是刻意為之。董事長說,**在辦離職啊?我說是啊,他說怎麼這麼突然。搞了半天他都不知道,叫我去他的辦公室,坐在茶座邊說,來喝茶,說說為什麼要離職。我說我非常喜歡這個工作性質,但是公司不兌現轉正工資。他說其實總經理請示過我關於你的工資的事,其實你也知道我是不在乎錢的,現在找一個人做項目的可研報告要100多萬呢,我就算給你2萬一月都可以,你還可以做些輔助工作。我說那為什麼不漲呢?他歎了口氣說,先緩緩吧,我找總經理再談談,然後就聽見他們關著門吵了起來。最終談的結果是離職,我也清楚我如果留下來,總經理的面子上總是不好過的。

其實雖然對公司的總經理有諸多抱怨,但是如前所述我對這個行業、這個工作是非常喜歡的。以至於離職後,還是有深深的失落的,但是當時當地私募股權投資的數量還很少,也沒有類似的公司可以去了。離職後,總工一直 qq 問我,找到工作沒有?某某資料庫怎麼用的?我只笑笑不回復。離職後,董事長還時不時地去我空間轉下,有時會贊一下。其實離職的時候,我想過給董事長寫封信的,因為他最後的挽留我還是很意外的,況且他真的對我很不錯。

進入體制內,欲回歸投行

離職第二天,恰逢某事業單位招聘,反正在家閑著無事,就報名了,沒想到就陰差陽錯地考上了。以前一直以為事業單位很難考,恰逢我那年是先筆試、後面試,有坑的那人筆試最後一名,都不知道這是不是命。一直到了2013年入職體檢的時候,我都在糾結要不要去,最後還是在同學的勸說下去了,發現同學的意見對我很受用。我們這邊是落後地方的事業單位,去了後還是很受領導重視的。不過自己沒重視起來,屢屢讓領導失望,說話還是很沖,最後和領導大吵了一架後,領導就再也不理我了。好嘛,本來就不想來的。

2015年初,和領導吵完架後,我就陸陸續續接到若干的電話。有原來的藥廠研發部長,說公司現在好一點了,有沒有考慮回去。正好我當時有事回去看了下,再也不考慮回去了。還有幾家投行的工作,薪水可觀。有家公司的老總竟然和以前幹過的那家公司領導在上海一家公司共事過,世界就是這麼小。在過去的兩年間,這裡的形勢也發生了巨變,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數量增加了40多倍。我說當年連5000都不給,現在怎麼輕輕鬆松都是1w起了,而且求賢若渴,願意保留職位等你離職過去。

2015年11月,回想在事業單位的這兩年,算是我職業生涯中進步最緩慢的兩年。當然事業單位有自己的優勢,穩定、時間自由,但是工作一點也不輕鬆,收入微薄。碰上能力有限的領導,還是挺悲劇的,什麼都教不了你,還盡找事。我還是比較懷念在體制外的生活,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很有活力,所以打算明年回體制外,發現自己相比穩定還是喜歡折騰的成長。

計畫不如變化

後來我並沒有去當時說的那家私募工作,雖然那家公司現在發展得很好。這段狗血的經歷主要和文章有關,我本想在離開這個事業單位之前,把自己的小課題做完,發一篇 SCI,完美結束。然而世事難料,我2015年底投了文章後,被拒了,但是覺得補上實驗有戲,於是打算補了重投,也喜滋滋幻想著等文章發表了就可以離職了。這時已經是2016年初了,大領導對我的態度突然有了180度大轉彎。要知道之前跟他吵架後,他各種難為我,給我穿小鞋。

中午在食堂吃飯呢,一抬頭就看見大領導了,結果人家打完飯就坐我對面了。然後他開門見山地對我說,“你應該把活性成分這塊兒做起來。你是個內秀的人,也挺有個性的。有個性是好事,**,中科院某所傑青也挺有個性的,在外國待了很多年,回國後發現還是要適應環境。你有想法,但是中國的國情也要適應啊。需要什麼條件都是可以給你提供的,儀器還缺不缺,儀器不怎麼缺吧。趁著年輕不能閑著,你有想法要發揮出來。我還想讓你當學科帶頭人呢,你得把擔子擔起來。缺人可以給你招1-2個人,哪怕給你配一個實驗室都可以的。”

等等,我有點蒙,實在搞不清楚他受了啥刺激,不過一直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一心想著文章發了走人。他催了我幾次交研究計畫的方案,我都沒反應。另一方面,我的文章換了一個雜誌投,還是被拒,心灰意冷。我問單位的一個主任,領導這是咋了?和我這麼不對付,為啥還讓我當主任?這個主任說,雖然你把他氣死了,到處宣佈你要走了,但是他想把這塊幹起來實在找不到能夠代替你的人了啊。最終我也沒把這塊幹起來,他自己催了很多次,覺得無趣,也就不搭理我了。我還是繼續處於文章屢投屢拒的狀態,客觀說明了本人確實沒有做科研的天賦。因為我的課題一直沒結題,前面那家私募等不及了,導致那份工作黃了,讓我滿臉的沮喪。這麼好的機會就這麼錯過了,恨自己為什麼要申請那個垃圾課題,真是耽誤事。從此以後,一切課題不申請,只幹安排的工作。

時間過得好快,2016年又結束了,轉眼到了2017年。我的文章補了實驗,完整了很多,但還是被拒了,審稿人並沒有提什麼致命的意見,可能也沒有什麼亮點吧。這兩年也有幾家證券公司的投行部打電話,但是要求過司法考試。於是我為了找到下家工作,積極備考司法考試和 CPA 。還有家國企背景的私募也打電話讓我去面試,但是那兩周正好我都出差,每次都去不了,搞得別人覺得是在敷衍,也不再聯繫了。

現階段,我只想快快把題結了走人。

神轉折,人生處處是意外。

以我想要的方式回歸投行

我來這個單位快四年了,一直用自己的電腦辦公,別人也一樣,一個不配電腦的單位是全國罕見的。上月給領導申請買電腦,結果人找各種理由不買。我說工作過這麼多公司,從來沒見到這種連電腦都不配的。他一臉玩味地說,嗯,你可以考慮換個單位。我說,行!轉身就投了幾個簡歷,具體就是把月薪一萬+、學歷要求碩士的篩了篩,總共也沒幾個了,投了出去。不一會兒,會計又過來說,領導讓你買一個電腦。我說不是不讓買嗎?會計說,領導讓你試試。我:……

結果沒過兩天某證券投行部就打電話了,讓我去面試。第二天就去了,老總問起了現在單位的工作,我balabala說了一堆的專案。老總答,都是沒錢的項目,又問起上家私募的經歷,提到我上家的老闆和董事,表示都認識,圈子就是這麼大,那位董事是他們的前輩。老總說我們公司就是喜歡高學歷的人才,難得在這裡能看到博士投簡歷(不好意思,其實我是博士退學的)。老總又問了對當地醫藥行業的幾家公司的看法,然後和我說好長一番話:“你的履歷更適合在投行總部做行業研究員,這裡的工作除了投資顧問,這個你做不來,其實就是拉客戶,真讓你做,你也不會來。比較適合你的是投行部的工作,分公司沒有行研的職位,都是有業績要求的,想在證券公司生存,必須有承攬項目的能力,有三條路:年利潤500萬以上的上新三板,2200萬以上的中小板、創業板,或者現有的上市公司做定增、配股。專案承攬下來後,會從總部派兩個保薦人,組成一個4-5人的團隊,你在整個項目過程中起輔助作用。其實對你來說這不是很公平,別人都是學經管的,前期盡職調查部分你有優勢,但是後期的投行證券發行、承銷、保薦工作基本是空白。但我還是看好你,希望給你個機會試試。你目前的工作很好,旱澇保收的,可以先不辭職。你現在時間自由嗎?”我說11月到次年5月自由時間比較多。老總說,“我們之間都有個相互喜歡的過程,等你適應了投行的工作再全職過來,另外我問下你現在的薪資是多少?”我blabla……最後,兩位老總遞了自己的名片,說有什麼問題隨時聯繫我們,12月份有項目我們會讓你參與進來。這就是我最想要的結果。

回來後一個朋友問我,感覺怎麼樣?感覺真不錯,在這裡我要謝謝我的現領導,若不是他不給配電腦,一心想著發文章的我都忘了找工作這事了。謝謝他。

堅定目標,不放棄努力

昨天和去年一個一起考司法考試的朋友聊,他在公司做了10年的法務,考過後去了律所。至今記得去年考完時,以為沒有過,他說要找教室自習、再來一年那般堅定的語氣,在外面兜兜轉轉10年了,這次就是為了做律師。還好,最後順利上岸。我以為他至少有三年難熬的時光,沒有案源,每個月拿1500。而事實上,他做律師助理不到一年的時間,每個月就接近一萬。而且在代理案件的過程中,為別人解決了問題,自己也感覺不錯。得知我去了證券公司,他說,你已經實現目標了啊。確實,我當時考司考的目的就是為了進證券公司投行部。

通往投行的路是如此不順。參加從業考試的時候,我還要自己帶孩子,早早地打的去考場,孩子還沒起床。考完打的回去把孩子接到辦公室,再去考下一門,還好一次性通過。第一次考司考的時候,最後一門還沒考完就要去趕飛機。二戰前一個月,又牙疼頭疼看不了書,心想今年又完了。儘管如此不順,但是我一直在為進入投行做著準備,總覺得,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機會在等你。加油吧!

現在已是2017年10月底,最近我在梳理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的資料,有進展還來更新。

後記

許多人問我如何進入投行?如何化學轉投行?

作為本碩博分別是化工、生化與生藥學的苦逼孩子,我對這個生物、化學這個大圈子的瞭解還是比較多的,本科同學大多在化工廠,碩士同學都在事業單位,博士同學大多在醫院或醫藥公司做研發。我進入投行純粹是自己有強烈的意願,鍥而不捨,然後老天就恰好給我了這麼一個機會。

大家可以在智聯、前程無憂、水木論壇等搜行業研究員、投資經理,然後對照著招聘要求去完善自己,985、211理工本科+金融碩士的綜合背景最受歡迎,985理工碩士也是可以的,如能通過 CPA 或是司法考試還有加分的。CFA考試費太高,酌情考慮。我去第一個私募公司的時候什麼證都沒有,並且招聘要求性別男,但是我還是投簡歷了,過了很久沒消息的原因也是他們不願意招女的,但是所有備選物件中,我是最優秀的,後來我們這個落後地方可能人才還是很有限,還是進去了。進去前還有一次考試,指定一個專案讓我寫一個行研報告,最後董事長說思路還是挺清晰的,缺少財務資料,不過以後在公司可以慢慢完善。先把坑占上,在工作中學起來,效率要高得多。

很多事情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難,大膽一點去嘗試,只要你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其它就交給時間吧。有時候去是緣分,不去也不一定不好,說不定有更好的在後面等著你。我覺得上天給我的,總是比我要的多得多。

管你是領導還是誰誰誰呢。你說我,我就不給你好臉色,臉拉得太長了,復原就比較困難。後來領導對我態度緩和了,我還是態度冷淡。

離開投行

2012年9月,眼瞅著三個月過去了,要寫轉正申請了,我就裝模作樣地寫了個申請。行政人事說,領導的意思是可以轉正,但是工資不漲,不是不漲,要等到年底再漲,領導覺得你的報告改的次數太多。這不是耍我嗎?就因為1000塊錢?還等年底,到年底還有3個月時間。人事悄悄地跟我說,“領導對你獨立工作的能力很肯定,但是我私下跟你說,有的時候就算是工作是你完成的,你也要讓領導覺得是在他的指導下完成的,要不領導就會覺得他太無能了。”

當時跟帶我的總工說要離職的事,總工意味深長地說,“這也太過分了,你的能力我們都是看在眼裡的,才短短三個月已經成長得很快了,別人可能一年都達不到。”說實話,我私下裡覺得我已經威脅到她的地位了,因為我們幹的活是一樣的,但是她的收入是我的2倍多,以至於後來領導對我的態度比對她要好得多。經常她折騰半天弄不好找理由的時候,領導就說你讓**做吧。所以她心裡其實還是挺矛盾的,一方面看在和我導師的交情和我的工作能力上希望我留下,另一方面要自保。

最後總經理說同意離職,我迅速地辦理了離職手續,收拾東西走人,出門的時候,恰逢董事長進來,不知道是恰逢,還是刻意為之。董事長說,**在辦離職啊?我說是啊,他說怎麼這麼突然。搞了半天他都不知道,叫我去他的辦公室,坐在茶座邊說,來喝茶,說說為什麼要離職。我說我非常喜歡這個工作性質,但是公司不兌現轉正工資。他說其實總經理請示過我關於你的工資的事,其實你也知道我是不在乎錢的,現在找一個人做項目的可研報告要100多萬呢,我就算給你2萬一月都可以,你還可以做些輔助工作。我說那為什麼不漲呢?他歎了口氣說,先緩緩吧,我找總經理再談談,然後就聽見他們關著門吵了起來。最終談的結果是離職,我也清楚我如果留下來,總經理的面子上總是不好過的。

其實雖然對公司的總經理有諸多抱怨,但是如前所述我對這個行業、這個工作是非常喜歡的。以至於離職後,還是有深深的失落的,但是當時當地私募股權投資的數量還很少,也沒有類似的公司可以去了。離職後,總工一直 qq 問我,找到工作沒有?某某資料庫怎麼用的?我只笑笑不回復。離職後,董事長還時不時地去我空間轉下,有時會贊一下。其實離職的時候,我想過給董事長寫封信的,因為他最後的挽留我還是很意外的,況且他真的對我很不錯。

進入體制內,欲回歸投行

離職第二天,恰逢某事業單位招聘,反正在家閑著無事,就報名了,沒想到就陰差陽錯地考上了。以前一直以為事業單位很難考,恰逢我那年是先筆試、後面試,有坑的那人筆試最後一名,都不知道這是不是命。一直到了2013年入職體檢的時候,我都在糾結要不要去,最後還是在同學的勸說下去了,發現同學的意見對我很受用。我們這邊是落後地方的事業單位,去了後還是很受領導重視的。不過自己沒重視起來,屢屢讓領導失望,說話還是很沖,最後和領導大吵了一架後,領導就再也不理我了。好嘛,本來就不想來的。

2015年初,和領導吵完架後,我就陸陸續續接到若干的電話。有原來的藥廠研發部長,說公司現在好一點了,有沒有考慮回去。正好我當時有事回去看了下,再也不考慮回去了。還有幾家投行的工作,薪水可觀。有家公司的老總竟然和以前幹過的那家公司領導在上海一家公司共事過,世界就是這麼小。在過去的兩年間,這裡的形勢也發生了巨變,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數量增加了40多倍。我說當年連5000都不給,現在怎麼輕輕鬆松都是1w起了,而且求賢若渴,願意保留職位等你離職過去。

2015年11月,回想在事業單位的這兩年,算是我職業生涯中進步最緩慢的兩年。當然事業單位有自己的優勢,穩定、時間自由,但是工作一點也不輕鬆,收入微薄。碰上能力有限的領導,還是挺悲劇的,什麼都教不了你,還盡找事。我還是比較懷念在體制外的生活,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很有活力,所以打算明年回體制外,發現自己相比穩定還是喜歡折騰的成長。

計畫不如變化

後來我並沒有去當時說的那家私募工作,雖然那家公司現在發展得很好。這段狗血的經歷主要和文章有關,我本想在離開這個事業單位之前,把自己的小課題做完,發一篇 SCI,完美結束。然而世事難料,我2015年底投了文章後,被拒了,但是覺得補上實驗有戲,於是打算補了重投,也喜滋滋幻想著等文章發表了就可以離職了。這時已經是2016年初了,大領導對我的態度突然有了180度大轉彎。要知道之前跟他吵架後,他各種難為我,給我穿小鞋。

中午在食堂吃飯呢,一抬頭就看見大領導了,結果人家打完飯就坐我對面了。然後他開門見山地對我說,“你應該把活性成分這塊兒做起來。你是個內秀的人,也挺有個性的。有個性是好事,**,中科院某所傑青也挺有個性的,在外國待了很多年,回國後發現還是要適應環境。你有想法,但是中國的國情也要適應啊。需要什麼條件都是可以給你提供的,儀器還缺不缺,儀器不怎麼缺吧。趁著年輕不能閑著,你有想法要發揮出來。我還想讓你當學科帶頭人呢,你得把擔子擔起來。缺人可以給你招1-2個人,哪怕給你配一個實驗室都可以的。”

等等,我有點蒙,實在搞不清楚他受了啥刺激,不過一直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一心想著文章發了走人。他催了我幾次交研究計畫的方案,我都沒反應。另一方面,我的文章換了一個雜誌投,還是被拒,心灰意冷。我問單位的一個主任,領導這是咋了?和我這麼不對付,為啥還讓我當主任?這個主任說,雖然你把他氣死了,到處宣佈你要走了,但是他想把這塊幹起來實在找不到能夠代替你的人了啊。最終我也沒把這塊幹起來,他自己催了很多次,覺得無趣,也就不搭理我了。我還是繼續處於文章屢投屢拒的狀態,客觀說明了本人確實沒有做科研的天賦。因為我的課題一直沒結題,前面那家私募等不及了,導致那份工作黃了,讓我滿臉的沮喪。這麼好的機會就這麼錯過了,恨自己為什麼要申請那個垃圾課題,真是耽誤事。從此以後,一切課題不申請,只幹安排的工作。

時間過得好快,2016年又結束了,轉眼到了2017年。我的文章補了實驗,完整了很多,但還是被拒了,審稿人並沒有提什麼致命的意見,可能也沒有什麼亮點吧。這兩年也有幾家證券公司的投行部打電話,但是要求過司法考試。於是我為了找到下家工作,積極備考司法考試和 CPA 。還有家國企背景的私募也打電話讓我去面試,但是那兩周正好我都出差,每次都去不了,搞得別人覺得是在敷衍,也不再聯繫了。

現階段,我只想快快把題結了走人。

神轉折,人生處處是意外。

以我想要的方式回歸投行

我來這個單位快四年了,一直用自己的電腦辦公,別人也一樣,一個不配電腦的單位是全國罕見的。上月給領導申請買電腦,結果人找各種理由不買。我說工作過這麼多公司,從來沒見到這種連電腦都不配的。他一臉玩味地說,嗯,你可以考慮換個單位。我說,行!轉身就投了幾個簡歷,具體就是把月薪一萬+、學歷要求碩士的篩了篩,總共也沒幾個了,投了出去。不一會兒,會計又過來說,領導讓你買一個電腦。我說不是不讓買嗎?會計說,領導讓你試試。我:……

結果沒過兩天某證券投行部就打電話了,讓我去面試。第二天就去了,老總問起了現在單位的工作,我balabala說了一堆的專案。老總答,都是沒錢的項目,又問起上家私募的經歷,提到我上家的老闆和董事,表示都認識,圈子就是這麼大,那位董事是他們的前輩。老總說我們公司就是喜歡高學歷的人才,難得在這裡能看到博士投簡歷(不好意思,其實我是博士退學的)。老總又問了對當地醫藥行業的幾家公司的看法,然後和我說好長一番話:“你的履歷更適合在投行總部做行業研究員,這裡的工作除了投資顧問,這個你做不來,其實就是拉客戶,真讓你做,你也不會來。比較適合你的是投行部的工作,分公司沒有行研的職位,都是有業績要求的,想在證券公司生存,必須有承攬項目的能力,有三條路:年利潤500萬以上的上新三板,2200萬以上的中小板、創業板,或者現有的上市公司做定增、配股。專案承攬下來後,會從總部派兩個保薦人,組成一個4-5人的團隊,你在整個項目過程中起輔助作用。其實對你來說這不是很公平,別人都是學經管的,前期盡職調查部分你有優勢,但是後期的投行證券發行、承銷、保薦工作基本是空白。但我還是看好你,希望給你個機會試試。你目前的工作很好,旱澇保收的,可以先不辭職。你現在時間自由嗎?”我說11月到次年5月自由時間比較多。老總說,“我們之間都有個相互喜歡的過程,等你適應了投行的工作再全職過來,另外我問下你現在的薪資是多少?”我blabla……最後,兩位老總遞了自己的名片,說有什麼問題隨時聯繫我們,12月份有項目我們會讓你參與進來。這就是我最想要的結果。

回來後一個朋友問我,感覺怎麼樣?感覺真不錯,在這裡我要謝謝我的現領導,若不是他不給配電腦,一心想著發文章的我都忘了找工作這事了。謝謝他。

堅定目標,不放棄努力

昨天和去年一個一起考司法考試的朋友聊,他在公司做了10年的法務,考過後去了律所。至今記得去年考完時,以為沒有過,他說要找教室自習、再來一年那般堅定的語氣,在外面兜兜轉轉10年了,這次就是為了做律師。還好,最後順利上岸。我以為他至少有三年難熬的時光,沒有案源,每個月拿1500。而事實上,他做律師助理不到一年的時間,每個月就接近一萬。而且在代理案件的過程中,為別人解決了問題,自己也感覺不錯。得知我去了證券公司,他說,你已經實現目標了啊。確實,我當時考司考的目的就是為了進證券公司投行部。

通往投行的路是如此不順。參加從業考試的時候,我還要自己帶孩子,早早地打的去考場,孩子還沒起床。考完打的回去把孩子接到辦公室,再去考下一門,還好一次性通過。第一次考司考的時候,最後一門還沒考完就要去趕飛機。二戰前一個月,又牙疼頭疼看不了書,心想今年又完了。儘管如此不順,但是我一直在為進入投行做著準備,總覺得,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機會在等你。加油吧!

現在已是2017年10月底,最近我在梳理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的資料,有進展還來更新。

後記

許多人問我如何進入投行?如何化學轉投行?

作為本碩博分別是化工、生化與生藥學的苦逼孩子,我對這個生物、化學這個大圈子的瞭解還是比較多的,本科同學大多在化工廠,碩士同學都在事業單位,博士同學大多在醫院或醫藥公司做研發。我進入投行純粹是自己有強烈的意願,鍥而不捨,然後老天就恰好給我了這麼一個機會。

大家可以在智聯、前程無憂、水木論壇等搜行業研究員、投資經理,然後對照著招聘要求去完善自己,985、211理工本科+金融碩士的綜合背景最受歡迎,985理工碩士也是可以的,如能通過 CPA 或是司法考試還有加分的。CFA考試費太高,酌情考慮。我去第一個私募公司的時候什麼證都沒有,並且招聘要求性別男,但是我還是投簡歷了,過了很久沒消息的原因也是他們不願意招女的,但是所有備選物件中,我是最優秀的,後來我們這個落後地方可能人才還是很有限,還是進去了。進去前還有一次考試,指定一個專案讓我寫一個行研報告,最後董事長說思路還是挺清晰的,缺少財務資料,不過以後在公司可以慢慢完善。先把坑占上,在工作中學起來,效率要高得多。

很多事情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難,大膽一點去嘗試,只要你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其它就交給時間吧。有時候去是緣分,不去也不一定不好,說不定有更好的在後面等著你。我覺得上天給我的,總是比我要的多得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