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先心病患者不手術也能自愈?專家提醒:這類患者千萬別盲目等待!

很多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有先心病後, 都會感到很焦慮。 在諮詢的過程中, 想瞭解先心病是否存在自愈的可能, 希望孩子能夠避免手術帶來的創傷。 今天, 小遠就和大家一起走進先心病, 瞭解哪些先心病是可以自愈的。

首先,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能夠自愈的先心病大多是部分簡單型先心病, 對於一些複雜的先心病如:法洛氏三聯症、四聯症、五聯症, 肺動脈閉鎖,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等是沒有自愈的可能。

從下圖我們不難看出, 簡單先心病佔據了主要部分。

但問題來了:是不是大部分先心病寶寶都存在自愈的可能呢?下面, 我們就請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來具體分析:

1、室間隔缺損

室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心病。 可分為:膜周型、漏斗部型、肌部型、房室通道型、混合型五類。 部分室間隔缺損可以自愈, 室間隔缺損自愈的難易程度和缺損的位置及大小有關。

按大小, 室間隔缺損分為:小型缺損(直徑<5mm)、中等缺損(直徑6-9mm)、大缺損(直徑10mm以上)。 存在自愈可能的包括小型以及中小型膜周型、肌部型室間隔缺損。

值得注意的是:室間隔缺損的自愈, 常常發生在2歲以內, 尤其是1歲以內。

2、房間隔缺損

房間隔缺損是除室間隔缺損外最常見的先心病, 分為五種類型:卵圓孔型、繼發孔型、原發孔型等。 卵圓孔型房間隔缺損、小型的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有自愈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直徑小於5mm的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卵圓孔型房間隔缺損自愈率較高。

3、動脈導管未閉

動脈導管未閉也是常見的先心病之一, 但發病率低於室缺和房缺。 一般可分為:管型、漏斗型、啞鈴型、窗型、動脈瘤型。

臨床中, 動脈導管未閉能不能自愈不僅要看大小, 還要看孩子出生狀況, 比如低體重及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的自愈率及自愈時間均顯著延長, 又或者直徑小於4mm的管型、漏斗型、啞鈴型動脈導管有自愈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足月產的新生兒約50%的動脈導管於出生後24小時自動閉合, 90%於出生後48小時閉合, 幾乎所有動脈導管均於72小時內閉合。 如果出生1周後動脈導管仍沒有閉合, 則閉合的可能極低。 也就是說:缺損越小,自愈的可能性越大;一般2歲以內閉合率較高,2歲以上閉合率低。

切勿盲目等待喪失手術時機,須定期複查隨訪!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年齡太小,經不起手術,希望等年齡大時再行手術治療。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一拖再拖,只會加重孩子的病情,甚至錯過最佳的手術時機。

專家建議:定期複查,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恢復情況,也有助於評估併發症風險,即便最後需要進行手術干預,也能做到及時診斷,抓住手術時機!

也就是說:缺損越小,自愈的可能性越大;一般2歲以內閉合率較高,2歲以上閉合率低。

切勿盲目等待喪失手術時機,須定期複查隨訪!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年齡太小,經不起手術,希望等年齡大時再行手術治療。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一拖再拖,只會加重孩子的病情,甚至錯過最佳的手術時機。

專家建議:定期複查,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恢復情況,也有助於評估併發症風險,即便最後需要進行手術干預,也能做到及時診斷,抓住手術時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