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人生——國際鋼琴評委“談”鋼琴(四)丨布希戈爾茨鋼琴

央視《音樂人生》欄目曾經做過一期特別節目, 邀請了第三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的全體評委參加節目的錄製。 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是按照國際上最高規格鋼琴比賽的標準和水準來組織和籌辦的鋼琴比賽, 每屆比賽均邀請世界一流的鋼琴家擔任評委, 確保賽事的規格和影響力。

這次節目的錄製不僅是該欄目在一期節目當中所聘請嘉賓人數最多的一次, 而且也是最國際化和學術檔次最高的一次。 而且被訪問者是來自世界各地的11 位著名的國際級鋼琴專家, 現場的觀眾是來自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的“專業”學生。

來自英國的評委, 80多歲的沃特曼女士與大家的交流, 是更加直接而坦誠的。

出生于里茲的範妮-沃特曼在世界鋼琴教育界享有盛望。 青年時代一度從事演奏生涯之後, 她意識到還是從事鋼琴教學是她真正的興趣所在。

1959年, 英國時報稱她為“神奇般的範妮-沃特曼”。 她的學生中和她所指導過的鋼琴家中有許多人在各種國際比賽中獲獎, 其中有里茲比賽, 魯賓斯坦比賽, 柴可夫斯基比賽, 布左尼比賽及紐約的梅西安比賽和青年演奏家比賽。 里茲大學和約克大學也授予她榮譽博士稱號, 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和里茲音樂學院特聘她為特別研究員, 1971年她被授予英國女王的勳章。

沃特曼向大家談到:我認為中國的這次鋼琴比賽, 選手的水準普遍比較高, 評委們的水準也非常高。 我非常興奮的是中國有非常好的鋼琴老師。 學鋼琴必須要從特別小的時候就開始學, 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孩子。 所以中國的鋼琴事業一定大有前景。

對於一個演奏家來說, 技術和綜合修養應該兼有。

沃特曼說起學習鋼琴的孩子時說:我覺得對於學琴的孩子, 父母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 有些孩子對於學琴沒有興趣, 可能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聽力方面和其它方面需要提高。 對於有才能的孩子,

我主張還是應該儘早地送到專業學校去學習, 受到全面的有計劃的教學和培養。 對於一個演奏家來說, 技術和綜合修養應該兼有。 有個同事的孩子, 是個日本的女孩, 她彈琴就像打機關槍一樣沒有熱情, 她很聽話, 她的父母要求她每天練8小時, 她就真的每天練8小時。 我想說的是, 她一天只練琴8小時, 這樣是不行的。 一個學音樂的孩子, 還需要去聽歌劇, 要聽其它的音樂會, 要和其他人進行藝術層面的交流, 否則她的演奏就不會有什麼色彩。 這個孩子自然每天只練8小時, 要知道我們需要一些有創造性的表現, 這就需要生活的積累和其他綜合素質的修養做基礎。

真正的競爭不是從昨天開始, 而是從明天開始

最後, 沃特曼向觀眾表示:我想告訴大家的是, 真正競爭不是從昨天開始, 而是從明天開始。 我想告訴學習鋼琴的朋友們, 你起碼要知道貝多芬的各個時期, 要熟悉他的大量的作品, 彈鋼琴是個非常艱苦的過程, 要想做一個鋼琴家, 還必須有犧牲精神 ——生命本身就是個困難, 你選擇了鋼琴,就選擇了更加的困難;生命本身就是幸福,你選擇了鋼琴,就又多了一份幸福。通過貝多芬的曲目,你可以瞭解和感受他的個人生活經歷和精神境界,你可以在音樂中和他交流、對話。在演奏鋼琴的過程中,你就可以獲得一個音樂的人生。要知道每個音符所要表達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在演奏時唱出來的是作曲家的感受,是作曲家的生活。這就是鋼琴家所能感受到的另一種生活體驗。要和自己的心跳一樣,一定要向前進。比賽對於一個學鋼琴的人來說,你並不需要把所有的曲目都學完,你必須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個性。比如個人的舉止言行,都要形成個人風格。

你選擇了鋼琴,就選擇了更加的困難;生命本身就是幸福,你選擇了鋼琴,就又多了一份幸福。通過貝多芬的曲目,你可以瞭解和感受他的個人生活經歷和精神境界,你可以在音樂中和他交流、對話。在演奏鋼琴的過程中,你就可以獲得一個音樂的人生。要知道每個音符所要表達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在演奏時唱出來的是作曲家的感受,是作曲家的生活。這就是鋼琴家所能感受到的另一種生活體驗。要和自己的心跳一樣,一定要向前進。比賽對於一個學鋼琴的人來說,你並不需要把所有的曲目都學完,你必須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個性。比如個人的舉止言行,都要形成個人風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