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環保部支持圍場隆化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

以生態扶貧帶動精准脫貧

——環保部支持圍場、隆化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打造“北京後花園”

河北新聞網訊根據《環境保護部2017-2018年定點扶貧工作計畫》, 環保部以支援圍場、隆化兩縣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重點, 打造生態系統健康、水淨天藍景美、城鄉和諧繁榮的“北京後花園”, 以生態扶貧帶動精准脫貧取得積極進展。

12月22日至23日, 環保部部長李幹傑一行到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隆化縣進行定點扶貧調研慰問和督促檢查。 調研期間, 李幹傑走村入戶問需、問計於民, 慰問貧困群眾,

詳細瞭解家庭收入、老人照料和孩子上學等情況, 還考察調研了扶貧專案。 在與市、縣鄉村幹部座談時, 李幹傑指出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堅定不移弘揚塞罕壩精神, 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支援貧困地區打好精准脫貧、污染防治兩個攻堅戰。

駐點扶貧期間, 環保部統籌推進環保與扶貧。 2016年, 圍場、隆化兩縣共有3.94萬人脫貧出列。 2017年, 環保部創新扶貧工作機制, 42個司局和部屬單位組成13個扶貧工作小組與兩縣87個貧困村結對幫扶, 將45個深度貧困村全部納入結對幫扶範圍, 全面實施特色產業脫貧、生態環境保護脫貧等六項幫扶措施。 初步統計,

這兩縣已完成了年度脫貧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

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與扶貧有機融合的新路。 環保部在駐點扶貧縣創造性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扶貧舉措, 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1年以來, 環保部共計安排圍場環保專項資金2.9億元、隆化縣2.7億元。 從2017年開始, 計畫每年每縣各安排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3000萬元, 對每縣各50個貧困村進行環境治理, 連續支持三年, 實現貧困村農村環境治理全覆蓋。 2017年6000萬元已經到位, 主要用於農村污水治理及管網建設、垃圾轉運站、生態河道綜合治理、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濕地生態恢復與保護建設等項目。 目前,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哈裡哈鄉、隆化縣熱河皇家美麗鄉村精品片區(七家鎮、茅荊壩鄉)環境綜合整治已初見成效,

為發展一些鄉村特色產業創造了條件。

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環保部繼續協調支持兩縣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4個村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試點等專案。 其中, 2017年, 圍場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達22676萬元, 隆化縣達8095萬元。

提高環境管理能力。 2017年, 環保部協助駐點縣開展了灤河流域水環境保護及轉移支付效果調查、編制空氣品質達標計畫、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脫貧模式推廣、地表水中重金屬和陰離子項目分析技術培訓、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業務培訓、5個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精准扶貧結合“示範村”創建等。

支援兩縣特色產業脫貧。 環保部重點支持發展生態環保產業, 以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圍場的投資項目為契機, 建立健全有利於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 探索生態環境治理新機制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加大示範推廣力度。

下一步, 環保部將堅持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一體化推進思路, 繼續加大現有環境治理保護專項資金向兩縣傾斜, 優先支持45個深度貧困村。 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 推進津冀灤河流域生態補償試點, 推動建立京冀密雲水庫上游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促進穩定脫貧。

據瞭解, 為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 環保部還將以兩縣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載體, 努力探索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共進的新模式、新途徑。

一方面, 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 擺脫貧困;另一方面, 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打造樹立生態文明建設新樣板。 (河北日報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