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考人考事結合 激勵約束並重

李開森

近日, 濟南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出臺考核結果運用辦法, 進一步明確了獎勵措施, 充分發揮考核導向激勵作用。 這是該市近年來堅持考人和考事結合, 激勵和約束並重, 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打造四個中心, 建設現代泉城”專項考核、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考核“三個體系”考核評價機制的一個探索。

該市緊扣中心工作, 構建相互聯繫、內在統一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分為目標考核、綜合評價和特色創新(創新創優)3部分;“打造四個中心, 建設現代泉城”專項考核分為“四個中心”建設、“五項重點工作”和“三大攻堅戰”3個類別,

共12項內容;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考核由單位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領導評價、民主測評3部分組成。 具體做到“三個突出”:突出實體經濟考核, 加大對實體經濟、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考核力度, 鼓勵縣區把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突出新舊動能轉換考核, 單列考核指標, 占縣區權重15%, 促使各縣區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先行示範區;突出年度中心工作考核, 縣區採取“綜合+專項”的工作模式, 將綜合考核與專項考核統籌考慮, 年度重點工作考核權重占20%, 實現互為補充、相互印證。

為考准考實幹部, 該市創新完善考核評價方式, 將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日常考核和年終考核、組織評價和協力廠商評估相結合。

對縣區定量指標的考核, 新增“發展指數”和“貢獻指數”考核計量方式。 “發展指數”是指本地區某指標當年完成值與前3年完成值的平均數進行比較, 考核自身努力程度;“貢獻指數”是指本地區某指標當年完成值與全市最高水準進行比較後計算, 考核對全市的貢獻程度。 定性指標主要對深化改革、法治建設、党的建設等方面進行評價考核, 由考核責任部門依據評價專案和考核標準, 按照評價等次折算後計入考核總分。 建立日常考核工作臺賬, 明確重點內容、時間節點及進度要求等, 對指標運行情況動態跟蹤、監測記錄, 及時開展專項督查, 分析研判發展趨勢,
從考核的角度提出意見建議。 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程中, 開啟創城“模擬考”的日常考核方式, 每個月開展一次模擬評估, 召開創城問題分析會反映存在的問題, 年終組織考核組, 在各縣區和市直部門(單位)自查的基礎上對各單位整體工作進行全面考核。 對可量化、好判斷、易評價的考核指標, 由考核責任部門根據指標完成情況和相關印證材料進行考核;對各縣區和市直各部門(單位)在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党的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創優專案, 委託協力廠商評估機構進行評價打分並現場公佈結果。

該市建立以正向激勵為主的幹部考核評價結果運用機制, 將考核結果與領導班子建設、幹部選拔任用、經濟獎勵掛鉤。

採取個別訪談、情況通報等形式, 及時向被考核單位及幹部全面準確地回饋考核結果, 形成“組織説明找差距、單位整體查不足, 班子整改定目標、個人努力有方向”的工作推進格局。 建立幹部考核實績檔案, 實行一人一檔, 記載幹部承擔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完成情況、獎懲情況等, 內容動態更新。 根據幹部考核情況, 優先提拔重用在各行業、各領域作出突出貢獻、在全市重點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幹部。 對縣區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獲評一等獎、二等獎以及在“打造四個中心, 建設現代泉城”專項考核中獲獎的, 進行物質獎勵, 重點向基層一線和業績突出人員傾斜。 對市直部門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獲評“先進單位”和“進位元顯著獎”的,
進行物質獎勵, 並結合幹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情況, 把獎金體現到個人, 讓考核發揮正向激勵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