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大學新聞教育新思考——《三思新聞教育》讀後感

辭舊迎新,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 這種感覺在新聞教育領域尤其顯著。 原有的傳媒生態被新的媒介格局所取代, 脫胎於原有媒介體系和教育體系的新聞教育正處在新的探索中。 新聞教育向何處去, 不僅引起教育界的深思, 更是資訊時代整個社會和新聞傳媒界關注的問題。 《三思新聞教育》是一位資深學者關於新聞教育的文集, 收錄了作者有關論文、講話、報告及媒體專訪數十篇, 內容涉及新聞人才培養、新聞教學改革、新聞學科建設, 既有對實際新聞教育工作的經驗總結, 也有對新聞人才培養規律的理性探討。

作者張昆教授曾先後擔任過武漢大學新聞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院長, 其獨到的教育理念及其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及學科建設方面的探索, 對於新聞傳媒教育改革轉型具有新的啟迪與思考。

《三思新聞教育》作者:張昆 出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 定價:98.00元

身處新媒體時代, 新聞教育不僅關係到新聞傳媒事業的發展和媒介文化的傳承, 更是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 而作為職業傳媒人培養場所的大學新聞院系, 自然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 人們期待著理想、負責、高品質的傳媒業, 服務於社會的和諧運行、文明的延續發展, 於是大學新聞院系成為傳媒各界關注的焦點。

張昆,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院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新聞傳播學組成員, 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 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史學會會長。 24歲登上大學講臺, 35歲破格晉升教授, 36歲成為當時武漢大學新聞學院的院長。

十一年前, 張昆接到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的邀請, 調到該校任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院長。 此前, 他在武漢大學讀本科和博士, 又留在武大新聞學院工作了20年。 從武漢大學到華中科技大學, 從珞珈山到喻家山, 張昆開始了新的征程。 武漢大學原校長劉道玉在《三思新聞教育》序言中回憶道, “張昆是武漢大學歷史系1980級學生, 他本有志于攻讀世界史研究生, 卻被選拔到新創辦的新聞系當教師。 這一決定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雖然沒有成為世界史的教授, 卻成長為一位著名的新聞學者。 ”

“骨子裡透出一份難得的自信, 其後的故事便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快速而平穩的發展。 ”華中科大原校長李培根“根叔”在給《三思新聞教育》寫的序言裡說道:“張昆教授這份難得的自信與他孜孜不倦地思索著新聞教育的發展分不開的,

他是一位思考型的學者, 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新聞傳播教育中的問題。 ”例如, 他曾提出:新聞傳播教育應當堅持什麼樣的培養模式?應當構建什麼樣的課程體系?應當怎樣認識和理解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我國新聞傳播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的癥結何在?大資料、雲計算以及媒介融合時代如何做好新聞教育?如此等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