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感動山西”20位候選人公佈

2017轉瞬即逝

在這一年中

是誰身處平凡卻成就非凡?

是誰用善良擎起大愛?

是誰用真誠打動你我……

12月29日, 2017“感動山西”十大人物評選20位候選人正式揭曉。 通過評委投票, 為圓珠筆摘掉“洋帽子”的太鋼工程師王輝綿、將平遙古城推向世界影壇的著名導演賈樟柯等20個團體和個人成為候選人。 隨後, 本報將派出多路記者, 深入基層, 對20位候選人進行深度採訪, 挖掘並展示他們的先進事蹟。

2017“感動山西”十大人物評選活動, 由山西省文明辦指導, 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山西晚報社承辦。 本次活動於今年11月15日正式啟動, 同時面向全社會徵集感動人物。 活動啟動後, 各界群眾踴躍推薦身邊的感動人物。 在徵集期內, 組委會共收到143位感動人物的參評資料。

初評中, 評委們依據評選標準, 投票選出20位候選人物。 他們中, 有為圓珠筆摘掉“洋帽子”的太鋼工程師王輝綿, 有將平遙古城推向世界影壇的著名導演賈樟柯,

有堅守20餘載教書育人的鄉村教師李宏樂, 有捨命保護被綁少女身中數刀的人民警察翟樹斌、秦龍……他們就在我們身邊, 他們帶給我們心靈的溫暖, 他們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 他們是我們的榜樣與標杆!

候選人評出後, 本報將於近日派出多路記者, 對20位元候選人物進行深入採訪, 挖掘並展示他們的先進事蹟。 集中展示結束後, 評委們將在終評會現場投票選出2017“感動山西”十大人物。 最後, 組委會將對獲獎者進行隆重表彰。

山西晚報於2010年擎起“感動山西”十大人物評選的大旗, 開始尋找感動美, 傳遞正能量。 8年來, 航太英雄景海鵬、劉旺, 奧運冠軍董棟等80多個團體和個人獲得“感動山西”榮譽稱號。 作為央視“感動中國”媒體聯盟成員, 本報推薦的孟佩傑、段愛平、郭小平先後獲得“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活動已經成為山西人的年度精神盛宴、山西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之一。

2017“感動山西”候選人事蹟簡介

01

畢臘英

畢臘英, 女, 54歲, 高平市寺莊鎮伯方村人。 曾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扶貧貢獻獎”等榮譽, 2017年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她先後設立“畢生才獎勵基金會”“畢臘英教育基金會”“畢臘英教育獎勵基金會”“畢臘英助學基金會”, 每年資助貧寒學子、失學兒童,

獎勵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

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 幾十年如一日, 靠喂豬積攢下的血汗錢, 累計捐資40多萬元, 資助和獎勵貧困學生、三好學生800余名, 獎勵優秀教師680余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個數字還在不斷被刷新。

02

賈樟柯

賈樟柯, 男, 47歲, 汾陽人。著名導演,國際作家和作曲家協會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平遙國際電影節發起、創立人。他執導的多部電影曾獲得多項國際級獎項,2015年,他本人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終身成就“金馬車獎”。

2017年,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吸引了國內外、行業內外的矚目。短短的8天時間裡,40多部海內外電影相繼展映,大師梅爾維爾的回顧展引人矚目,吳宇森、範冰冰、李晨吸人眼球……擁有2700年歷史的平遙古城形成非西方電影與西方電影的對話,“平遙”二字在國內外名聲大噪,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人——賈樟柯。

03

劉桂珍

劉桂珍,女,54歲,代縣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村長、鄉村醫生、代課老師。2017年5月,忻州市委下發《關於向劉桂珍同志學習的決定》,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向優秀共產黨員劉桂珍同志學習。

高中畢業經過培訓,她成了村裡的醫生。39年來,村裡誰家有了病人,她總是隨叫隨到,而且從不收取診療費。有些家庭困難的村民一時拿不出錢來,她就乾脆給免了單。1988年,因村小學留不住人,劉桂珍擔起了村教師職責。1996年,71歲的老支書幹不動了,她上任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村“兩委”換屆,她連村委會主任也一起幹了。她一個人挑起了村裡的大樑。

04

王輝綿

王輝綿,男,49歲,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

2017年1月9日,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向社會公佈,太鋼終於生產出高性能、易切削、不開裂的筆尖專用鋼材。這意味著,太鋼啃下了自主生產筆尖鋼這塊硬骨頭,為數百億支圓珠筆安上了“中國筆頭”!負責此次科學攻關的核心帶頭人正是王輝綿。

運用山西人“和麵”理論,經過五年的不斷嘗試,王輝綿和他的團隊終於“和”出了“添加劑”分佈均勻的可以比肩其他進口國先進水準的筆尖鋼。

05

肖崗

肖崗,男,50歲,懷仁縣文管所文博館員。我省著名銅鎏金專家。

從小耳濡目染,加上經常給長輩打下手,肖崗高中畢業就開始在自家研究銅鎏金的製作。後來,他結合家族傳承的鎏金銅佛像製作技藝,開始嘗試修復古代鎏金青銅器等器物,經過5年多的反復試驗、探索,在2007年成功複製了右玉鎏金溫酒鐏。

26年來,肖崗共修復了七八十件有歷史價值的青銅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是他一個人在一間工作室裡,和一堆文物殘片、修復工具在一起。目前,他的兒子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鎏金製作全過程。他用自己的一生來傳承中華幾千年的絕美技藝,也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位大國工匠的匠人之心。

06

謝濤

謝濤,女,50歲,山西省晉劇表演藝術家。2017年3月,被授予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特殊貢獻獎。

她主攻鬚生兼老生,演唱韻味淳厚,表演灑脫,帽翅功和髯口功出色,被譽為“晉劇第一女老生”。從《傅山進京》《範進中舉》《上馬街》,到2016年的新戲《于成龍》,她在晉劇舞臺上塑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各具特色的歷史人物。為了飾演好清代廉吏于成龍的形象,她把一頭長髮剃了個精光,為的是還原一個真實的“布衣于成龍”———不僅是布衣之身,更有一顆布衣之心。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組委會在授予她特殊貢獻獎的推薦理由中寫道:“謝濤從藝三十多年來,始終視藝術為生命,將為老百姓多演戲、演好戲作為自己的最高追求。她不僅平均每年要在鄉間田野為基層百姓演出300余場,同時還將晉劇帶進了京滬等大都市,乃至呈現於國外的舞臺!她確實為晉劇藝術作出了特殊貢獻!”

07

山西藍天救援隊

藍天救援隊,中國民間專業、獨立的純公益緊急救援機構,成立於2007年。

今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8月10日晚,在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後,山西藍天救援隊59名隊員到達九寨溝縣災區,這也是山西唯一一支抵達九寨溝地震災區開展工作的專業救援隊。在此次救援中,中國藍天救援隊共出動了包括山西藍天救援在內的12支隊伍共259人。作為第一支到達震中並實際展開救援工作的專業救援隊,中國藍天救援隊成功在災區內搜救出失聯超過40小時的10名遊客和村民,協助排查失聯群眾求助12次……

08

趙文軍

趙文軍,男,51歲,陽泉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2017年,被評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

從警32年,趙文軍酷愛痕跡檢驗工作,為偵破大案、要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32年中,他努力鑽研痕跡檢驗業務,練就了指紋鑒定、足跡檢驗、現場勘查等“絕活”,並把所學知識與辦案緊密結合,共勘查現場7000餘起,出具檢驗鑒定書1200餘份,在陽泉乃至全省,被業內譽為刑事技術的“常青樹”。

2002年5月1日,他被首批選入公安部刑事技術青年人才庫,2011年被選入省公安機關專家人才庫,2013年被公安部聘任為首屆全國公安機關刑事技術(指紋)特長專家,2016年1月被聘為省公安機關刑事技術專家組成員。

09

孟慶慶

孟慶慶,女,33歲,朔城區南城街道怡家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曾獲得“山西最美社區幹部”“朔州市優秀社區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社區獲得朔州市2015年度“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怡家苑社區作為朔城區的重點建設社區,是朔州市社區建設的一面旗幟。根據轄區黨員素質高、年輕化的特點,孟慶慶每年“七一”組織老黨員給年輕黨員授黨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期間,社區黨支部帶領年輕黨員,走訪困難戶、慰問老黨員,讓社區黨員體味延續我黨為人民服務光榮傳統的意義所在。

她結合轄區離退休老黨員多的實際,組織成立了怡家苑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方便了周邊27名離退休黨員就近參加黨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同時加強了離退休黨員服務和管理。逢年過節,她會逐戶慰問轄區困難居民,把米、面、油送到居民手中;只要社區居民一個電話,無論是不是上班時間,她都會盡可能地幫居民解決困難。

10

翟樹斌、秦龍

翟樹斌

秦龍

翟樹斌,男,屯留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秦龍,男,屯留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副大隊長。

2017年2月2日,長治市郊區故縣居民胡旭斌報警稱:16歲的女兒甜甜(化名)在屯留縣路村鄉常村口被人綁架,綁匪索要10萬元現金。接報後,長治市縣兩級公安機關迅速展開偵破工作,經過9小時研判、追蹤、周旋,成功解救人質,抓獲閆某某、申某某兩名犯罪嫌疑人。在抓捕過程中,為保證人質絕對安全,翟樹斌和秦龍英勇無畏、不怕犧牲,憑著驚人的毅力在嫌疑車輛狹窄的空間內與歹徒貼身展開了殊死搏鬥,用自己的身體一次次抵擋歹徒瘋狂殘忍的砍殺。翟樹斌頭部、臉部、頸部、雙臂等多處被砍傷,秦龍頭部被砍傷。

11

李新林

李新林,男,58歲,隰縣午城鎮午城村井子溝人。

19年前意氣風發的李新林扛著鐵鍬,帶著媳婦,憑著一股“世人笑我太瘋癲,我只仰頭挖山去”的氣魄,在一座出了名的荒山背坡裡“開天闢地”。一個務弄了26年果樹的老農人,用愚公的精神19年如一日,將落差60余米的背荒坡打造成了豐產的“花果山”。他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以及科學的管理,將旁人認為無法發展玉露香的背坡地、川地打造成了玉露香的高標準生產地。

目前,他的“花果山”種植了玉露香、桃子、核桃、棗、櫻桃等各類果樹達400餘棵,年收入20余萬。

12

李宏樂

李宏樂,男,44歲,芮城縣陌南鎮東峪小學教師。2017年,榮登9月“中國好人榜”榜單。

24年來,李宏樂紮根中條山區農村小學,甘受清貧、以苦為樂、言傳身教,把青春奉獻在了三尺講臺。

艱苦的自然環境、低微的工資待遇、外邊的多彩世界,時時衝擊著他的自信和決心,但一看到孩子們求知的眼神,他就堅持了下來。多少年來,就是心底的那份愛和感動、肩頭的那份責任和擔當,讓他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教師”。

20多年來,他幫助1000多名山區學子走出東峪,走向四方。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有百余名學生先後考入大學、在各行各業成為精英,他成了山裡人心目中最耀眼的“大功臣”。

13

李俊鳳

李俊鳳,女,49歲,盂縣下莊鄉西關頭村村民,曾獲得“山西孝星”等榮譽。

在李俊鳳8歲時,養母突患眼疾,雙目失明。沒過多久,養母就因行動不便摔斷了腿,從此癱瘓在床,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在床上一躺就是10年。由於奶奶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李俊鳳把照顧全家的重任攬到了自己肩上。每天起早貪黑忙個不停,侍奉奶奶到81歲壽終正寢。

她26歲時,時年35歲的三哥患了肝硬化,不多久撒手人寰,年邁的養父和年幼的侄子成為李俊鳳心頭放不下的牽掛。每天,她騎著自行車不停地奔波在兩個家之間。後來,大哥和二哥相繼去世,養父被徹底擊垮,整個人變得又癡又傻,李俊鳳也幾乎崩潰。但為了家人,她咬牙站了起來,照顧養父和哥哥們留下的孩子,直到養父離世、孩子們長大成人。如今,李俊鳳一家和大侄子一家住在一起,小侄子在天津工作,逢年過節也回姑姑家。

14

張美靜

張美靜,女,19歲,翼城縣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翼城縣“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13歲正是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候,張美靜卻因為要照顧養父、養母、爺爺3位重病親人而輟學,用稚嫩肩膀挑起家庭大樑。每天早上,當別人家的孩子還躺在溫暖的被窩裡時,張美靜就早早起來,做好一家人的早飯,然後幫著母親起床、梳洗,為爺爺、父親倒尿盆、疊被子。吃罷早飯,家務收拾停當,張美靜就去地裡忙忙農活。在之後幾年的時間裡,鋤地、種莊稼、打農藥這些重體力活就全由這個“小大人”承包了。

在養父去世以後,如今19歲的張美靜,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帶著重度殘疾的養母進入翼城縣職業技術學校讀書。

15

宋海軍

宋海軍,男,35歲,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醫生,山西援疆醫生,曾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二二二團醫院工作。

今年2月24日,宋海軍與另外兩名長治同行,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二二二團醫院工作。日子久了,宋海軍的技術被當地患者不斷傳播著,來找他看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還有很多從昌吉、烏魯木齊等地慕名而來的患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宋海軍認為,作為醫療援疆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和同事們盡全力將先進的醫療經驗和做法傳授給當地醫生。截至目前,他已經“收徒”3人。

16

李剛

李剛,男,62歲,山西省教育廳退休幹部,山西國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山西國學教育基地主任、香港孔教學院名譽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委員、中國教育家大會副理事長。

李剛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尋求探索最優化的教育模式。2008年,在家庭私塾和書院教育成功試驗的基礎上,為推廣其實驗成果,他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山西國學教育基地。

近年來,基地培養的一批批國學小明星,受到國際儒學聯合會、國家教育部、國家計生委、中國教育家大會、北京大學等部門,以及美國、法國、日本等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贊許。

17

邊銀良

邊銀良,男,75歲,太原市老軍營社區居民。2017年,榮登9月“中國好人榜”榜單。

2017年2月21日,太原大雪紛飛。當人們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發朋友圈的時候,兩張“溫暖”的照片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熱傳。

一張照片的畫面是:雪天的公交月臺放著一捆拐棍,上面還留有一張字條。另一張照片則清晰地拍到了字條上的內容,“今天風雪大、路有泥濘,老人走路困難,愛心拐棍幫您大忙……這裡有幾條拐棍,需要請您隨手拿走使用。隨便使用,不花錢。”

“愛心拐棍”出自老人邊銀良之手。他堅持20年,製作上萬根“愛心拐棍”,不圖別的,就想憑藉著自己的一點手藝讓腿腳不便的人們出行方便。

18

梁磊

梁磊,男,35歲,山西省摔跤運動員。曾在全運會上獲得120公斤級自由式摔跤“三連冠”,還曾在亞運會等國際比賽中獲得多枚獎牌,成為中國跤壇標誌性人物,被稱為“山西跤王”“跤壇巨無霸”。曾多次被評為山西省“新長征突擊手”、被授予“五一勞動獎章”等。

11月3日,山西省體育博物館“山西體育名人堂”拉開帷幕。在開展儀式上,梁磊將自己運動生涯所獲得的37枚獎牌,全部捐贈給山西省體育博物館收藏。37枚獎牌是他征戰跤壇20載的收穫,包括全運會金牌3枚、銅牌1枚;亞運會銅牌1枚,亞錦賽銀牌2枚、銅牌2枚;國際A級賽事銀牌2枚;全國年度比賽金牌10枚……

作為征戰體壇20餘年的老牌運動員,除了憑著身經百戰的豐富經驗和精湛技藝屢次奪取佳績,他還以身作則,培育出胡展翔等一輩年輕的優秀摔跤運動員。

19

趙銀才

趙銀才,男,61歲,民營企業家,大同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他為軍屬們無償提供法律援助,給退伍軍人們牽線搭橋,提供創業機會和爭取就業崗位,被退伍軍人們喻為“不著軍裝的指導員”,我們的“兵爸爸”!據不完全統計,趙銀才共為百戶軍烈屬提供了法律援助或是化解了矛盾,為近百名複轉軍人提供了創業機會。

他自籌經費辦起戒毒所,先後當過戒毒所書記,也做過檢察官,唯一的遺憾是沒有穿過軍裝。他卻把心奉獻給了複轉軍人,把情奉獻給了軍烈屬們,把大愛情結奉獻給了雙擁事業。

由他策劃的《中國夢·新思想》《四個全面的哲學研究》《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夢的哲學路徑》《中國夢的辯證法》等書籍先後由人民日報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

20

樊金榮和他的免費醫療團隊

2017年6月,介休市健康扶貧工程在介休市人民醫院啟動。這項工程是介休市委、市政府推動的一項民心工程,主要對相對貧困人員實施住院全免費政策。介休市人民醫院成為我省首家推出貧困人口免費看病服務的醫院。

7月,介休市人民醫院成立以樊金榮院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工程實施。該院在門診大廳設立“愛心服務視窗”,在住院部設立了“愛心病房”。除了住院免費,該院還對貧困人員診療開啟綠色通道,實施專人負責,責任到人,並對貧困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提供免費一日三餐。對於特殊、無親屬的貧困患者,該院採取了向社會招募志願者或由醫院出資聘請護工兩種方法解決陪伺問題。對於患有大病和疑難疾病的貧困病人,該院還出資聘請國家、省級專家進行治療。健康扶貧工程啟動以來,該院已經接收了340餘名持證的貧困患者。

作者:胡麗娜

編輯:曉貳

汾陽人。著名導演,國際作家和作曲家協會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平遙國際電影節發起、創立人。他執導的多部電影曾獲得多項國際級獎項,2015年,他本人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終身成就“金馬車獎”。

2017年,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吸引了國內外、行業內外的矚目。短短的8天時間裡,40多部海內外電影相繼展映,大師梅爾維爾的回顧展引人矚目,吳宇森、範冰冰、李晨吸人眼球……擁有2700年歷史的平遙古城形成非西方電影與西方電影的對話,“平遙”二字在國內外名聲大噪,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個人——賈樟柯。

03

劉桂珍

劉桂珍,女,54歲,代縣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村長、鄉村醫生、代課老師。2017年5月,忻州市委下發《關於向劉桂珍同志學習的決定》,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向優秀共產黨員劉桂珍同志學習。

高中畢業經過培訓,她成了村裡的醫生。39年來,村裡誰家有了病人,她總是隨叫隨到,而且從不收取診療費。有些家庭困難的村民一時拿不出錢來,她就乾脆給免了單。1988年,因村小學留不住人,劉桂珍擔起了村教師職責。1996年,71歲的老支書幹不動了,她上任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村“兩委”換屆,她連村委會主任也一起幹了。她一個人挑起了村裡的大樑。

04

王輝綿

王輝綿,男,49歲,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

2017年1月9日,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向社會公佈,太鋼終於生產出高性能、易切削、不開裂的筆尖專用鋼材。這意味著,太鋼啃下了自主生產筆尖鋼這塊硬骨頭,為數百億支圓珠筆安上了“中國筆頭”!負責此次科學攻關的核心帶頭人正是王輝綿。

運用山西人“和麵”理論,經過五年的不斷嘗試,王輝綿和他的團隊終於“和”出了“添加劑”分佈均勻的可以比肩其他進口國先進水準的筆尖鋼。

05

肖崗

肖崗,男,50歲,懷仁縣文管所文博館員。我省著名銅鎏金專家。

從小耳濡目染,加上經常給長輩打下手,肖崗高中畢業就開始在自家研究銅鎏金的製作。後來,他結合家族傳承的鎏金銅佛像製作技藝,開始嘗試修復古代鎏金青銅器等器物,經過5年多的反復試驗、探索,在2007年成功複製了右玉鎏金溫酒鐏。

26年來,肖崗共修復了七八十件有歷史價值的青銅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是他一個人在一間工作室裡,和一堆文物殘片、修復工具在一起。目前,他的兒子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鎏金製作全過程。他用自己的一生來傳承中華幾千年的絕美技藝,也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位大國工匠的匠人之心。

06

謝濤

謝濤,女,50歲,山西省晉劇表演藝術家。2017年3月,被授予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特殊貢獻獎。

她主攻鬚生兼老生,演唱韻味淳厚,表演灑脫,帽翅功和髯口功出色,被譽為“晉劇第一女老生”。從《傅山進京》《範進中舉》《上馬街》,到2016年的新戲《于成龍》,她在晉劇舞臺上塑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各具特色的歷史人物。為了飾演好清代廉吏于成龍的形象,她把一頭長髮剃了個精光,為的是還原一個真實的“布衣于成龍”———不僅是布衣之身,更有一顆布衣之心。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組委會在授予她特殊貢獻獎的推薦理由中寫道:“謝濤從藝三十多年來,始終視藝術為生命,將為老百姓多演戲、演好戲作為自己的最高追求。她不僅平均每年要在鄉間田野為基層百姓演出300余場,同時還將晉劇帶進了京滬等大都市,乃至呈現於國外的舞臺!她確實為晉劇藝術作出了特殊貢獻!”

07

山西藍天救援隊

藍天救援隊,中國民間專業、獨立的純公益緊急救援機構,成立於2007年。

今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8月10日晚,在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後,山西藍天救援隊59名隊員到達九寨溝縣災區,這也是山西唯一一支抵達九寨溝地震災區開展工作的專業救援隊。在此次救援中,中國藍天救援隊共出動了包括山西藍天救援在內的12支隊伍共259人。作為第一支到達震中並實際展開救援工作的專業救援隊,中國藍天救援隊成功在災區內搜救出失聯超過40小時的10名遊客和村民,協助排查失聯群眾求助12次……

08

趙文軍

趙文軍,男,51歲,陽泉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2017年,被評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

從警32年,趙文軍酷愛痕跡檢驗工作,為偵破大案、要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32年中,他努力鑽研痕跡檢驗業務,練就了指紋鑒定、足跡檢驗、現場勘查等“絕活”,並把所學知識與辦案緊密結合,共勘查現場7000餘起,出具檢驗鑒定書1200餘份,在陽泉乃至全省,被業內譽為刑事技術的“常青樹”。

2002年5月1日,他被首批選入公安部刑事技術青年人才庫,2011年被選入省公安機關專家人才庫,2013年被公安部聘任為首屆全國公安機關刑事技術(指紋)特長專家,2016年1月被聘為省公安機關刑事技術專家組成員。

09

孟慶慶

孟慶慶,女,33歲,朔城區南城街道怡家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曾獲得“山西最美社區幹部”“朔州市優秀社區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社區獲得朔州市2015年度“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怡家苑社區作為朔城區的重點建設社區,是朔州市社區建設的一面旗幟。根據轄區黨員素質高、年輕化的特點,孟慶慶每年“七一”組織老黨員給年輕黨員授黨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期間,社區黨支部帶領年輕黨員,走訪困難戶、慰問老黨員,讓社區黨員體味延續我黨為人民服務光榮傳統的意義所在。

她結合轄區離退休老黨員多的實際,組織成立了怡家苑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方便了周邊27名離退休黨員就近參加黨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同時加強了離退休黨員服務和管理。逢年過節,她會逐戶慰問轄區困難居民,把米、面、油送到居民手中;只要社區居民一個電話,無論是不是上班時間,她都會盡可能地幫居民解決困難。

10

翟樹斌、秦龍

翟樹斌

秦龍

翟樹斌,男,屯留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秦龍,男,屯留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副大隊長。

2017年2月2日,長治市郊區故縣居民胡旭斌報警稱:16歲的女兒甜甜(化名)在屯留縣路村鄉常村口被人綁架,綁匪索要10萬元現金。接報後,長治市縣兩級公安機關迅速展開偵破工作,經過9小時研判、追蹤、周旋,成功解救人質,抓獲閆某某、申某某兩名犯罪嫌疑人。在抓捕過程中,為保證人質絕對安全,翟樹斌和秦龍英勇無畏、不怕犧牲,憑著驚人的毅力在嫌疑車輛狹窄的空間內與歹徒貼身展開了殊死搏鬥,用自己的身體一次次抵擋歹徒瘋狂殘忍的砍殺。翟樹斌頭部、臉部、頸部、雙臂等多處被砍傷,秦龍頭部被砍傷。

11

李新林

李新林,男,58歲,隰縣午城鎮午城村井子溝人。

19年前意氣風發的李新林扛著鐵鍬,帶著媳婦,憑著一股“世人笑我太瘋癲,我只仰頭挖山去”的氣魄,在一座出了名的荒山背坡裡“開天闢地”。一個務弄了26年果樹的老農人,用愚公的精神19年如一日,將落差60余米的背荒坡打造成了豐產的“花果山”。他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以及科學的管理,將旁人認為無法發展玉露香的背坡地、川地打造成了玉露香的高標準生產地。

目前,他的“花果山”種植了玉露香、桃子、核桃、棗、櫻桃等各類果樹達400餘棵,年收入20余萬。

12

李宏樂

李宏樂,男,44歲,芮城縣陌南鎮東峪小學教師。2017年,榮登9月“中國好人榜”榜單。

24年來,李宏樂紮根中條山區農村小學,甘受清貧、以苦為樂、言傳身教,把青春奉獻在了三尺講臺。

艱苦的自然環境、低微的工資待遇、外邊的多彩世界,時時衝擊著他的自信和決心,但一看到孩子們求知的眼神,他就堅持了下來。多少年來,就是心底的那份愛和感動、肩頭的那份責任和擔當,讓他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教師”。

20多年來,他幫助1000多名山區學子走出東峪,走向四方。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有百余名學生先後考入大學、在各行各業成為精英,他成了山裡人心目中最耀眼的“大功臣”。

13

李俊鳳

李俊鳳,女,49歲,盂縣下莊鄉西關頭村村民,曾獲得“山西孝星”等榮譽。

在李俊鳳8歲時,養母突患眼疾,雙目失明。沒過多久,養母就因行動不便摔斷了腿,從此癱瘓在床,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在床上一躺就是10年。由於奶奶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李俊鳳把照顧全家的重任攬到了自己肩上。每天起早貪黑忙個不停,侍奉奶奶到81歲壽終正寢。

她26歲時,時年35歲的三哥患了肝硬化,不多久撒手人寰,年邁的養父和年幼的侄子成為李俊鳳心頭放不下的牽掛。每天,她騎著自行車不停地奔波在兩個家之間。後來,大哥和二哥相繼去世,養父被徹底擊垮,整個人變得又癡又傻,李俊鳳也幾乎崩潰。但為了家人,她咬牙站了起來,照顧養父和哥哥們留下的孩子,直到養父離世、孩子們長大成人。如今,李俊鳳一家和大侄子一家住在一起,小侄子在天津工作,逢年過節也回姑姑家。

14

張美靜

張美靜,女,19歲,翼城縣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翼城縣“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13歲正是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候,張美靜卻因為要照顧養父、養母、爺爺3位重病親人而輟學,用稚嫩肩膀挑起家庭大樑。每天早上,當別人家的孩子還躺在溫暖的被窩裡時,張美靜就早早起來,做好一家人的早飯,然後幫著母親起床、梳洗,為爺爺、父親倒尿盆、疊被子。吃罷早飯,家務收拾停當,張美靜就去地裡忙忙農活。在之後幾年的時間裡,鋤地、種莊稼、打農藥這些重體力活就全由這個“小大人”承包了。

在養父去世以後,如今19歲的張美靜,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帶著重度殘疾的養母進入翼城縣職業技術學校讀書。

15

宋海軍

宋海軍,男,35歲,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醫生,山西援疆醫生,曾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二二二團醫院工作。

今年2月24日,宋海軍與另外兩名長治同行,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二二二團醫院工作。日子久了,宋海軍的技術被當地患者不斷傳播著,來找他看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還有很多從昌吉、烏魯木齊等地慕名而來的患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宋海軍認為,作為醫療援疆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和同事們盡全力將先進的醫療經驗和做法傳授給當地醫生。截至目前,他已經“收徒”3人。

16

李剛

李剛,男,62歲,山西省教育廳退休幹部,山西國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山西國學教育基地主任、香港孔教學院名譽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委員、中國教育家大會副理事長。

李剛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尋求探索最優化的教育模式。2008年,在家庭私塾和書院教育成功試驗的基礎上,為推廣其實驗成果,他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山西國學教育基地。

近年來,基地培養的一批批國學小明星,受到國際儒學聯合會、國家教育部、國家計生委、中國教育家大會、北京大學等部門,以及美國、法國、日本等海內外人士的高度贊許。

17

邊銀良

邊銀良,男,75歲,太原市老軍營社區居民。2017年,榮登9月“中國好人榜”榜單。

2017年2月21日,太原大雪紛飛。當人們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發朋友圈的時候,兩張“溫暖”的照片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熱傳。

一張照片的畫面是:雪天的公交月臺放著一捆拐棍,上面還留有一張字條。另一張照片則清晰地拍到了字條上的內容,“今天風雪大、路有泥濘,老人走路困難,愛心拐棍幫您大忙……這裡有幾條拐棍,需要請您隨手拿走使用。隨便使用,不花錢。”

“愛心拐棍”出自老人邊銀良之手。他堅持20年,製作上萬根“愛心拐棍”,不圖別的,就想憑藉著自己的一點手藝讓腿腳不便的人們出行方便。

18

梁磊

梁磊,男,35歲,山西省摔跤運動員。曾在全運會上獲得120公斤級自由式摔跤“三連冠”,還曾在亞運會等國際比賽中獲得多枚獎牌,成為中國跤壇標誌性人物,被稱為“山西跤王”“跤壇巨無霸”。曾多次被評為山西省“新長征突擊手”、被授予“五一勞動獎章”等。

11月3日,山西省體育博物館“山西體育名人堂”拉開帷幕。在開展儀式上,梁磊將自己運動生涯所獲得的37枚獎牌,全部捐贈給山西省體育博物館收藏。37枚獎牌是他征戰跤壇20載的收穫,包括全運會金牌3枚、銅牌1枚;亞運會銅牌1枚,亞錦賽銀牌2枚、銅牌2枚;國際A級賽事銀牌2枚;全國年度比賽金牌10枚……

作為征戰體壇20餘年的老牌運動員,除了憑著身經百戰的豐富經驗和精湛技藝屢次奪取佳績,他還以身作則,培育出胡展翔等一輩年輕的優秀摔跤運動員。

19

趙銀才

趙銀才,男,61歲,民營企業家,大同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他為軍屬們無償提供法律援助,給退伍軍人們牽線搭橋,提供創業機會和爭取就業崗位,被退伍軍人們喻為“不著軍裝的指導員”,我們的“兵爸爸”!據不完全統計,趙銀才共為百戶軍烈屬提供了法律援助或是化解了矛盾,為近百名複轉軍人提供了創業機會。

他自籌經費辦起戒毒所,先後當過戒毒所書記,也做過檢察官,唯一的遺憾是沒有穿過軍裝。他卻把心奉獻給了複轉軍人,把情奉獻給了軍烈屬們,把大愛情結奉獻給了雙擁事業。

由他策劃的《中國夢·新思想》《四個全面的哲學研究》《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夢的哲學路徑》《中國夢的辯證法》等書籍先後由人民日報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

20

樊金榮和他的免費醫療團隊

2017年6月,介休市健康扶貧工程在介休市人民醫院啟動。這項工程是介休市委、市政府推動的一項民心工程,主要對相對貧困人員實施住院全免費政策。介休市人民醫院成為我省首家推出貧困人口免費看病服務的醫院。

7月,介休市人民醫院成立以樊金榮院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工程實施。該院在門診大廳設立“愛心服務視窗”,在住院部設立了“愛心病房”。除了住院免費,該院還對貧困人員診療開啟綠色通道,實施專人負責,責任到人,並對貧困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提供免費一日三餐。對於特殊、無親屬的貧困患者,該院採取了向社會招募志願者或由醫院出資聘請護工兩種方法解決陪伺問題。對於患有大病和疑難疾病的貧困病人,該院還出資聘請國家、省級專家進行治療。健康扶貧工程啟動以來,該院已經接收了340餘名持證的貧困患者。

作者:胡麗娜

編輯:曉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