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非典型豬瘟的探討

近一年來豬的價格比較高, 由於大量從外地引進品種豬的種類比較多, 加上養豬戶不注重防疫、消毒和保健, 導致不少生豬疫病發生, 舊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新病又不斷出現。 在臨床上豬圓環病毒病和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及偽狂犬病等嚴重危害養豬業的發展。 本文主要探討非典型豬瘟防治難的問題。

1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不分品種、年齡、大小豬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損失嚴重, 是給養豬業造成很大危害的一種疫病。 多年來當地防疫部門和養殖戶採取科學防疫程式,

有效控制了典型豬瘟的爆發。 目前典型豬瘟轉變為非典型症狀比較多。 多以新購的仔豬發病為特徵, 有時零星出現, 有的擴散大群。 臨床症狀不明顯, 以體溫高、精神沉鬱, 拉稀、便秘、厭食、皮膚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多見。 少數病豬可見到四肢、雙耳、會陰、腹部有出血斑點, 不少病例外觀無變化, 用解熱、消炎、增強免疫功能藥物可以緩解, 2—3d反復後大多數出現死亡。 為必免基層獸醫臨床誤診, 要根據多頭死豬剖檢相同病變、病理變化和抗體檢測來診斷是否感染非典型豬瘟。

2 非典型豬瘟經常與其它疫病混合感染如附紅細胞體病、圓環病毒病、藍耳病、鏈球菌病、豬副嗜血桿菌病、偽狂犬病等, 但在剖檢中都有豬瘟的病理變化,

如腎表面出血點, 膀胱粘膜出血點, 脾臟邊緣有鋸齒狀突起, 回盲辨出有多處濾泡潰瘍等, 大多數死亡病例都具有兩個以上特徵性的病變。 為避免對剖檢變化不夠典型病例造成誤診, 要配合實驗室檢驗並請有經驗的獸醫來判斷豬瘟是原發的還是繼發的, 要採取綜合的防治措施才能使病情得到快速控制。

3 豬瘟免疫較差或是失敗的原因分析

3.1 母源抗體存在干擾

如果母豬在懷孕後期進行免疫, 會將母源抗體通過初乳傳給仔豬, 母源抗體對仔豬有保護作用, 同時也會影響仔豬的免疫效果。 解決的辦法是做超前免疫, 出生的仔豬吮乳前打豬瘟弱毒疫苗4倍, 過1.5~2h以後再吃母乳。 這種方法應用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免疫程式和免疫操作技術的影響

當前是疫病高發時期, 養戶和豬場可根據當地病情調整疫苗劑量和程式, 不要用老一套打飛針, 致使注射劑量不夠或遺漏, 要1豬l針頭全部注射完, 禁止非工作人員在注苗時隨意進出, 影響免疫效果和傳染其它疫病。

3.3 免疫效價的影響

3.4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響

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有藍耳病、豬圓環病毒病、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 附紅細胞體病和傳染性胸膜肺炎等。 有時豬只感染之後不出現臨床症狀, 也可能到出欄也不發病, 但是病原會侵襲豬的免疫系統, 在這情況下, 注苗時應配合轉移因數使免疫效果達到最佳。

3.5 藥物影響

在使用疫苗同時最好選擇使用電解多維、多維葡萄糖、黃芪多糖等宋調解機體免疫功能,

在打疫苗的前7d和後7d不應使用抗病毒藥物、抗細菌藥物和消毒藥物等, 以免影響免疫效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