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照一退休老教師多年沉迷手工葛藤編織

直播日照12月29日訊 高加興是一位退休老教師, 多年來一直沉迷於手工葛藤編織, 在他的巧手下, 一件件精緻的葛藤編織的器具就呈現了出來。 在高加興的家中, 隨處都可以看到這種用葛藤編織好的各種器具, 它們有大有小, 形狀各異, 編織細密精緻, 是高加興最喜愛的寶貝。

每年寒露過後, 高加興都會到附近山上親手採摘用於編織的葛藤, 拿回家清理乾淨後放在陽臺, 等新鮮葛藤中的水分慢慢變少之後, 就成了這種適合編織的材料了。 “這個葛藤, 放個二三十年絕對壞不了, 所以它是一種很好的編織材料,

既柔軟, 粗細均勻, 又有綠色, 編起來那是相當漂亮的。 ”高加興告訴記者, 他自幼愛好手工編織, 從小就跟隨家中老人編一些簍子、筐子等農具, 雖然以後從事了教育事業, 但是這個愛好卻一直沒有放下。

從曬好的葛藤中, 細細的挑出十八根, 將這十八根葛藤按照6444分為四組, 再將這四組葛藤按照“橫豎捺撇”的順序疊成“米”字狀, 然後再另挑三根葛藤繞“米”字每隔一根壓一下, 旋轉一周, 這小瓶子的底部打底就可以開始了。

“原來用條子編, 就是隔一根壓一根, 現在用藤條編, 根據材料的實際情況, 為了讓它固定好, 用的是挑二壓一法。 ”高加興介紹說, 這樣有個好處就是使它穩固了荊條和荊條, 不會走繩了, 編出來既漂亮也結實。

在高加興的作品中, 很多都是由日照黑陶的形狀演變而來, 有時候看到了喜歡的樣式, 高加興都會仔細地將圖樣按照製作的比例進行擴大, 從器具的長度、寬度對其進行原樣放大, 再按照圖紙進行編織, 這些年光是畫下來的圖樣紙就厚厚一大摞, “因為這個條子很細, 還得把畫的圖樣, 直徑是多少, 需要編編再量量, 所以很費工, 一共用了三天。 ”高加興告訴記者。

說起葛藤編織, 高加興幾乎就是到了癡迷的程度, 每次拿起這一根根細細的葛藤, 高加興仿佛就會忘記身邊的事物, 全身心地沉浸在編織的樂趣當中, “這對晚年生活很好, 比出去弄點別的還好, 也不很費功夫, 用力也不很大, 也活動了手, 動了腦, 剛才打底子腳也能用上,

全身各個部位都用上了, 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

現在, 高加興的作品受到了很多手工愛好者和文化學者的喜愛和好評, 作品在2016年還參加了世博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出, “因為這是傳承中華文化, 傳承得靠大家, 自己有一份力, 發一份光。 ”高加興希望這門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