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尋壺江南,問陶“西望”

最理想的田園生活

是什麼樣子?

莫過於像西望村村民這樣“從容過生活”:

無須生計上的奔波, 只追求精神的富足,

每天睡到自然醒,

眼前是清新秀麗的鄉村美景,

手裡是細細打磨的泥片,

開著自己精緻文藝的紫砂店,

招待著五湖四海的來客,

每一天都如“詩和遠方”般文藝。

曹俊文作品:西望的田野

它位於丁蜀鎮東郊, 甯杭高速公路貫穿全村, 通蜀路、湖濱公路在此交匯, 水陸交通便利。

介紹西望村, 首先要先從《范氏宗譜》說起。

據記載, 從范蠡到宋代范仲淹,

從范仲淹三子到宜興西望圩、雙橋的範氏宗族,

淵源不斷, 一脈相承。

元代居住在西望村的范仲淹第十二代孫——

范望江有四子, 丁財兩旺,

於是他就在西望村建義倉, 蓋祠堂。

每到清明、冬至等時節,

村民們還會聚在一起吃祠堂酒, 講講老話。

多年來, 西望村先後被評為江蘇省美麗鄉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江蘇省和諧示範社區、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創業示範基地、江蘇省電商示範村、無錫市幸福村、無錫市文明村、陶都美麗鄉村、宜興市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一代又一代的西望村人,

都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

他們以傳承為本, 以誠信立業。

如今的西望村更是著名的紫砂專業村。

西望村——著名的紫砂專業村

全村80%以上農戶從事紫砂茶壺製作,

可謂“人人會制壺, 家家都弄陶”,

已經形成了紫砂設計、製作、銷售經營網路,

村中陶藝鬥豔、中外客商雲集,

紫砂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戴放一作品:傳承

1

全國首家以農民手工業

為基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西望村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相傳北宋時期, 蘇東坡由蜀山東游於此,

朝西凝望,目不轉睛,勾起思鄉之情,

故名西望。

西望村的紫砂陶製作生產始於明,

而盛于清,名家輩出,代不乏人。

湧現了范章恩、範鼎甫、范靜安、

範大生、範錦甫、范占、范林源等等諸老,

都是名震一時的大家。

其中尤以生於同治末年的範大生技藝最為精純,其創作的“一棒鷹”雕塑作品在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上獲得金獎。

推薦:“範大生紀念館”

範大生紀念館座落在宜興范家壺莊內,這裡陳列了範大生部分作品,其中一部分獲得過國際大獎,這些作品是他的嫡孫范偉群收集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新的一輪紫砂熱,

引發了西望村的紫砂業的井噴式發展。

以新一代紫砂能手范偉群、範澤鋒等

帶領一大批年輕的陶藝新秀,

開創了西望村紫砂業的新篇章。

曹俊作品:浴火重生

為進一步提升西望村紫砂產業的品牌,

2009年10月,西望村成立了

全國首家以農民手工業為基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宜興市丁蜀鎮西望紫砂陶瓷專業合作社。

2

做“有文化”的制陶人:平均每年60多位村民大學進修

“只有有文化底蘊的產品才能走得更遠。”

近年來,西望村大力造濃紫砂文化氛圍,

發展紫砂市場,扶持紫砂專業戶,

全面提供資訊、技術服務,

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紫砂工藝培訓,

提高農民素質。

劉集華作品:制壺工作室一角

從2008年開始成立紫砂工藝培訓中心,

常年開班,為入社農民進行免費的

紫砂製作技術和技能培訓,邀請專家上門講課,

現場指導,不斷提高村民的紫砂制壺技藝水準,

傳承紫砂文化精髓。

現在的西望村,

許多年輕人踴躍參加工藝美術大、

中專班的學習,

平均每年有60多位村民在大學進修。

除了開展形式多樣的紫砂工藝培訓,

西望村還積極舉辦壺藝比賽活動,

已成功舉辦了4屆“希望杯”壺藝大獎賽活動,

極大地調動了全村紫砂藝人創新創作的積極性。

夏錫平作品:西望之光

3

借助“西望大戲臺”優勢:打造周邊文化交流中心

近年來,西望村加大環境整治建設力度,

先後進行了舊村改造,道路綠化、

村河流駁岸、橋樑改造、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

文化公園建設等工程,使得全村村容整潔、

道路寬敞、環境優美。

欽雲珍作品:人間福地紫金城

村裡還為群眾建造了文體活動場所,

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地方戲曲演出,

並組織有“三八婦女舞蹈比賽”、“詩意陶都、魅力西望”詩歌朗誦會、

“春天,我與西望有個約會攝影大獎賽”等豐富的文娛活動。

張啟峰作品:鄉村球場

西望大戲臺,每個星期都有文藝匯演,

票友會、廣場舞、太極拳表演,

吸引著四鄰八鄉的人前來交流切磋。

圖片與素材來自:無錫新傳媒,宜興日報,紫砂百家等。

曹俊作品:傳承

版權及聲明

1、本微信號所轉載的文/圖/音視頻等,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網路,版權歸屬於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僅作分享。

2、本微信號所轉載內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不願意在此刊登,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刪除。

朝西凝望,目不轉睛,勾起思鄉之情,

故名西望。

西望村的紫砂陶製作生產始於明,

而盛于清,名家輩出,代不乏人。

湧現了范章恩、範鼎甫、范靜安、

範大生、範錦甫、范占、范林源等等諸老,

都是名震一時的大家。

其中尤以生於同治末年的範大生技藝最為精純,其創作的“一棒鷹”雕塑作品在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上獲得金獎。

推薦:“範大生紀念館”

範大生紀念館座落在宜興范家壺莊內,這裡陳列了範大生部分作品,其中一部分獲得過國際大獎,這些作品是他的嫡孫范偉群收集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新的一輪紫砂熱,

引發了西望村的紫砂業的井噴式發展。

以新一代紫砂能手范偉群、範澤鋒等

帶領一大批年輕的陶藝新秀,

開創了西望村紫砂業的新篇章。

曹俊作品:浴火重生

為進一步提升西望村紫砂產業的品牌,

2009年10月,西望村成立了

全國首家以農民手工業為基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宜興市丁蜀鎮西望紫砂陶瓷專業合作社。

2

做“有文化”的制陶人:平均每年60多位村民大學進修

“只有有文化底蘊的產品才能走得更遠。”

近年來,西望村大力造濃紫砂文化氛圍,

發展紫砂市場,扶持紫砂專業戶,

全面提供資訊、技術服務,

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紫砂工藝培訓,

提高農民素質。

劉集華作品:制壺工作室一角

從2008年開始成立紫砂工藝培訓中心,

常年開班,為入社農民進行免費的

紫砂製作技術和技能培訓,邀請專家上門講課,

現場指導,不斷提高村民的紫砂制壺技藝水準,

傳承紫砂文化精髓。

現在的西望村,

許多年輕人踴躍參加工藝美術大、

中專班的學習,

平均每年有60多位村民在大學進修。

除了開展形式多樣的紫砂工藝培訓,

西望村還積極舉辦壺藝比賽活動,

已成功舉辦了4屆“希望杯”壺藝大獎賽活動,

極大地調動了全村紫砂藝人創新創作的積極性。

夏錫平作品:西望之光

3

借助“西望大戲臺”優勢:打造周邊文化交流中心

近年來,西望村加大環境整治建設力度,

先後進行了舊村改造,道路綠化、

村河流駁岸、橋樑改造、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

文化公園建設等工程,使得全村村容整潔、

道路寬敞、環境優美。

欽雲珍作品:人間福地紫金城

村裡還為群眾建造了文體活動場所,

常有露天電影放映,地方戲曲演出,

並組織有“三八婦女舞蹈比賽”、“詩意陶都、魅力西望”詩歌朗誦會、

“春天,我與西望有個約會攝影大獎賽”等豐富的文娛活動。

張啟峰作品:鄉村球場

西望大戲臺,每個星期都有文藝匯演,

票友會、廣場舞、太極拳表演,

吸引著四鄰八鄉的人前來交流切磋。

圖片與素材來自:無錫新傳媒,宜興日報,紫砂百家等。

曹俊作品:傳承

版權及聲明

1、本微信號所轉載的文/圖/音視頻等,如無特別說明,均來自網路,版權歸屬於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僅作分享。

2、本微信號所轉載內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權所有者不願意在此刊登,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