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讀書作業:自願比“要求”更有效

近日, 安徽省安慶市教體局下發 《關於切實做好2018年寒假工作的通知》, 其中明確規定, 寒假期間, 要確保每名小學生每天有1小時以上的讀書時間, 每名中學生每天有1.5小時以上的讀書時間。 除此之外, 還特意要求, 每名教師每天有兩小時以上的讀書時間。 (12月27日 《中國青年報》)

本著“言教不如身教”的工作思路, 欲使學生讀書, 那麼教師必須也讀書。 所以安徽省安慶市教體局要求“每名教師每天有兩小時以上的讀書時間”。 畢竟“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如果教師們都不讀書, 何以增長才幹?畢竟教師帶頭就是最好的示範,

如果教師都不讀書, 何以說服學生讀書?

對於教師群體而言, 讀書不僅意味著知識和才幹, 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古人說:“書猶藥也, 善讀之可以醫愚。 ”智慧的產生離不開書的滋養。 因此, 從古至今, 有不少樂讀書善讀書的例子。 而很多名師在談及自己的成長路徑時, 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讀書”二字, 好讀書、讀好書是他們成長的不二法門。 當讀書成為教師的自覺追求的時候, 更能聆聽內心的聲音和靈魂的呼喚。

讀書更像是心靈的對話, 需要的是內心的寧靜, 需要的是讀書者主動尋找機會去和心靈世界對話。 換句話說, 讀書應是個人自發、自願的行為。 外來的“要求”, 雖說出於好心, 但效果似乎並不明顯, 尤其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

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 況且要求“每名教師每天有兩小時以上的讀書時間”, 又該如何檢查?如何知道每一位老師是否按時足量完成了作業?如果無法核實與檢查, 恐怕“寒假作業”就可能流於形式, 成為一紙空文。

作為教育主管部門, 專門下發檔給教師佈置寒假作業, 讓其讀書, 初衷是良好的。 但問題的關鍵是, 宣導不等於要求, 自願不等於強迫。 如果無法喚醒教師內在的讀書需求, 那麼“要求”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何況, 作為教師個人來說, 讀書一旦成了“強迫”, 勢必造成“反彈”, “假讀”可能就會成為教師之間互相借鑒的方法。

初衷的良善並等於結果的美好。 要在教師中間形成讀書的濃厚氛圍, 宣導比“要求”好, 開讀書報告會比單純佈置作業好,

總之, 形式很多, 不必通過佈置作業一途。 從這個意義上說, 自願比“要求”更有效, 只有教師自覺讀書, 校園的書香氛圍才會最終形成。

文/杜建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