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現在的年輕人把賺錢當作遊戲,畢業 3 年就在北京買了第一套房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新世相」,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Sayings:

我們找了幾個會賺錢的年輕人, 問了問他們到底是怎樣變有錢的。

然後發現,

現在的年輕人, 早早就不屑於只靠工資活著了。

他們都是 90 年左右出生的人, 不到 30 歲, 和大多數人有過一樣的城市生活焦慮:

買不起房, 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沒多少資金去理財投資, 或者面臨創業的壓力。

但他們卻比大多數同齡人對賺錢這件事更有研究。

除了上班掙工資, 他們還通過業餘時間理財、投資房產、做兼職、搞副業來增加收入。

簡單地說就是:不僅僅靠工資養活自己。

他們靠著這種賺錢的思路, 越來越靠近自己理想的生活。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 擁有“財商”, 學會賺錢, 是一件需要通過長時間專業訓練才能實現的事, 但事實上, 實現起來並沒那麼難。

有時候它就跟你能不能花業餘時間學會彈吉他是一回事。

讀完這些故事,

你可能會覺得, 自己錯過了 100 個可以變有錢的機會。

還好, 你可能還有 1000 個機會。

那些不屑於只靠工資活著的年輕人

作者:新世相的朋友們

你是怎麼賺錢的?

“上班+寫稿+小生意+理財,

畢業 3 年在北京買了第一套房”

第一桶金是在銀行工作時存的。

上班穿工作服, 吃飯在食堂, 第一年很忙, 下班都晚上 10 點了, 花錢的時間和地方都沒了。 累成狗。

年底發現卡裡攢了 10 萬。

有了存款後, 開始理財是跟著部門大姐學的。 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五萬起步, 特簡單, 門檻很低, 買了就行。 三個月起, 收益 5%。

還跟朋友合夥做藥材生意, 在西藏, 賺了 20 萬左右。

如果只通過上班賺工資, 生活就可能是手握幾十萬存款, 沒房子, 還不敢輕易辭職, 因為工作是唯一的收入來源。

所以要通過賺錢來獲得理想的生活, 關鍵是改變自己收入來源的結構。

後來, 我用自己賺的這些錢在北京買了第一套房。

賺來的錢用到哪兒了?

“買了三套房當做投資”

2013 年我傾盡所有積蓄買了個房, 北京通州的一個小兩居。 當時工作攢了 30 多萬,

藥材生意掙了 20 多萬。 房子均價不到兩萬一平, 當時同期新樓盤都在兩萬五了。

每個人的第一套房算是剛需吧。 從投資角度看, 那套房安全邊際足夠大(同地段新房2.5w), 外加看好北京房產當時還有上升空間。

所以剛需+投資, 沒有不買的理由啊。

今年我在泰國也買了一套小公寓。 北美、澳洲和紐西蘭已經被炒過幾輪了, 日本的房產買賣政策限制很多, 看了一圈, 綜合考慮經濟、放假、對華態度、政治穩定度之後, 選了泰國。

泰國的房子租出去了, 每月的房租抵消房貸後, 還剩一點。 北京這套現在的售價是四五萬, 翻倍了, 我掙的是房子升值的錢。 我還跟朋友投資了一套 Loft, 也準備租出去。

以後等我想做一些不賺錢但自己特喜歡的事,

就可以賣房子。

你賺錢的最大動力是什麼?

“不想上班!”

當初去銀行的第二天, 我在門口站了五分鐘就回家了, 不喜歡, 就想幹嘛受這罪呢。 很壓抑, 到處都是攝像頭, 還必須穿高跟鞋, 第一天腳就流血了。

我們銀行有個男生, 他拉客戶時是享受的, 我就放不開, 更別說左右逢源。

其實理財是對我這樣比較內向的人最容易的賺錢方式了。 只要有本事。 甚至不需要看別人臉色。

所以我先要有本錢, 然後慢慢學, 就會有更多底氣。

在銀行幹了三年, 不喜歡裡邊的氣氛, 15 年辭職去了一家互聯網初創公司, 做線上理財教育, 年薪 20 萬變成 10 萬。 但我還是鐵了心去。

我現在已經不會像在銀行時一樣討厭工作了。 後來發現其實所謂不想上班都是表像。 真相是做不喜歡的工作時,沒有內在的渴望。

成天想著怎麼賺錢,不累嗎?

“去泰國旅遊,順便代購絲巾和水果賺了錢,

挺好玩啊。”

有些人把賺錢看得很嚴肅,可對我來說,就覺得挺有樂趣的,賺錢就是一個遊戲。

前陣子去泰國旅遊,那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放鬆的地方,很容易跟陌生人說話。我逛他們的商場,有一個當地牌子的絲巾特別可愛,就發了朋友圈。

一個朋友說太好了,能不能要五條?我就想,哎呀需求量這麼大麼,就建了一個小群專門賣。

後來又去了農場,看到水果很好。也有朋友圈代購水果,但發現報價是這裡的三四倍。行吧,我又開始賣水果。結果後邊的兩三天都沒時間吃飯。特別忙。

我就是為了好玩。掙一點點錢玩一下。後來發現,我就做了一件小事,記下來地址,寄給朋友,一天就賺了 2000 多。其實在北京 2000 多真不算什麼,而當地人一個月工資就 2000。

我證明了自己有在世界其他地方賺錢的能力,這是最開心的事。

如果當正式的微商去做的話可能會有更多錢,我可能會不開心。我沒那個野心。

那些喊窮的年輕人為啥賺不到錢?

“因為他們並沒有真的很想賺錢啊!”

很多年輕人會喊窮,但我覺得其實他們並沒有真的很想賺錢。

我有很多月光族、靠信用卡套現的朋友,我寫關於理財的文章他們就不理解,大家哪有那麼想理財啊?

問一個人想要 100 萬嗎?肯定都是想。但問一個人想理財嗎,答案可能是一半一半。

花錢和攢錢其實關於人性,短期快感和長期快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理念嘛。其實都是想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我身邊月光、用信用卡套現的朋友,每個月都得提心吊膽那麼幾天。那種日子我過不了。

對我來說,理財就是理生活。

其實理財改變最大的是生活狀態。比如炒股可能不會讓你掙很多錢,但卻有了對市場關注的動力。投了一些,就會操中南海的心。

當你有主動規劃的時候,會覺得生活會給你一些小獎勵。比如突然有積蓄了,突然能出國遊了,突然能買房子了。

整個人會變得積極很多。

剛工作時沒什麼錢,該怎麼理財?

“別急,先給自己點時間賺資本攢經驗”

有次一個男孩問我,畢業不到半年,在北京工作,每個月工資 6000 多,感覺現在賺的錢,每月剩下的還沒在老家的多。該怎麼理財呢?

我覺得剛起步時不應該把時間花在這件事上,如果你只有 2 萬塊,年化收益 50% 又能怎麼樣呢?本金不夠多時,不要寄希望於資本的力量。

剛開始還是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拓展人脈,升職加薪,用勞動和時間去換錢,是最划算的。等本金足夠多了,再用換來的錢去賺錢。

我剛工作時月薪 8000 塊,第一年年底拿了最佳新人,漲薪 30%。

2015 年,互聯網金融開始爆發,我特別想入行,卻沒有經驗。於是我跳槽去做了跟互聯網金融有關的新媒體運營。

一晚上下載了 120 多個 App,分析產品、運營活動和廣告。每天都會看各種適合互聯網金融的案例,在各種公眾號、雜誌和電子書上看理財。工作接觸到了很多北京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積累了不少資源和經驗。

後來被挖走,月薪 20000。當時我帶一個團隊,沒日沒夜地幹活,壓力大到半年裡胖了 30 斤。

去年年初我開了自己的公眾號,現在主要靠接廣告賺錢,加上給兩家公司做一些專案和顧問,有一部分穩定收入,平時偶爾給其他平臺寫寫稿掙點外快。每個月收入 10 萬左右。

平時消費都用信用卡,收入還完信用卡之後,大部分都投到了理財產品裡,包括固收、基金、股票啥的。

打算明年把公號的文章集結出版,等交滿五年住房公積金後,和女朋友在北京買房、結婚。

如果沒有最初的積累,我也沒本錢、沒經驗去投資和買房。

你賺錢的動力是什麼?

“想跟女朋友結婚留在北京,但買不起房”

今年 3 月份租了現在住的房子,三環邊上惠新西街南口附近,房子在 6 樓頂,57 平左右,周圍環境很不錯。

租房時特地看了一眼這套房的售價,258 萬。當時我就暗下決心,等繳滿 5 年社保,就咬咬牙在這附近買一個小兩居。

事實證明我太幼稚了,7 月份房東就跟我說合約到期就不再續租,他要把房子賣了,350 萬。僅僅四個月,漲了一百萬!這讓我差點打消了在北京買房的念頭。

但我一直關注房子的問題,這是剛需。

北京買不起,我就去別的地方買。我在重慶和泰國普吉島各買了一套房。

重慶的房子,離輕軌很近。套內價格不到 8000 一平。選重慶是因為我留意到,從 2016 年開始,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房價上漲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重慶是個很好的投資城市。

我買的樓盤是一個以本地居民為主的社區,如果租出去,一個月均價 1800,我的房貸 1500,還能賺 300 塊錢。

在普吉島買房的念頭,是我有次帶客戶去普吉島玩,發現國內飛普吉的航班幾乎都是夜間到達。機場所在的大北邊開發相對較差,大家要麼湊活在機場附近的酒店住一夜,要麼坐大巴去南邊住。

我就看中了這種小戶型的民宿式公寓潛在的商機,遊客晚上下飛機走幾百米就能到。公寓前面的海灘遊客少、風景美,背後是國家森林保護公園,本地人也會去玩。

買入價格大概 60 萬人民幣,現在已經漲過 75 萬了。

希望這些資產能幫助我最終在北京買到房。

賺錢以來最後悔的事是什麼?

“沒在比特幣市場裡堅持下去,

感覺自己錯過了兩次變成富翁的機會!”

我一直挺後悔沒有持續地在比特幣市場裡發展。

我瞭解比特幣算比較早了,在它火之前,大概 2800 塊錢一枚時,我買了7枚。很快,比特幣漲到 5800 一枚,我覺得差不多就拋掉了。

誰知道之後一路瘋長,大概漲到 11000 時,我又買了幾枚,等到 18000 時,我覺得不安,又給拋了。

今年比特幣全年暴漲了 13 倍!最近好像又在跳水了,真跟過山車似的。

那些喊窮的年輕人在焦慮什麼?

“現金流不好,又排斥房貸和信用卡”

我一直認為,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現金流不夠好,這也是所有煩惱的根源。

現金流其實就是可供投資的資本,只要能產生現金流的就是資產。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對負債恐懼,包括對房貸和信用卡的排斥。

我剛畢業時,就面臨所有人都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交房租。

當時我在公司附近租了房,是合租的次臥,月租 1560,要一次性交半年的房租,每個月還有 10% 的服務費。一萬多,在那時對我來說不是小數目。

但好在我手裡申請了幾張信用卡,很輕鬆地就應付了。

直到現在,我平時還是用信用卡消費,擼一些消費權益和積分。工作賺來的錢,還完信用卡後,再投出去,基本不閒置。

可硬幣的另一面是,負債也在縮水啊!

為什麼必須賺錢?

“身邊的同學家裡都比較有錢,我很自卑”

我出生在安徽省的一個村裡,家庭條件不好。大學讀的設計專業,發現身邊的同學不說非富即貴,起碼也是中產小康。

和室友出去玩 AA 制,吃飯一百多、唱歌五十、看電影五十,半天就兩百了。

我一個月生活費還不到一千呢,但是沒辦法,硬著頭皮先A了,之後就找藉口不參加這些聚會。那時候挺自卑的。

就是那時開始想做點小生意,不想再給父母增加壓力。太迫切需要現金了,去必勝客當收銀員、發傳單、學校裡擺攤貼膜我都幹過。

你人生的第一桶金怎麼來的?

“在學校開店賣比薩和炸雞”

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大二在學校盤下店面開了自己的小食店,拉了一個商學院的朋友當會計,我負責制作、銷售和運營。

主要是賣披薩、三明治和炸雞,都是我自己做,在必勝客打工時偷學的。

一天能賺個兩百來塊吧,一個月下來生活費是綽綽有餘。

這行跟我的專業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可錢拿到手那一刻,我就不慌了。

也許我天生就不是塊搞藝術的料,再努力也拿不到名次,但在做生意方面我就能鑽進去,也願意鑽。

就決定不當設計師了,我得去做生意。

小店開了一年多,學校要裝修整改,給拆了。那時快畢業了,我決定出去找工作。結果連著被騙了兩次,自己開店賺的錢,加上父母和朋友的支援,整整 3 萬塊用來創業的錢被騙的滴水不剩。

我只能靠去打工修手機賺錢還欠款。

你是怎麼發現賺錢機會的?

“看大城市流行什麼,二線城市缺什麼”

現在我在武漢有了自己的公司。旗下開了兩家手機維修店,和兩家速食連鎖店,每個月能掙 3 萬多。

我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就是個二線城市民營企業老闆。

在廈門靠著修手機還完錢後,我決定回武漢創業。每天沒事就會看財經新聞,創業邦、36氪什麼的,去分析成功案例,不誇張,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看財經新聞。

那時候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就有 O2O 上門維修了,武漢還很少。我就覺得做這個有戲。

有次在路上,看見個人拿著手機在營業廳門口嚷嚷說“這不給修,那不給修,你們幹啥吃的。”那小姑娘告訴我,去手機維修店怕被坑,來營業廳他們又不會修。

我當時一拍腦袋,想出了和營業廳合作的方案:營業廳提供平臺,我們提供技術,後期營業廳、師傅、公司三家分成。

我沒多少本錢,用信用卡借錢開始了這門生意,結果就成了。賺了一筆錢,開始有自己的存款。

後來我又就著以前的經驗,琢磨著在學校旁邊開速食店。因為學校附近租金便宜,學生多、客流大。那些商業中心都有賽百味之類的店,吃我這種速食的人少。

開一家,我就準備兩家的錢,開兩家,就準備四家的錢。每次投資之前我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萬一虧了怎麼辦?”我不想把自己搞得很窘迫,就處處準備plan B,這樣才會心安,就算虧了,我也有做下一件事情的能力。

這個思維很有用,在生活很多方面都可以使用。

你也許覺得我財迷,但更真實的原因是,我找了自己的價值所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就是個做生意的,我願意做,也能做。今後是盈是虧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去開拓。

讀後思考:

你呢?

2018,祝你也發。

真相是做不喜歡的工作時,沒有內在的渴望。

成天想著怎麼賺錢,不累嗎?

“去泰國旅遊,順便代購絲巾和水果賺了錢,

挺好玩啊。”

有些人把賺錢看得很嚴肅,可對我來說,就覺得挺有樂趣的,賺錢就是一個遊戲。

前陣子去泰國旅遊,那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放鬆的地方,很容易跟陌生人說話。我逛他們的商場,有一個當地牌子的絲巾特別可愛,就發了朋友圈。

一個朋友說太好了,能不能要五條?我就想,哎呀需求量這麼大麼,就建了一個小群專門賣。

後來又去了農場,看到水果很好。也有朋友圈代購水果,但發現報價是這裡的三四倍。行吧,我又開始賣水果。結果後邊的兩三天都沒時間吃飯。特別忙。

我就是為了好玩。掙一點點錢玩一下。後來發現,我就做了一件小事,記下來地址,寄給朋友,一天就賺了 2000 多。其實在北京 2000 多真不算什麼,而當地人一個月工資就 2000。

我證明了自己有在世界其他地方賺錢的能力,這是最開心的事。

如果當正式的微商去做的話可能會有更多錢,我可能會不開心。我沒那個野心。

那些喊窮的年輕人為啥賺不到錢?

“因為他們並沒有真的很想賺錢啊!”

很多年輕人會喊窮,但我覺得其實他們並沒有真的很想賺錢。

我有很多月光族、靠信用卡套現的朋友,我寫關於理財的文章他們就不理解,大家哪有那麼想理財啊?

問一個人想要 100 萬嗎?肯定都是想。但問一個人想理財嗎,答案可能是一半一半。

花錢和攢錢其實關於人性,短期快感和長期快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理念嘛。其實都是想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我身邊月光、用信用卡套現的朋友,每個月都得提心吊膽那麼幾天。那種日子我過不了。

對我來說,理財就是理生活。

其實理財改變最大的是生活狀態。比如炒股可能不會讓你掙很多錢,但卻有了對市場關注的動力。投了一些,就會操中南海的心。

當你有主動規劃的時候,會覺得生活會給你一些小獎勵。比如突然有積蓄了,突然能出國遊了,突然能買房子了。

整個人會變得積極很多。

剛工作時沒什麼錢,該怎麼理財?

“別急,先給自己點時間賺資本攢經驗”

有次一個男孩問我,畢業不到半年,在北京工作,每個月工資 6000 多,感覺現在賺的錢,每月剩下的還沒在老家的多。該怎麼理財呢?

我覺得剛起步時不應該把時間花在這件事上,如果你只有 2 萬塊,年化收益 50% 又能怎麼樣呢?本金不夠多時,不要寄希望於資本的力量。

剛開始還是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拓展人脈,升職加薪,用勞動和時間去換錢,是最划算的。等本金足夠多了,再用換來的錢去賺錢。

我剛工作時月薪 8000 塊,第一年年底拿了最佳新人,漲薪 30%。

2015 年,互聯網金融開始爆發,我特別想入行,卻沒有經驗。於是我跳槽去做了跟互聯網金融有關的新媒體運營。

一晚上下載了 120 多個 App,分析產品、運營活動和廣告。每天都會看各種適合互聯網金融的案例,在各種公眾號、雜誌和電子書上看理財。工作接觸到了很多北京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積累了不少資源和經驗。

後來被挖走,月薪 20000。當時我帶一個團隊,沒日沒夜地幹活,壓力大到半年裡胖了 30 斤。

去年年初我開了自己的公眾號,現在主要靠接廣告賺錢,加上給兩家公司做一些專案和顧問,有一部分穩定收入,平時偶爾給其他平臺寫寫稿掙點外快。每個月收入 10 萬左右。

平時消費都用信用卡,收入還完信用卡之後,大部分都投到了理財產品裡,包括固收、基金、股票啥的。

打算明年把公號的文章集結出版,等交滿五年住房公積金後,和女朋友在北京買房、結婚。

如果沒有最初的積累,我也沒本錢、沒經驗去投資和買房。

你賺錢的動力是什麼?

“想跟女朋友結婚留在北京,但買不起房”

今年 3 月份租了現在住的房子,三環邊上惠新西街南口附近,房子在 6 樓頂,57 平左右,周圍環境很不錯。

租房時特地看了一眼這套房的售價,258 萬。當時我就暗下決心,等繳滿 5 年社保,就咬咬牙在這附近買一個小兩居。

事實證明我太幼稚了,7 月份房東就跟我說合約到期就不再續租,他要把房子賣了,350 萬。僅僅四個月,漲了一百萬!這讓我差點打消了在北京買房的念頭。

但我一直關注房子的問題,這是剛需。

北京買不起,我就去別的地方買。我在重慶和泰國普吉島各買了一套房。

重慶的房子,離輕軌很近。套內價格不到 8000 一平。選重慶是因為我留意到,從 2016 年開始,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房價上漲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重慶是個很好的投資城市。

我買的樓盤是一個以本地居民為主的社區,如果租出去,一個月均價 1800,我的房貸 1500,還能賺 300 塊錢。

在普吉島買房的念頭,是我有次帶客戶去普吉島玩,發現國內飛普吉的航班幾乎都是夜間到達。機場所在的大北邊開發相對較差,大家要麼湊活在機場附近的酒店住一夜,要麼坐大巴去南邊住。

我就看中了這種小戶型的民宿式公寓潛在的商機,遊客晚上下飛機走幾百米就能到。公寓前面的海灘遊客少、風景美,背後是國家森林保護公園,本地人也會去玩。

買入價格大概 60 萬人民幣,現在已經漲過 75 萬了。

希望這些資產能幫助我最終在北京買到房。

賺錢以來最後悔的事是什麼?

“沒在比特幣市場裡堅持下去,

感覺自己錯過了兩次變成富翁的機會!”

我一直挺後悔沒有持續地在比特幣市場裡發展。

我瞭解比特幣算比較早了,在它火之前,大概 2800 塊錢一枚時,我買了7枚。很快,比特幣漲到 5800 一枚,我覺得差不多就拋掉了。

誰知道之後一路瘋長,大概漲到 11000 時,我又買了幾枚,等到 18000 時,我覺得不安,又給拋了。

今年比特幣全年暴漲了 13 倍!最近好像又在跳水了,真跟過山車似的。

那些喊窮的年輕人在焦慮什麼?

“現金流不好,又排斥房貸和信用卡”

我一直認為,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現金流不夠好,這也是所有煩惱的根源。

現金流其實就是可供投資的資本,只要能產生現金流的就是資產。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對負債恐懼,包括對房貸和信用卡的排斥。

我剛畢業時,就面臨所有人都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交房租。

當時我在公司附近租了房,是合租的次臥,月租 1560,要一次性交半年的房租,每個月還有 10% 的服務費。一萬多,在那時對我來說不是小數目。

但好在我手裡申請了幾張信用卡,很輕鬆地就應付了。

直到現在,我平時還是用信用卡消費,擼一些消費權益和積分。工作賺來的錢,還完信用卡後,再投出去,基本不閒置。

可硬幣的另一面是,負債也在縮水啊!

為什麼必須賺錢?

“身邊的同學家裡都比較有錢,我很自卑”

我出生在安徽省的一個村裡,家庭條件不好。大學讀的設計專業,發現身邊的同學不說非富即貴,起碼也是中產小康。

和室友出去玩 AA 制,吃飯一百多、唱歌五十、看電影五十,半天就兩百了。

我一個月生活費還不到一千呢,但是沒辦法,硬著頭皮先A了,之後就找藉口不參加這些聚會。那時候挺自卑的。

就是那時開始想做點小生意,不想再給父母增加壓力。太迫切需要現金了,去必勝客當收銀員、發傳單、學校裡擺攤貼膜我都幹過。

你人生的第一桶金怎麼來的?

“在學校開店賣比薩和炸雞”

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大二在學校盤下店面開了自己的小食店,拉了一個商學院的朋友當會計,我負責制作、銷售和運營。

主要是賣披薩、三明治和炸雞,都是我自己做,在必勝客打工時偷學的。

一天能賺個兩百來塊吧,一個月下來生活費是綽綽有餘。

這行跟我的專業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可錢拿到手那一刻,我就不慌了。

也許我天生就不是塊搞藝術的料,再努力也拿不到名次,但在做生意方面我就能鑽進去,也願意鑽。

就決定不當設計師了,我得去做生意。

小店開了一年多,學校要裝修整改,給拆了。那時快畢業了,我決定出去找工作。結果連著被騙了兩次,自己開店賺的錢,加上父母和朋友的支援,整整 3 萬塊用來創業的錢被騙的滴水不剩。

我只能靠去打工修手機賺錢還欠款。

你是怎麼發現賺錢機會的?

“看大城市流行什麼,二線城市缺什麼”

現在我在武漢有了自己的公司。旗下開了兩家手機維修店,和兩家速食連鎖店,每個月能掙 3 萬多。

我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就是個二線城市民營企業老闆。

在廈門靠著修手機還完錢後,我決定回武漢創業。每天沒事就會看財經新聞,創業邦、36氪什麼的,去分析成功案例,不誇張,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看財經新聞。

那時候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就有 O2O 上門維修了,武漢還很少。我就覺得做這個有戲。

有次在路上,看見個人拿著手機在營業廳門口嚷嚷說“這不給修,那不給修,你們幹啥吃的。”那小姑娘告訴我,去手機維修店怕被坑,來營業廳他們又不會修。

我當時一拍腦袋,想出了和營業廳合作的方案:營業廳提供平臺,我們提供技術,後期營業廳、師傅、公司三家分成。

我沒多少本錢,用信用卡借錢開始了這門生意,結果就成了。賺了一筆錢,開始有自己的存款。

後來我又就著以前的經驗,琢磨著在學校旁邊開速食店。因為學校附近租金便宜,學生多、客流大。那些商業中心都有賽百味之類的店,吃我這種速食的人少。

開一家,我就準備兩家的錢,開兩家,就準備四家的錢。每次投資之前我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萬一虧了怎麼辦?”我不想把自己搞得很窘迫,就處處準備plan B,這樣才會心安,就算虧了,我也有做下一件事情的能力。

這個思維很有用,在生活很多方面都可以使用。

你也許覺得我財迷,但更真實的原因是,我找了自己的價值所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就是個做生意的,我願意做,也能做。今後是盈是虧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去開拓。

讀後思考:

你呢?

2018,祝你也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