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長得像大煙斗的“瓜”,你見過嗎?

小時候, 對煙斗有兩個記憶。 一個是爺爺的鐵杆煙斗, 每天爺爺一手拿著它, 一手牽著我, 笑眯眯地送我去上學;另一個是院子裡爺爺種的鶴首瓜, 風吹過來, 成熟的鶴首瓜在棚架上蕩著秋千, 不停地搖啊搖, 像極了倒掛著的“大煙斗”。 鶴首瓜, 承載著小編對爺爺的記憶, 記錄著小編的童年歡樂時光!恰巧, 前段時間小編去探訪農場, 竟然又邂逅了掛滿鶴首瓜的棚架, 置身其中, 感慨頗多!因此, 小編特別想與大家聊聊鶴首瓜。

“大煙斗”=鶴首瓜, 它其實是個葫蘆!

鶴首瓜屬葫蘆科, 又叫鶴首葫蘆, 是一種非常奇特的觀賞葫蘆品種。 果重約2千克, 果實長約45釐米, 光是它那條細長的脖頸就有40多釐米長。 這條脖頸彎曲起來, 很像仙鶴細長彎曲的脖子, 而下部如同小皮球的瓜身, 則是鶴的身體, 瓜身底部的尖頭, 恰似鶴鳥的尾巴, “鶴首”的名字由此而來。

此外, 因為它墨綠色的瓜身凹凸不平,

有明顯的棱線突出, 加上細長的瓜頸, 頗像古代的兵器狼牙棒, 所以, 它又有一個別名叫做“狼牙棒”。

鶴首瓜的葉子又大又綠, 比我們的手掌還大一些, 摸上去毛茸茸的。 它的花藏在葉子下面, 一朵朵小花的, 活像一顆顆點綴在綠葉間的鑽石。

最有趣的要數它的莖了。 鶴首瓜的莖彎彎曲曲的, 纏繞在花架上, 像一條條青龍一樣。 它的主莖上長出很多分枝, 每根分枝也像主莖那樣纏在花架上, 上面掛著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鶴首瓜……

鶴首瓜的品種這樣區分!

鶴首瓜原產自歐洲, 不是美國進口, 國內最早出現在雲南。 不同品種的鶴首瓜, 外觀不同。 即便是同株也可能出現不同型的情況, 屬於正常現象。

依據鶴首瓜瓜皮的顏色, 可以分成褐色皮鶴首瓜和淺黃色皮鶴首瓜。

依據鶴首瓜瓜柄的長度, 又可以分成長柄和短柄。 長柄, 高度在40釐米以上, 最高可達一米;短柄, 40釐米以下。

淺黃色皮鶴首瓜是國內串種出來的品種, 其型高大, 粗胖;相對其他的品種來說, 打皮後很難曬成;瓜皮表面青筋少(也有些青筋少的鶴首瓜是與種植方式、營養有關係)。

鶴首瓜的用途可多了!

日常生活中, 鶴首瓜不僅用來觀賞, 它還具有食用和文玩的價值, 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瓜”了!那麼, 下面就讓小編帶您深入瞭解一下它的用途吧!

用途1:觀賞

鶴首瓜的根系很發達, 莖枝容易伸長, 通常會匍匐地面或借助卷鬚、莖蔓攀附在其它植物上生長, 可長達3、4米, 分枝性較強。 其塑造性也很強, 甚至也可用於打結及人工造型。

奇特的外形讓鶴首瓜非常具有觀賞性, 觀賞期也很長, 可達1?2年之久。 很多農業科技園、私人農場等都選擇種植鶴首瓜, 來供遊客觀賞用。

用途2:食用

嫩一些的鶴首瓜是可以食用的, 果肉鮮美多汁!其食用方法很簡單,

像普通葫蘆一樣炒著吃即可。

它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比較適宜老年人吃, 有增強記憶力、排毒解毒、清熱的功效。 並且無特殊食用禁忌, 大家可以放心吃, 但還是要適量哦!

用途3:文玩

等到鶴首瓜變老之後就不能吃了, 但是堅硬的果殼可用來製作容器和捶背的工具, 更多的是做成文玩工藝品。

在做文玩工藝品時,要選用成熟好的鶴首瓜,但最好是別著急打皮,鶴首瓜皮質堅硬曝曬後容易裂。最好是摘下後等陽光不強烈時打皮,然後微曬或者是陰乾,做出來的成色更好,還不容易裂。

打皮技巧:

由於鶴首瓜獨特的外形,給鶴首瓜打皮成了最鬧心的事。其實一把鐵勺子就能輕鬆給鶴首瓜打皮了。具體怎麼操作呢?請接著往下看吧!

1.用鐵勺子的大頭外打凸處平坦處,鐵勺子小頭手柄打溝和不平凹處。

2.特別細小的地方可以用挖耳勺挖。用不了半個小時,鶴首瓜打皮就輕鬆搞定了。

3.最後用清水給鶴首瓜沖洗乾淨,一個成品的鶴首瓜文玩就做好了。

觀賞型葫蘆還有它們!

你知道嗎?龐大的葫蘆家族裡面,除了鶴首瓜之外,同樣可以被用作觀賞的葫蘆還有鳥籠葫蘆和小葫蘆。

鳥籠葫蘆

特點:一年蔓生攀爬植物。株長3-4米,生長旺盛。喜光,根系發達。葉互生,雌雄同株異花,主蔓第25-30節著生第一雌花,花梗長,花單生、白色,花期7-9月。每株產果實4-10只,有花皮和青皮兩種。壁厚、堅實,形態像鳥籠,室內四季可播,全國各地可種植,適應性強,易管理。成熟後可以製作成工藝品或直接觀賞。

小葫蘆

特點:根系不發達,莖蔓生、密被茸毛,橫切面三角形或五角形,卷鬚分2杈。葉片小,互生,心狀卵形活腎狀卵形。葉邊緣具小齒。雌雄同株異花,花梗長,花單生、白色,花期7-9月。嫩果有茸毛,成熟果光滑無毛,淡黃白色,長10裡面左右、橫徑4-5釐米,中部縊細,果皮熟後木質。不耐寒,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既可觀賞花、果,又是很好的遮陰材料。成熟的葫蘆外殼堅硬,顏色會隨放置時間的增長逐漸加深至紫紅色,懸掛在室內,別具風趣。

葫蘆科可是個大家族!

葫蘆科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常見的有:黃瓜、絲瓜、苦瓜、冬瓜、南瓜(中國南瓜)、西葫蘆(美洲南瓜)、筍瓜(印度南瓜)、佛手瓜、蛇瓜,以及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鶴首瓜等等。

據瞭解,葫蘆科大約有110屬800餘種植物,主要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29屬140種植物,多分佈於南部和西南部。葫蘆科的重要性僅次於禾本科、豆科和茄科。大多數葫蘆科的植物是一年生的爬藤植物,它們的花一般都比較大,而且很鮮豔;果實是漿果的一種,稱為瓠果或瓜果。

這些葫蘆科植物有一些共同特點:

A.它們都是以攀緣性的藤蔓向上、或向四面八方生長去爭取光照;在主蔓或側蔓上開花、結果,而且同株上都是雌花少、雄花多,需要異花授粉才能結果。

B.它們中除個別品種(如佛手瓜)外,基本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都靠種籽繁育秧苗。

C.它們都喜溫耐熱,怕冷畏寒。所以,露地種植時只有在夏季生長旺盛,而隨著秋季降溫而漸漸走向生命盡頭。

D.傳統習慣上,我們都食用它們的果肉部分,有些品種則可以食用雄花。

但是,這些葫蘆科蔬菜在種植上卻對環境條件要求各不相同,很少有完全一致的種植方法。

葫蘆裡還有“異形葫蘆”!

葫蘆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其中有些長得怪模怪樣的“歪瓜裂棗”,就被我們稱之為??“異形葫蘆”。

異形葫蘆,按具體形狀分又有很多種:雞蛋葫蘆、疙瘩葫蘆、蘋果葫蘆、飛碟葫蘆、鶴首瓜……可謂數不勝數。

不同葫蘆造型展示

△清 葫蘆鵝形擺件

小編查資料得知,一個品相佳的鶴首瓜文玩能賣到幾百,精品的話甚至價值幾千元。看到這,有農友可能要說了,這麼好的商機也想嘗試種植鶴首瓜,有什麼要求嗎?小編來告訴你!

鶴首瓜自己在家栽培也簡單!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鶴首瓜的生長條件。鶴首瓜的生長週期是100~120天左右,對土壤要求不高,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25℃,以春秋兩季栽培為主。沒有特定的產區,只要生長溫度適宜,一般都能種植,當然,也可以在庭院或是陽臺種植。

更多的是做成文玩工藝品。

在做文玩工藝品時,要選用成熟好的鶴首瓜,但最好是別著急打皮,鶴首瓜皮質堅硬曝曬後容易裂。最好是摘下後等陽光不強烈時打皮,然後微曬或者是陰乾,做出來的成色更好,還不容易裂。

打皮技巧:

由於鶴首瓜獨特的外形,給鶴首瓜打皮成了最鬧心的事。其實一把鐵勺子就能輕鬆給鶴首瓜打皮了。具體怎麼操作呢?請接著往下看吧!

1.用鐵勺子的大頭外打凸處平坦處,鐵勺子小頭手柄打溝和不平凹處。

2.特別細小的地方可以用挖耳勺挖。用不了半個小時,鶴首瓜打皮就輕鬆搞定了。

3.最後用清水給鶴首瓜沖洗乾淨,一個成品的鶴首瓜文玩就做好了。

觀賞型葫蘆還有它們!

你知道嗎?龐大的葫蘆家族裡面,除了鶴首瓜之外,同樣可以被用作觀賞的葫蘆還有鳥籠葫蘆和小葫蘆。

鳥籠葫蘆

特點:一年蔓生攀爬植物。株長3-4米,生長旺盛。喜光,根系發達。葉互生,雌雄同株異花,主蔓第25-30節著生第一雌花,花梗長,花單生、白色,花期7-9月。每株產果實4-10只,有花皮和青皮兩種。壁厚、堅實,形態像鳥籠,室內四季可播,全國各地可種植,適應性強,易管理。成熟後可以製作成工藝品或直接觀賞。

小葫蘆

特點:根系不發達,莖蔓生、密被茸毛,橫切面三角形或五角形,卷鬚分2杈。葉片小,互生,心狀卵形活腎狀卵形。葉邊緣具小齒。雌雄同株異花,花梗長,花單生、白色,花期7-9月。嫩果有茸毛,成熟果光滑無毛,淡黃白色,長10裡面左右、橫徑4-5釐米,中部縊細,果皮熟後木質。不耐寒,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既可觀賞花、果,又是很好的遮陰材料。成熟的葫蘆外殼堅硬,顏色會隨放置時間的增長逐漸加深至紫紅色,懸掛在室內,別具風趣。

葫蘆科可是個大家族!

葫蘆科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常見的有:黃瓜、絲瓜、苦瓜、冬瓜、南瓜(中國南瓜)、西葫蘆(美洲南瓜)、筍瓜(印度南瓜)、佛手瓜、蛇瓜,以及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鶴首瓜等等。

據瞭解,葫蘆科大約有110屬800餘種植物,主要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29屬140種植物,多分佈於南部和西南部。葫蘆科的重要性僅次於禾本科、豆科和茄科。大多數葫蘆科的植物是一年生的爬藤植物,它們的花一般都比較大,而且很鮮豔;果實是漿果的一種,稱為瓠果或瓜果。

這些葫蘆科植物有一些共同特點:

A.它們都是以攀緣性的藤蔓向上、或向四面八方生長去爭取光照;在主蔓或側蔓上開花、結果,而且同株上都是雌花少、雄花多,需要異花授粉才能結果。

B.它們中除個別品種(如佛手瓜)外,基本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都靠種籽繁育秧苗。

C.它們都喜溫耐熱,怕冷畏寒。所以,露地種植時只有在夏季生長旺盛,而隨著秋季降溫而漸漸走向生命盡頭。

D.傳統習慣上,我們都食用它們的果肉部分,有些品種則可以食用雄花。

但是,這些葫蘆科蔬菜在種植上卻對環境條件要求各不相同,很少有完全一致的種植方法。

葫蘆裡還有“異形葫蘆”!

葫蘆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其中有些長得怪模怪樣的“歪瓜裂棗”,就被我們稱之為??“異形葫蘆”。

異形葫蘆,按具體形狀分又有很多種:雞蛋葫蘆、疙瘩葫蘆、蘋果葫蘆、飛碟葫蘆、鶴首瓜……可謂數不勝數。

不同葫蘆造型展示

△清 葫蘆鵝形擺件

小編查資料得知,一個品相佳的鶴首瓜文玩能賣到幾百,精品的話甚至價值幾千元。看到這,有農友可能要說了,這麼好的商機也想嘗試種植鶴首瓜,有什麼要求嗎?小編來告訴你!

鶴首瓜自己在家栽培也簡單!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鶴首瓜的生長條件。鶴首瓜的生長週期是100~120天左右,對土壤要求不高,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25℃,以春秋兩季栽培為主。沒有特定的產區,只要生長溫度適宜,一般都能種植,當然,也可以在庭院或是陽臺種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