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2017年昭通人居工作收穫頗豐

做好人居工作, 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 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 更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昭通自2016年7月28日, 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四城同創”萬人誓師大會以來, 拉開了昭通市進一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的序幕。 一年多來, 各級各部門緊盯目標、認真履職、點面聯動、條塊協作、主動作為, 全市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工作順利推進,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規劃美好藍圖, 明確奮鬥目標

制定《昭通市進一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五年行動計畫(2016-2020年)》, 規劃了昭通提升城鄉人居環境美好藍圖,

明確了全市人居工作總體任務和奮鬥目標。 以城鄉規劃為引領, 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出發點, 按照“集中治理、分步推進、全域覆蓋”的工作思路, 在城鄉全面實施治亂、治髒、治汙、治堵, 改造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改造棚戶區、改造提升老舊社區, 拆除違法違規建築, 增加城市綠化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四治三改一拆兩增”行動;在村莊全面實施改路、改房、改水、改電、改圈、改廁、改灶和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的“七改三清”行動, 著力改善城鄉環境品質、承載功能、居住條件、特色風貌, 全面提升昭通人居環境。 從2016年10月起, 按照集中突擊和經常性工作相結合的原則, 制定方案, 全面啟動整治工作;到2017年底,
通過專案細化、加大投入、精細管理, 使中心城市和縣城、鄉鎮、村委會駐地達到整治目標;到2018年底, 全市城鄉髒、亂、差現象得到徹底根治, 違法違規建築存量全面消除, 城鄉人居環境整體實現大變樣;到2019年底, 長效監管機制全面建立, 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全面突破, 爭當全省城鄉人居環境的排頭兵;2020年, 開展全面總結, 進行鞏固完善。 同時, 結合五年行動計畫, 每年印發一次年度目標任務分解檔, 進一步明確年度工作重點和細化目標任務, 並具體分解到各縣區及各單位。

多措合力共推, 工作成效明顯

一是高位推動有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居工作, 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昭通市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領導小組,

幾次召開高規格的會議安排部署工作, 按照中央和省裡的有關要求, 結合昭通實際, 制定了“一計畫四辦法”及多個相關制度, 獨創了“十進”活動和“四城同創”作為昭通抓實城鄉人居環境的重要載體, 各縣區也成立以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縣區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領導小組。 高位推動全市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 為全市人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援。

二是協調聯動有力量。 昭通人居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41個, 各成員單位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又強化溝通、協調聯動。 嚴格按照“兩辦”聯發的《關於印發〈昭通市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暨“四城同創”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昭辦通〔2017〕43號)要求,

適時召開聯席會議, 協調落實國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有關政策和決策部署, 及時總結經驗、推廣成功做法, 協調解決部門和縣區在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形成了強大的人居工作合力。

三是緊盯目標有方向。 各縣區和各單位緊緊圍繞“五年行動計畫”和年度目標任務, 認真履職、積極作為, 制定和完善年度人居工作具體方案, 方向明確、措施有力, 有計劃、有步驟統籌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及其他各項工作。

四是督查指導有推手。 由市人大、市政協分別牽頭, 市直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2個督查組和5個督查小組, 嚴格按照昭辦通〔2017〕24號督查通知要求的內容、時限、方式等, 對全市11縣區人居重點工作進行督查。

每季度督查一次, 每次督查結束立即向各縣區回饋情況, 並形成書面報告報市領導小組, 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提出整改時限及要求, 在下次督查時一併再行督查。 市人居辦和市級18個牽頭單位適時到各縣區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 並及時制發督查通報、督辦通知和工作簡報。 有效發揮了以督查促整改、以指導促推進的積極效果。

(一)城鄉“四治三改一拆兩增”扎實開展

2. “三改”強力推進。 涉項縣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專門的工作小組, 認真做好思想動員、摸底調查、協定簽訂、拆遷安置、建設管理等工作, 通過集中安置、實物調換、貨幣補償、提質改造、優化物管等方式, 改造完成舊住宅區10個、總面積30.161萬平方米, 啟動棚戶區(城中村)改造19362套,改造完成舊廠區2.37萬平方米。

3. “一拆”穩步開展。“兩違”行為既擾亂正常的城鄉規劃建設秩序,又影響城鎮的發展和對外的形象,各縣區都在想方設法治理“兩違”,今年以來全市共治理城鄉違法違規建築258.83萬平方米,其中拆除170.89萬平方米。如昭陽區,採取摸底調查“三不放手”“三清”工作法,治理過程中堅持“三帶頭、三不准,四個堅決、四個決不允許”原則和“九步工作法”“五個一制度”等舉措,創下最高峰一天拆除3萬多平方米、成片拆除20多萬平方米的昭陽拆違史上拆違速度最快、拆除成片規模最大的記錄。再如魯甸縣龍樹鎮和新街鎮,通過“強化宣傳有基礎、認真調查有底數、以點帶面有示範、群眾參與有促進、依法行政有保障”五措施推進拆違治違工作,2017年兩鎮分別拆除違法違規建築9125平方米和7646平方米,治理率分別達總量的72.5%和75.1%。

4. “兩增”扎實有力。以籌集資金為保障、項目落地為抓手、“拆增”結合為推動,不斷增加城市綠化和公共設施。如昭陽、鎮雄等縣區,在對老城區的危舊房屋和一些違法違章建築予以拆除後,不是一拆了之,而是將拆除地塊改造為綠地、停車場、小廣場或街道,增加了公共設施,強化了市政基礎,提升了城市品味。一是增加城市綠化689.99公頃,其中新增公園19個、總面積128.67公頃;成功創建了1個省級生態文明縣(水富縣)。二是增加公共設施,累計建設市政排水管道1107.25公里、城市道路570.83公里、人行道236.73公里(面積994.1萬平方米),新建城市公廁65座,新建文體活動廣場37個總面積3.335萬平方米。

(二)村莊“七改三清”有序推進

1. 村莊供水、用電、道路、住房、廁所、廚灶、畜圈改造“七改”統籌並進。一是“改水”,全市建成鄉鎮自來水供水設施119件,覆蓋鄉鎮93個,覆蓋率為70.99%。二是“改電”,全市實現光纖寬頻覆蓋率鄉鎮以上100%、行政村94%、自然村35%,移動通信覆蓋率鄉鎮以上100%、自然村89.5%,廣播綜合覆蓋率93.44%,電視綜合覆蓋率94.98%,全面完成一戶一表農村電網改造。三是“改路”,累計建成鄉村公路615件共6996公里,在建333件共3980.2公里,即將開工6件共58.8公里,實現建制村公路硬化率88.3%,將啟動5000公里村組公路硬化,並分步推進戶間道路硬化建設。四是結合易地搬遷、災後重建和農村危房改造,按照人畜分離、廚衛入戶的原則,大力開展農村住房、廁所、廚灶、畜圈改造,2017年全市改造66237戶、完成44061戶。

2. 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三清”行動深入開展。一是結合“河長制”工作,各級河長通過認河、巡河、護河、治河等方式,加強對河、庫、渠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事執法監管,努力推進清潔水源工作,並積極向上爭取到各項“清潔水源”中央及省級補助資金15119萬元。二是通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引導桔稈資源化利用、鼓勵田間薄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開展“田間地頭順手撿”專項活動等方式扎實推進清潔田園工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示範點51.6萬畝、綠色防控2.62萬畝、秸稈還田3.8萬畝。三是廣泛開展清潔家園宣傳,發動群眾清理村旁、路旁、山邊、溝邊垃圾;結合精准脫貧工作,積極引導群眾操家理屋、栽花種樹、美化庭院、整潔居室和養成衛生的良好習慣;積極爭取資金,啟動51個村莊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整治專案建設,完成972個建制村公廁建設;逐步推行農村垃圾定點投放、集中處理,全市13414個村莊已有10759個村莊建立了保潔制度。

(三)路域環境整治有效落實

市、縣交運部門牽頭,住建、國土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加強路政執法管控力度,大力整治路域周邊亂象,維護良好路域環境。拆除高速公路、一二級公路等重點公路周邊違法違規建築8.046萬平方米,發出通知書(函)156份、宣傳資料8500餘份,拆除非交通標誌12塊,清理占道擺攤設點7255處、加水點65處、曬糧場192處,清除占道堆積物2777處。

通過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昭通人居工作穩步向前,城鄉公共基礎不斷夯實,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城鄉面貌更加換發新顏,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更加提升。

據悉,我市下步還將進一步聚焦發力、精准施策、克難攻堅,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把握重點、找准突破,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健全和落實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人文素質,更加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構建和諧美麗昭通,譜寫昭通人居工作新篇章。

供稿 / 昭通市人居辦 曾正友

責任編輯 / 馬 杏

啟動棚戶區(城中村)改造19362套,改造完成舊廠區2.37萬平方米。

3. “一拆”穩步開展。“兩違”行為既擾亂正常的城鄉規劃建設秩序,又影響城鎮的發展和對外的形象,各縣區都在想方設法治理“兩違”,今年以來全市共治理城鄉違法違規建築258.83萬平方米,其中拆除170.89萬平方米。如昭陽區,採取摸底調查“三不放手”“三清”工作法,治理過程中堅持“三帶頭、三不准,四個堅決、四個決不允許”原則和“九步工作法”“五個一制度”等舉措,創下最高峰一天拆除3萬多平方米、成片拆除20多萬平方米的昭陽拆違史上拆違速度最快、拆除成片規模最大的記錄。再如魯甸縣龍樹鎮和新街鎮,通過“強化宣傳有基礎、認真調查有底數、以點帶面有示範、群眾參與有促進、依法行政有保障”五措施推進拆違治違工作,2017年兩鎮分別拆除違法違規建築9125平方米和7646平方米,治理率分別達總量的72.5%和75.1%。

4. “兩增”扎實有力。以籌集資金為保障、項目落地為抓手、“拆增”結合為推動,不斷增加城市綠化和公共設施。如昭陽、鎮雄等縣區,在對老城區的危舊房屋和一些違法違章建築予以拆除後,不是一拆了之,而是將拆除地塊改造為綠地、停車場、小廣場或街道,增加了公共設施,強化了市政基礎,提升了城市品味。一是增加城市綠化689.99公頃,其中新增公園19個、總面積128.67公頃;成功創建了1個省級生態文明縣(水富縣)。二是增加公共設施,累計建設市政排水管道1107.25公里、城市道路570.83公里、人行道236.73公里(面積994.1萬平方米),新建城市公廁65座,新建文體活動廣場37個總面積3.335萬平方米。

(二)村莊“七改三清”有序推進

1. 村莊供水、用電、道路、住房、廁所、廚灶、畜圈改造“七改”統籌並進。一是“改水”,全市建成鄉鎮自來水供水設施119件,覆蓋鄉鎮93個,覆蓋率為70.99%。二是“改電”,全市實現光纖寬頻覆蓋率鄉鎮以上100%、行政村94%、自然村35%,移動通信覆蓋率鄉鎮以上100%、自然村89.5%,廣播綜合覆蓋率93.44%,電視綜合覆蓋率94.98%,全面完成一戶一表農村電網改造。三是“改路”,累計建成鄉村公路615件共6996公里,在建333件共3980.2公里,即將開工6件共58.8公里,實現建制村公路硬化率88.3%,將啟動5000公里村組公路硬化,並分步推進戶間道路硬化建設。四是結合易地搬遷、災後重建和農村危房改造,按照人畜分離、廚衛入戶的原則,大力開展農村住房、廁所、廚灶、畜圈改造,2017年全市改造66237戶、完成44061戶。

2. 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三清”行動深入開展。一是結合“河長制”工作,各級河長通過認河、巡河、護河、治河等方式,加強對河、庫、渠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事執法監管,努力推進清潔水源工作,並積極向上爭取到各項“清潔水源”中央及省級補助資金15119萬元。二是通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引導桔稈資源化利用、鼓勵田間薄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開展“田間地頭順手撿”專項活動等方式扎實推進清潔田園工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示範點51.6萬畝、綠色防控2.62萬畝、秸稈還田3.8萬畝。三是廣泛開展清潔家園宣傳,發動群眾清理村旁、路旁、山邊、溝邊垃圾;結合精准脫貧工作,積極引導群眾操家理屋、栽花種樹、美化庭院、整潔居室和養成衛生的良好習慣;積極爭取資金,啟動51個村莊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整治專案建設,完成972個建制村公廁建設;逐步推行農村垃圾定點投放、集中處理,全市13414個村莊已有10759個村莊建立了保潔制度。

(三)路域環境整治有效落實

市、縣交運部門牽頭,住建、國土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加強路政執法管控力度,大力整治路域周邊亂象,維護良好路域環境。拆除高速公路、一二級公路等重點公路周邊違法違規建築8.046萬平方米,發出通知書(函)156份、宣傳資料8500餘份,拆除非交通標誌12塊,清理占道擺攤設點7255處、加水點65處、曬糧場192處,清除占道堆積物2777處。

通過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昭通人居工作穩步向前,城鄉公共基礎不斷夯實,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城鄉面貌更加換發新顏,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更加提升。

據悉,我市下步還將進一步聚焦發力、精准施策、克難攻堅,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把握重點、找准突破,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健全和落實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人文素質,更加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構建和諧美麗昭通,譜寫昭通人居工作新篇章。

供稿 / 昭通市人居辦 曾正友

責任編輯 / 馬 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