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南植物園在南嶺山地報春苣苔屬物種形成歷史研究取得進展

南嶺山地複雜的地形和強烈的土壤異質性孕育了高度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和特有性。 南嶺山地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之一, 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價值。 但迄今為止, 對該地區植物多樣性的起源和演化知之甚少。 報春苣苔屬(Primulina)物種多樣性豐富、特有性強, 南嶺是該屬植物的現代分佈中心之一。 其中, 該屬牛耳朵(P.eburnea)複合群主要分佈於南嶺山地, 包括了多個南嶺特有的物種, 為研究南嶺植物特有性的起源與演化提供了理想的模式。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科研人員採用多基因分子標記研究了牛耳朵複合群的物種邊界、遺傳分化和基因流動態。

物種邊界模型分析顯示, 牛耳朵複合群物種間的邊界與形態分化吻合, 但廣布種牛耳朵存在兩個獨立的進化單元。 物種邊界劃分也和物種的地理分佈邊界一致, 它們均為嚴格的異域分佈。 基因流模型研究結果顯示, 牛耳朵複合群在物種分化的過程中存在歷史基因流。 基於物種花形態表型分析結果顯示, 物種間數量性狀的分化與遺傳分化基本一致, 表明中性過程可能是物種分化的主要進化驅動。 這些研究結果也為報春苣苔屬的保護策略提供了重要啟示。

該項研究是在華南植物園康明研究員的指導下, 由王靜、艾斌等科研人員共同完成。 研究專案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聯合基金重點專案(U1501211)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31370366)等專案的資助。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進化應用》)(2017, 10, 919-934; IF=5.671)上。

圖1. 牛耳朵複合群的地理分佈

圖2. 基於單拷貝多基因的牛耳朵複合群的物種系統發育樹重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