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大水沖了龍王廟!出口轉內銷竟是足協炮製 如今把中超各隊坑了

隨著足協U23球員政策的出臺, 導致年輕球員身價一夜暴漲, 而且不少海外俱樂部也利用中超球隊急需年輕球員的現狀“哄抬物價”。

然而有眾多年輕球員如今在海外效力, 與中國足協此前制定的一系列留洋政策不無關係。

U23球員政策改為與外援掛鉤, 以及必須有1名球員首發, 導致2018賽季, 中超各隊至少配備3名優秀的年輕球員來應付政策。

目前年輕球員的身價則是步步高升,

所有權還在海外俱樂部的韋世豪, 至少身價過億。 此外, 轉會市場上的紅人, 唐詩、楊立瑜的所有權也是海外俱樂部, 恒大將他們帶到廣州付出的代價絕對不菲。 而為什麼如今有“留洋身份”的球員這麼多, 這一切還得從足協此前的留洋政策說起。

根據天津媒體的統計, 目前在海外效力(包括梯隊)的中國球員約為 130 人, 其中身在葡萄牙的就有 60 人, 而留葡之熱潮, 還要從當年足協推出的留葡計畫說起。

現今延續下來的 “留葡派” 主要有兩大源頭, 還都是在中國足協的參與下開展起來的:一是 2011 年啟動的 500 星計畫, 二是 2015 年成行的 “圓夢之星” 基金專案。 500 星計畫是由時任足協副主席的韋迪力推的 “百人留洋計畫” 的一部分, 2013 年足協領導層更替後停擺, 現由經紀公司繼續運作, 如今都演化成了經紀公司運作國內年輕球員留洋的模式。

留洋鍍金, 加上某些經紀人把球員再“塞”進國字型大小球隊, 導致這些球員的身價暴漲。 回頭看看, 原本足協當年主導年輕球員走出去, 本來是一件好事,

但新任領導可不管前任領導留下何種“政績”, 結果大水沖了龍王廟, 自家人把自家人坑了, 如今買單的都是中超球隊, 足協只是“觀看者”。

【支持中國足球, 歡迎關注頭條號“菱鏡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