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不燒錢也盈利!光穀公司如何玩轉“慢病”治療服務

近期, 《支點》記者與一位元PE經理聊天, 他道出一個現象:“100個移動互聯網醫療企業, 就有99個活得很‘難看’”。

為什麼這樣說?移動互聯網企業往往講究“快”,

需要燒錢做大使用者量, 但醫療卻是個“慢”領域。

“醫療強調監管性和公信力, 新模式鋪開會有重重阻力, 跟移動互聯網玩法存在一些衝突。 因此, 活不好的企業居多。 ”上述人士說。

但在武漢光穀生物城, 有家持續創造現金流、具有盈利能力的新三板移動互聯網醫療企業, 其名稱為邁德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邁德科技”)。 去年, 該公司實現年營業收入近4000萬元, 淨利潤近500萬元。

邁德科技的商業邏輯, 是基於互聯網平臺, 彙聚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痛風、骨質疏鬆等慢性非傳染病(後簡稱“慢病”)患者, 為他們提供資訊諮詢、實體產品等方面的服務。

創始人源自“華科系”

“1994年, Kevin、小馬、Syd等一批年輕學子懷揣夢想來到同濟醫科大學。

和所有年青醫學生一樣, 他們上課、做家教、打球、玩網遊、玩音樂、談戀愛……”

邁德科技官方網站上, 有個子欄目叫“我們的故事”。 內中用理想主義者的筆調, 述說了公司源起。

其中, Kevin是邁德科技董事長陳凱, 重慶人, Syd是副總裁吳欣江, 來自雲南, 小馬為公司專家顧問馬敬東, 是湖北仙桃人。

他們就讀的大學源於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 現已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陳凱專業為婦幼健康, 吳欣江為預防醫學, 馬敬東為衛生管理。

畢業後, 三人經歷各不相同。

陳凱更偏重於走市場路線。 他先在基層醫院做資訊科職員, 25歲初次創業, 試圖通過為孕婦提供胎教、早教方案來聚集使用者、推廣產品。

該項目上線3個月積累了1000多個用戶,

但因沒有明確的盈利模式而以失敗告終。 後來, 陳凱進入外資藥企諾和諾德, 從事醫藥銷售及管理工作。

他從縣級醫院入手, 背著幻燈機和電腦“掃樓”, 向醫生推廣糖尿病診療方案, 用兩年時間成為全國銷售冠軍, 6年後便成為諾和諾德最年輕的大區經理。

吳欣江的經歷則偏向於科研。 他遠赴德國攻讀毒理學碩士、博士, 之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從事腫瘤領域、醫學資訊標準化生產工作。

馬敬東則選擇留校任教, 攻讀了碩士、博士, 在哈佛大學訪問期間, 他對移動互聯網醫療產生了濃厚興趣。

2010年的一天, 馬敬東向陳凱描述了在哈佛訪問時的見聞, 並推動陳凱于2011年創立邁德科技。

“邁德”這個名字, 源自同濟校訓“崇文尚德”。

其主攻方向是聚焦於慢病領域, 打造集教育、行銷、電商等功能為一體的線上線下平臺。

據瞭解, 中國慢病患者並不少。 以糖尿病為例,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2017年全球糖尿病地圖》顯示, 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 達1.14億人。

邁德科技所做的, 簡單來說就是為醫生提供教育培訓, 向醫院提供科室優化方案, 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服務和相關實體產品。

2013年, 在陳凱邀請下, 吳欣江回國加入團隊。 2014年7月, 吳欣江入選東湖高新區“3551創業人才”並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後任副總裁。

如此一來, 華科“三校友”再次聚在了一起。 而且, 三人經歷可謂互補——陳凱為“產”, 馬敬東為“學”, 吳欣江為“研”。

邁德科技董事長陳凱

痛點在哪

資料顯示, 邁德科技目前有慢病移動醫學教育平臺、慢病健康快消品教育化行銷服務平臺、慢病藥械教育化行銷服務平臺(即“藥械通”)三個平臺。

第一個平臺主要服務于醫生, 提供教育培訓服務。

“醫學是需要終身學習的行業。 ”吳欣江告訴《支點》記者, 隨著新藥和新設備不斷出現, 同一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會迅速反覆運算,繼續學習才能跟上時代。

實際上,國內一直十分重視醫生繼續教育,但傳統模式的痛點頗多。

對大醫院醫生來說,繼續教育相對容易,但對基層醫務人員,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醫務人員而言,培訓往往要舟車勞頓,且有名目繁多的費用支出。

針對這一問題,邁德科技最初推出的產品是個名叫“醫生助手”的APP。

在這款APP裡,基層醫生能線上學習4000多個內分泌代謝疾病診療教學案例,相當於提供了4000多個虛擬病人供醫生提高診療水準。

這些案例普遍來自于協和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301醫院等一流醫學機構,從而解決頂尖專家和基層醫生間的資訊鴻溝。

“我們不止提供線上產品,線下也會有相關培訓,以及出版了一系列慢病管理類書籍,如《內分泌醫師手冊》、《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等。”吳欣江表示。

不過,單純的教育培訓並不足以解決醫院所面臨的難題。

慢病所對應的一般為醫院內分泌科。儘管中國慢病患者眾多,但在大部分醫院,這類科室都相對冷門、創收不易、投入不足。

原因在於,相對一些症狀明顯的外科疾病而言,慢病相對隱性,患者往往患病而不自知。以上海為例,當地近1/3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身患病。

這便形成了一個迴圈:患者得病而不自知,科室因營收不足、缺乏投入,醫務人員及診斷儀器往往無法滿足病患需求。

圍繞這一問題,邁德科技與醫院合作,提供慢病診斷和早期篩查設備,讓醫院為患者更早地檢查出隱患,並從側面提升科室收益。

“而且早期進行血糖篩查,能讓患者及時以標準化方案用藥和改善生活習慣,從而阻擋病情惡化。”吳欣江說。

邁德科技所在的光穀生物城對面,是同濟醫院光穀分院。吳欣江介紹,邁德科技正與該院內分泌科合作,打造一個標準化的“樣板科室”。

除推出針對醫院的服務外,邁德科技還計畫推出針對患者的線上線下相結合 整體慢性病解決方案。

慢病往往重在日常健康管理,靠傳統診療模式無異於杯水車薪。這類服務,恰恰解決了慢病的要害。

“我們不為病人提供直接的治療服務,而是服務醫院,並做到醫院功能的補充,讓慢病醫療更加全面化、個性化、細節化。”吳欣江說。

位於武漢光穀生物城的邁德科技公司大樓

不做燒錢的企業

“學醫出身的人都習慣於穩紮穩打,我們一開始就不是個燒錢模式,而是在自給自足的同時謀求發展。”吳欣江說。

從起步之初,邁德科技就希望做個能持續創造現金流的公司。不僅是醫院,不少協會、藥業公司都成為其教育培訓的客戶。

至今,邁德科技已累計為全國千餘家醫院3萬余名基層醫生提供了服務,而公司主要業務收入來源也是資訊服務。

不過,從2016年開始,邁德科技提供資訊服務同時,也在引導用戶消費旗下平臺中與慢病相關的實體產品,如快消品、篩查診斷器械等。

以“藥械通”網站為例,內中有諾和諾德生產的胰島素注射器、德國阿卡特生產的糖尿病診斷箱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商城不止銷售代理產品,也有不少自主研發的成果。

2016年財報顯示,邁德科技已經與青島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學院、301醫院等臨床科研團隊合作,推動低糖衛士、OGTT搖搖杯、清呤衛士、甲狀旁腺激素檢測POCT、慢病教育管理一體機等產品升級或研發。

這一過程中,邁德科技也充分受益于所在園區的產業生態。

“光穀生物城產業生態很好,想開發診療器械或耗材,就能找到研發、代工企業,要生產快消品,可以找到優質原料供應商。”吳欣江說。

目前,邁德科技與同一產業園區的佰奧達生物合作開發的甲狀旁腺素檢測試劑盒在2017年上市。吳欣江表示,該產品彌補了市場空白,“反響很不錯”。

此外,邁德科技自主研發的甲狀旁腺快速檢測儀和適合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的健康快消品“清吟衛士”,都已在2017年上半年推向市場。

如何實現原有用戶轉化?邁德科技的路徑是“教育化行銷”。

邁德科技承辦2017中美醫生領袖論壇

還需加碼自主產品

基於以上佈局,邁德科技實體產品營收正迅速增加。

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3956萬元,其中資訊服務與產品銷售占比為61.84%,健康快銷品銷售占比為15.41%,醫療器械與耗材銷售占比為22.75%。

而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2.81%,資訊服務與產品、健康快銷品、醫療器械與耗材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39.2%、23.3%、37.5%。

“從去年開始,實體產品漸漸做大,助推了今年營收增長。”吳欣江說。

不過,壓力依然存在。儘管2017 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較快,但毛利率卻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71個百分點。

原因在於,目前已上市的健康快消品和器械耗材自主產品尚未形成規模,主要銷售的大多仍屬於代理產品。而後者毛利率,大大低於資訊產品毛利率。

據瞭解,下一步邁德科技會選擇以下途徑解決這一問題。

其一,繼續以代理產品建設管道並鍛煉團隊,帶動公司客戶、產品、營收與支出結構發生變化;其二,加大已有自主產品的推廣力度;其三,繼續開發自主高毛利產品,逐步替換代理產品。

此外,吳欣江介紹,在光穀生物城牽線下,公司正籌備收購一家外地的醫療器械企業,正式切入產業上游,加快自主產品的推出速度。

另一個壓力,在於競爭的加劇。

邁德科技財報顯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如果不能在技術、品牌、行銷方面取得突破,便存在失去先發優勢的風險。此外,隨著市場供給的增加、模仿者的進入,企業利潤率下降也極有可能。

對於以上挑戰,吳欣江充滿信心。

“我們創業的初心不是賺錢,而是研發出民族自主品牌的產品和慢病整體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已開啟了新一輪品牌和技術升級,著手打造更多自主產品。”吳欣江如是說。

同一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會迅速反覆運算,繼續學習才能跟上時代。

實際上,國內一直十分重視醫生繼續教育,但傳統模式的痛點頗多。

對大醫院醫生來說,繼續教育相對容易,但對基層醫務人員,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醫務人員而言,培訓往往要舟車勞頓,且有名目繁多的費用支出。

針對這一問題,邁德科技最初推出的產品是個名叫“醫生助手”的APP。

在這款APP裡,基層醫生能線上學習4000多個內分泌代謝疾病診療教學案例,相當於提供了4000多個虛擬病人供醫生提高診療水準。

這些案例普遍來自于協和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301醫院等一流醫學機構,從而解決頂尖專家和基層醫生間的資訊鴻溝。

“我們不止提供線上產品,線下也會有相關培訓,以及出版了一系列慢病管理類書籍,如《內分泌醫師手冊》、《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等。”吳欣江表示。

不過,單純的教育培訓並不足以解決醫院所面臨的難題。

慢病所對應的一般為醫院內分泌科。儘管中國慢病患者眾多,但在大部分醫院,這類科室都相對冷門、創收不易、投入不足。

原因在於,相對一些症狀明顯的外科疾病而言,慢病相對隱性,患者往往患病而不自知。以上海為例,當地近1/3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身患病。

這便形成了一個迴圈:患者得病而不自知,科室因營收不足、缺乏投入,醫務人員及診斷儀器往往無法滿足病患需求。

圍繞這一問題,邁德科技與醫院合作,提供慢病診斷和早期篩查設備,讓醫院為患者更早地檢查出隱患,並從側面提升科室收益。

“而且早期進行血糖篩查,能讓患者及時以標準化方案用藥和改善生活習慣,從而阻擋病情惡化。”吳欣江說。

邁德科技所在的光穀生物城對面,是同濟醫院光穀分院。吳欣江介紹,邁德科技正與該院內分泌科合作,打造一個標準化的“樣板科室”。

除推出針對醫院的服務外,邁德科技還計畫推出針對患者的線上線下相結合 整體慢性病解決方案。

慢病往往重在日常健康管理,靠傳統診療模式無異於杯水車薪。這類服務,恰恰解決了慢病的要害。

“我們不為病人提供直接的治療服務,而是服務醫院,並做到醫院功能的補充,讓慢病醫療更加全面化、個性化、細節化。”吳欣江說。

位於武漢光穀生物城的邁德科技公司大樓

不做燒錢的企業

“學醫出身的人都習慣於穩紮穩打,我們一開始就不是個燒錢模式,而是在自給自足的同時謀求發展。”吳欣江說。

從起步之初,邁德科技就希望做個能持續創造現金流的公司。不僅是醫院,不少協會、藥業公司都成為其教育培訓的客戶。

至今,邁德科技已累計為全國千餘家醫院3萬余名基層醫生提供了服務,而公司主要業務收入來源也是資訊服務。

不過,從2016年開始,邁德科技提供資訊服務同時,也在引導用戶消費旗下平臺中與慢病相關的實體產品,如快消品、篩查診斷器械等。

以“藥械通”網站為例,內中有諾和諾德生產的胰島素注射器、德國阿卡特生產的糖尿病診斷箱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商城不止銷售代理產品,也有不少自主研發的成果。

2016年財報顯示,邁德科技已經與青島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學院、301醫院等臨床科研團隊合作,推動低糖衛士、OGTT搖搖杯、清呤衛士、甲狀旁腺激素檢測POCT、慢病教育管理一體機等產品升級或研發。

這一過程中,邁德科技也充分受益于所在園區的產業生態。

“光穀生物城產業生態很好,想開發診療器械或耗材,就能找到研發、代工企業,要生產快消品,可以找到優質原料供應商。”吳欣江說。

目前,邁德科技與同一產業園區的佰奧達生物合作開發的甲狀旁腺素檢測試劑盒在2017年上市。吳欣江表示,該產品彌補了市場空白,“反響很不錯”。

此外,邁德科技自主研發的甲狀旁腺快速檢測儀和適合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的健康快消品“清吟衛士”,都已在2017年上半年推向市場。

如何實現原有用戶轉化?邁德科技的路徑是“教育化行銷”。

邁德科技承辦2017中美醫生領袖論壇

還需加碼自主產品

基於以上佈局,邁德科技實體產品營收正迅速增加。

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3956萬元,其中資訊服務與產品銷售占比為61.84%,健康快銷品銷售占比為15.41%,醫療器械與耗材銷售占比為22.75%。

而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2.81%,資訊服務與產品、健康快銷品、醫療器械與耗材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39.2%、23.3%、37.5%。

“從去年開始,實體產品漸漸做大,助推了今年營收增長。”吳欣江說。

不過,壓力依然存在。儘管2017 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較快,但毛利率卻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71個百分點。

原因在於,目前已上市的健康快消品和器械耗材自主產品尚未形成規模,主要銷售的大多仍屬於代理產品。而後者毛利率,大大低於資訊產品毛利率。

據瞭解,下一步邁德科技會選擇以下途徑解決這一問題。

其一,繼續以代理產品建設管道並鍛煉團隊,帶動公司客戶、產品、營收與支出結構發生變化;其二,加大已有自主產品的推廣力度;其三,繼續開發自主高毛利產品,逐步替換代理產品。

此外,吳欣江介紹,在光穀生物城牽線下,公司正籌備收購一家外地的醫療器械企業,正式切入產業上游,加快自主產品的推出速度。

另一個壓力,在於競爭的加劇。

邁德科技財報顯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如果不能在技術、品牌、行銷方面取得突破,便存在失去先發優勢的風險。此外,隨著市場供給的增加、模仿者的進入,企業利潤率下降也極有可能。

對於以上挑戰,吳欣江充滿信心。

“我們創業的初心不是賺錢,而是研發出民族自主品牌的產品和慢病整體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已開啟了新一輪品牌和技術升級,著手打造更多自主產品。”吳欣江如是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