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西神頭海傳奇故事之霍鍈與水磨油坊

神頭泉群, 有大有小, 大的有數, 小的無數。 據華北、山西設計院水文站實測資料表明, 總流量為7一9米3/秒。 但千百年來, 沿河村莊的百姓一代一代看著清澈透明的泉水匯入桑乾河,

向東流去, 卻從未有人想到把泉水用來造福人間。 直到明代萬曆末年, 神頭泉水被人利用起來, 興辦起水磨油坊。 先在霍家莊(現在的新磨村)辦起, 隨後在神頭、司馬泊、小泊、馬邑、水磨頭等沿桑乾河源頭的村莊都陸續興辦起來。 最多的時候, 水磨達25座, 油坊150多個, 有360年的興盛期, 而且油品質量第一, 信譽最佳。 內蒙集甯地區、河北張家口地區和山西雁北地區所產的胡麻, 大部分來神頭一帶加工。 每年農曆七月到來年四月為加工期。 一個油坊日平均榨300多斤胡麻, 150個油坊每年能榨1500萬斤, 可產油品450萬斤。 其特點是:純淨、味香、色好、久存。 在加工期間, 你若步入這些村莊, 就會嗅到空氣中的胡麻油香味。
當地有一首民謠:“桑乾河源泉水清, 水磨油坊似春筍。 此地胡油名氣大, 保你吃來香又純。 ”所產油品大部銷往內蒙、河北和山西三省。 清代時,還銷往北京, 進入皇宮。

現存的油梁


霍巡按, 名鍈, 神頭馬邑人, 自幼聰明過人。 其父霍朝重為明萬曆初年甘肅臨洮府同知。

生有四子:録、錢、鑛、鍈。 萬曆末年霍錢、霍鍈殿試進士及第。 霍錢繼承父業, 任職臨洮府同知。 霍是誰人興起的水磨油坊?沿河一帶鄉民異口同聲道:“這是霍巡按從南方引進來的”!

鍈赴江蘇常州無錫任知縣, 後官至八府巡按。

霍鍈任無錫知縣時, 看到當地鄉民用的一種提水工具, 叫水車。 即用帶有葉片或水鬥的鏈帶, 借人力、畜力、風力轉動, 可將河、湖、塘、井的水從低處提到高處。 水車用於灌溉農田或排除積水, 種類有龍骨水車、管鏈水車、鬥式水車等。 於是, 他想到了家鄉父老, 想到了桑乾河源頭的泉水, 多少年來, 家鄉父老不曾利用泉水, 使之白白地向東流去。 為什麼不能用來帶動石磨榨油、磨面, 減輕人力畜力的勞動強度,

提高生產效率呢?他有了這個想法以後, 經常深入無錫鄉間, 查看水車的製作和運轉情況。 霍鍈走訪農家, 廣集資料, 繪製圖紙, 在他任職期間為家鄉修建水磨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天啟四年(1624), 霍鍈因審判一樁人命案, 觸怒當朝太監魏忠賢,

被免職。 他不屈服於惡勢力, 折奏了魏忠賢, 又被魏忠賢參為死刑, 後在吏部尚書趙南星的保護下未被殺頭, 潛回馬邑隱居。

隱居馬邑期間, 霍鍈住在霍家莊, 儘管隨時有被魏忠賢前來捕捉的危險, 但他時刻不忘建水磨之事, 反復觀察地形, 多次測試泉水流量、流速。 他繪製的水磨圖, 既吸收了無錫鄉間水車葉片的部分, 又考慮到塞外氣候、地形等條件。 水磨圖由石磨、獅頭叉、立軸、木輪和底樞組成。

石磨分為上下扇, 每扇直徑120釐米, 厚25釐米;獅頭叉一個, 長l50釐米, 榆木;

立軸一根, 高300釐米, 下端直徑40釐米, 上端直徑24釐米;

木輪一個, 分內外圈, 外圈直徑290釐米, 有18檔, 內外圈之間裝72片木葉片。 內圈直徑160釐米, 18檔, 沒有木葉片。

安裝時, 先將石磨下扇固定在獅頭叉上, 用立軸上接獅頭叉,下鉚木輪,置於底樞滑窩,再固定上磨扇。獅頭叉以上部分露出於油坊地板上,獅頭叉以下部分藏於油坊地板下。然後挖渠引水,置槽放水,直沖木輪葉片,立軸迅速旋轉起來,帶動獅頭叉上的下磨扇旋轉起來。

水磨按圖試製成功以後,在霍鍈的指導下,于霍家莊(新磨村)北的滔滔水門處建起四座水磨油坊(現在還可看到),開始生產胡油。沿河村莊紛紛仿效,陸續建起許多水磨油坊。

永茂源櫃房

水磨油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是先進的生產工具,至少起到了三個積極作用。

首先是利用水源,富裕鄉民。據資料表明,神頭泉群已有1500年的歷史,從未乾枯過,多年平均流量為7.5米3/秒。明萬曆年前,這些泉水自地下排出,地表上自然形成許多泉眼,汩汩冒湧,匯入河中,向東流去。天旱的時候,由於泉水低於田地,人們沒有提水辦法,無法灌溉,只好跪到“三大王廟”殿前進香求雨。霍鍈建起水磨,既可磨油籽,又可磨面,還可啟示鄉民興修水利,灌溉良田。從萬曆末年(1610)開始,到1958年前未有電力生產的348年間,神頭一帶沿河村莊利用水源,興辦油坊,發展經濟,富裕百姓。榨油業這一項年收入就達500萬元之多。

其次是商品流通,活躍市場。神頭屬朔州。明代的朔州交通不便,地域較偏,商品生產不發達。神頭胡麻油的大量生產,使“邊牆”內外的民眾嗅到了胡油香味,紛紛前來進行交換。內蒙的肉類、毛皮,河北的布匹、棉花,雁門關南的衣裝、水煙、農具、日用品等流入朔州地區,流入神頭一帶。神頭一帶胡油也銷往三省的呼市、集寧、張家口、北京、大同、忻州、太原等地。起到了溝通管道,流通商品,活躍市場的作用。

第三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效率。水磨興起之前,神頭一帶村莊也有幾座石磨油坊。當時只能用牛或馬、騾拉磨,磨籽速度非常慢,生產效率非常低。每天磨100斤胡麻就讓畜力耗盡,疲倦不堪,油品生產的也甚少。而水磨磨籽的速度就大大地加快了。據測試,畜力磨每分鐘旋轉只有2圈,水力磨每分鐘旋轉20圈,提高效率10倍。人力磨面同水力磨面的旋轉速度比例為2:25。可見,水磨不僅大大地減輕了人力、畜力的勞動強度,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油籽、糧食的利用率。

霍鍈身為明王朝巡按,遠在千里做官,但他不忘家鄉人民,不忘改變家鄉山水。他的革新精神和改變舊貌的勇氣,非常值得我們後人借鑒和學習。

晉善晉美晉飛頭條號感謝朔州市朔城區神頭鎮文化站霍銳站長提供他搜集整理的《神頭海傳奇故事》。

用立軸上接獅頭叉,下鉚木輪,置於底樞滑窩,再固定上磨扇。獅頭叉以上部分露出於油坊地板上,獅頭叉以下部分藏於油坊地板下。然後挖渠引水,置槽放水,直沖木輪葉片,立軸迅速旋轉起來,帶動獅頭叉上的下磨扇旋轉起來。

水磨按圖試製成功以後,在霍鍈的指導下,于霍家莊(新磨村)北的滔滔水門處建起四座水磨油坊(現在還可看到),開始生產胡油。沿河村莊紛紛仿效,陸續建起許多水磨油坊。

永茂源櫃房

水磨油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是先進的生產工具,至少起到了三個積極作用。

首先是利用水源,富裕鄉民。據資料表明,神頭泉群已有1500年的歷史,從未乾枯過,多年平均流量為7.5米3/秒。明萬曆年前,這些泉水自地下排出,地表上自然形成許多泉眼,汩汩冒湧,匯入河中,向東流去。天旱的時候,由於泉水低於田地,人們沒有提水辦法,無法灌溉,只好跪到“三大王廟”殿前進香求雨。霍鍈建起水磨,既可磨油籽,又可磨面,還可啟示鄉民興修水利,灌溉良田。從萬曆末年(1610)開始,到1958年前未有電力生產的348年間,神頭一帶沿河村莊利用水源,興辦油坊,發展經濟,富裕百姓。榨油業這一項年收入就達500萬元之多。

其次是商品流通,活躍市場。神頭屬朔州。明代的朔州交通不便,地域較偏,商品生產不發達。神頭胡麻油的大量生產,使“邊牆”內外的民眾嗅到了胡油香味,紛紛前來進行交換。內蒙的肉類、毛皮,河北的布匹、棉花,雁門關南的衣裝、水煙、農具、日用品等流入朔州地區,流入神頭一帶。神頭一帶胡油也銷往三省的呼市、集寧、張家口、北京、大同、忻州、太原等地。起到了溝通管道,流通商品,活躍市場的作用。

第三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效率。水磨興起之前,神頭一帶村莊也有幾座石磨油坊。當時只能用牛或馬、騾拉磨,磨籽速度非常慢,生產效率非常低。每天磨100斤胡麻就讓畜力耗盡,疲倦不堪,油品生產的也甚少。而水磨磨籽的速度就大大地加快了。據測試,畜力磨每分鐘旋轉只有2圈,水力磨每分鐘旋轉20圈,提高效率10倍。人力磨面同水力磨面的旋轉速度比例為2:25。可見,水磨不僅大大地減輕了人力、畜力的勞動強度,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油籽、糧食的利用率。

霍鍈身為明王朝巡按,遠在千里做官,但他不忘家鄉人民,不忘改變家鄉山水。他的革新精神和改變舊貌的勇氣,非常值得我們後人借鑒和學習。

晉善晉美晉飛頭條號感謝朔州市朔城區神頭鎮文化站霍銳站長提供他搜集整理的《神頭海傳奇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