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天起!這個區的人將“一步登天”!

潮人說

為自己的家, 自豪吧!

大家提起門頭溝, 都是一副:

“你是溝, 你不是很洋氣”的感覺

然而提起長安街又是什麼感覺

神州第一街, 甚至是北京乃至全國第一街!

但是您知道麼?

長安街延長了!!!

按照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作為京城東西軸線的長安街, 將向西延伸6.45公里, 直至門頭溝區三石路;向東延伸至通州行政副中心, 全長達到55公里。

大橋將力爭在2019年內完工通車, 石景山和門頭溝之間十多公里, 二十多分鐘的路程, 一下子縮短為三公里。

看到沒!

門頭溝, 和北京市區終於要親密接觸了!

也就是說:

“從此我們可以從西長安街直達門頭溝了!”

還有更牛的!

☟☟☟

“跨永定河的:和力之門”

堪稱百年大橋!

全國最寬的斜拉橋!

“和力之門”建成後, 將是全國最寬的斜拉橋, 成為永定河上、甚至是北京的標誌呢!站在橋面看兩座索塔, 是一高一低兩道拱門。

它們將形成景觀畫框, 從市區穿越到郊區, 不同方向有不同的美感;從永定河上側看“和力之門”, 更像是漢字的“人”。

永定河特大橋為全鋼結構斜拉設計, 剛構組合體系橋樑, 總用鋼量4.5萬噸, 這什麼概念?相當於一艘超級航母的用鋼量!

可想而知

建成後的長安街西延線

將會帶動整個京西地區的迅速崛起!

有人會覺得門頭溝要被帶著崛起

是不是太差勁了?

那可能你還是不瞭解大門頭溝啊!

馬紮搬過來

仔細講述一下門頭溝歷史

名片一:“煤”

總面積達1455平方公里的門頭溝區, 山地面積就占了其中的98.5%。 若是就此認定門頭溝窮鄉僻壤, 必然是馬上臉腫的節奏, 在門頭溝這些深深淺淺, 連綿起伏的山坳當中, 蘊藏著儲量豐富的工業“糧食”——煤炭。

京西“煤場”

北京城的燃煤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房山、順義、密雲等地都是產煤盛地,但門頭溝的煤卻憑藉無煙、高熱的優質性,成為了明清兩代宮廷特供煤,據《萬曆會計錄》記載,僅乾清官在門頭溝境內就有70餘座直屬皇宮的煤窯產業。

明清時門頭溝的煤窯不下百座,來這裡的人越來越多,百業日益興盛,當年甚至號稱“十三裡長街”。

到了19世紀末,門頭溝一帶出現了中外合資煤礦,其中尤以1920年中英合辦的門頭溝煤礦公司最為出名,在當時是北京最大的礦井。

京西古道

挖煤容易運煤難!門頭溝的煤窯集中在大台、齋堂等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煤不能直接到達小煤窯處,駱駝便成為這一地區特有的交通運輸工具。

因為常年有馬幫駝隊運煤等物資進京,京西群山之間逐漸形成了一條古商道,經三家店,到石景山模式口,直抵阜成門,這才成全了“煤門”的雅號。

另外,京西寺廟眾多,尤以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娘娘廟最為著名,廟會期間香客更是數以萬計,從而形成以寺廟為中心的香道。

門頭溝群山相連,是天然的軍事屏障,於是在交錯的山巒之間,為防衛京畿,還開闢有古軍道,多分佈於齋堂鎮和清水鎮,不少古道周邊還保存著關城、敵臺等軍事遺址。

再加上石材、木料、琉璃和乾果的運輸,京西古道集商業、軍事、宗教三大目的於一體,全盛時期,這裡駝鈴聲聲,駝蹄陣陣,駝窩團團......它貫穿東西,抵達塞外,迤邐蜿蜒,壯美絕倫。

隨著公路的開發,近幾十年來京西古道的實際功效已經蕩然無存,不過京西煤礦至今仍是門頭溝的一張名片,這裡的不少50後,60後甚至70後,都是礦工子弟。

名片二:“電”

而門頭溝的另一張工業名片,要屬位於珠窩村的京西老電廠了。

京西發電廠

這是一個“備戰備荒”的發電廠,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國家的大政方針是“備戰、備荒、為人民”,東方紅發電廠也算是應時而生。1975年,電廠正式建成發電,並更名為京西發電廠。

門頭溝富藏的煤炭資源,在發電廠建成後,終於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如今的門頭溝土著中, 也有為數眾多的電廠子弟。

時光更迭,能源更新,產業結構調整,如今的京西電廠雖已廢棄,可珠窩村的魅力卻絲毫未減。

名片三:“橋”

55公里外的最美弧線——亞洲第一橋

在北京自駕、越野一族的圈子裡,“55公里”是個傳說、是個神話,是指在北京南站乘坐京沙線的火車駛出55公里外,有著一灣碧水的珍珠湖。

珍珠湖是興建永定河珠窩水庫時形成的,因舊時湖內生長的河蚌數量多且大而得名。不過如今在想來這裡踅摸珍珠是沒可能了,賞賞湖景確也不錯。

在珍珠湖的上方,是一座鐵路拱橋飛架橫跨,這條優美的“弧線”,搭配著兩岸的陡峭山勢,峰巒疊嶂,著實引人入勝。

在煤窯、電廠、群山的環抱下

是門頭溝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記憶

過年在大百商場挑選新衣服

後來翻建後,能在這裡吃麥當勞和肯德基了

紅光照相館的童年大頭照

或許你家書桌的玻璃板下麵,正壓著一張呢

誰是大峪一小畢業的?

可惜這學校已經沒了...

電信局邊上的紅色喬丹店

之前叫盛元小廳,賣冷飲

夏天的冰淇淋經常賣個精光

這是沒裝修前的區醫院

門頭溝土著中的不少70,80後

應該是在這裡出生的吧?

河灘菜市場,音樂噴泉

三角地,防空洞,您是不是想起了點什麼?

後來的延吉冷面和紅玫瑰地下舞廳

更是印象深刻吧!

在電影院還沒幾個的年代

這裡就是門頭溝人民共同的銀幕回憶了

當然這裡不僅能看電影

一層還有蹦兒廳呢

新橋大街小白羊超市

現已成為了京客隆超市

大名鼎鼎的新橋炸雞就在這裡

新新包子鋪,隔幾天就得上次美食排行榜

這的包子是真的香

門頭溝最拿得出手的大館子

大席面,就屬龍泉賓館和百年食府了

東方紅隧道,北京騎友必去之地。

至於風光無限好的齋堂水庫

自然是野釣聖地了

然而這並不是全部

門頭溝有北京最美的風景

門頭溝號稱:最美的三山兩寺一河一閣

三山

靈山

靈山號稱“北京之巔”,主峰海拔2303米,海拔高度超過泰山、黃山、廬山等著名的山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觀雲海,賞日出,天空清澈,是看星星的好地方!

夏天氣候變幻莫測,山間雲霧繚繞,尤以高山草甸最為著名,是新疆細毛羊、伊犁馬、青藏犛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養殖場。

百花山

北京市目前面積最大的高等植物和珍稀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高山草甸風貌獨特,也是露營的好地方。

百花山景區由四大部分組成,即主峰景區、草甸景區、望海樓景區、百草畔景區,其35個景點中以“百花草甸”、“百花山瀑布”、“山頂日出”、“晚霞映翠”、“螞蟻山”最為著名;百花爭豔,賞百花,攝影愛好者的聚集地。

妙峰山

妙峰山以“古刹”、“奇松”、“怪石”、“異卉”聞名,尤以玫瑰最美,最溫柔。

“四面有山皆如畫,一年無日不看花”,仰山棲隱禪寺、大雲寺,還有宛平八景之“靈岩探勝”,可謂“山為佛生景,佛為山增色”,也就此成就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春節廟會。妙峰山的正殿即靈感宮,俗稱娘娘廟。殿內供奉以“碧霞元君”為首的五位娘娘,求子非常靈驗。

兩寺

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

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台寺。

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潭柘寺是北京最早的寺廟,距今1700年。從金代開始,成為皇帝大臣常來的禮佛地,號稱“皇家第一寺”,香火鼎盛。

一河

永定河

原名無定河,古時經常氾濫成災,清代的康熙皇帝希望用自己的“金口玉言”,改變其“無定”“多災”的狀況,便特意賜名為“永定河”。

永定河最美的地方在峽谷,它又稱官廳山峽、幽州峽谷,從官廳水庫大壩到沿河城這一段,更是精華中的精華。永定河的峽谷漂流號稱“北方第一漂”,1995年就開辦,每年夏季吸引無數遊客。對於門頭溝人,甚至整個北京人而言,永定河更像是母親河,正是西山群峰間奔流出的這條大河,灌溉、滋養著這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幽燕重鎮。

一閣

定都閣

位於潭柘寺鎮定都峰上,其位置正處在長安街向西的延長線上,是傳說中“燕王喜登定都峰,劉伯溫一夜建北京”的所在地。

素有“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京西觀景第一峰”的美稱,傳說姚廣孝曾在這裡勘測地形,然後才開始建北京城,這才有了定都峰之名。

門頭溝的峰巒之間

不僅有古刹、名山和大河

還有原生態的古村落

大山裡的古村古道

古樸民居,錯落掩映

商道、軍道、香道橫縱全境

猶如大山的肌理

訴說著一路走來的渾厚和滄桑

徒步漫行古道,在民居裡發發呆

記得捧上一杯熱茶

靜靜的感受古韻之美

爨底下

明代老村遺址、清代民居、壁畫、捷報、二戰時期被日軍燒毀房屋爨底下村的廢墟、抗日哨所遺址、五十年代的標語、六十年代的標語、七十年代的標語。

古碾、古磨、古井、古廟使人們感悟歷史,感悟蒼桑,信步其中,如品陳年老酒。

並且這裡也是電影《投名狀》的外景之一。

靈水村

古時候有72眼水井,因此得名靈水村,明清以來出了22名舉人、2名進士,京郊赫赫有名的舉人村。

這裡自古便有“靈水八景”之說,建築以明清風格為主,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當年舉人們住過的院子,被稱為“舉人宅院”,充滿文人士大夫的韻味。

靈山秀水的靈水村,同樣是綜藝節目、影視劇組青睞的外景地。《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便是在這裡拍攝。

郭富城、章子怡、王寶強等主演的電影《最愛》,也是在這裡取的景。

韭園

“京西古道”上的重要路段,古道之上有牛角嶺關城,還有一個韭園洞,正是當年的抗日洞。

這裡還有馬致遠的故居,當年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便是這裡。還有古橋數十座,一派田園風光。

琉璃渠村

當年,前門附近有專門生產琉璃的琉璃廠,乾隆年間被遷到了西山附近,於是就有了琉璃渠村。這是離北京城最近的一個村落,也是全中國唯一一處“中國皇家琉璃之鄉”。

從元代起,朝廷即在此設琉璃局。西山大道從這座村落的主街穿過,有北京唯一一座黃琉璃頂清代過街樓,俗稱燈閣,亦稱三官閣,乾隆時創建。還有關帝廟、萬緣同善茶棚、琉璃廠、古道,及三合院、四合院等古民居遺址。

曾有句老話:“家有半碗粥,不去門頭溝”

在人們的印象裡,門頭溝發展緩慢

欠發達,其實在最近這些年

門頭溝的騰飛速度那是快的驚人

S1線—磁懸浮風暴

2017年12月底,低輻射、低噪音、速度快的磁懸浮S1線路即將試運營。S1線是本市首條磁浮線,西起門頭溝區石門營站,東至石景山區蘋果園站,線路全長10.236公里,時速100公里。

這意味著列車行駛全程的時間,包含乘客上下車時間在內,不超過20分鐘。

超級生態新城

門頭溝區人口密度低,空氣品質好,生態涵養,人均土地資源、空氣資源、水資源均比北京東部優渥,是京城天然的後花園。

隨著一系列投資規劃和吸引人才的政策落地,區域檔次提升,會吸引更多海澱區內的大專院校、研究院高科技、高端白領人士來這個地區就業、居住和上學、生活。

生態環境

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4%

城鄉建設

永定河灘建千余平米主題公園

民生保障

新增百萬平米棚改安置房

科技創新

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創業者

優質的教育

門頭溝的優質教育資源

首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永定分校

優質的醫療資源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

豪華購物場所

頂級豪宅

最棒的美食

火盆豆腐

門頭溝的火盆豆腐非常出名,主要原料為清水豆腐。分別將白豆腐、凍豆腐、炸豆腐和白菜分層碼放在砂鍋中,使火盆加熱烹製而成。

豆腐取兜福,兜住福氣的意思,白菜取百財之意,加上火盆代表的是紅紅火火,使這道菜成為當地人過年必備的一道菜。

豬頭壓肉

門頭溝山裡的一道傳統菜,是將鹵制好的豬頭肉、肘子肉、核桃仁分層碼放在容器上,上面用幾百斤的重物壓制,經過約12個小時左右即可成型。

舊時大辦紅白喜事,講究擺十二個盤子、八個碗的席面,壓肉是席面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餚。

炸油香

炸油香的主要食材為玉米麵,如今亦有摻白麵者,系粗糧細做。用玉米粗糧細做,除了做大餷子粥、壓餄餎、蒸團子外,將玉米細面和好,切成菱形,用油炸食,就叫“炸油香”。新出鍋的油香軟薄酥脆,一定要趁熱吃!特別香!

攤黃兒

京西的“攤黃兒”是家家都會做的一種主食。攤熟的“攤黃兒”呈中間薄,圓邊厚狀,張張金黃,故曰“攤黃兒”。其實,攤黃類似春餅。所用工具:一個是鼓起的“黃兒帽”;一個是平底的餅鐺。吃時皆可裹菜而用。

門頭溝特產

門頭溝核桃

門頭溝271個村莊,有268個村種著核桃樹,這裡的核桃皮薄、仁滿、個大,品種繁多,京城核桃最多地方。

東山京白梨

京白梨起源于軍莊鎮東山村青龍溝,一個低窪有水之處,初為一株400年古樹,由於歷史悠久,果肉細膩,酸甜適口,滿清時曾作為貢品,後逐漸推廣到各地。

講真,長安街西延

門頭溝的未來

一定不會比東邊成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遜色!

北京城的燃煤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房山、順義、密雲等地都是產煤盛地,但門頭溝的煤卻憑藉無煙、高熱的優質性,成為了明清兩代宮廷特供煤,據《萬曆會計錄》記載,僅乾清官在門頭溝境內就有70餘座直屬皇宮的煤窯產業。

明清時門頭溝的煤窯不下百座,來這裡的人越來越多,百業日益興盛,當年甚至號稱“十三裡長街”。

到了19世紀末,門頭溝一帶出現了中外合資煤礦,其中尤以1920年中英合辦的門頭溝煤礦公司最為出名,在當時是北京最大的礦井。

京西古道

挖煤容易運煤難!門頭溝的煤窯集中在大台、齋堂等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煤不能直接到達小煤窯處,駱駝便成為這一地區特有的交通運輸工具。

因為常年有馬幫駝隊運煤等物資進京,京西群山之間逐漸形成了一條古商道,經三家店,到石景山模式口,直抵阜成門,這才成全了“煤門”的雅號。

另外,京西寺廟眾多,尤以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娘娘廟最為著名,廟會期間香客更是數以萬計,從而形成以寺廟為中心的香道。

門頭溝群山相連,是天然的軍事屏障,於是在交錯的山巒之間,為防衛京畿,還開闢有古軍道,多分佈於齋堂鎮和清水鎮,不少古道周邊還保存著關城、敵臺等軍事遺址。

再加上石材、木料、琉璃和乾果的運輸,京西古道集商業、軍事、宗教三大目的於一體,全盛時期,這裡駝鈴聲聲,駝蹄陣陣,駝窩團團......它貫穿東西,抵達塞外,迤邐蜿蜒,壯美絕倫。

隨著公路的開發,近幾十年來京西古道的實際功效已經蕩然無存,不過京西煤礦至今仍是門頭溝的一張名片,這裡的不少50後,60後甚至70後,都是礦工子弟。

名片二:“電”

而門頭溝的另一張工業名片,要屬位於珠窩村的京西老電廠了。

京西發電廠

這是一個“備戰備荒”的發電廠,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國家的大政方針是“備戰、備荒、為人民”,東方紅發電廠也算是應時而生。1975年,電廠正式建成發電,並更名為京西發電廠。

門頭溝富藏的煤炭資源,在發電廠建成後,終於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如今的門頭溝土著中, 也有為數眾多的電廠子弟。

時光更迭,能源更新,產業結構調整,如今的京西電廠雖已廢棄,可珠窩村的魅力卻絲毫未減。

名片三:“橋”

55公里外的最美弧線——亞洲第一橋

在北京自駕、越野一族的圈子裡,“55公里”是個傳說、是個神話,是指在北京南站乘坐京沙線的火車駛出55公里外,有著一灣碧水的珍珠湖。

珍珠湖是興建永定河珠窩水庫時形成的,因舊時湖內生長的河蚌數量多且大而得名。不過如今在想來這裡踅摸珍珠是沒可能了,賞賞湖景確也不錯。

在珍珠湖的上方,是一座鐵路拱橋飛架橫跨,這條優美的“弧線”,搭配著兩岸的陡峭山勢,峰巒疊嶂,著實引人入勝。

在煤窯、電廠、群山的環抱下

是門頭溝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記憶

過年在大百商場挑選新衣服

後來翻建後,能在這裡吃麥當勞和肯德基了

紅光照相館的童年大頭照

或許你家書桌的玻璃板下麵,正壓著一張呢

誰是大峪一小畢業的?

可惜這學校已經沒了...

電信局邊上的紅色喬丹店

之前叫盛元小廳,賣冷飲

夏天的冰淇淋經常賣個精光

這是沒裝修前的區醫院

門頭溝土著中的不少70,80後

應該是在這裡出生的吧?

河灘菜市場,音樂噴泉

三角地,防空洞,您是不是想起了點什麼?

後來的延吉冷面和紅玫瑰地下舞廳

更是印象深刻吧!

在電影院還沒幾個的年代

這裡就是門頭溝人民共同的銀幕回憶了

當然這裡不僅能看電影

一層還有蹦兒廳呢

新橋大街小白羊超市

現已成為了京客隆超市

大名鼎鼎的新橋炸雞就在這裡

新新包子鋪,隔幾天就得上次美食排行榜

這的包子是真的香

門頭溝最拿得出手的大館子

大席面,就屬龍泉賓館和百年食府了

東方紅隧道,北京騎友必去之地。

至於風光無限好的齋堂水庫

自然是野釣聖地了

然而這並不是全部

門頭溝有北京最美的風景

門頭溝號稱:最美的三山兩寺一河一閣

三山

靈山

靈山號稱“北京之巔”,主峰海拔2303米,海拔高度超過泰山、黃山、廬山等著名的山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觀雲海,賞日出,天空清澈,是看星星的好地方!

夏天氣候變幻莫測,山間雲霧繚繞,尤以高山草甸最為著名,是新疆細毛羊、伊犁馬、青藏犛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養殖場。

百花山

北京市目前面積最大的高等植物和珍稀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高山草甸風貌獨特,也是露營的好地方。

百花山景區由四大部分組成,即主峰景區、草甸景區、望海樓景區、百草畔景區,其35個景點中以“百花草甸”、“百花山瀑布”、“山頂日出”、“晚霞映翠”、“螞蟻山”最為著名;百花爭豔,賞百花,攝影愛好者的聚集地。

妙峰山

妙峰山以“古刹”、“奇松”、“怪石”、“異卉”聞名,尤以玫瑰最美,最溫柔。

“四面有山皆如畫,一年無日不看花”,仰山棲隱禪寺、大雲寺,還有宛平八景之“靈岩探勝”,可謂“山為佛生景,佛為山增色”,也就此成就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春節廟會。妙峰山的正殿即靈感宮,俗稱娘娘廟。殿內供奉以“碧霞元君”為首的五位娘娘,求子非常靈驗。

兩寺

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

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台寺。

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潭柘寺是北京最早的寺廟,距今1700年。從金代開始,成為皇帝大臣常來的禮佛地,號稱“皇家第一寺”,香火鼎盛。

一河

永定河

原名無定河,古時經常氾濫成災,清代的康熙皇帝希望用自己的“金口玉言”,改變其“無定”“多災”的狀況,便特意賜名為“永定河”。

永定河最美的地方在峽谷,它又稱官廳山峽、幽州峽谷,從官廳水庫大壩到沿河城這一段,更是精華中的精華。永定河的峽谷漂流號稱“北方第一漂”,1995年就開辦,每年夏季吸引無數遊客。對於門頭溝人,甚至整個北京人而言,永定河更像是母親河,正是西山群峰間奔流出的這條大河,灌溉、滋養著這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幽燕重鎮。

一閣

定都閣

位於潭柘寺鎮定都峰上,其位置正處在長安街向西的延長線上,是傳說中“燕王喜登定都峰,劉伯溫一夜建北京”的所在地。

素有“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京西觀景第一峰”的美稱,傳說姚廣孝曾在這裡勘測地形,然後才開始建北京城,這才有了定都峰之名。

門頭溝的峰巒之間

不僅有古刹、名山和大河

還有原生態的古村落

大山裡的古村古道

古樸民居,錯落掩映

商道、軍道、香道橫縱全境

猶如大山的肌理

訴說著一路走來的渾厚和滄桑

徒步漫行古道,在民居裡發發呆

記得捧上一杯熱茶

靜靜的感受古韻之美

爨底下

明代老村遺址、清代民居、壁畫、捷報、二戰時期被日軍燒毀房屋爨底下村的廢墟、抗日哨所遺址、五十年代的標語、六十年代的標語、七十年代的標語。

古碾、古磨、古井、古廟使人們感悟歷史,感悟蒼桑,信步其中,如品陳年老酒。

並且這裡也是電影《投名狀》的外景之一。

靈水村

古時候有72眼水井,因此得名靈水村,明清以來出了22名舉人、2名進士,京郊赫赫有名的舉人村。

這裡自古便有“靈水八景”之說,建築以明清風格為主,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當年舉人們住過的院子,被稱為“舉人宅院”,充滿文人士大夫的韻味。

靈山秀水的靈水村,同樣是綜藝節目、影視劇組青睞的外景地。《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便是在這裡拍攝。

郭富城、章子怡、王寶強等主演的電影《最愛》,也是在這裡取的景。

韭園

“京西古道”上的重要路段,古道之上有牛角嶺關城,還有一個韭園洞,正是當年的抗日洞。

這裡還有馬致遠的故居,當年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便是這裡。還有古橋數十座,一派田園風光。

琉璃渠村

當年,前門附近有專門生產琉璃的琉璃廠,乾隆年間被遷到了西山附近,於是就有了琉璃渠村。這是離北京城最近的一個村落,也是全中國唯一一處“中國皇家琉璃之鄉”。

從元代起,朝廷即在此設琉璃局。西山大道從這座村落的主街穿過,有北京唯一一座黃琉璃頂清代過街樓,俗稱燈閣,亦稱三官閣,乾隆時創建。還有關帝廟、萬緣同善茶棚、琉璃廠、古道,及三合院、四合院等古民居遺址。

曾有句老話:“家有半碗粥,不去門頭溝”

在人們的印象裡,門頭溝發展緩慢

欠發達,其實在最近這些年

門頭溝的騰飛速度那是快的驚人

S1線—磁懸浮風暴

2017年12月底,低輻射、低噪音、速度快的磁懸浮S1線路即將試運營。S1線是本市首條磁浮線,西起門頭溝區石門營站,東至石景山區蘋果園站,線路全長10.236公里,時速100公里。

這意味著列車行駛全程的時間,包含乘客上下車時間在內,不超過20分鐘。

超級生態新城

門頭溝區人口密度低,空氣品質好,生態涵養,人均土地資源、空氣資源、水資源均比北京東部優渥,是京城天然的後花園。

隨著一系列投資規劃和吸引人才的政策落地,區域檔次提升,會吸引更多海澱區內的大專院校、研究院高科技、高端白領人士來這個地區就業、居住和上學、生活。

生態環境

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4%

城鄉建設

永定河灘建千余平米主題公園

民生保障

新增百萬平米棚改安置房

科技創新

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創業者

優質的教育

門頭溝的優質教育資源

首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永定分校

優質的醫療資源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

豪華購物場所

頂級豪宅

最棒的美食

火盆豆腐

門頭溝的火盆豆腐非常出名,主要原料為清水豆腐。分別將白豆腐、凍豆腐、炸豆腐和白菜分層碼放在砂鍋中,使火盆加熱烹製而成。

豆腐取兜福,兜住福氣的意思,白菜取百財之意,加上火盆代表的是紅紅火火,使這道菜成為當地人過年必備的一道菜。

豬頭壓肉

門頭溝山裡的一道傳統菜,是將鹵制好的豬頭肉、肘子肉、核桃仁分層碼放在容器上,上面用幾百斤的重物壓制,經過約12個小時左右即可成型。

舊時大辦紅白喜事,講究擺十二個盤子、八個碗的席面,壓肉是席面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餚。

炸油香

炸油香的主要食材為玉米麵,如今亦有摻白麵者,系粗糧細做。用玉米粗糧細做,除了做大餷子粥、壓餄餎、蒸團子外,將玉米細面和好,切成菱形,用油炸食,就叫“炸油香”。新出鍋的油香軟薄酥脆,一定要趁熱吃!特別香!

攤黃兒

京西的“攤黃兒”是家家都會做的一種主食。攤熟的“攤黃兒”呈中間薄,圓邊厚狀,張張金黃,故曰“攤黃兒”。其實,攤黃類似春餅。所用工具:一個是鼓起的“黃兒帽”;一個是平底的餅鐺。吃時皆可裹菜而用。

門頭溝特產

門頭溝核桃

門頭溝271個村莊,有268個村種著核桃樹,這裡的核桃皮薄、仁滿、個大,品種繁多,京城核桃最多地方。

東山京白梨

京白梨起源于軍莊鎮東山村青龍溝,一個低窪有水之處,初為一株400年古樹,由於歷史悠久,果肉細膩,酸甜適口,滿清時曾作為貢品,後逐漸推廣到各地。

講真,長安街西延

門頭溝的未來

一定不會比東邊成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遜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