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董收藏之漆器:《髹飾錄》對漆器做的分類及解釋(上)

龍紋黑漆描金藥櫃(明萬曆)

明代黃大成所著《髹飾錄》是中國古代唯一一部關於漆器工藝的著作。 之後, 晚明嘉興西塘名匠揚明對其做了第一次注解。

髹飾錄

《髹飾錄》分《乾》、《坤》二集, 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條。 《乾集》講製造方法、原料、工具及漆工的禁忌;《坤集》講漆器分類及各個品種的形態。

髹飾錄

原書並無目錄, 後人按照內容將上集細分為“利用”“楷法”兩篇;將下集分為18篇, 分別是:“質色”“紋樣”等。

系統完整地記錄了中國古代漆器工藝, 是十分珍貴的文獻。 可惜道咸之後, 盛極而衰, 漆器工藝不繼, 後又經戰亂, 典籍散軼, 《髹飾錄》隱沒於世, 日本蒹葭堂所存一部手寫本成為滄海遺珠, 不幸也幸。 後1972年臺灣又去蒹葭堂取得一部影印本。

髹飾錄中對於漆器的分類如下:

一、質色門, 質色者, 其質之色, 原指大漆本色, 後引申為一色漆器, 不加紋飾, 肅穆莊重, 簡潔大方, 往往為宮廷所用, 有黑、朱、黃、綠、紫不加任何紋飾的漆器, 宮廷用具常用此法, 簡單, 簡潔, 大氣。 以黑色為主, 朱、紫次之, 黃、綠、褐色最少。

銅絲胎黑漆小箱(清)以薄木而作外貼銅絲編織胎骨髹黑漆(質色)

這裡的黑、朱、紫色, 皆言其大類, 細分尚有若干種類, 不具。 另, 金髹也屬質色門, 有名渾金漆, 也叫明金, 上面不再罩漆, 不同于罩金漆。 明金容易磨損, 保存在如今多是只能見到漆器上的殘金了。

菊瓣形脫胎朱漆盤(清乾隆 夾紵漆器 故宮博物館)

清 盧葵生制 貼金箔觀音, 貼金箔都已脫落

二、罩明門, 就是在各色漆器製作完畢後, 在外面罩上一層透明的漆的漆器。 《髹飾錄》裡記載了罩朱髹、罩黃髹、罩金髹、灑金四種, 都只是色糙地子上罩明, 用紅漆糙漆叫紅糙, 黃漆糙漆叫黃糙, 罩金髹則是金屬箔地子上罩透明漆, 罩金比明金的好處就是不易磨損, 色彩內斂。 由於透明大漆本身有紅棕之色, 所以還生出一種銀箔罩漆, 銀箔貼在未幹的漆地上, 再罩上漆, 銀箔就會顯出金箔的效果。 另外錫箔也能呈現金箔的效果。

罩金髹雪山大士像

但是古代的透明漆也是大漆所做,不如現在的聚氨酯那樣透明,總會有一些紅棕色,也不是完全清亮如水的感覺。

一般將生漆濾去雜質後,將生漆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一邊曬一邊攪動翻動,使漆中的水分蒸發掉約30%,生漆便由乳褐色變成半透明的棕色,把這種漆塗在木器上就可以透出木器的紋理,而不是像生漆直接塗在木器上那樣遮蓋全部木紋,而且顏色也是紅棕色的。但是這種漆的透度還不是很透,所以也叫半透明漆,再加入10%的黃梔子汁,透明度會再提高一些,但是終究不如聚氨酯那樣透。

荻浦網魚圖灑金地識文描金盒

灑金,又叫砂金漆,在漆地上撒金片或金點,上面再罩透明漆。灑金的金片有大有小,有疏有密,形態各異。有一種又細又密的灑金,金光閃閃,北京俗稱“金殼螂地兒”,就像金龜子的外皮一樣,之所以叫它地兒,是因為這種灑金一般只作為背景、地子,上面還要描畫的。

花果紋灑金地兒識文描金三層套盒

三、紋㯡門,桼垸巳,復桼之,桼垸巳。垸者、以桼龢灰垸而也。旣垸之。復桼之。以光其外也。㯡,就是漆器的最後一道漆,㯡前一道漆叫“糙漆”,紋㯡,就是使漆器最後一道漆上呈現不平細紋的漆器。有刷絲(上㯡後,漆未幹之時,用毛刷輕拂漆面,令漆面出現細絲紋)、綺文刷絲、刻絲花、蓓蕾漆。這些都是細陽紋,在近處欣賞可見,離遠了就看不見,在中國就漸漸消失了。日本人居住的地方狹小,很多器物可以細看,有些就有保留。比如說他們有一種在漆器最後的㯡未幹之時,在上面撒石粉,待漆幹之後,拂去石粉,就會在漆器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狀態,這就是一種紋㯡。

四、描飾門,即用不同色彩的漆或油在已幹的漆器上描繪花紋圖樣的漆器。有描漆、漆畫、描油、描金四種。

描漆,指用顏料入漆在漆面描畫花紋。一種是把顏料調在大漆裡面,進行繪畫,出土的戰國漆器上有非常精美的這種描漆。戰國、西漢這種描漆很流行,但是到了明清雕填漆器流行,描漆就不甚名貴,數量明顯減少。

人物山水彩繪描漆長方盤(明)

由於大漆本身是有顏色的,這樣就限制了描漆的色彩調配。楊明注《髹飾錄》提到了了“各色幹著”,這種幹著就是“先漆象而後傅色料”。先把大漆在木器上畫出來,趁漆未幹的時候把顏料的粉末附上。但是描漆敷的色料的厚度有限,所以就出現了描油,在漆器上用桐油畫出形狀,然後再敷色料,可以畫的很厚。也叫密陀繪。而且桐油是透明的,可以調出漆不能配製天藍、雪白、桃紅等色。

故宮匾額使用的是描油工藝

雲龍紋識文描金長方盒(清)

描金,指以貼、上或泥金為手段,使漆面花紋成為金色。

描金是描和貼金(或上金)兩個步驟,先用金膠漆描出花樣,趁膠漆未幹貼金箔同樣的面積;上金是描漆之後,趁漆半幹不幹時用金粉刷在圖樣上,形成金光閃閃的樣子;泥金是將金箔粉碎和在大漆裡直接畫上圖樣。

同樣一塊圖樣,貼金(也叫平金)需要一張金箔,上金工藝需要三張,泥金工藝則需要九張。

這三種工藝的藝術效果各有千秋,貼金看起金光閃閃卻顯得單薄(葛優在《夜宴》裡扮演厲帝,要在皇宮裡貼赤金花,不知道他是節儉還是老巴子,不知道泥金更高檔呢,);上金金光內含;泥金最厚實耐久。

泥金識文描金避暑山莊百韻冊頁盒

描金也不是只有單色,同一件漆器往往用幾種不同成色的金箔,如赤金、蘇大赤金、庫金,還有銀箔也可以,搭配濃淡,造成遠山近景,非常有立體感。

(待續)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罩金髹雪山大士像

但是古代的透明漆也是大漆所做,不如現在的聚氨酯那樣透明,總會有一些紅棕色,也不是完全清亮如水的感覺。

一般將生漆濾去雜質後,將生漆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一邊曬一邊攪動翻動,使漆中的水分蒸發掉約30%,生漆便由乳褐色變成半透明的棕色,把這種漆塗在木器上就可以透出木器的紋理,而不是像生漆直接塗在木器上那樣遮蓋全部木紋,而且顏色也是紅棕色的。但是這種漆的透度還不是很透,所以也叫半透明漆,再加入10%的黃梔子汁,透明度會再提高一些,但是終究不如聚氨酯那樣透。

荻浦網魚圖灑金地識文描金盒

灑金,又叫砂金漆,在漆地上撒金片或金點,上面再罩透明漆。灑金的金片有大有小,有疏有密,形態各異。有一種又細又密的灑金,金光閃閃,北京俗稱“金殼螂地兒”,就像金龜子的外皮一樣,之所以叫它地兒,是因為這種灑金一般只作為背景、地子,上面還要描畫的。

花果紋灑金地兒識文描金三層套盒

三、紋㯡門,桼垸巳,復桼之,桼垸巳。垸者、以桼龢灰垸而也。旣垸之。復桼之。以光其外也。㯡,就是漆器的最後一道漆,㯡前一道漆叫“糙漆”,紋㯡,就是使漆器最後一道漆上呈現不平細紋的漆器。有刷絲(上㯡後,漆未幹之時,用毛刷輕拂漆面,令漆面出現細絲紋)、綺文刷絲、刻絲花、蓓蕾漆。這些都是細陽紋,在近處欣賞可見,離遠了就看不見,在中國就漸漸消失了。日本人居住的地方狹小,很多器物可以細看,有些就有保留。比如說他們有一種在漆器最後的㯡未幹之時,在上面撒石粉,待漆幹之後,拂去石粉,就會在漆器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狀態,這就是一種紋㯡。

四、描飾門,即用不同色彩的漆或油在已幹的漆器上描繪花紋圖樣的漆器。有描漆、漆畫、描油、描金四種。

描漆,指用顏料入漆在漆面描畫花紋。一種是把顏料調在大漆裡面,進行繪畫,出土的戰國漆器上有非常精美的這種描漆。戰國、西漢這種描漆很流行,但是到了明清雕填漆器流行,描漆就不甚名貴,數量明顯減少。

人物山水彩繪描漆長方盤(明)

由於大漆本身是有顏色的,這樣就限制了描漆的色彩調配。楊明注《髹飾錄》提到了了“各色幹著”,這種幹著就是“先漆象而後傅色料”。先把大漆在木器上畫出來,趁漆未幹的時候把顏料的粉末附上。但是描漆敷的色料的厚度有限,所以就出現了描油,在漆器上用桐油畫出形狀,然後再敷色料,可以畫的很厚。也叫密陀繪。而且桐油是透明的,可以調出漆不能配製天藍、雪白、桃紅等色。

故宮匾額使用的是描油工藝

雲龍紋識文描金長方盒(清)

描金,指以貼、上或泥金為手段,使漆面花紋成為金色。

描金是描和貼金(或上金)兩個步驟,先用金膠漆描出花樣,趁膠漆未幹貼金箔同樣的面積;上金是描漆之後,趁漆半幹不幹時用金粉刷在圖樣上,形成金光閃閃的樣子;泥金是將金箔粉碎和在大漆裡直接畫上圖樣。

同樣一塊圖樣,貼金(也叫平金)需要一張金箔,上金工藝需要三張,泥金工藝則需要九張。

這三種工藝的藝術效果各有千秋,貼金看起金光閃閃卻顯得單薄(葛優在《夜宴》裡扮演厲帝,要在皇宮裡貼赤金花,不知道他是節儉還是老巴子,不知道泥金更高檔呢,);上金金光內含;泥金最厚實耐久。

泥金識文描金避暑山莊百韻冊頁盒

描金也不是只有單色,同一件漆器往往用幾種不同成色的金箔,如赤金、蘇大赤金、庫金,還有銀箔也可以,搭配濃淡,造成遠山近景,非常有立體感。

(待續)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