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慶陽市西峰區彭原鎮周寨村村民跟著這個能人走,脫貧致富不用愁!

本網記者 李曉光 通訊員 耿洋洋

連日來,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引導更多的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 凝聚鄉村發展“新力量”, 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寒冬時節, 雖然西峰區蘋果已經收穫完畢, 但是西峰區彭原鎮周寨村的黃庭軍並沒有閑下來。 “一定要把癒合劑塗好, 否則, 果樹會因失水被凍傷而導致腐爛。 ”黃庭軍正忙著在果園裡指導果業大戶修建果樹, 並向當地農民宣講党的十九大精神。 黃庭軍說,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 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這給全村的果業大戶吃了“定心丸”, 可以讓他們繼續流轉土地, 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黃庭軍是西峰區有名的果業大戶, 也是周寨村黨支部書記。 早年, 他憑藉精湛的種植技術, 在外地經營果業合作社, 是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 2009年, 他被請回村加入了村兩委班子, 不但把自家的果園打理得有聲有色, 而且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讓周邊群眾通過栽植果樹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黃庭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對於土地, 他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情感和認識。 針對“種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傳統農業生產的模式, 黃庭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一現狀。

萬事開頭難。 儘管黃庭軍成立了原曦果業專業合作社, 但大部分村民仍因不懂技術而不敢栽植果樹。 於是, 黃庭軍帶領周邊果農外出到山西、陝西等省份進行觀摩學習, 並建立起服務網點, 從品種選擇、技術應用等方面對當地果農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在黃庭軍的帶領下, 周寨村的7家果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 全村已建成百畝以上矮化基地10處, 果園面積已達到3700多畝, 還帶動了周邊5個村組發展蘋果產業。

隨著蘋果產業發展壯大, 該村原本在外打工的楊龍看到了商機, 回家流轉土地136畝, 成立了果業專業合作社, 變身為果業大戶。 “多虧了黃支書在政策和技術上給我提供幫助, 才讓我的蘋果產業發展越來越好。

十九大報告提出,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 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這為新時代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 ”提起十九大報告, 楊龍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