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豬大事件:48萬招聘清華北大生養豬,有必要大驚小怪嗎?

視頻載入中...

點擊上方關注, 準時收看養豬大事件

最近, 牧原股份48萬年薪招聘清華北大畢業生在各大媒體上發酵,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人說:“行業不分貴賤, 實力才是關鍵”, 有人說:“養豬企業沒必要過分追求名校光環”, 還有人吐槽說:“正經的農業大學受的專業教育, 正經的去豬場實習……卻還是抵不過大學是否頂尖這個金字招牌” 。

其實, 這裡面大家關注的焦點有兩個:

01、養豬企業有沒有必要花48萬的年薪招聘北大清華畢業生, 這樣會不會造成人才浪費, 或者有沒有炒作的可能;

02、當前各種高薪招聘早已不是新聞,

唯獨撞上養豬企業後成為談資, 這依然是深深的行業偏見在作怪, 這也是我們老生常談的問題。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 養豬到底需不需要北大清華這樣的高科技人才?

就趨勢來說, 養豬行業正在步入科學化、資料化和現代化, 各種高科技應用層出不窮,

一些自動化喂水、餵料、排汙的豬場早已屢見不鮮, 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也正運用到養豬業身上。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就在“2017央視財經論壇”上透露, 新希望正在考慮興建一個無人豬場——機器人養豬工廠, 很顯然, 這些都需要跨出農牧學科的高科技人才的加入。

會不會造成人才浪費, 有沒有炒作?這裡有幾個情況可以基本說明情況。 首先, 以牧原為例, 牧原的官微顯示:公司已經擁有多名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海外名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其次, 新希望等多家大型養殖公司也曾多次到清華、北大等名校進行校招, 第三, 從事畜牧養殖的業內人士其實都清楚, 養豬行業的薪資並不低, 尤其是精英人才,

高薪是稀鬆平常的。

這樣會不會造成人才浪費, 所有能夠發揮自己專長和潛能的工作崗位, 都不會浪費人才!而且,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 都是屬於市場選擇和個人選擇相結合的情況, 只要他們認為自己從事的行業、工作有價值, 就不存在所謂的浪費問題。

第二個問題, 雖然近年來有“溫氏成為創業板市值最高企業”“北大才子養豬身價超過100億”這樣的新聞, 可社會為何對養豬企業給高薪, 依然樂此不疲的去吐槽了?我們認為這裡面仍存在深深的行業偏見, 包括很多行內人都對自己有偏見。

比如一則舊聞, 當年號稱”北大屠夫“的陸步軒,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很有代表性:“我給北大抹黑了, 我給母校丟臉了”。

我想, 這應該是他自嘲解壓的方式, 也可能是他最直接的人生感覺, 更可能是他品味人生百態甚至冷嘲熱諷之後的無奈回應。

一份最新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 互聯網開發及應用、電腦與資料處理成為最受大學畢業生青睞的職業, 而農林牧漁則基本處於被忽視的狀態。 不能否認, 有一些歷史原因長期積累的意識導向問題, 導致近二十年來, 對於農林牧漁, 我們一直都沒有一個客觀的、具有前瞻意義的行業人才觀, 所以, 面對豬業高薪招聘, 畜牧業成功人士產生, 名校畢業生回鄉養豬等新聞, 社會各界才會一致發出”驚訝“的表情, 因為大家都不習慣搞農林牧漁的人取得巨大成功, 這種一致的驚訝, 在我看來, 略有悲哀。

但是, 更想說的是如果跨出深入骨髓的行業歧視, 你會發現, 每個行業都在更新反覆運算, 養豬行業也不例外。 正如一號土豬的陳生所說, 相比互聯網, 他覺得, 養豬賣肉更靠譜, 是能讓他託付一生的行業。

同時, 養豬是一個務實的行業, 養豬企業更應該務實, 除了確實對跨界的高端人才有需求, 也要把目光和關注點更多放在那些真正懂養豬的專業人才身上, 想方設法提高他們的能力、待遇和地位, 如果只是為了追求高學歷而招聘, 可能真的會造成人才浪費, 顯然這就得不償失了。

好了, 針對高薪招聘清華、北大畢業生養豬這個話題, 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你通過留言和我們進行互動, 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