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日必轉!」棉花的需肥特點和施肥技術+行業快訊!

棉花的需肥特點和施肥技術, 值得收藏

棉花是一種需肥量較大的作物, 科學地給棉花進行施肥, 對棉花的生長和產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一、棉花需要的營養元素

棉花需要的營養元素很多, 已知的就有16種, 即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鋅、錳、銅、鉬、硼、氯, 其中碳、氫、氧約占植株幹重的95%, 主要來自空氣和水;其他各種元素總共占棉株幹重的5%左右, 主要來自土壤的礦物鹽類。 目前, 棉田主要是氮、磷、鉀三元素不足。

二、棉花常見的缺素症狀

氮素供應不足時, 棉株生長緩慢, 植株矮小, 葉片小且葉色淡, 果枝數和總果節數少, 蕾鈴脫落多, 衰老早, 鈴少而輕, 產量低。

磷素供應不足時, 棉株生長緩慢, 根系生長不良, 葉色暗綠, 植株矮小, 生殖生長受阻, 結鈴和成熟期推遲, 鈴輕籽小, 不孕籽增多, 纖維成熟度差, 產量和品質下降。

鉀肥供應不足時, 棉花在苗期或蕾期, 主莖中部葉片首先出現葉肉失綠,

進而轉為黃色, 以後葉尖和邊緣枯焦, 向下捲曲, 最後整個葉片變成紅棕色;嚴重時葉片乾枯脫落, 通常稱之為“紅葉莖枯病”.凡患這種病的棉田, 多表現棉株早衰, 棉鈴瘦小, 吐絮不暢, 纖維成熟度差, 棉花產量也較低。

硼元素供給不足時, 葉柄產生環帶, 棉頂芽常常壞死, 植株長得矮小而分枝多, 嚴重時棉株出現不開花、不結鈴, 或蕾而不花、花而不實。

鋅元素供應不足時, 棉花葉片小, 葉脈間缺綠, 以致葉片組織壞死, 缺綠部分變為青銅色。

錳元素供應不足時, 葉片成杯狀, 葉脈間失綠, 嚴重時節間變短, 植株矮化。

除氮、磷、鉀以外, 其他營養元素的缺乏症狀一般生產上表現不十分明顯。 因此, 營養元素的施用與否,

主要根據土壤中含量的多少來確定。

三、氮磷鉀肥料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氮素對棉花的作用最明顯, 從幼苗開始直到開花結鈴期, 都需要有適量的氮素供應。 氮素供應適當, 棉花葉色深綠, 植株健壯, 蕾鈴多, 產量高, 品質好。 如果初期氮素供應過多,

會引起棉花徒長, 如果生育中期供應不足, 棉葉會變黃變小, 脫落多, 後期早衰, 產量低;如果中後期供應過量, 會引起棉花瘋長, 晚期減產, 降低品質。 磷素在棉花生育前期能促進植株根系發育, 使壯苗早發, 對早現蕾早開花有重要促進作用;在生育後期能促進棉鈴成熟, 增加鈴重。 鉀素起到壯稈和增強抵抗不良因素的作用;鉀素缺乏時, 植株易感病, 葉片變紅, 提早枯落。 棉花的紅葉莖枯病主要是缺鉀造成的。

四、棉花的需肥特點

苗期吸氮占5%、磷占3%、鉀占2%;

現蕾到始花期吸收氮占11%、磷占7%、鉀占9%;

始花到盛花期吸收氮占56%、磷占24%、鉀占36%;

盛花到吐絮期吸收氮占23%、磷占52%、鉀占42%;

吐絮到拔棉柴吸收氮占5%、磷占14%、鉀占11%。

由上可看出, 棉花整個生育期的需肥總趨勢呈“少—多—少”的動態變化規律。

苗期吸收的較少, 現蕾以後吸收量顯著增加, 至花鈴期達到吸收高峰, 進入吐絮期衰退, 根系吸收能力減弱, 使吸收量迅速下降。 棉花各生育階段氮磷鉀的吸收特點也不同, 氮肥吸收高峰在前(始花期至盛花期), 磷鉀肥吸收高峰在後(盛花期至吐絮期), 這有利於磷、鉀營養應用於多結鈴, 促早熟上。

五、棉花施肥原則

據研究,每生產50公斤皮棉,棉花約從土壤中吸收氮13.35公斤、磷4.65公斤、鉀13.3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3∶1。但隨著產量提高,需肥量有減少趨勢,因此棉花產量提高不是單純依靠肥料因素,而是各項栽培技術措施綜合作用的結果。棉花的施肥原則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傳統施肥技術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根據棉花不同生育時期的需肥特點,掌握“輕施苗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的原則,簡化施肥技術則省去苗肥、蕾肥和蓋頂肥,施肥措施為“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

【行業快訊】2018年1月1日起開徵環保稅,農資行業將迎來全國性漲價!

我國將從2018年1月1日起開徵環保稅,農藥肥料又要漲價了。2018年,市場成本漲價達20%~35%,建議經銷商節前要提前儲備好貨物,以免因為漲價給自己的生意帶來影響。

今年漲價為什麼來得這麼猛?

1、我國將從2018年1月1日起開徵環保稅

2018年1月1日開始徵收環保稅,勢必加大企業成本,成本加大就意味著各種漲價,GDP年年漲,工資也年年漲,加上通貨膨脹,再加上有點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結合現實,漲價是必然結果。

2、2017年史上最嚴限令

2017年開始全國開始環保大督查,2017年市場大洗牌,讓我們看見了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同時也跟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3、國家公佈“限載令”,所有原材料上漲達10%!

根據《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方案》,將嚴把高速公路入口,自9月21日起,嚴禁雙排車輛運輸車進入高速公路,同時做好勸返分流保障措施。到2018年7月,禁止不合規車輛運輸車上高速公路。原來那些靠超載來節省成本的企業將不復存在。紙箱價格連漲三次以上,其他原材料也大有瘋漲之勢……

4、農化行業將全國性漲價

對於突如其來的漲價,眉山市某經銷商張先生表示他們肯定希望廠家價格能夠穩定,因為多數經銷商應該不會廠家上漲了價格馬上上調零售價,終端競爭太激烈了,加上現在本身又是淡季,估計漲價也會觀察一下市場情況,但是這次是因為環保問題集體漲價,也能夠理解和配合廠家的行為。

由於運輸新規嚴防超載,運費大漲35%、原材料漲價等等,會導致農化行業全國性漲價!年底,經銷商如果要避免運費上漲帶來的價格上漲,請抓緊時間提前備貨!

【收入】2017年棉農收益和預想的有多少差距?

全國新棉採摘基本結束,全國交售率為91.7%,其中新疆交售99.8%。全國棉花交售活動基本結束,今年您的收入如何呢?

2017年新疆機采棉和手摘棉利潤差異較大,主要環節就是出現在採摘方式上。2017年人工拾花費用在2.2-2.5元/公斤,同期機采費用只有0.8-1.0元/公斤,按照每畝380公斤產量計算,機采費用比手摘費用低400元/畝以上。而在籽棉交售價格上,兩者相差不足1元/公斤,相互抵消後機采棉總體收益高於手摘棉。而且2017年拾花工難尋,不僅延誤了採摘進度,而且錯過了最佳交售行情。

據南疆棉農瞭解,2017年手摘棉種植綜合成本在2200元/畝(其中包含了租地費用和拾花費用),如果按照畝均產量380公斤,籽棉平均收購價格6.8元/公斤計算,畝均總收入在2584元,減去2200元/畝的成本,每畝還有384元的淨利潤。

儘管2017年植棉有一定利潤,比去年較低,但相差不大。按照某棉農組織的測算,2016年新疆棉農植棉成本為2000元/畝左右,畝均單產在350公斤/畝,交售平均價格在7.0元/公斤左右,畝均總收入在2450元,每畝淨利潤450元。

(文章資訊來源於天山植保,絲路小棉襖,農悠悠,由冬梅工作室編輯整理!)

五、棉花施肥原則

據研究,每生產50公斤皮棉,棉花約從土壤中吸收氮13.35公斤、磷4.65公斤、鉀13.35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3∶1。但隨著產量提高,需肥量有減少趨勢,因此棉花產量提高不是單純依靠肥料因素,而是各項栽培技術措施綜合作用的結果。棉花的施肥原則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傳統施肥技術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根據棉花不同生育時期的需肥特點,掌握“輕施苗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的原則,簡化施肥技術則省去苗肥、蕾肥和蓋頂肥,施肥措施為“施足底肥,重施花鈴肥”。

【行業快訊】2018年1月1日起開徵環保稅,農資行業將迎來全國性漲價!

我國將從2018年1月1日起開徵環保稅,農藥肥料又要漲價了。2018年,市場成本漲價達20%~35%,建議經銷商節前要提前儲備好貨物,以免因為漲價給自己的生意帶來影響。

今年漲價為什麼來得這麼猛?

1、我國將從2018年1月1日起開徵環保稅

2018年1月1日開始徵收環保稅,勢必加大企業成本,成本加大就意味著各種漲價,GDP年年漲,工資也年年漲,加上通貨膨脹,再加上有點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結合現實,漲價是必然結果。

2、2017年史上最嚴限令

2017年開始全國開始環保大督查,2017年市場大洗牌,讓我們看見了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同時也跟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3、國家公佈“限載令”,所有原材料上漲達10%!

根據《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方案》,將嚴把高速公路入口,自9月21日起,嚴禁雙排車輛運輸車進入高速公路,同時做好勸返分流保障措施。到2018年7月,禁止不合規車輛運輸車上高速公路。原來那些靠超載來節省成本的企業將不復存在。紙箱價格連漲三次以上,其他原材料也大有瘋漲之勢……

4、農化行業將全國性漲價

對於突如其來的漲價,眉山市某經銷商張先生表示他們肯定希望廠家價格能夠穩定,因為多數經銷商應該不會廠家上漲了價格馬上上調零售價,終端競爭太激烈了,加上現在本身又是淡季,估計漲價也會觀察一下市場情況,但是這次是因為環保問題集體漲價,也能夠理解和配合廠家的行為。

由於運輸新規嚴防超載,運費大漲35%、原材料漲價等等,會導致農化行業全國性漲價!年底,經銷商如果要避免運費上漲帶來的價格上漲,請抓緊時間提前備貨!

【收入】2017年棉農收益和預想的有多少差距?

全國新棉採摘基本結束,全國交售率為91.7%,其中新疆交售99.8%。全國棉花交售活動基本結束,今年您的收入如何呢?

2017年新疆機采棉和手摘棉利潤差異較大,主要環節就是出現在採摘方式上。2017年人工拾花費用在2.2-2.5元/公斤,同期機采費用只有0.8-1.0元/公斤,按照每畝380公斤產量計算,機采費用比手摘費用低400元/畝以上。而在籽棉交售價格上,兩者相差不足1元/公斤,相互抵消後機采棉總體收益高於手摘棉。而且2017年拾花工難尋,不僅延誤了採摘進度,而且錯過了最佳交售行情。

據南疆棉農瞭解,2017年手摘棉種植綜合成本在2200元/畝(其中包含了租地費用和拾花費用),如果按照畝均產量380公斤,籽棉平均收購價格6.8元/公斤計算,畝均總收入在2584元,減去2200元/畝的成本,每畝還有384元的淨利潤。

儘管2017年植棉有一定利潤,比去年較低,但相差不大。按照某棉農組織的測算,2016年新疆棉農植棉成本為2000元/畝左右,畝均單產在350公斤/畝,交售平均價格在7.0元/公斤左右,畝均總收入在2450元,每畝淨利潤450元。

(文章資訊來源於天山植保,絲路小棉襖,農悠悠,由冬梅工作室編輯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