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民間故事:半夜去接生,不料竟是狐仙作祟

故事發生在很早以前。

在一個遍僻遙遠的小山村裡住著李老太太、兒子、兒媳一家三口。

李老太太會給人接骨、按摩、針灸、刮砂, 是個能人, 尤其是為產婦接生, 更是十裡八村無人能比, 多年來經她手接下的嬰兒有百余個, 從未有過閃失。 本村人自不必說, 就連遠道慕名而來者也是常年絡繹不絕。 更令人敬佩的是, 不論是誰找她, 她都有求必應, 而且從來分文不取, 全家生活靠的是兒子種田、兒媳紡線織布和家裡那十幾隻雞。

說到養雞, 李老太太也是行家裡手, 儘管村裡有時鬧雞瘟, 她家的這些雞也不曾死過一隻。

她家的雞是在籠裡飼養。 雞籠是兒子大寶編制的, 雞籠用了多年, 已經破舊, 李老太太叫兒子再編個新的。

幾天後, 大寶著手編雞籠。 他整整編了一天, 直到傍晚才把雞籠編好。 大寶樂得合不攏嘴。

當天夜裡大寶一覺醒來, 想起院門還未關好,

於是起身穿衣關門, 就在這期間, 奇異的事發生了:他出屋時院中的雞籠明明還在, 等到他關好院門轉身準備回屋時, 雞籠竟“唰”的一下不見了。 他嚇了一跳, 揉揉眼睛再看, 雞籠的確是真的沒了。 他回屋叫醒母親, 母親出來一看, 也摸不清頭腦, 問:“當真是關門之前還有?轉身就沒了嗎?”

“媽, 我能騙您嗎?我什麼時候說過瞎話?”

娘兒倆百思不得其解, 呆呆地楞在了院裡。

忽然, 院外響起了敲門聲, 開門一看, 見院外站著四條精壯的漢子, 身後停著一頂小轎。 其中一個人深深地沖李老太太作了個揖, 不等發問就急衝衝地說:“李奶奶, 有個產婦難產, 折騰得快不行了, 請來的接生婆不頂用, 她丈夫急得直撞牆, 您快去幫幫忙吧!我們借了一頂轎子,

抬您去。 ”

“你們是他家什麼人?”

“我們是他家的鄰居。 ”

李老太太一向急人所難, 一聽這事, 就把剛才的蹊蹺事拋在一旁, 對抬轎人說:“哦, 那就快走, 晚了要出人命。 ”

李老太太臨上轎時又囑咐大寶:“丟雞籠的事, 暫且不要聲張。 我去去就回, 你睡覺去吧。 ”

大寶進屋,

媳婦睜開惺忪睡眼, 問:“剛才吵吵什麼?又是雞籠, 又是生孩子的?”……

大寶把剛才的事詳細一說, 媳婦頓時睡意全消, 瞪大了眼睛說:“怪了, 是不是抬轎的偷了雞籠?”

“不可能。 ”大寶搖搖頭, “我才閂好院門, 轉身雞籠就不見了, 然後他們才叫的門。 他們若偷, 也只能趁我閂院門的那一眨眼的工夫翻牆而入偷了雞籠, 然後越牆而出再去叫門, 誰有這麼好的身手?再者, 我仔細看了, 轎子裡空空的, 雞籠那麼大藏在哪兒?

“說得也是, 不過這可就怪事了。 ”媳婦又問, “產婦是哪村的?這四個抬轎的在哪兒住?”

“喲, 我沒顧得上問。 ”

媳婦“噌”地坐起:“啊?這些都沒問, 咱媽歲數大了, 深更半夜出點事, 咱們哪兒找去?”

“你還不追著去看看?!”

大寶追出門, 借著月光一看,

遠處的轎子還隱約可見, 他大踏步地向前追去, 可是轎子卻越追越遠, 後來就不見了。 四人抬轎行走居然比空人奔跑還快, 他越發感到不安, 於是拼盡全力追趕, 並大聲呼喊母親。

他連跑帶喊了好一陣, 後來驚動了一個老者, 老者開門問明瞭緣由後, 壓低了嗓門說:“這事有點怪,附近根本沒聽說誰家有什麼產婦,倒是在北面的土丘邊上經常有狐仙出沒,會不會是……”

大雞籠瞬間消失、抬轎人快腿如飛、附近又有狐仙出沒,三者一聯繫,大寶呼的冒出了一身冷汗。

此時,轎子裡的李老太太想的遠沒有兒子兒媳複雜,她只擔心那個產婦,她一邊透過轎窗尋覓燈火,一邊催促抬轎人繼續加快速度。

當夜,月色皎潔,萬籟俱寂,鄉間土道,在灰濛濛的曠野上,尤如一條狹長的條帶,直通無邊的天際,那乘小轎,仿佛暗紅的絨團,不住地向前跳躍著。

李老太太終於發現了遠處的燈火。不多時,就聽見了產婦那撕心裂肺的嚎叫聲,她一聲吆喝:“快!”轎子直逼燈火而去。

轎子終於在一座房前停住,李老太太下轎目不旁視直奔堂屋,再一撩簾就進了套間,甚至都沒看清男主人主人的模樣,只覺得有人不住的作揖。

套間裡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產婦,一個是早些時候請來的接生婆。產婦已憋得滿臉青紫,束手無策的接生婆見來了遠近聞名的李老太太,連忙挪到一旁準備打個下手。

以往,不管什麼樣的難產,只要李老太太一到,必定能夠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今天可是例外,儘管李老太太使出混身身的解數,接生婆也做了配合,但折騰半天就是無濟於是。產婦的臉越發的青紫,嚎叫聲也逐漸變弱,一簾之隔的堂屋裡,無論是男主人和抬轎的,都很緊張,形同泥塑,後來,接生婆到堂屋取東西,他們一下子貼了過去,問:“怎麼樣?”接生婆無奈地搖搖頭,男主人見狀頓時洎如泉湧,抬轎人也個個黯然神傷。

此時遊蕩於郊野的大寶,心裡更是忐忑不安。他跑了半天毫無結果,最後只好向著老者所說的常有孤仙出沒的土丘跑去,如果真是孤仙作怪,他相信自己能夠以正壓邪,保母親平安無事。但他奓著膽子轉了好一陣,就是找不到那座土丘。他懷疑自己走錯了路,於是又回去找老者核對土丘的位置,可是返回原處一看,只是一片空地,根本沒有什麼散居戶,他心裡越發感到發毛。他沒了辦法,最後只剩下了毫無目標地邊走邊喊。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大寶經過半夜的狂奔亂走累得快要精疲力盡的時候,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絲光亮在閃爍,經過一陣快跑,光亮漸漸臨近,他終於看清那是一戶人家,並隱約聽見了嬰兒降生的啼哭聲,他一陣狂喜。

他終於來到了這戶人家,站在堂屋外朝裡一看,只見裡面燈火通明,四個抬轎的正伴著嬰兒的哭聲道著“恭喜”,男主人也咧著大嘴連說:“同喜同喜,大家同喜。”

大寶繼續張望,忽然門簾一動,見母親帶著滿臉的疲憊從套間走了出來,男主人忙過去一連給她磕了三個響頭,這時,跑了半宿的大寶,心中的石頭才算落了地。

李老太太嗔怪道:“你來幹什麼?我給人家接生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男主人一聽,忙把大寶請進屋裡,連道辛苦,並對大寶的孝心讚歎不已。

李老太太把餘下的事情料理了一番,又對產婦囑咐了幾句就要辭去。男主人知道她已非常勞累,也就不再強留,客氣了幾句就叫四個幫忙的朋友出去備轎。上轎前,男主人為表達謝意,取出十吊錢恭恭敬敬地遞了過去。按照李老太太的規距,給人看病、接生都是分文不取,今天怎能破例?她不客氣的拒絕了饋贈,並對男主人說:“你若再提錢,我就不坐你的轎,自己走回去。”

男主人一看沒有通融的餘地,便說:“李奶奶,您看這樣好不好?錢咱就不提了,今年我家的黃豆收成不錯,個大粒圓,我不多送,只給您抓上一把,您帶回去嘗個鮮,也算您收下了我的心意,這樣總可以了吧?”

李老太太點點頭:“行,就依著你。可是有一條,只准抓一把,多了可不行。”

“那當然。”

男主人回屋從麻袋裡抓了一把黃豆,用紅布包好遞了過去。李老太太接過黃豆說:“看得出,你是種地的好把式。”

轎子抬著李老太太又順著原路返回,抬轎人一路奔跑,不一會就又把大寶甩得老遠。

李老太太十分困乏,一上轎就閉上了雙眼,很快就在轎子那節奏均勻的顫動中矇矇矓矓地睡著了。

李老太太一直在睡,待她一覺醒來,發覺轎子早已停住。她睜開雙眼,見周圍一片漆黑,轎子兩側的小窗也居然不見了。她想下轎,於是用手試探著往前一摸,哪還有什麼轎簾,前面是硬幫幫的荊條,再順手一摸,四周圓圓的也是同樣。她大吃一驚,忙喊抬轎人,但沒有人應聲。突然,轎子的頂上閃開了一個圓洞,她向上一望,竟望見了滿天的星斗,接著,又露出了兒媳的臉。

“媽,您不是坐轎走的嗎?”兒媳驚訝地問,“您怎麼坐雞籠回來了?這不是大寶編的雞籠嗎?”

“還不快攙我出去?”

大寶回來了,三個人圍著失而復得的雞籠,議論著當夜所遇的這些奇怪事,覺得不可思議。當李老太太講到男主人贈送黃豆一節時,兒媳問道:“黃豆呢?”

“放在轎子……不,放在雞籠裡了。”李老太太說。

兒媳從雞籠裡取出那個紅布包,用手一掂,說:“這是黃豆嗎?怎麼這樣沉?”

三人進屋,在燈下打開布包一看,這哪是什麼黃豆?分明是一把沉甸甸金光閃閃的金豆!全家人更是驚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一早,大寶按照李老太太的吩咐,去把金豆還給人家,可是他從早跑到天黑也沒找見那戶人家,後來也就作罷。

李老太太家雖然有了黃金,但日子過得還和以前一樣儉樸,大寶依然勤懇務農,媳婦照舊紡線織布,李老太太還是給人看病,接生,並且因有了意外所得,還時常接濟一些窮人。至於那夜所遇的奇事,多少年來,一家人很少向外吐露,所以至今知之者甚少。

《故事完結》 喜歡的點贊評論加關注,謝謝支持,更多民間故事分享給大家

壓低了嗓門說:“這事有點怪,附近根本沒聽說誰家有什麼產婦,倒是在北面的土丘邊上經常有狐仙出沒,會不會是……”

大雞籠瞬間消失、抬轎人快腿如飛、附近又有狐仙出沒,三者一聯繫,大寶呼的冒出了一身冷汗。

此時,轎子裡的李老太太想的遠沒有兒子兒媳複雜,她只擔心那個產婦,她一邊透過轎窗尋覓燈火,一邊催促抬轎人繼續加快速度。

當夜,月色皎潔,萬籟俱寂,鄉間土道,在灰濛濛的曠野上,尤如一條狹長的條帶,直通無邊的天際,那乘小轎,仿佛暗紅的絨團,不住地向前跳躍著。

李老太太終於發現了遠處的燈火。不多時,就聽見了產婦那撕心裂肺的嚎叫聲,她一聲吆喝:“快!”轎子直逼燈火而去。

轎子終於在一座房前停住,李老太太下轎目不旁視直奔堂屋,再一撩簾就進了套間,甚至都沒看清男主人主人的模樣,只覺得有人不住的作揖。

套間裡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產婦,一個是早些時候請來的接生婆。產婦已憋得滿臉青紫,束手無策的接生婆見來了遠近聞名的李老太太,連忙挪到一旁準備打個下手。

以往,不管什麼樣的難產,只要李老太太一到,必定能夠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今天可是例外,儘管李老太太使出混身身的解數,接生婆也做了配合,但折騰半天就是無濟於是。產婦的臉越發的青紫,嚎叫聲也逐漸變弱,一簾之隔的堂屋裡,無論是男主人和抬轎的,都很緊張,形同泥塑,後來,接生婆到堂屋取東西,他們一下子貼了過去,問:“怎麼樣?”接生婆無奈地搖搖頭,男主人見狀頓時洎如泉湧,抬轎人也個個黯然神傷。

此時遊蕩於郊野的大寶,心裡更是忐忑不安。他跑了半天毫無結果,最後只好向著老者所說的常有孤仙出沒的土丘跑去,如果真是孤仙作怪,他相信自己能夠以正壓邪,保母親平安無事。但他奓著膽子轉了好一陣,就是找不到那座土丘。他懷疑自己走錯了路,於是又回去找老者核對土丘的位置,可是返回原處一看,只是一片空地,根本沒有什麼散居戶,他心裡越發感到發毛。他沒了辦法,最後只剩下了毫無目標地邊走邊喊。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大寶經過半夜的狂奔亂走累得快要精疲力盡的時候,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絲光亮在閃爍,經過一陣快跑,光亮漸漸臨近,他終於看清那是一戶人家,並隱約聽見了嬰兒降生的啼哭聲,他一陣狂喜。

他終於來到了這戶人家,站在堂屋外朝裡一看,只見裡面燈火通明,四個抬轎的正伴著嬰兒的哭聲道著“恭喜”,男主人也咧著大嘴連說:“同喜同喜,大家同喜。”

大寶繼續張望,忽然門簾一動,見母親帶著滿臉的疲憊從套間走了出來,男主人忙過去一連給她磕了三個響頭,這時,跑了半宿的大寶,心中的石頭才算落了地。

李老太太嗔怪道:“你來幹什麼?我給人家接生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男主人一聽,忙把大寶請進屋裡,連道辛苦,並對大寶的孝心讚歎不已。

李老太太把餘下的事情料理了一番,又對產婦囑咐了幾句就要辭去。男主人知道她已非常勞累,也就不再強留,客氣了幾句就叫四個幫忙的朋友出去備轎。上轎前,男主人為表達謝意,取出十吊錢恭恭敬敬地遞了過去。按照李老太太的規距,給人看病、接生都是分文不取,今天怎能破例?她不客氣的拒絕了饋贈,並對男主人說:“你若再提錢,我就不坐你的轎,自己走回去。”

男主人一看沒有通融的餘地,便說:“李奶奶,您看這樣好不好?錢咱就不提了,今年我家的黃豆收成不錯,個大粒圓,我不多送,只給您抓上一把,您帶回去嘗個鮮,也算您收下了我的心意,這樣總可以了吧?”

李老太太點點頭:“行,就依著你。可是有一條,只准抓一把,多了可不行。”

“那當然。”

男主人回屋從麻袋裡抓了一把黃豆,用紅布包好遞了過去。李老太太接過黃豆說:“看得出,你是種地的好把式。”

轎子抬著李老太太又順著原路返回,抬轎人一路奔跑,不一會就又把大寶甩得老遠。

李老太太十分困乏,一上轎就閉上了雙眼,很快就在轎子那節奏均勻的顫動中矇矇矓矓地睡著了。

李老太太一直在睡,待她一覺醒來,發覺轎子早已停住。她睜開雙眼,見周圍一片漆黑,轎子兩側的小窗也居然不見了。她想下轎,於是用手試探著往前一摸,哪還有什麼轎簾,前面是硬幫幫的荊條,再順手一摸,四周圓圓的也是同樣。她大吃一驚,忙喊抬轎人,但沒有人應聲。突然,轎子的頂上閃開了一個圓洞,她向上一望,竟望見了滿天的星斗,接著,又露出了兒媳的臉。

“媽,您不是坐轎走的嗎?”兒媳驚訝地問,“您怎麼坐雞籠回來了?這不是大寶編的雞籠嗎?”

“還不快攙我出去?”

大寶回來了,三個人圍著失而復得的雞籠,議論著當夜所遇的這些奇怪事,覺得不可思議。當李老太太講到男主人贈送黃豆一節時,兒媳問道:“黃豆呢?”

“放在轎子……不,放在雞籠裡了。”李老太太說。

兒媳從雞籠裡取出那個紅布包,用手一掂,說:“這是黃豆嗎?怎麼這樣沉?”

三人進屋,在燈下打開布包一看,這哪是什麼黃豆?分明是一把沉甸甸金光閃閃的金豆!全家人更是驚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一早,大寶按照李老太太的吩咐,去把金豆還給人家,可是他從早跑到天黑也沒找見那戶人家,後來也就作罷。

李老太太家雖然有了黃金,但日子過得還和以前一樣儉樸,大寶依然勤懇務農,媳婦照舊紡線織布,李老太太還是給人看病,接生,並且因有了意外所得,還時常接濟一些窮人。至於那夜所遇的奇事,多少年來,一家人很少向外吐露,所以至今知之者甚少。

《故事完結》 喜歡的點贊評論加關注,謝謝支持,更多民間故事分享給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