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劉天放:“全方位”看待客運列車全面禁煙如何?

作者:劉天放

昨日上午, 引發廣泛關注的公共場所“無煙訴訟第一案”, 在北京鐵路運輸法院開庭審理。 小李一方認為, 列車禁煙是大勢所趨, 吸煙者即便是在火車車廂連接處吸煙, 二手煙也會對非煙民的乘客造成影響;而鐵路方面則表示, 在普速列車、長途慢車等“綠皮車”設吸煙區, 是對煙民乘客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12月28日《新京報》)

無論“無煙訴訟第一案”最終是否能獲得法院的支持, 都將具有警示意義, 至少能讓“吸煙有害”更深入人心。 女大學生小李依據自身的經歷, 站出來承擔公益訴訟, 應該說這樣的年輕人具有強烈的“公民意識”。

發現有可能損害公眾利益的是行為, 小李選擇站出來發聲並訴諸於法律, 這值得稱道。

《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 旅客在高鐵動車列車組上吸煙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 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個人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導致列車火災等嚴重後果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去年8月15日, 鐵路部門發佈了升級版的“動車吸煙處罰規定”, 全路客票系統對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罰的旅客可暫停發售動車組車票。

於是小李們質疑:既然高鐵動車禁煙, 為何普通列車不全禁?

鐵路部門回應, 高鐵列車全封閉車體、高速運行, 且車內設有數量眾多感測器, 有煙即會引發車輛緊急降速或停車。

普速列車非全封閉, 且車廂內同樣禁煙, 只允許在吸煙區吸煙。 也像本次的被告哈爾濱鐵路局解釋的, 侵權要有具體的侵害後果, 小李目前無法舉證證明有任何具體的侵害結果發生。 另外從我國的國情來看, 在高鐵動車等行程較短的列車上, 目前已經實現了全程禁煙, 但是, 在普速列車上設立吸煙室, 既符合規定, 又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小李在普通列車車廂內聞到煙味, 可以從車廂的設計、管理、自律等方面找原因。 目前我國的列車車廂早已升級換代, 遠非過去那種到處“漏風”的車廂, 而多是空調車廂, 封閉較好, 一節車廂僅有一兩處車窗可打開, 但車廂的連接處卻沒與完全封閉。

如果吸煙旅客在此吸煙, 一般不會把“二手煙”帶到車廂內。 遺憾的是, 列車連接處與通往車廂的門總是開著, 來往的旅客大都沒有養成隨手關門的習慣, 這就使煙霧蔓延到車廂內, 且列車員工作繁忙, 無法總是代為關門, 因此, 造成不吸煙乘客被動吸煙, 並非“有意”。 如果每個人都能盡到責任, 吸“二手煙”本可以避免。

普通列車一般要運行20到30個小時, 覆蓋多個省市, 在車廂連接處設吸煙區是人性化體現。 如果禁止, 激進煙民有可能跑到車廂裡吸煙, 而普通列車並沒有煙霧報警系統, 那就更危險。 目前看, 在普通列車上全面禁煙, 無論從列車設計, 乘客自覺, 還是管理難度及成本等, 都無法達到要求。 而小李們被動吸“二手煙”, 主要是因為大家都沒有各盡其責。

全面禁煙是大勢所趨, 但普通列車設吸煙區, 可視為尊重部分乘客習慣的人性化處理。 只要吸煙者不危害他人, 那就是其正當權利, 不容任何人侵犯, 但如果侵害了他人權利, 就該從設定規則的管理和設計漏洞中找原因。 普通列車的車廂連接處設吸煙區, 看似在以全方位、多角度試圖從吸煙者與不吸煙者之間找到平衡, 即把人性化和健康都考慮在內。

從目前看, 雖然全面禁煙不可阻擋, 但還需要過渡期, 對於普通列車全面禁煙, 恐怕尚待時日;搞“一刀切”顯得操之過急, 可能適得其反。 從尊重每個公民利益的角度出發, 全方位看待普通列車全面禁煙, 培養規則意識, 等到條件成熟時再考慮如何?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