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中國,為什麼很難有活著的英雄?

昨天看到一篇奇文, 標題叫“想對鄒市明說:新長征路上不需要霍元甲。 ”

鄒市明在WBO拳王金腰帶衛冕戰中被日本選手木村翔擊敗, 本來只是個體育事件, 但這篇文章的味道讀著不太對。

刀哥隨便摘幾段:

“他(鄒市明)依舊在操弄民族主義敘事。 這或許是因為他真的有一片赤膽忠心, 但也有可能出於商業利益的目的。 ”

“適當利用民族主義情緒的確有助於拳擊的推廣, 但如果對此上癮了, 不僅‘愚己”也‘愚民’”。

“在積貧積弱的舊時中國, 霍元甲的出現就是一場民族主義的及時雨, 讓列強鐵蹄下的中國人贏得了一絲尊嚴。 ”

“可時至今日, 中國也是大國了, 一個大國如果贏得尊嚴和尊重, 靠的不是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制度、氣度和文明, 而是‘霍元甲’, 以及狹隘民族主義的盲目樹敵和自我悲情, 那就太可悲了。 ”

瞧瞧, 霍元甲嘔心瀝血替“你國”拼到的“一絲尊嚴”, 在這些人那裡已經不值錢了。

在他們眼裡, 霍、鄒們不但出發點大有可疑(利用民族主義), 手段也不夠斯文(盲目樹敵、自我悲情), 真丟了他們的臉, 這些人要下手“狡兔死、走狗烹”了。

刀哥真替鄒市明不值。

沒天分的冠軍

如果, 鄒市明的故事在2008年8月24日戛然而止, 他能被當做一個英雄記住嗎?

彼時, 他已經獲得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拳擊48KG銅牌與2007世界拳擊錦標賽48KG冠軍。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新獲得的這面金牌, 讓鄒市明實現了中國人在奧運會拳擊賽場上零的突破。

按照他本人的計畫, 是準備趁著自己27歲的黃金年齡, 實現自己小時候在黑白電視機前確認的夢想, 轉戰職業賽場。

但就在奧運慶功宴上, 領導對他說, 市明啊, 再打一屆吧, 中國拳擊隊還需要你, 我們不希望中國拳擊隊在自己家門口奪一塊金牌之後就曇花一現了。

鄒市明哽咽了, 把一個業餘拳手風格轉變最好的時間留給了下一個奧運週期, 在倫敦實現衛冕。

很多人分析, 這四年的“錯過”是鄒市明在職業賽場發揮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鄒這樣的身體條件和技術特點。

小時候的鄒是塊學拳擊的廢料, 老話講, 祖師爺不賞飯吃的。

鄒在遵義體校時的教練梁鋒說過, 從事拳擊教育20年來, 他遇上的好苗子有很多, 完全能勝過鄒市明的苗子不下10人。

一般情況下, 從事拳擊的運動員指距一定要寬於身高。 然而15歲時的鄒市明身高1.68m, 指距卻只有1.62m。 這是從事拳擊的致命弱點, 有此弱點的人一般不作選拔和培養物件。

這種條件, 遵義體校拳擊班本來是把鄒市明列進淘汰“黑名單”裡的。

不過, 在體校複試那天, 鄒居然也恬著臉與通過初試的25名學生一塊去了, 在梁鋒念完名單後, 鄒主動舉手問, “老師, 怎麼沒有我的名字呢?”

梁峰實在不忍打擊這孩子的積極性, 破例讓他參加了複試。

老天不賞飯, 但鄒市明自己能找飯。

2000年, 鄒市明剛剛入選國家隊, 有一次隊裡安排折返跑訓練, 20米的距離, 規定往返20次, 也就是20圈。

國家隊運動員起碼有五六十個, 一窩蜂在那裡跑, 教練根本數不清楚圈數, 頂多算個大概的運動量。 那天鄒市明另外有事情,來晚了,等隊員們跑了差不多才加入了隊伍。因為教練特別喜歡他,暗地裡給他算了圈數。

等鄒跑到18圈的時候,其他運動員已經基本都撤了。教練耍了一個心眼,在這個時候召集大家集合回家,沒想到鄒特別認真地跑過來說,“指導,我還有兩圈,我一定要跑掉的”。

那會兒,鄒是備戰悉尼奧運會的全國冠軍的陪練。

最初,鄒總是被打成鼻樑骨折,但他漸漸發現冠軍拳法中的漏洞與特點。在2000年全國錦標賽上,鄒在第一場就碰上並擊敗了冠軍,逆襲了人生。

2002年,彼時鄒已經拿到全運會銅牌。回老家過春節時候,大年初一打電話給梁峰當陪練。兩人到遵義醫學院,見訓練場被鎖就翻欄入內,結果被守門人發現趕了出來。鄒還不死心,就在後山露天開練。

所以梁峰後來說,雖然天分比鄒高的人不少,他們都比不上鄒市明的刻苦,所以停滯不前,直至隱退沒落。

這些人天分高,腦子活,不願意多琢磨那幾下,不願意多跑那兩圈。

鄒市明的幸運在於,他個人從低起點向上的個人奮鬥史,與中國現代奧運拳擊運動的發展史聯繫在一起。

由於對拳擊運動的錯誤理解,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國家奧運計畫的實施,拳擊專案才真正開展起來。

相比美國、古巴甚至日本,中國的拳擊發展都大大滯後,在國際拳壇沒有話語權。

鄒回憶他第一次參加世界錦標賽時,其他國家選手沒有人搭理中國隊。有一次鄒在電梯裡主動找一個古巴隊員打招呼。那人跟他說,我是我們隊裡最弱的,你是你們隊裡最強的,我明天就要打你。

不要綁架民族主義的口號,大家都能喊的。但我們拿著手機刷屏的絕大部分人,有幾個受過國外拳手的冷眼,有幾個帶著拳套在國際賽場上迎過對手的眼睛?

而鄒擊敗了一個個對手,他的榮譽史,幾乎與中國現代奧運拳擊運動的發展史並列。

在忍受傷痛、壓力、血汗,也許永遠放棄自己曾經的夢想去再戰四年,去面對賽場上的對手和不確定的未來的時候,沒有點精神是不行的。

這就很不容易了。

不能活的英雄

如果,鄒市明的故事在2008年8月24日戛然而止,這或許是一個從靖兒到郭大俠的奮鬥史。

然而,不是每個郭大俠都能成為郭巨俠,君不見,《神雕俠侶》裡的郭靖,除了正義凜然外,少了點人味麼?

大俠的身份,家國的責任,武林的期待,容不得他有人味。

他是就義在了襄陽。但如果他在城破之時遁去,或者被赴後沒有成仁呢?

美國人約翰·麥凱恩在越戰六年中沒有上戰場廝殺,而是待在戰俘營裡。

戰爭結束後回國的他受到禮遇,被授予勳章,奉為英雄。

而我們自己的英雄,“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蔣慶泉,在被俘後遣返回國後,只能抱著一顆內疚、自責的心活了大半個世紀。

所以魯迅說,中國缺少失敗的英雄。

所以馬雲恨恨地說,中國文化是很難有活著的英雄。我們對英雄求全,他必須是樣樣都好,活著的人是沒有辦法樣樣都好,活著的人是肯定經不起考驗的。所以你死了就可以是英雄。

然而死了的英雄就安生了?你不見邱少雲成“烤肉”,不見雷鋒老“拍照”?

在中國做英雄,怎麼這麼難。

在中國人的情感投射裡,英雄是陰柔型的,他們往往忍辱負重、艱苦奮鬥、低調謹慎、捨生取義。

在中國人這裡,英雄是神聖化了的普通人。我們把對自己獨立人格個性彰顯的期待,轉移到一個世俗中的英雄身上,以實現自我對日常生活的精神超越。

所以,英雄不能有煙火氣,英雄不能顧自己。

因為英雄聚焦了眾多的期待,好像也就佔有了更多的資源,背負了實現期待的宿命。眾生可以忘掉英雄,英雄不可以忘掉眾生。

同時,有的人還有種特別討人厭的劣根性——不願意淪為英雄的附庸。你看“霍元甲”一文的作者和知乎上的一些回答者,他們的意思,好像早看出來鄒市明不入流。中國可以沒有鄒市明,但不可以沒有他們這樣的世界拳王級理論家,少了他們,誰去啟發中國人的民智?

刀哥建議他們,多思自己長短,少論他人是非。

給他們留一份寬容

說回鄒市明這裡,體育明星在短時間綻放之後如何落地,一直是體育體制轉型中的問題。

他們中很多人在年少、年輕時期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訓練當中,人生的後勁不足,很多人在奪冠後就被人遺忘了,默默沉入黑夜。

像鄒市明這樣,在生涯晚期走向職業化甚至娛樂化,作為一種探索,很可能會面臨失敗。

拳擊臺上沒有永遠的贏家,人生同樣。

但他曾經付出過,我們也真實的為此感動。即使不再為他的下半場歡呼,難道不該為他保留一份寬容麼?

那天鄒市明另外有事情,來晚了,等隊員們跑了差不多才加入了隊伍。因為教練特別喜歡他,暗地裡給他算了圈數。

等鄒跑到18圈的時候,其他運動員已經基本都撤了。教練耍了一個心眼,在這個時候召集大家集合回家,沒想到鄒特別認真地跑過來說,“指導,我還有兩圈,我一定要跑掉的”。

那會兒,鄒是備戰悉尼奧運會的全國冠軍的陪練。

最初,鄒總是被打成鼻樑骨折,但他漸漸發現冠軍拳法中的漏洞與特點。在2000年全國錦標賽上,鄒在第一場就碰上並擊敗了冠軍,逆襲了人生。

2002年,彼時鄒已經拿到全運會銅牌。回老家過春節時候,大年初一打電話給梁峰當陪練。兩人到遵義醫學院,見訓練場被鎖就翻欄入內,結果被守門人發現趕了出來。鄒還不死心,就在後山露天開練。

所以梁峰後來說,雖然天分比鄒高的人不少,他們都比不上鄒市明的刻苦,所以停滯不前,直至隱退沒落。

這些人天分高,腦子活,不願意多琢磨那幾下,不願意多跑那兩圈。

鄒市明的幸運在於,他個人從低起點向上的個人奮鬥史,與中國現代奧運拳擊運動的發展史聯繫在一起。

由於對拳擊運動的錯誤理解,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國家奧運計畫的實施,拳擊專案才真正開展起來。

相比美國、古巴甚至日本,中國的拳擊發展都大大滯後,在國際拳壇沒有話語權。

鄒回憶他第一次參加世界錦標賽時,其他國家選手沒有人搭理中國隊。有一次鄒在電梯裡主動找一個古巴隊員打招呼。那人跟他說,我是我們隊裡最弱的,你是你們隊裡最強的,我明天就要打你。

不要綁架民族主義的口號,大家都能喊的。但我們拿著手機刷屏的絕大部分人,有幾個受過國外拳手的冷眼,有幾個帶著拳套在國際賽場上迎過對手的眼睛?

而鄒擊敗了一個個對手,他的榮譽史,幾乎與中國現代奧運拳擊運動的發展史並列。

在忍受傷痛、壓力、血汗,也許永遠放棄自己曾經的夢想去再戰四年,去面對賽場上的對手和不確定的未來的時候,沒有點精神是不行的。

這就很不容易了。

不能活的英雄

如果,鄒市明的故事在2008年8月24日戛然而止,這或許是一個從靖兒到郭大俠的奮鬥史。

然而,不是每個郭大俠都能成為郭巨俠,君不見,《神雕俠侶》裡的郭靖,除了正義凜然外,少了點人味麼?

大俠的身份,家國的責任,武林的期待,容不得他有人味。

他是就義在了襄陽。但如果他在城破之時遁去,或者被赴後沒有成仁呢?

美國人約翰·麥凱恩在越戰六年中沒有上戰場廝殺,而是待在戰俘營裡。

戰爭結束後回國的他受到禮遇,被授予勳章,奉為英雄。

而我們自己的英雄,“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蔣慶泉,在被俘後遣返回國後,只能抱著一顆內疚、自責的心活了大半個世紀。

所以魯迅說,中國缺少失敗的英雄。

所以馬雲恨恨地說,中國文化是很難有活著的英雄。我們對英雄求全,他必須是樣樣都好,活著的人是沒有辦法樣樣都好,活著的人是肯定經不起考驗的。所以你死了就可以是英雄。

然而死了的英雄就安生了?你不見邱少雲成“烤肉”,不見雷鋒老“拍照”?

在中國做英雄,怎麼這麼難。

在中國人的情感投射裡,英雄是陰柔型的,他們往往忍辱負重、艱苦奮鬥、低調謹慎、捨生取義。

在中國人這裡,英雄是神聖化了的普通人。我們把對自己獨立人格個性彰顯的期待,轉移到一個世俗中的英雄身上,以實現自我對日常生活的精神超越。

所以,英雄不能有煙火氣,英雄不能顧自己。

因為英雄聚焦了眾多的期待,好像也就佔有了更多的資源,背負了實現期待的宿命。眾生可以忘掉英雄,英雄不可以忘掉眾生。

同時,有的人還有種特別討人厭的劣根性——不願意淪為英雄的附庸。你看“霍元甲”一文的作者和知乎上的一些回答者,他們的意思,好像早看出來鄒市明不入流。中國可以沒有鄒市明,但不可以沒有他們這樣的世界拳王級理論家,少了他們,誰去啟發中國人的民智?

刀哥建議他們,多思自己長短,少論他人是非。

給他們留一份寬容

說回鄒市明這裡,體育明星在短時間綻放之後如何落地,一直是體育體制轉型中的問題。

他們中很多人在年少、年輕時期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訓練當中,人生的後勁不足,很多人在奪冠後就被人遺忘了,默默沉入黑夜。

像鄒市明這樣,在生涯晚期走向職業化甚至娛樂化,作為一種探索,很可能會面臨失敗。

拳擊臺上沒有永遠的贏家,人生同樣。

但他曾經付出過,我們也真實的為此感動。即使不再為他的下半場歡呼,難道不該為他保留一份寬容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