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錢幣丨錢幣中的“皇上皇”,有此一枚錢幣,今年買房不是夢!

大清銀幣是由清政府統一管理的清戶部天津造幣總廠生產,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計畫發行, 但真正的造幣時間為宣統三年(1911), 大清銀幣重七千二分, 純銀含量高達95%97%, 正面刻有漢滿雙文大清銀幣和宣統三年字樣。 清光緒末年, 清政府為整治各地分散鑄幣。 由於當時國內辛亥革命轟轟烈烈的進行著, 滿清政府時局飄搖, 國庫空虛, 根本無力去全面回收替換當時發行流通了很久的光緒元寶的銀幣、銅幣, 只能匆匆的設計鍛造了一批為數不多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和少量的大清銅幣宣統三年。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

隨後的滿清政府退位, 在這很短的時間內宣統年號的錢幣發行量就很少了, 一直至今過百年的時間裡, 各種原因造成的損壞、流失等等, 造成了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宣統三年大清銅幣的存世量不高, 對於收藏和投資者來說, 一枚品相上乘, 質地優良的宣統銀元、銅幣是很彌足珍貴的且價值不菲。

大清銀幣庫平一兩戊申“短須龍”銀幣

這種幣制以黃金定價格標準, 但清朝當時實際流通的是銀元, 銀元按黃金價值流通, 是黃金的價值。 在金本位制尚無實行條件時, 當時普遍主張先實行銀本位制, 在此前提下, 又產生了貨幣單位的“兩元之爭”。 有人主張銀元重一兩, 有人主張重七錢二分, 即以元為單位。

清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短須龍)

如今市場上又興起了收藏大清銀幣, 這其中關注度比較大的就是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行情。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是清末幣制改革的產物,其設計新穎, 製作精良, 是錢幣愛好者的珍藏品。 據瞭解,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有不同版式, 其中大清銀幣長須龍、大清銀幣短須龍、大清銀幣大尾龍比較稀少, 也是最具收藏與投資價值的。

大清銀幣短須龍錯版幣一枚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 是清末幣制改革的產物, 版別多式, 設計新穎, 製作精良, 曆為錢幣愛好者的珍藏品。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有不同版式, 其中長須龍、短須龍、大尾龍比較稀少。

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爪並能興風作雨的神異動物。 千百年來,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受到億萬龍的傳人頂禮膜拜。 龍的藝術形象, 成為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 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

在作為財富象徵的錢幣上尋覓到龍的蹤跡, 這是藏家們喜愛大清銀幣的原因之一。

大清錢幣是大眾收藏品, 收藏者有一定數量, 前期國內各區域都有實力型買家介入板塊,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場供貨量, 導致其價格快速走高。 同時, 銀幣的價值也在同步上升。 從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 預計後期它的價格還將繼續上漲。 這些珍稀的錢幣記載了我國一段的歷史, 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收藏價值。

大清銀幣短須龍, 直徑40毫米, 厚2.1毫米, 重26.9克。 該幣正面珠圈內為“大清銀幣”四字, 珠圈外緣上下分別為滿、漢文“宣統三年”字樣, 兩邊分列長枝菊花紋飾。 背面中心為“壹圓”計值, 週邊蟠龍環繞, 龍頭居上, 高鼻突眼,兩根短須自然下垂,龍尾在右,下方為英文“壹圓”,直齒邊。

大清銀幣大尾龍,直徑40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齒邊。該幣正面上下緣為滿、漢文“宣統三年”字樣,珠圈內漢字“大清銀幣”四字,兩邊分列長枝菊花紋飾。背面中間為漢字“壹圓”二字,下緣是英文“壹圓”,蟠龍沿邊緣自左向右騰雲而起,龍頭居上,大尾十二須向上,龍珠在“圓”字下方,龍眼凹突,鼻樑俏上。

大清銀幣曲須龍大字版,直徑39.1毫米,厚2.1毫米,重26.9克,直齒邊。該幣正面珠圈內為“大清銀幣”四個漢字,字體粗大,珠圈外上下緣分別為滿、漢文“宣統三年”四字,銀字下方有“卐”字戳,兩旁分列長枝菊花紋飾。背面“壹圓”二字居中,週邊是一曲須龍自上至右向左再向右環繞一圈,龍尾在右,下端是英文“壹圓”。

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

這種幣制以黃金定價格標準,但國內實際流通的是銀元,銀元按黃金價值流通,是黃金的價值符號。在金本位制尚無實行條件時,當時普遍主張先實行銀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產生了貨幣單位的“兩元之爭”。有人主張銀元重一兩,有人主張重七錢二分,即以元為單位。

大清銀幣短須龍

個人一直覺得“反龍”在美感和珍稀度上,均佔有一定優勢,設計上絲毫不遜色“曲須龍”及“大尾龍”,也有一定的數量來確保“群眾基礎”,但或許相比之下,“反龍”的存量確實要比“長須龍”大,使得價值被弱化,而且存量實際也不算太大,又有些“曲高和寡”,最終高不成低不就。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爪並能興風作雨的神異動物。千百年來,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受到億萬龍的傳人頂禮膜拜。龍的藝術形象,成為我國傳統裝飾的主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修建、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為財富象徵的錢幣上也可以尋覓到龍的蹤跡。

龍的藝術形象,成為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為財富象徵的錢幣上也可以尋覓到龍的蹤跡。

大清銀幣曲須龍市場行情如何? (多選) 0人 0% 高 0人 0% 低 0人 0% 隨市場行情走 投票

高鼻突眼,兩根短須自然下垂,龍尾在右,下方為英文“壹圓”,直齒邊。

大清銀幣大尾龍,直徑40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齒邊。該幣正面上下緣為滿、漢文“宣統三年”字樣,珠圈內漢字“大清銀幣”四字,兩邊分列長枝菊花紋飾。背面中間為漢字“壹圓”二字,下緣是英文“壹圓”,蟠龍沿邊緣自左向右騰雲而起,龍頭居上,大尾十二須向上,龍珠在“圓”字下方,龍眼凹突,鼻樑俏上。

大清銀幣曲須龍大字版,直徑39.1毫米,厚2.1毫米,重26.9克,直齒邊。該幣正面珠圈內為“大清銀幣”四個漢字,字體粗大,珠圈外上下緣分別為滿、漢文“宣統三年”四字,銀字下方有“卐”字戳,兩旁分列長枝菊花紋飾。背面“壹圓”二字居中,週邊是一曲須龍自上至右向左再向右環繞一圈,龍尾在右,下端是英文“壹圓”。

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

這種幣制以黃金定價格標準,但國內實際流通的是銀元,銀元按黃金價值流通,是黃金的價值符號。在金本位制尚無實行條件時,當時普遍主張先實行銀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產生了貨幣單位的“兩元之爭”。有人主張銀元重一兩,有人主張重七錢二分,即以元為單位。

大清銀幣短須龍

個人一直覺得“反龍”在美感和珍稀度上,均佔有一定優勢,設計上絲毫不遜色“曲須龍”及“大尾龍”,也有一定的數量來確保“群眾基礎”,但或許相比之下,“反龍”的存量確實要比“長須龍”大,使得價值被弱化,而且存量實際也不算太大,又有些“曲高和寡”,最終高不成低不就。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爪並能興風作雨的神異動物。千百年來,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受到億萬龍的傳人頂禮膜拜。龍的藝術形象,成為我國傳統裝飾的主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修建、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為財富象徵的錢幣上也可以尋覓到龍的蹤跡。

龍的藝術形象,成為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為財富象徵的錢幣上也可以尋覓到龍的蹤跡。

大清銀幣曲須龍市場行情如何? (多選) 0人 0% 高 0人 0% 低 0人 0% 隨市場行情走 投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