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需要有生命力的課堂(摘錄)

作為一線教師, 通過多次隨堂聽課很有感觸:一節課下來, 師生都很累, 學生學的累, 老師教的累。 原因是什麼呢, 老師覺得應教的內容沒教會學生, 學生認為該學的東西沒有學會, 換句話說就是教學目標沒有完成, 完成的只是教學任務。

我的分析, 老師們感覺上課累的根本原因就是目標意識太強, 功利思想太重, 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 壓的老師喘不過氣來。 當我們打開這一心結, 淡化目標, 放下包袱, 輕裝上陣的時候, 我們的課堂就輕鬆多了, 就會煥發出無窮的生機與活力, 在我們的課堂上, 有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那就是如何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孫明霞是山東泰安市泰山學院附屬中學

站在教師的角度探索生命化的課堂, 我以為, 一方面需要教師用生命去備課(精心做好上課的各種準備, 包括教學內容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 教學資料的豐富、教學實驗或實踐等);另一方面需要用生命去教學,

也就是“生命在場”;協力廠商面是用心關注、呵護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

一、用生命備課

既然我們走上了教師的崗位, 既然我們和教育結緣, 教育就成了我們生命中舉足輕重的要素, 那麼, 用生命備課也就理應是一種備課的常態了。 我想, 一個一生都在用心備課的老師, 他(她)的生命始終是鮮活的、靈動的, 始終處於生長的狀態;他(她)可以不斷吸納優秀的思想豐富自己的思想, 可以不斷借鑒他人的實踐經驗豐富自己的課堂;他(她)可以不斷清空自己的大腦, 隨時都在吸收, 也隨時都在重新開始。 於是, 他(她)自身的思想因積累而不斷豐富, 思維愈加深刻,

底蘊也越來越深厚, 雖然我們一生或許都達不到教育專家那樣的高度, 但我們可以不斷超越自己, 用心對待每一堂課。

知識是經驗的固化, 但教學不能只給學生固化的經驗, 而是要將知識還原到生活中,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在參與中學習。 那麼, 老師的備課必然會將知識與生活連接起來, 尤其是與學生的生活連接起來, 於是, 知識就復活了。 能夠將知識還原到生活中, 給學生鮮活的知識, 讓學生感到知識並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符號, 而是來自於生活又能服務於生活, 這應是生命化課堂的具體體現。

當我們將教育置於生命中用心備課時, 才會發現, 原來處處都是教學資源。 把課本看一遍甚至把課本背熟去上課, 教學資源只是課本,

課本是唯一的教學資源, 於是, 沒有了課本的時候, 老師就不知該怎麼上課、上什麼內容。 多少年來, 老師們習慣了一切圍繞著教材教, 考試也是圍繞著教材考, 考試的答案也必須是教材上的一二三, 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 視教材為聖旨, 哪裡還有課程意識?

但真的用心備課, 會發現社會、家庭、環境等處處都是教學的資源。 只要用心, 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 家長、學生、教師本身, 更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只要用心, 就會找到, 甚至還能主動發現、尋找。

無論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還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都說明生活中處處都是教學資源, 也說明所有知識來自於生活, 又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還能服務於生活,

這是不是也是生命化課堂的具體體現?

二、生命在場

從空間上來說, 教室是課堂, 校園也是課堂, 家庭、社會、大自然都是課堂, 因為學生的學習不只發生在教室裡, 也發生在教室之外的其他地方。 但站在教育大背景下來看課堂, 它就不僅僅是一個場所, 更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空間的過程,是生命相互潤澤的過程。而這一切,只有生命在場才能發生。

生命在場,一方面應該是老師的生命在場,不是機械的完成知識的傳輸任務,而是用心授課,讓生命完全投入課堂中和學生進行交流碰撞。包括老師對知識的敬畏和遇見新知識的那份驚喜,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未知世界的渴求與期盼,都始終洋溢在老師的臉上,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打動學生,由此激發學生對知識產生嚮往的熱情。另一方面是學生的生命在場,不是簡單的接受知識、完成作業,不是簡單的會做題考高分,而是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和老師對話和同學交流,讓潛能得到發展。這種“在場”,可以使學生願意主動將學習延伸到家庭、社會中去,主動求知探索,發現更多的知識,增長能力,讓天賦得到最大發揮。由此可見,課堂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一個動態的生命場,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豐富的過程,是一個生命不斷成長的過程,它需要師生的生命在場,而老師在其中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營造好這個動態的生命場,並由教師的生命在場引發、促動學生的生命在場,這必然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的內在本質特徵,也就能理解孩子,在此基礎上的關注和呵護才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和引領作用,才會有對兒童的善意與憐憫、同情與接納。反過來,這份尊重,又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兒童的心靈,由此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也關愛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這樣,老師的生命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尊重了,體現了生命的相互尊重。所以,用“尊重生命”來闡釋我所追求的生命化課堂中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係或許更恰當。

在課堂中,生命間彼此的關係,主動權更多是在教師手中,孩子畢竟是未成年,缺乏對事物的認知和辨別能力,沒有正確處理人際交往的能力,就需要教師的引領説明和示範,所以,我著重從教師的角度來言說教學中對生命的尊重。

比如,我會儘量挖掘學生的優點加以表揚,而不是只盯著缺點不放,因為不斷發現缺點,學生的缺點會越來越多,進而會變得更加自卑;但當我們不斷發現學生的優點並表示出由衷的欣賞時,會讓學生找到自信,進而發現並發展自己的潛能,讓自己愈加優秀。因為肯定和鼓勵,再加上指導,學生的筆記越來越精彩,這是我以前做夢也不會想到的。

而面對著那一個個有著獨特個性和特長的學生,我們需要呵護他們的求知熱情,也要激發培養興趣愛好。比如,有的同學喜歡動手操作,那就鼓勵他大膽實踐,自己去探索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於是,才有了像姜琦、邢依琳等這樣優秀、素質全面的學生;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漫畫,那就允許他用漫畫表達自己對學習的理解;有的學生喜歡提問題,那就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表達自己的思考與見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即便以前不瞭解這個學科或者壓根不喜歡,或許會因為你的教學而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成為他(她)一生的追求。

尊重學生,尊重有獨特個性的學生,也在日常的課堂中尊重每個學生。比如,提問學生之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是不是直視學生的眼睛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並予以鼓勵?在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能不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學生願意接受你的批評並自覺改正?在遇到個別學生身體不適或精神不佳甚至上課期間需要“方便”的時候,能不能給學生關心並提供方便?

總之,創造有生命力的課堂才是回歸教育的本真,還原教育本來的面目----教書育人!

更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空間的過程,是生命相互潤澤的過程。而這一切,只有生命在場才能發生。

生命在場,一方面應該是老師的生命在場,不是機械的完成知識的傳輸任務,而是用心授課,讓生命完全投入課堂中和學生進行交流碰撞。包括老師對知識的敬畏和遇見新知識的那份驚喜,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未知世界的渴求與期盼,都始終洋溢在老師的臉上,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打動學生,由此激發學生對知識產生嚮往的熱情。另一方面是學生的生命在場,不是簡單的接受知識、完成作業,不是簡單的會做題考高分,而是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和老師對話和同學交流,讓潛能得到發展。這種“在場”,可以使學生願意主動將學習延伸到家庭、社會中去,主動求知探索,發現更多的知識,增長能力,讓天賦得到最大發揮。由此可見,課堂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一個動態的生命場,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豐富的過程,是一個生命不斷成長的過程,它需要師生的生命在場,而老師在其中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營造好這個動態的生命場,並由教師的生命在場引發、促動學生的生命在場,這必然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的內在本質特徵,也就能理解孩子,在此基礎上的關注和呵護才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和引領作用,才會有對兒童的善意與憐憫、同情與接納。反過來,這份尊重,又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兒童的心靈,由此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也關愛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這樣,老師的生命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尊重了,體現了生命的相互尊重。所以,用“尊重生命”來闡釋我所追求的生命化課堂中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係或許更恰當。

在課堂中,生命間彼此的關係,主動權更多是在教師手中,孩子畢竟是未成年,缺乏對事物的認知和辨別能力,沒有正確處理人際交往的能力,就需要教師的引領説明和示範,所以,我著重從教師的角度來言說教學中對生命的尊重。

比如,我會儘量挖掘學生的優點加以表揚,而不是只盯著缺點不放,因為不斷發現缺點,學生的缺點會越來越多,進而會變得更加自卑;但當我們不斷發現學生的優點並表示出由衷的欣賞時,會讓學生找到自信,進而發現並發展自己的潛能,讓自己愈加優秀。因為肯定和鼓勵,再加上指導,學生的筆記越來越精彩,這是我以前做夢也不會想到的。

而面對著那一個個有著獨特個性和特長的學生,我們需要呵護他們的求知熱情,也要激發培養興趣愛好。比如,有的同學喜歡動手操作,那就鼓勵他大膽實踐,自己去探索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於是,才有了像姜琦、邢依琳等這樣優秀、素質全面的學生;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漫畫,那就允許他用漫畫表達自己對學習的理解;有的學生喜歡提問題,那就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表達自己的思考與見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即便以前不瞭解這個學科或者壓根不喜歡,或許會因為你的教學而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成為他(她)一生的追求。

尊重學生,尊重有獨特個性的學生,也在日常的課堂中尊重每個學生。比如,提問學生之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是不是直視學生的眼睛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並予以鼓勵?在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能不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學生願意接受你的批評並自覺改正?在遇到個別學生身體不適或精神不佳甚至上課期間需要“方便”的時候,能不能給學生關心並提供方便?

總之,創造有生命力的課堂才是回歸教育的本真,還原教育本來的面目----教書育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