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七項措施 提升餐飲業品質安全水準

12月27日, 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 省食藥監局副局長魏茂義介紹了我省餐飲業基本情況以及推進餐飲業品質水準提升的主要措施,

並回答記者提問。

我省現有餐飲服務提供者105236家, 其中餐飲服務經營者96487家, 單位食堂8749家, 以上資料不含無證小餐飲和居民樓內的小飯桌。 總的看, 我省餐飲產業有以下幾個特點:

我省餐營業

特點

1

產業整體水準不高

在餐飲服務經營者中, 大型餐飲22605家,

中型餐飲7377家, 小型餐飲63910家, 其他2595家, 中小型餐飲單位占77%, “小、散、亂”特徵比較明顯, 小作坊、小餐飲和小攤販等無證經營、無序經營等現象也客觀存在。

從業人員素質不強

我省中小型餐飲企業經營門檻低, 從業人員流動性大, 多數人員文化層次不高, 整體素質偏低, 法規意識、專業水準、敬業精神、服務品質還不能完全適應需要。 不少餐飲服務單位缺少既懂經營管理又具備食品相關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 餐飲服務單位管理水準還不高。

知名品牌企業不多

我省餐飲服務經營業態種類繁多, 冷熱葷素品種齊全, 豪華酒店、家常菜、風味小吃城等多種經營形式普遍存在。 但不少企業創品牌意識還不夠強, 全省真正有影響、有知名度的餐飲服務單位和特色食品還比較少。

主體責任意識不牢

一些餐飲服務單位存在僥倖心理, 食品安全制度落實不到位。 比如, 原輔料購進索證索票、進貨查驗把關不嚴;餐飲具清洗消毒操作不規範;食品原料生熟不分開, 存在交叉污染隱患。 我省也曾發生過因食堂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而引發的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

近幾年來, 我省各相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 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居民餐飲消費習慣、食品生產經營特點, 採取7項重點措施, 嚴防、嚴管、嚴控餐飲食品安全風險, 全力推動餐飲業品質安全水準穩步提升。

餐飲業品質安全

水準提升主要措施

1

強化企業主責意識

一方面, 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會、製作教學片、印發檔通知等, 組織專題宣貫, 告訴餐飲服務單位應該怎麼做。

另一方面, 通過大檢查、大排查, 推動餐飲單位主體責任落實。 每年春秋兩個開學季、中高“兩考”集中開展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大檢查;根據年度工作安排,

每個季度還要安排專項監督檢查, 適時開展量化分級管理驗收考核檢查;根據群眾舉報, 及時開展有因飛行檢查。 通過一系列監督檢查, 發現問題和隱患, 督促企業按要求整改, 不斷強化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主責意識。

創新行政許可政策

根據國家“兩證合一”改革要求, 制定了《吉林省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試行)》, 通過7項創新措施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管控。

省局統一印製、免費發放新版許可證, 為基層節約辦證經費260萬元。

實施“尋找笑臉就餐”行動

對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安全情況進行量化評級, 其中動態等級分為A級(優秀)、B級(良好)、C級(一般)三個等級, 分別通過大笑、微笑和平臉三種卡通形象向消費者公示。

截至目前,全省餐飲服務量化分級管理單位已達61000餘戶。今年考核驗收後,最新統計資料顯示,A級店1165戶,B級店20874戶。我們對A、B級餐飲店實行“尋找笑臉就餐”室內室外“雙公示”制度,引導消費者看笑臉選餐館,倒逼餐飲企業自覺提升品質安全水準,此舉系國內首創。

省局把“尋找笑臉就餐”作為提升餐飲業品質安全水準的載體、抓手和突破口,投入310余萬元,為A級店製作LED公示板和標識牌;投資90余萬元,為B級店製作夜光標識牌;開發推廣了“尋找笑臉就餐”手機APP軟體,目前上網餐飲業戶已超過15000戶。

推進“陽光廚房”改造工程

“陽光廚房”建設是我省推進餐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亮點舉措。“陽光廚房”的大力推進,帶動了省內眾多餐飲企業“自我加壓”,自覺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國家總局就推廣此項工作在我省召開了現場會。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000餘家餐飲企業完成了“陽光廚房”改造。投資210萬元,為310餘所中小學校、養老機構和市(州)所屬福利院食堂安裝監控設備。

5

深入開展培訓服務

通過培訓,普及餐飲管理規範和標準,培養經營者依法從業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企業嚴把品質關的責任感,自覺守法誠信經營。

省局組織召開單位食堂精細化管理現場會,製作餐飲管理教學片,讓餐飲企業對照標杆找差距。

全省各級監管部門採取以會代訓等形式,及時講解餐飲業品質安全要求。

日常工作中,各級監管部門經常深入企業幫扶指導,及時發現安全風險並指導整改;抓住發證、換證等特殊時段,對餐飲企業食品安全員進行考核,督促提升安全保障水準。

6

嚴查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近年來,集中開展冷凍肉、肉製品獸藥殘留、群體性聚餐、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等30余項專項整治行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省局領導親自帶隊,利用週六周日,多次奔赴基層開展突擊檢查。

注重在食品專項整治、日常監管中捕捉案源,在食品安全抽檢核查處置工作中鎖定案源,堅持採取“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嚴查一起。

強化行刑銜接,省公安廳派專職人員入駐省食品藥品稽查總隊,成立“聯合執法辦公室”,優勢互補,聯合查大案辦要案。

今年以來,全省食藥監管部門共查處餐飲服務和單位食堂食品安全案件2736件,涉案金額1083.41萬元,責令停業153家,有效淨化了餐飲食品市場秩序。

7

引導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落實有獎舉報制度。發現食品違法行為,可以撥打12331電話或通過來信、網路等管道進行投訴舉報。如果查實,根據舉報獎勵實施細則,舉報人可獲得單筆最高20萬元的獎勵。

鼓勵新聞輿論監督。今年以來,先後4次組織新聞媒體參與校園食品監督檢查、量化分級管理達標驗收等監管活動,先後5次邀請媒體記者直擊現場,參與稽查執法行動,通過曝光典型案例、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等形式,發佈抽檢不合格產品和檢查不合格企業資訊,把問題企業和不合格行為暴露在陽光之下、公眾面前,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加強科普宣傳教育。組織科普“六進”行動,舉辦“食品安全宣傳月”等主題活動,傳播科學飲食理念,提升公眾辨別能力、自我保障能力和社會監督能力。

近期,我們又投入140余萬元,印製餐飲科普資料,分發到全省中小學校,並開展諮詢服務,全面提升學生食品安全素養。

截至目前,全省餐飲服務量化分級管理單位已達61000餘戶。今年考核驗收後,最新統計資料顯示,A級店1165戶,B級店20874戶。我們對A、B級餐飲店實行“尋找笑臉就餐”室內室外“雙公示”制度,引導消費者看笑臉選餐館,倒逼餐飲企業自覺提升品質安全水準,此舉系國內首創。

省局把“尋找笑臉就餐”作為提升餐飲業品質安全水準的載體、抓手和突破口,投入310余萬元,為A級店製作LED公示板和標識牌;投資90余萬元,為B級店製作夜光標識牌;開發推廣了“尋找笑臉就餐”手機APP軟體,目前上網餐飲業戶已超過15000戶。

推進“陽光廚房”改造工程

“陽光廚房”建設是我省推進餐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亮點舉措。“陽光廚房”的大力推進,帶動了省內眾多餐飲企業“自我加壓”,自覺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國家總局就推廣此項工作在我省召開了現場會。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000餘家餐飲企業完成了“陽光廚房”改造。投資210萬元,為310餘所中小學校、養老機構和市(州)所屬福利院食堂安裝監控設備。

5

深入開展培訓服務

通過培訓,普及餐飲管理規範和標準,培養經營者依法從業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企業嚴把品質關的責任感,自覺守法誠信經營。

省局組織召開單位食堂精細化管理現場會,製作餐飲管理教學片,讓餐飲企業對照標杆找差距。

全省各級監管部門採取以會代訓等形式,及時講解餐飲業品質安全要求。

日常工作中,各級監管部門經常深入企業幫扶指導,及時發現安全風險並指導整改;抓住發證、換證等特殊時段,對餐飲企業食品安全員進行考核,督促提升安全保障水準。

6

嚴查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近年來,集中開展冷凍肉、肉製品獸藥殘留、群體性聚餐、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等30余項專項整治行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省局領導親自帶隊,利用週六周日,多次奔赴基層開展突擊檢查。

注重在食品專項整治、日常監管中捕捉案源,在食品安全抽檢核查處置工作中鎖定案源,堅持採取“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嚴查一起。

強化行刑銜接,省公安廳派專職人員入駐省食品藥品稽查總隊,成立“聯合執法辦公室”,優勢互補,聯合查大案辦要案。

今年以來,全省食藥監管部門共查處餐飲服務和單位食堂食品安全案件2736件,涉案金額1083.41萬元,責令停業153家,有效淨化了餐飲食品市場秩序。

7

引導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落實有獎舉報制度。發現食品違法行為,可以撥打12331電話或通過來信、網路等管道進行投訴舉報。如果查實,根據舉報獎勵實施細則,舉報人可獲得單筆最高20萬元的獎勵。

鼓勵新聞輿論監督。今年以來,先後4次組織新聞媒體參與校園食品監督檢查、量化分級管理達標驗收等監管活動,先後5次邀請媒體記者直擊現場,參與稽查執法行動,通過曝光典型案例、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等形式,發佈抽檢不合格產品和檢查不合格企業資訊,把問題企業和不合格行為暴露在陽光之下、公眾面前,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加強科普宣傳教育。組織科普“六進”行動,舉辦“食品安全宣傳月”等主題活動,傳播科學飲食理念,提升公眾辨別能力、自我保障能力和社會監督能力。

近期,我們又投入140余萬元,印製餐飲科普資料,分發到全省中小學校,並開展諮詢服務,全面提升學生食品安全素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