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貴州這些人,背著“特殊群體”的負擔,書寫著身殘志堅的故事

百合花愛心小鎮 殘疾人的心靈之家

安順市西秀區殘聯王金龍主任這樣說道:“他們雖然是殘疾人, 但是你要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還是有價值的, 並非只能坐著等死。 能做事、能幫助別人、能靠自己雙手掙錢、能感受到自己對人生的期望, 這樣的脫貧方式對他們才是長久有效的。 ”

2014 年安順市西秀區總投資 900 萬元, 征地 27 畝, 建設殘聯托養中心 3000 平方米, 標準化廠房 9000 平方米, 2015 年 5 月建成並投入使用。 擬投入 16 個億擴大建設的“百合花·愛心小鎮”將於 2018 年 3 月建成使用。

這不是一組工作彙報資料, 而是西秀區上萬名殘疾人的曙光,

是改變他們生活的起點。 在安順市西秀區殘聯托養中心, 已有 86 名殘疾人獲得了新的生活, 譜寫了一個個身殘志堅的真實故事。

陳三妹 31 歲 雙腿癱瘓 工廠就業

在西秀區殘聯托養中心見到陳三妹的時候, 她坐在輪椅上, 正在她的崗位上忙著串檀木珠子的工作。

她一臉笑容地和我們聊著天, 自然從容。 看到她的笑顏, 你完全想不到, 這個 31 歲的女人曾經有過無數次自殺的念頭。

陳三妹向我們展示她串好的珠子

陳三妹是西秀區蔡官鎮新場鄉人, 在 2013 年的一場意外事故中失去了雙腿站立的能力。

在家的日子, 床和沙發就是她每日的活動範圍。 家裡 6 口人, 所有的支出來自 2 位老人的耕種和丈夫在外做事的一點收入, 落下殘疾之後, 平時的起居日常、吃飯移動以及生活的各種大小事都需要家人的輪番照顧。 陳三妹每天做得最多的事, 就是不斷地問自己:到底該怎麼辦, 還有沒有生活的希望!無數次的輕生念頭在陳三妹的腦海裡不斷出現, 並且越來越接近。

“媽媽, 等你好了, 給我買條裙子吧。 ”

“媽媽, 我要買個奧特曼。 ”

“好好好, 媽媽一定會給你們買……”

說到這裡的時候, 陳三妹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面對 2 個孩子的普通要求, 當時的她問自己:我這個樣子還能給孩子什麼呢?心痛和折磨幾乎將這個不斷被生活打壓的女人摧毀。

陳三妹回想著以前的生活

2017 年 4 月, 安順市西秀區殘聯托養中心知道了陳三妹的事情, 在同月將陳三妹接到了托養中心。 離開家的那天, 西秀區殘聯送了她一輛輪椅, 陳三妹的人生, 從這裡開始發生轉變。

到今年 12 月, 陳三妹在托養中心待了半年多的時間。

這半年裡, 托養中心先是對陳三妹進行了上崗培訓, 根據殘疾情況安排了合適的工作崗位。 除了食宿免費, 在這上班, 陳三妹每個月還能拿到 2000 元以上的工資。

“上星期孩子過來看我, 我帶他們到集市上去買了一些東西帶回去, 不多, 但是我心裡高興呀, 我不能像正常的媽媽一樣陪在他們身邊, 但最起碼, 我現在能掙點錢, 可以滿足他們一些小小的要求。 ”說這話的時候, 陳三妹的表情是幸福的, 這樣的事在常人看來最普通不過, 但是對於她來說, 她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正在工作的陳三妹

現在的陳三妹,不需要家人花時間來照顧她,因為每一位入住托養中心的人都非常熱情,都會互相説明。“雖然我們這裡的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同的缺陷,但是我們來到這裡之後的每一天都積極樂觀地活著,大家更懂得互相幫助。”笑容在陳三妹的臉上停留了許久。

西秀區殘聯大規模創建標準化廠房,創造企業入駐條件,目前已引入了檀木世家工藝品有限公司、廣成百科紡織有限公司、黔藝貝紡織有限公司、聲健竹編廠、合力鞋業等企業。這些企業會對搬進來的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培訓後安置在廠房合適的崗位就業。

朱槐勇 33 歲 高位截癱 家人有償照看

“以前每天就只做一件事,吃飯。”

18 歲在工地上從 5 米高的地方摔落,被鋼筋插入脊椎患下了高位截癱,15年來,朱槐勇的日常就是在幻想與現實之間不斷地看天黑等天亮。

朱槐勇在父親的幫助下移動到床上

2016 年 5 月,同朱槐勇一起入住安順西秀殘聯托養中心的還有他的父親朱秀剛,在這裡,朱秀剛還有另一個身份——朱槐勇的“隨身護理”。除了對兩父子免吃住外,托養中心每個月會付給朱秀剛 800 元的護理工資。說到這裡的生活,朱秀剛總是重複著對托養中心各種感恩的話。

兩父子有說有笑地聊著天

“托養中心給我提供了網路,我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賣酒,一個月掙得不多,就 1000 左右,但總比我之前在家只會做‘吃飯’這件事好啊。”在家的十多年間,朱槐勇很少與外界接觸,做微商讓他逐漸學會與人的各種溝通,擴寬了他的“輪椅世界”。

正在查看朋友圈微商動態的朱槐勇

朱槐勇的談吐總是透露著他自己的人生態度,雖說命運對他有不公平之處,但面前這位 30 出頭的男人,已欣然接受,並用一種幽默積極的態度去迎合生活。

西秀區將貧困殘疾人集中安置到托養中心後,根據殘疾類別、殘疾程度和家庭困難情況實施康復護理和就業安置。重度殘疾人,其家屬具有一定的護理經驗且對殘疾人有愛心的,托養中心會應聘殘疾人家屬作為護理人員,分別給以一定的護理費補助。

劉金林 41 歲 一家四口三個殘疾 護理

劉金林坐在椅子上和常人一樣,看不出有任何問題,但走起路來,雙腿無力,不能站直,整個身子左右傾斜;劉金林老婆冷三妹的視線一直往下看,起初我以為她是不敢看人,其實她是天生弱視,10 米之內的距離,她都看不清人的面貌;上初二的大兒子把帽子拉得很低,雙手揣進上衣的口袋靠在門邊,望向他的時候,他立馬就轉過身跑出門外了,其實因為天生右手掌缺失一半,他總是被人嘲笑,心裡自卑又封閉;小兒女在冷三妹的身邊,膽怯地望著屋裡的每個人,她是劉金林一家四口裡唯一的健康人。

劉金林一家

在 2015 年 8 月份之前,生活在老家蔡官鎮平地場的劉金林一家,因為身體原因,只能每個星期在集市上售賣竹藤編織的籃子、簸箕等物品,每個月收入僅 300 元左右,吃飽穿暖成為了家裡最頭痛的問題。

“我們一家人住一間宿舍,什麼錢都不用交,每個月我倆照顧 5 個人,一個月能拿 4000 多呢 。”劉金林和冷三妹在托養中心負責照顧那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障礙人士,洗臉、上廁所、餵飯、衛生、洗衣服、日常活動……可以說是全職保姆,但這一份“保姆”工作卻又十分溫馨。托養中心還安排了劉金林倆孩子就近入學接受教育,這是讓劉金林一家最開心的事。

冷三妹正在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殘疾人餵飯

“最難的還是他們大小便失禁的,有時不注意會把床給弄髒了,這樣清理起來很麻煩,大家都是殘疾人,不會有什麼嫌棄的情緒,都能感同身受更能互相幫助。”說起剛開始做護理的日子,冷三妹也有頭痛的事,但是時間長了,冷三妹把照顧的人當家人一樣看待,這些便不再是問題。

西秀區殘聯實踐“以殘助殘”、“1+1 大於 1”的扶殘理念,將殘疾類別不同的殘疾人組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實現了殘疾人之間的互幫互助、共同生活。

一位腿部殘疾的老人正在幫助另一個坐輪椅的老人進電梯

如何讓殘疾人脫貧、改變消極的人生心態、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是西秀區殘聯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安順市西秀區殘聯王金龍主任這樣說道:“他們雖然是殘疾人,但是你要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還是有價值的,並非只能坐著等死。能做事、能幫助別人、能靠自己雙手掙錢、能感受到自己對人生的期望,這樣的脫貧方式對他們才是長久有效的。”

在這裡,生命的力量不會被一輛輪椅困住、不會被一個傾斜的身體丟棄、不會被一個扭曲的表情嚇退。或許這樣的脫貧方式達不到讓他們腰纏萬貫,但對他們來說,真正的富裕是來自一顆重新燃起希望的心,一種真實質樸的淡泊人生態度,一份安穩幸福的小日子。陳三妹、朱槐勇、劉金林並不是這裡的個例,西秀區殘聯托養中心每一位被溫暖的殘疾人,都是“陳三妹”、“朱槐勇”、“劉金林”。

騰訊政務貴州站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

文字:周小力 圖片:羅禹

正在工作的陳三妹

現在的陳三妹,不需要家人花時間來照顧她,因為每一位入住托養中心的人都非常熱情,都會互相説明。“雖然我們這裡的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同的缺陷,但是我們來到這裡之後的每一天都積極樂觀地活著,大家更懂得互相幫助。”笑容在陳三妹的臉上停留了許久。

西秀區殘聯大規模創建標準化廠房,創造企業入駐條件,目前已引入了檀木世家工藝品有限公司、廣成百科紡織有限公司、黔藝貝紡織有限公司、聲健竹編廠、合力鞋業等企業。這些企業會對搬進來的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培訓後安置在廠房合適的崗位就業。

朱槐勇 33 歲 高位截癱 家人有償照看

“以前每天就只做一件事,吃飯。”

18 歲在工地上從 5 米高的地方摔落,被鋼筋插入脊椎患下了高位截癱,15年來,朱槐勇的日常就是在幻想與現實之間不斷地看天黑等天亮。

朱槐勇在父親的幫助下移動到床上

2016 年 5 月,同朱槐勇一起入住安順西秀殘聯托養中心的還有他的父親朱秀剛,在這裡,朱秀剛還有另一個身份——朱槐勇的“隨身護理”。除了對兩父子免吃住外,托養中心每個月會付給朱秀剛 800 元的護理工資。說到這裡的生活,朱秀剛總是重複著對托養中心各種感恩的話。

兩父子有說有笑地聊著天

“托養中心給我提供了網路,我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賣酒,一個月掙得不多,就 1000 左右,但總比我之前在家只會做‘吃飯’這件事好啊。”在家的十多年間,朱槐勇很少與外界接觸,做微商讓他逐漸學會與人的各種溝通,擴寬了他的“輪椅世界”。

正在查看朋友圈微商動態的朱槐勇

朱槐勇的談吐總是透露著他自己的人生態度,雖說命運對他有不公平之處,但面前這位 30 出頭的男人,已欣然接受,並用一種幽默積極的態度去迎合生活。

西秀區將貧困殘疾人集中安置到托養中心後,根據殘疾類別、殘疾程度和家庭困難情況實施康復護理和就業安置。重度殘疾人,其家屬具有一定的護理經驗且對殘疾人有愛心的,托養中心會應聘殘疾人家屬作為護理人員,分別給以一定的護理費補助。

劉金林 41 歲 一家四口三個殘疾 護理

劉金林坐在椅子上和常人一樣,看不出有任何問題,但走起路來,雙腿無力,不能站直,整個身子左右傾斜;劉金林老婆冷三妹的視線一直往下看,起初我以為她是不敢看人,其實她是天生弱視,10 米之內的距離,她都看不清人的面貌;上初二的大兒子把帽子拉得很低,雙手揣進上衣的口袋靠在門邊,望向他的時候,他立馬就轉過身跑出門外了,其實因為天生右手掌缺失一半,他總是被人嘲笑,心裡自卑又封閉;小兒女在冷三妹的身邊,膽怯地望著屋裡的每個人,她是劉金林一家四口裡唯一的健康人。

劉金林一家

在 2015 年 8 月份之前,生活在老家蔡官鎮平地場的劉金林一家,因為身體原因,只能每個星期在集市上售賣竹藤編織的籃子、簸箕等物品,每個月收入僅 300 元左右,吃飽穿暖成為了家裡最頭痛的問題。

“我們一家人住一間宿舍,什麼錢都不用交,每個月我倆照顧 5 個人,一個月能拿 4000 多呢 。”劉金林和冷三妹在托養中心負責照顧那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障礙人士,洗臉、上廁所、餵飯、衛生、洗衣服、日常活動……可以說是全職保姆,但這一份“保姆”工作卻又十分溫馨。托養中心還安排了劉金林倆孩子就近入學接受教育,這是讓劉金林一家最開心的事。

冷三妹正在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殘疾人餵飯

“最難的還是他們大小便失禁的,有時不注意會把床給弄髒了,這樣清理起來很麻煩,大家都是殘疾人,不會有什麼嫌棄的情緒,都能感同身受更能互相幫助。”說起剛開始做護理的日子,冷三妹也有頭痛的事,但是時間長了,冷三妹把照顧的人當家人一樣看待,這些便不再是問題。

西秀區殘聯實踐“以殘助殘”、“1+1 大於 1”的扶殘理念,將殘疾類別不同的殘疾人組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實現了殘疾人之間的互幫互助、共同生活。

一位腿部殘疾的老人正在幫助另一個坐輪椅的老人進電梯

如何讓殘疾人脫貧、改變消極的人生心態、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是西秀區殘聯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安順市西秀區殘聯王金龍主任這樣說道:“他們雖然是殘疾人,但是你要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還是有價值的,並非只能坐著等死。能做事、能幫助別人、能靠自己雙手掙錢、能感受到自己對人生的期望,這樣的脫貧方式對他們才是長久有效的。”

在這裡,生命的力量不會被一輛輪椅困住、不會被一個傾斜的身體丟棄、不會被一個扭曲的表情嚇退。或許這樣的脫貧方式達不到讓他們腰纏萬貫,但對他們來說,真正的富裕是來自一顆重新燃起希望的心,一種真實質樸的淡泊人生態度,一份安穩幸福的小日子。陳三妹、朱槐勇、劉金林並不是這裡的個例,西秀區殘聯托養中心每一位被溫暖的殘疾人,都是“陳三妹”、“朱槐勇”、“劉金林”。

騰訊政務貴州站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

文字:周小力 圖片:羅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