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擘畫13億人健康中國的時代座標——開啟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面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題:擘畫13億人健康中國的時代座標——開啟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面

新華社記者王賓、毛振華

實行60餘年的藥品加成政策取消、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參與醫療聯合體建設、編織起全球最大規模的醫療保障網……2017年,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由易到難漸次突破。 以人民健康至上,改革“深水區”“攻堅期”邁出加速闖關克難的關鍵步。

民之所望,政之所為。 向著共建共用的宏偉願景,我國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讓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刻下健康中國的新座標。

兒童用藥、罕見病用藥審評審批加速讓救命藥不再喊“救命”

魚精蛋白、絲裂黴素、青黴胺……近年來,季節性“原料荒”、供需銜接不暢等因素讓一些臨床必需用藥局部性、結構性短缺頻現。

藥片雖小,人命關天。 2017年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定點生產、協調應急生產和進口、完善短缺藥儲備等多種方式,在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行業有序監管的基礎上,讓醫患雙方早日告別“一藥難求”。

今年11月,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必備藥國產巰嘌呤片出現用藥緊缺,在國家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多部門協調下,較短時間內就迅速恢復了市場供應。 “這正是源於短缺藥品監測網路的逐步建立完善。 ”國家衛計委藥政司副司長張鋒說,若無預警監測,恢復供應還需要半年左右。

如今,社會關注度較高的130餘個臨床急需短缺用藥短缺情況大大緩解。 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通過“一對一”解決之策,開展短缺藥品市場撮合試點,啟動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 今後還將繼續逐一解決監測清單中剩下的20餘種“老大難”藥品短缺問題。

醫保異地直結“高速路”全面修通九成以上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入網

最近,受惠于京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居住在燕郊的數十萬北京醫保參保人員,在河北燕郊燕達醫院看病實現了持卡就醫直接結算。 “一度‘門可羅雀’的燕達醫院,如今紅紅火火。 ”廊坊市衛計委副調研員朱文廣感歎。

截至11月15日,在全國所有省級平臺、所有統籌地區均已實現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對接的基礎上,全國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增加到7801家,90%以上的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已連接入網,超過80%的區縣至少有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可以提供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服務。

今後,異地轉診人員、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常駐異地工作人員有望從這項政策受益,實現看病“說走就走”。 “對於因當地醫療機構診斷不了或者可以診斷但是治療水準有限、需要到外省就醫的患者而言,這項政策無疑是福音。 ”天津泰達醫院院長陸芸說。

破解優質醫療資源“中梗阻”構建醫療聯合體著力攻堅看病難

小診所冷冷清清,大醫院人滿為患,長期以來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何破解?2017年,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全面啟動,全國共有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試點。

醫療聯合體是醫療資源下沉的重要組織形式,對於推進分級診療意義重大。 “要讓公立醫院回歸其功能定位,由單打獨鬥、無序競爭逐漸整合形成一個各自以功能定位為核心、相互協同配合的整合型服務體系,形成科學的優質醫療資源配置格局。 ”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說。

安徽省天長市通過醫保人頭總額預付制牽頭,打造以利益為紐帶的縣域醫共體,確定了縣級公立醫院122種和鄉鎮衛生院50種確保收治的病種目錄,讓基層首診“落地紮根”。 山西省推動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建醫療集團,市里專家都會定期到鎮醫院坐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放心看病。

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表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縣域內就診率已達82.5%,較2016年末增長2.1個百分點。 下一步,衛生計生部門和相關醫療機構將以資源分享和人才下沉為導向,將醫療聯合體建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從而建立合理就醫秩序,實現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重大轉變。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