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天津濱海新區“最美”圖書館是怎麼建起來的?

原標題:揭秘:濱海“最美”圖書館是怎麼建起來的?

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火了, 去濱海看“最美圖書館”, 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事件, 也成為天津的一張文化名片。 不僅在國內榮登最美寶座, 很快也火到了外國。 英國《每日郵報》將它稱為全球“終極圖書館”(ultimate library)。 那些令人驚歎的內部結構是如何搭建的呢?支撐它的是怎樣一種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理解呢?記者近日走訪了參與設計的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對天津濱海圖書館中方專案負責人趙春水總建築師和天津濱海圖書館工程主持人田垠進行了專訪。

提起這座圖書館中的新秀, 趙春水認真地說, 我們想通過這樣一座建築, 讓天津沉默的文化進行一種張揚的表達。 他認為圖書館的本源是一種資訊的收集整理發佈, 而在大資料時代, 新的科技手段席捲我們的生活, 使用紙作為媒介的圖書已經不是那麼必須了, 我們的手機就是一個圖書館, 比起坐在一個固定的空間閱讀, 圖書館更多成為一個供市民體驗和交流的場所。 為什麼濱海新區圖書館能得到那麼多的關注呢?趙春水認為, 它滿足了心理需求和交流的渴望。 對傳統書籍的眷戀讓那麼多年輕人重新回到圖書館, 即使是拿著手機在圖書館裡拍照, 也可達成重新愛上讀書的契機, 成為浮躁中的一片綠蔭。

近日, 也有一些網友的聲音傳達出對圖書館的一絲疑慮, 有文章指出, 目前濱海圖書館的成品和當初設計稿有較大差距, 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關於書山上的“假書”。 記者走訪發現, 目前在書山上除了少量實體書籍之外, 絕大部分是穿孔鋁板上色印刷的書籍圖案。 為什麼要設置“假書”, 田垠這樣解釋, 濱海文化中心是一個整體, 在考慮設計方案時, 圖書館的中庭位置連接著紫雲公園和文化中心走廊, 承擔著由鬧到靜的過渡功能, 類似於家中的“玄關”, 並不是傳統的閱讀區。 當你從喧囂的公園中走進濱海之眼的直觀感受是被堆疊至空中的知識銀河震撼, 在“玄關”調整心態, 感受圖書館氣氛後, 如果想要靜下心來讀書, 完全可以選擇進入書山背後的真正的閱覽室閱讀圖書。

印刷書籍圖案的穿孔鋁板背襯吸音材料, 可以有效改善中庭的環境, 還可以烘托氣氛, 對“知識的海洋”起到直觀的表達。 而根據文化中心消防性能化研究的結論要求, 作為門廳的“書山”區域“僅用作交通空間使用, 不是讀書空間”, 這也是“假書”設計的根本原因。 建築不是天馬行空的藝術品, 它是經濟、實用、美觀等需求的平衡產物, 社會對它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大眾媒體則是以正視聽重要途徑。

網紅的喧囂總會過去, 這兩位濱海圖書館的設計者認為, 作為一個地標, 濱海新區圖書館會陪這個城市走很多很多年。 當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過去了, 它已經不是網紅, 而人們還是喜歡它,

這才是設計者所想要追求的。

(責編:唐心怡、魏炳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