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向高品質發展新時代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記者 聶宗玉 杜曉瑩 王曉根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新起點, 新征程。 29日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 明確了2018年全市經濟工作的奮鬥目標與實現路徑, 字字句句透露出推動高品質發展、爭當全省走在前列排頭兵的信心決心。

■堅持產業為王、項目為王、企業為王, 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必須堅持產業為王、項目為王、企業為王。

圍繞產業來謀劃、依託專案來推進、依靠企業來實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動高品質發展, 我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體系品質, 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中央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有“破”有“立”。 “破”舊“立”新本質上就是新舊動能轉換, 專案建設是重要支撐。

明年我市將以前期確定的116項新舊動能轉換專案, 與2018年計畫實施的155項市級重點專案、147項市級重點工業投資專案為重要支撐, 加快推動全市新舊動能轉換。

圍繞“立”, 我市還將以產業聚焦為主導, 加快建設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具體來說, 就是大力實施產業培育“六大工程”。

——重點產業集群培育工程要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裝備和智慧製造、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碳纖維等複合材料、新醫藥和醫療器械、時尚與休閒運動產品、康養旅遊這7個千億級產業群。

——新經濟培育工程要聚焦數位經濟發展。 把數字經濟作為製造業變革的驅動器、服務業新模式的孵化器、農業現代化的助推器。

——現代服務業突破工程要聚焦短板提升。 補足旅遊業淡旺季明顯的短板, 康養產業鏈條短、同質化的短板, 陸路交通末梢、海路輻射不足的短板, 傳統商貿企業活力不足的短板, 大型活動承載能力弱的短板, 優質服務消費供給不足的短板。

——海洋經濟轉型突破工程要聚焦平臺建設。 建好產業承載平臺, 推動15個海洋特色園區創新發展;建好科技創新平臺, 加快推進國家淺海綜合試驗場建設;建好融資服務平臺, 創新海上保險等海洋金融服務;建好市場交易平臺,

加快有定價權的海產品綜合服務平臺建設, 探索建立“威海價格指數”。

——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升工程要聚焦品質興農、綠色興農。 培植壯大農業“新六產”, 加強追溯體系和資訊平臺建設。

——品質品牌提升工程要聚焦供給品質提高。 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 支援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 服務企業, 要做到加減結合。 做好“減法”, 就是要在“降”上聚焦發力, 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做好“加法”, 就是著力優化支援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實實在在增加企業的獲得感。

■牢牢把握“三個著力點”,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對於威海而言,

如何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

對此, 會議釋放了明確信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抓住城市國際化戰略、招商引資、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三個著力點”。

威海是一座開放型城市, 但還不是一座國際化城市, 必須要大力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 全面提升城市國際化水準。

按照會議部署, 明年我市將研究制定城市國際化建設行動綱要;培育國際化本土企業, 增強對資源、市場、資本等要素的全球性配置能力;提升人員國際化交流水準, 打造區域性國際交往城市;在城市建設、語言環境、文化教育、社會管理等方面與國際化標準全面接軌, 打造標準化國際生態宜居城市。

為了實現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我市將堅持走擴大出口與高質進口並重、利用外資與對外投資並重、“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的路子,

推動外貿優進優出, 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生命線, 鼓勵企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 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

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我市將推進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建設, 從地方層面探索自貿區政策對接轉換機制, 扎實做好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 培育服務出口基地和特色小鎮, 在創新開發區體制機制上持續發力, 激發開發區“二次創業”活力。

■整合集聚各類創新資源, 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瞄準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威海將主動融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金服“北斗七星”一體聯動的協同創新模式,整合各方創新力量,提升區域整體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城市,必須要整合集聚各類創新資源。

未來一年,我市將加強產學研合作創新,促進研發與需求對接,大力引進更多高校院所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搆和科研院所,加快創建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好高校創新創業平臺,讓威海成為產學研合作密集區。

推動企業研發平臺提質升級,促進創新與產業融合,依託行業優勢企業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援更多企業創建省級以上技術研發平臺,推動企業創新平臺資源向行業其他中小企業開放、共用。

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促進技術與市場銜接,完善科技經紀人制度,培育一批從事技術轉讓的專業公司,引進一批高水準、有影響力的品牌科技仲介機構,進一步延伸創新服務鏈條。

培植人才創新土壤,促進人才與產業互動,深化提升“威海英才計畫”,引進集聚一批學科帶頭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需求的高技能、創新型“威海工匠”。

■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金融危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會議要求堅定不移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金融風險,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互動、健康發展。

如何優化金融服務環境、深化地方金融服務、抓好金融防範風險,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路線圖。

全力優化金融服務環境,繼續鼓勵有條件的銀行設立製造業等專營部門和特色支行,引導銀行業機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及時性。大力發展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創新“政銀企”業務模式。積極爭創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

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推動威海藍海銀行等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完善治理結構,鼓勵民間融資機構創新業務品種,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

全力抓好金融風險防範,築好風險預警的“防火牆”,建好風險處置的“工具箱”,打好風險整治的“組合拳”。

■樹立全域威海觀,加快推動市域一體化發展 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對於2018年的威海來說,就是全面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六個一體化”,加快同城融合、協同發展。

根據會議部署,明年我市將推動市域統籌一體化佈局,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大力推進“多規合一”,形成城鄉統籌、全域覆蓋、要素疊加的“一張藍圖”;產城融合一體化發展,集中力量開發建設東部濱海新城、雙島灣科技城、南海新區等重點區域,推動好運角旅遊度假區、裡口山城市山地公園、昆崳山旅遊度假區等區域生態保護性開發;城鄉均衡一體化提升,加快本地農村居民的市民化步伐,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海陸並重一體化開發,探索推行“灣長制”,實施“藍色海灣”“生態礁島”等生態修復工程;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抓緊編制全市綜合交通網發展規劃,加快推進萊榮高鐵、汶萊高速公路、環山快速路、乳山口跨海大橋等重大專案,實施龍角山、坤龍邢水庫增容和黃壘河攔蓄利用等工程,組織4大類、43項城建重點工程,推進地下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開展“清河清庫”行動、推動“綠滿威海、四季多彩”,全面推行排汙許可證制度,健全一體化的環境問題處置長效機制。

■堅持民生優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圍繞群眾需求、主動回應群眾關切,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解決好民生領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堅持民生優先,聚焦住房這個熱點焦點問題,會議要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培育發展租賃企業,突出保障兜底,採取租補結合的方式,説明住房困難家庭實現“安居夢”。

針對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會議提出補齊民生領域的短板,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著力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健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和藥品供應保障制度。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聚焦堵點痛點問題,我市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明年集中力量再為群眾辦12件實事,實實在在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切實激發區域發展活力

“環境就是吸引力、競爭力和生產力。要聚焦政府、企業和社會三個層面,在優化環境上精准發力。”昨日,會議對優化發展環境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打造精簡高效的政務生態環境、親商安商的企業成長環境、誠信文明的社會環境。

優化發展環境,首先要從政府自身抓起,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品質優”的政務環境,以更徹底的放權、更到位的監管、更精准的服務,為企業鬆綁、為群眾解絆、為市場騰位。

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要把握“親”“清”兩個字的定位,構建新型政商關係。同時,深入開展信用提升年活動,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引領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走向深入。

■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精准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事關發展全域、穩定大局,必須要作為“托底”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守住安全底線,要聚焦重大風險隱患,加大集中攻堅力度,在重點做好金融風險防控的基礎上,統籌加強各個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守住民生底線,用落實“八個精准”的實際行動,確保小康路上不讓一戶一人掉隊。對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再摸底、再確認,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機制,因村制宜推進社會扶貧、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打造扶貧示範基地100個。

守住環保底線,持續開展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行動,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抓“穩固”、水污染治理抓“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抓“基礎”的思路,確保各項環境品質指標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繼續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聲音

市科技局局長王厚全:

全市科技部門將圍繞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重點抓好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爭創國家農高區等重大創新工程的推進實施,辦好中國醫療器械技術創新大會、全市政產學研金合作大會等系列活動,為實現現代化幸福威海建設新跨越提供創新動力。

市人社局局長王子明:

會議堅持民生優先的論述,與黨的十九大精神高度契合,凸顯了市委、市政府對民生事業的重視。

關於會議明確的解決好就業、全民參保等民生問題,人社部門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努力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同時,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覆蓋城鄉、市域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

市商務局局長喬軍: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有力,為明年的商務工作指明了方向。明年我們將在提升開放層次上集中用力,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發揮招商引資在經濟工作中的生命線作用,開展精准招商、產業招商、專業招商,在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方面加快探索總結,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的到來。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張興民:

全市經濟工作會對優化發展環境做出了部署,我們將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多證合一”、全程電子化登記等舉措,激發市場活力;創新市場監管,扎實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促進公平競爭;優化涉企服務,實施“聯百企、構親清”等行動,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

市金融辦主任張剛:

對於金融部門來說,我們就是要從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方面著手,持續優化間接融資,擴大直接融資,加強風險管理,加大金融對創新創業支持力度,提高金融對重點產業保障水準。

市金融辦將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建設地方普惠金融體系,促進金融業佈局優化,發揮金融科技作用。同時加強監測預警,堅持分類施策,切實防控地方金融機構風險,加強金融秩序源頭管控,壓實風險處置責任,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高區管委會副主任、雙島灣科技城開發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譚遠國:

雙島灣科技城將把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加快打造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電子資訊與智慧製造兩個千億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國家區域創新中心,以產業發展促進城市擴張、人口聚集,推動區域由單一功能向綜合功能轉型,高標準建設好公寓、學校、醫院、商業服務以及各種文體活動場所,打造集約高效、宜居宜業的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

台依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春萌:

剛剛簽約的綠城台依湖酒莊酒項目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產業為王、項目為王、企業為王不謀而合。我們依託葡萄酒產業,引來了綠城集團100億元的酒莊酒產業項目,項目一期將啟動4.5萬畝葡萄酒莊園打造,爭取5年內建設300個酒莊,深度挖掘和培育乳山葡萄酒產業的新動能。

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金服“北斗七星”一體聯動的協同創新模式,整合各方創新力量,提升區域整體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城市,必須要整合集聚各類創新資源。

未來一年,我市將加強產學研合作創新,促進研發與需求對接,大力引進更多高校院所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搆和科研院所,加快創建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好高校創新創業平臺,讓威海成為產學研合作密集區。

推動企業研發平臺提質升級,促進創新與產業融合,依託行業優勢企業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援更多企業創建省級以上技術研發平臺,推動企業創新平臺資源向行業其他中小企業開放、共用。

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促進技術與市場銜接,完善科技經紀人制度,培育一批從事技術轉讓的專業公司,引進一批高水準、有影響力的品牌科技仲介機構,進一步延伸創新服務鏈條。

培植人才創新土壤,促進人才與產業互動,深化提升“威海英才計畫”,引進集聚一批學科帶頭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需求的高技能、創新型“威海工匠”。

■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金融危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會議要求堅定不移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金融風險,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互動、健康發展。

如何優化金融服務環境、深化地方金融服務、抓好金融防範風險,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路線圖。

全力優化金融服務環境,繼續鼓勵有條件的銀行設立製造業等專營部門和特色支行,引導銀行業機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及時性。大力發展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創新“政銀企”業務模式。積極爭創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

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推動威海藍海銀行等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完善治理結構,鼓勵民間融資機構創新業務品種,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

全力抓好金融風險防範,築好風險預警的“防火牆”,建好風險處置的“工具箱”,打好風險整治的“組合拳”。

■樹立全域威海觀,加快推動市域一體化發展 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對於2018年的威海來說,就是全面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六個一體化”,加快同城融合、協同發展。

根據會議部署,明年我市將推動市域統籌一體化佈局,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大力推進“多規合一”,形成城鄉統籌、全域覆蓋、要素疊加的“一張藍圖”;產城融合一體化發展,集中力量開發建設東部濱海新城、雙島灣科技城、南海新區等重點區域,推動好運角旅遊度假區、裡口山城市山地公園、昆崳山旅遊度假區等區域生態保護性開發;城鄉均衡一體化提升,加快本地農村居民的市民化步伐,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海陸並重一體化開發,探索推行“灣長制”,實施“藍色海灣”“生態礁島”等生態修復工程;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抓緊編制全市綜合交通網發展規劃,加快推進萊榮高鐵、汶萊高速公路、環山快速路、乳山口跨海大橋等重大專案,實施龍角山、坤龍邢水庫增容和黃壘河攔蓄利用等工程,組織4大類、43項城建重點工程,推進地下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開展“清河清庫”行動、推動“綠滿威海、四季多彩”,全面推行排汙許可證制度,健全一體化的環境問題處置長效機制。

■堅持民生優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圍繞群眾需求、主動回應群眾關切,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解決好民生領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堅持民生優先,聚焦住房這個熱點焦點問題,會議要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培育發展租賃企業,突出保障兜底,採取租補結合的方式,説明住房困難家庭實現“安居夢”。

針對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會議提出補齊民生領域的短板,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著力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健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和藥品供應保障制度。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聚焦堵點痛點問題,我市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明年集中力量再為群眾辦12件實事,實實在在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切實激發區域發展活力

“環境就是吸引力、競爭力和生產力。要聚焦政府、企業和社會三個層面,在優化環境上精准發力。”昨日,會議對優化發展環境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打造精簡高效的政務生態環境、親商安商的企業成長環境、誠信文明的社會環境。

優化發展環境,首先要從政府自身抓起,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品質優”的政務環境,以更徹底的放權、更到位的監管、更精准的服務,為企業鬆綁、為群眾解絆、為市場騰位。

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要把握“親”“清”兩個字的定位,構建新型政商關係。同時,深入開展信用提升年活動,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引領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走向深入。

■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精准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事關發展全域、穩定大局,必須要作為“托底”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守住安全底線,要聚焦重大風險隱患,加大集中攻堅力度,在重點做好金融風險防控的基礎上,統籌加強各個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守住民生底線,用落實“八個精准”的實際行動,確保小康路上不讓一戶一人掉隊。對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再摸底、再確認,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機制,因村制宜推進社會扶貧、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打造扶貧示範基地100個。

守住環保底線,持續開展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行動,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抓“穩固”、水污染治理抓“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抓“基礎”的思路,確保各項環境品質指標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繼續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聲音

市科技局局長王厚全:

全市科技部門將圍繞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重點抓好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爭創國家農高區等重大創新工程的推進實施,辦好中國醫療器械技術創新大會、全市政產學研金合作大會等系列活動,為實現現代化幸福威海建設新跨越提供創新動力。

市人社局局長王子明:

會議堅持民生優先的論述,與黨的十九大精神高度契合,凸顯了市委、市政府對民生事業的重視。

關於會議明確的解決好就業、全民參保等民生問題,人社部門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努力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同時,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覆蓋城鄉、市域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

市商務局局長喬軍: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有力,為明年的商務工作指明了方向。明年我們將在提升開放層次上集中用力,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發揮招商引資在經濟工作中的生命線作用,開展精准招商、產業招商、專業招商,在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方面加快探索總結,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的到來。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張興民:

全市經濟工作會對優化發展環境做出了部署,我們將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多證合一”、全程電子化登記等舉措,激發市場活力;創新市場監管,扎實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促進公平競爭;優化涉企服務,實施“聯百企、構親清”等行動,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

市金融辦主任張剛:

對於金融部門來說,我們就是要從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方面著手,持續優化間接融資,擴大直接融資,加強風險管理,加大金融對創新創業支持力度,提高金融對重點產業保障水準。

市金融辦將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建設地方普惠金融體系,促進金融業佈局優化,發揮金融科技作用。同時加強監測預警,堅持分類施策,切實防控地方金融機構風險,加強金融秩序源頭管控,壓實風險處置責任,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高區管委會副主任、雙島灣科技城開發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譚遠國:

雙島灣科技城將把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加快打造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電子資訊與智慧製造兩個千億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國家區域創新中心,以產業發展促進城市擴張、人口聚集,推動區域由單一功能向綜合功能轉型,高標準建設好公寓、學校、醫院、商業服務以及各種文體活動場所,打造集約高效、宜居宜業的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

台依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春萌:

剛剛簽約的綠城台依湖酒莊酒項目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產業為王、項目為王、企業為王不謀而合。我們依託葡萄酒產業,引來了綠城集團100億元的酒莊酒產業項目,項目一期將啟動4.5萬畝葡萄酒莊園打造,爭取5年內建設300個酒莊,深度挖掘和培育乳山葡萄酒產業的新動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