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豬業的三大困惑

豬病頻發, 豬價高企, 這是我國當前養豬業的現狀。 廣三保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丘初集認為, 有三大原因導致養豬業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也是懸而未決的困惑。

豬病越來越複雜

邱初集稱, 近些年, 我國消費市場在發生變化。 他說, 過去, 中國人對吃肉沒有太多的要求, 有得吃就可以了, 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 人們對肉質需求有所改變, 不喜歡肥肉好瘦肉, 但我國地方品種瘦肉率不高, 肥肉太多, 漸漸失去了它的市場價值。

我國養豬業為了適應市場需求, 在過去十幾年, 從不同管道進行種豬選育,

從育種比較好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丹麥、瑞典, 引進了不少新的品種。 “問題就出現在這裡。 ”邱初集說。 在當時, 有一些疾病沒有辦法及時檢測出來, 所以, 從國外引回優良品種的同時, 把國外的疾病帶了回來。 據瞭解, 目前影響養豬業的多種疾病當中, 就有不少是外來疾病, 如偽狂犬病、藍耳病、圓環病毒病。 這些疾病自從被發現後, 一直困擾著我國養豬業。

疫苗越用越多

“新種豬反復引進後, 疾病複雜起來, 防治這些病的疫苗也越用越多。 ”邱初集說, 以前, 我國給豬打的疫苗很少, 就豬瘟、口蹄疫等幾種, 現在可以數一數, 要打的疫苗種類多得多。 除了要預防的疾病多之外, 同一種病的疫苗也有幾種。 有些豬場種豬來源不單一,

不是同一個品系的, 用的疫苗種類繁雜, 問題自然就越複雜。 事實上, 很多養豬戶用疫苗很複雜, 甚至是一塌糊塗, 疫苗不好, 換一家, 不好再換一家。

我國養豬業較之以前是發展了很多, 但生物製品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相關的科研研究遠遠沒有跟上。 對此, 邱初集認為政府要對豬疾病防治方面, 特別是生物製品的監控, 要做更多的工作。 制定相關的政策, 如果哪個廠家的疫苗沒有通過真正安全的檢測, 不確切有效的, 哪個疫苗投放市場發現問題的, 要對這些企業或者單位給予重罰, 否則養豬業要被害死, 無法翻身。 另外, 除了農業部認可的一些生物製品廠家, 現在還有很多所謂退休專家、退休教授, 在搞生物製品, 政府無法進行監控,

因為有市場需求, 老百姓養豬出現問題, 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但他們不知道哪個疫苗是最好的、安全有效的, 他們沒有辦法得到這些資訊, 那就只能靠碰運氣了。 所以, 才會出現疫苗用的種類越多, 問題越多。

規模越大越好?

“養豬業, 要結合國情。 ”邱初集認為養豬業的發展不能跟著國外邯鄲學步。 他說, 有些專家, 從國外考察回來, 認為要推行國外的方式——大規模、產業化養豬, 搞一個豬場, 動輒年出欄幾十萬頭、上百萬頭。 但是, 中國的國情, 不一定適合像美國、加拿大那些國家。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 我國丘陵地帶多, 沿海地區地少人多, 不像美國、加拿大, 一馬平川。 他們已經形成大規模、機械化養豬, 數量很大時, 排汙問題就用機械化,

把豬糞直接灌到周圍玉米地、田地裡, 他們實施了真正的機械化養豬。 “而在中國, 很少地區適合搞一個年出欄幾十萬頭的豬場, 一旦搞起來, 排汙技術行不行, 豬糞等廢物也消化不了。 ”他表示, 我國的養豬業, 還是結合國情去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中小養豬戶, 這是過去幾十年一直存在的, 將來一段時間內將長期存在, 也有它存在的理由。 太大規模的豬場, 會造成集中污染, 而把這污染分散到中小型養殖戶, 一個豬場存欄一百幾十頭, 選擇在農田、果林周圍, 進行清潔迴圈養豬, 就比較好解決。

最後, 邱初集說我國規模豬場所出欄的豬只占出欄豬總量的30%左右, 其他70%的肉豬都由中小型豬場生產, 這是一個很大的資料。

打壓這些豬場, 怎麼來穩定豬市呢?政府要適當地對中小型豬場進行扶持, 搞產業化、求大, 不是唯一的出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