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城市離成為中國的矽谷有多遠?兩大優勢與當年矽谷崛起很相似

矽谷——這個在1900年還是遍地果園和農田的地方, 如今, 卻以占美國1%的人口, 創造了全美15%的專利, 擁有超過5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世界100強科技企業中有20家在矽谷:惠普、思科、英特爾、蘋果、甲骨文、穀歌、Facebook、Twiter……它是怎樣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成為世界高科技之都的?

《矽谷百年史》的作者阿倫·拉奧曾在中文版序言裡對中國讀者寫道, “矽谷的奇跡能在西安、哈爾濱、南京或上海發生嗎?”

由此也可看出, 在這位美國作者的心中, 西安是中國最有實力的科技城之一。

那麼, 西安究竟能不能成為中國的矽谷?或者說西安離成為中國的矽谷還差什麼?

且讓我們看看矽谷成功最重要的三個因素以及西安的機會與差距。

第一, 斯坦福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智力支持

矽谷的成功離不開周邊的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聖約瑟州立大學等高校,

以及許多頂級科研機構。

如果說哪個人可以被稱為矽谷的締造者, 那當屬斯坦福大學的弗雷德·特曼, 他是20世紀美國最成功的科學家和高校管理者, 是“工程師的工程師”, 他為斯坦福大學成為世界上最傑出的研究型大學奠定了基礎, 也開創了大學——科研——產業三位一體的模式。

特曼最成功的學生是休利特( Hewlett)和帕卡德(Packard), 他們兩人在1939年創辦了以各自姓氏第一個字母命名的惠普公司(HP)。 創業初期, 他們在一個租來的房子裡工作, 帕卡德和新婚妻子住在屋內, 休利特就在外面車庫裡搭了一張小床, 同時還擺上了工作臺——這間車庫在1989年被加利福尼亞政府定為歷史文物和“矽谷誕生地”。

1956年, 電晶體的發明人、諾貝爾獎獲得者肖克利在矽谷創辦公司, 並雇用了一批20多歲的年輕工程師。 後來, 這些工程師中的8個人出走創業, 之後陸續誕生了英特爾、AMD、紅杉資本等一大批聲名赫赫的公司。 肖克利後來成為斯坦福大學的教授。

另外,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也都是頂尖高校, 還有當時的一些一流大公司也在附近設立了研究機構,

如IBM、AT&T等。

而西安在中國, 無論是高校數量還是高校品質都名列全國前列, 只有北京、上海、武漢、廣州、南京等少數幾座城市差相仿佛。 同時, 西安還聚集了很多全國頂尖的科研機構, 如中科院、兵工集團、航空集團、航太集團均有眾多研究所位於西安, 華為、中興、三星、阿裡巴巴也紛紛在此落戶。

斯坦福大學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整體上還只是美國一所二流偏上的大學(無線電和電子工程很強大), 成為全美乃至世界一流還是以後的事情, 肯定沒有今天西安交通大學在中國的排位高。

所以從大學及科研機構智力資本上的支持來看, 即便放眼全國, 西安也擁有成為中國矽谷得天獨厚的科技優勢。

這也是目前西安要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底氣所在。

第二, 美國政府尤其是軍工產業對高科技的資助引導

對於矽谷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絕不應忽略一個功勞最大的特殊投資者:政府。 矽谷高科技的發展歷史可以看作是一個受益於技術軍轉民的最佳示範, 也是政府進行整體干預的完美案例。

無線電和電子工程的最初動力是來自兩次世界大戰,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軍隊的資助。 後來, 美英兩國政府又資助了電腦的開發。 而美國宇航局是第一批積體電路的主要用戶。 至於互聯網, 它是由美國政府的國防先進研究項目署創造出來的。 如果沒有政府和軍隊長期、巨額的研究資助以及技術轉移, 也就談不上後來矽谷的輝煌。

如前述斯坦福大學的特曼教授,他在二戰期間成為一個擁有850名員工的政府實驗室的負責人,這個實驗室主要為海軍和空軍研究電子對抗和干擾系統。

而惠普公司早年的大部分業務也都來自美國海軍實驗室,創始人之一的帕卡德後來還曾擔任過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回到西安。這裡的各類尖端軍工產業同樣冠絕全國,論政府資助支持、軍工產業帶動、軍轉民技術應用……在中國,有幾個城市有西安這樣的優越條件?

第三,開放、多元、包容的生態文化

原本美國東海岸的居民教育程度更高、更加富有,而且更加國際化,也有哈佛、麻省理工等一流大學,但為什麼最終矽谷誕生在西海岸?

歐洲曾經擁有比美國更先進的電子技術,英國曾是電腦的先驅國家,但為什麼後來英國的電腦產業卻崩潰了?

這就要歸因於思想、精神、文化的作用。

從19世紀淘金熱開始,美國西部就有一種敢於冒險的拓荒意識和開放精神。所以,後來美國的嬉皮士誕生于三藩市、自由言論運動出現在伯克利,都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而矽谷就處於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擁有強烈的包容精神。

在歐洲,不穿西服不打領帶,你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雇員。而在美國加州,億萬身價的人穿的也是牛仔褲和T恤。

矽谷對於移民的包容也舉世無雙。當年雅虎的楊致遠、後來谷歌的創始人布林,如今風頭正盛搞特斯拉電動汽車和太空火箭的馬斯克,其實都是外來移民而非生於美國本土。矽谷的風險投資機構也非常願意將錢投給這些第一代移民,因為他們最富於冒險精神並且有最強烈的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社會地位的意願。據統計,有大約25%的矽谷科技公司都是由華人或印度移民在管理。

而這些——思想開放、多元包容的文化心態,是西安的發展最需要提升的。

近年來,西安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出臺史上最寬鬆戶籍新政吸引人才、舉辦全球西商大會親商引商、舉辦創業大賽和硬科技大會令人耳目一新……但仍然需要繼續努力。

要成就矽谷一般的奇跡,要讓西安成為創業和科技之都,我們還必須進一步打開心扉,去擁抱敢於改造世界的夢想和靈感。就像約伯斯,不只是在賣手機和平板電腦,他追求的是改變人們相互想像和互動的方式,追求的是改變世界。

夢想是一種奇特的東西,它產生於一個人的心中,當一位創業者激勵一個團隊創辦一家公司時,夢想就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

祝福擁有夢想的創業者,祝福西安這座偉大的城市!

也就談不上後來矽谷的輝煌。

如前述斯坦福大學的特曼教授,他在二戰期間成為一個擁有850名員工的政府實驗室的負責人,這個實驗室主要為海軍和空軍研究電子對抗和干擾系統。

而惠普公司早年的大部分業務也都來自美國海軍實驗室,創始人之一的帕卡德後來還曾擔任過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回到西安。這裡的各類尖端軍工產業同樣冠絕全國,論政府資助支持、軍工產業帶動、軍轉民技術應用……在中國,有幾個城市有西安這樣的優越條件?

第三,開放、多元、包容的生態文化

原本美國東海岸的居民教育程度更高、更加富有,而且更加國際化,也有哈佛、麻省理工等一流大學,但為什麼最終矽谷誕生在西海岸?

歐洲曾經擁有比美國更先進的電子技術,英國曾是電腦的先驅國家,但為什麼後來英國的電腦產業卻崩潰了?

這就要歸因於思想、精神、文化的作用。

從19世紀淘金熱開始,美國西部就有一種敢於冒險的拓荒意識和開放精神。所以,後來美國的嬉皮士誕生于三藩市、自由言論運動出現在伯克利,都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而矽谷就處於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擁有強烈的包容精神。

在歐洲,不穿西服不打領帶,你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雇員。而在美國加州,億萬身價的人穿的也是牛仔褲和T恤。

矽谷對於移民的包容也舉世無雙。當年雅虎的楊致遠、後來谷歌的創始人布林,如今風頭正盛搞特斯拉電動汽車和太空火箭的馬斯克,其實都是外來移民而非生於美國本土。矽谷的風險投資機構也非常願意將錢投給這些第一代移民,因為他們最富於冒險精神並且有最強烈的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社會地位的意願。據統計,有大約25%的矽谷科技公司都是由華人或印度移民在管理。

而這些——思想開放、多元包容的文化心態,是西安的發展最需要提升的。

近年來,西安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出臺史上最寬鬆戶籍新政吸引人才、舉辦全球西商大會親商引商、舉辦創業大賽和硬科技大會令人耳目一新……但仍然需要繼續努力。

要成就矽谷一般的奇跡,要讓西安成為創業和科技之都,我們還必須進一步打開心扉,去擁抱敢於改造世界的夢想和靈感。就像約伯斯,不只是在賣手機和平板電腦,他追求的是改變人們相互想像和互動的方式,追求的是改變世界。

夢想是一種奇特的東西,它產生於一個人的心中,當一位創業者激勵一個團隊創辦一家公司時,夢想就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

祝福擁有夢想的創業者,祝福西安這座偉大的城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