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決不能讓一個貧困家庭掉隊——臨夏市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綜述

“要不是黨和政府幫我建新房, 我就要在這30多平方米又小又破的土坯房裡住一輩子了。 我打心眼裡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我的眼睛亮了, 看得很清楚了!感謝幫扶工作隊幫我找大夫看病, 還讓我學會了養殖技術。 ”

“感謝村上讓我當了保潔員, 我既能照顧家, 每月又有1500元的收入, 政府還組織我兒子到廈門務工, 每個月工資4000元至4500元。 我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

“我用精准扶貧貸款開了農家樂, 去年貸款已全部還完, 現在我一年的收入達到10萬元。 ”

……

這些脫貧群眾的肺腑之言, 便是臨夏市精准扶貧的寫照。

近年來, 臨夏市不斷創新扶貧模式, 因地制宜, 採取健康扶貧、以德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舉措, 舉全市之力脫貧攻堅。 2017年底, 全市所有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出列, 貧困人口規模下降至361戶1374人, 貧困發生率降至1.6%, 縣級7項脫貧指標全部達到摘帽標準。

健康扶貧:為因病致貧、返貧戶開“良方”

南龍鎮的馬奴給牙在健康體檢時被發現患有宮頸癌的早期症狀, 巡迴診療專家組隨即聯繫了臨夏市人民醫院, 對她進行了再次確認檢查, 並通過手術治療, 使她的病情得到及時控制。 馬奴給牙心懷感激地說, “在治療恢復的時候, 幫扶醫生給我很多幫助, 醫院也給我免去了很多醫療費用。 ”

為了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臨夏市提出了“健康扶貧”的概念, 先後歷時3個月出動550餘人次對全市所有的建檔立卡戶、2017年預脫貧戶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的患病情況進行入戶摸排, 最終確認因病致貧返貧200戶431人。 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 抽調了100名具有副高職稱的專家或主治醫師組建4個巡迴診療專家組,

每個專家組對口負責1個鎮開展巡迴診療服務。 目前已開展了6輪巡迴診療活動, 免費發放價值7.3萬元的藥品, 共為2.5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進行了體檢, 診治患者127名, 共計減免醫療費用15.24萬元;為符合規定的患者免費辦理慢病卡3092張, 門診慢特病補償10613人次, 補償基金340.83萬元。

實踐證明, “健康扶貧”是實打實的精准扶貧“乾貨”, 讓許多貧困家庭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 樹立了脫貧的信心。

產業扶貧:培育群眾增收“鐵杆莊稼”

來到臨夏市折橋鎮折橋村星月灣農家樂, 映入眼簾的是由十余間寬敞明亮的樓房組成的院子。 “我以前是村上的精准扶貧建檔立卡戶, 2012年在村幹部的幫扶下, 我貸了10萬元無息款, 開起了這個農家樂, 現在一年能掙10萬元左右。

去年還掉了10萬元的貸款, 也脫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了。 ”折橋村村民馬忠平說。

這是臨夏市折橋鎮折橋村“一村一品”產業培育發展農家樂使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典型範例。

近年來, 臨夏市大力實施“一鎮一業”產業對接和“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工程, 發展特色農牧業、林果業、鄉村旅遊業和勞務經濟及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現代服務業,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推動發展特色產業脫貧, 不斷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

依託臺灣創意農業臨夏草莓示範園和折橋鎮千畝城市農業基地, 臨夏市著力打造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設施蔬菜6700畝, 高原夏菜6000畝;依託八坊清河源和佳源牧業的帶動,

建設規模養殖場(社區)157個、發展規模養殖戶550戶;依託牡丹文化旅遊節市場效應, 發展折橋村、後古村、羅家灣村、單子莊村特色農家樂茶園134家, 打造枹罕鎮拜家村、石頭窪村民俗風情旅遊特色村寨, 帶動農村群眾就業萬餘人;依託後楊村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和王坪村油用牡丹繁育基地, 發展林果1.05萬畝, 林木育苗3350畝。 發展城郊型農業的農戶達到1500多戶, 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3000多人。 其中, 370多戶建檔立卡戶從事城郊型農業, 實現就業700多人。

就業扶貧:提升貧困戶“造血”能力

走進臨夏市折橋鎮苟家村, 統一著裝的保潔員正在仔細清掃溝渠、巷道的落葉。 “我是村上的低保戶, 被招聘為村上的專職保潔員, 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了。 看著村裡一天天變乾淨了,我也很高興。”苟家村保潔員郭菊芳說。

據介紹,臨夏市出臺了《關於促進精准扶貧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的意見》,提出在城市建設、美麗鄉村、農村道路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施工中,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勞動力的要求。目前,市園林局、林業局、供排水公司已接收貧困家庭勞動力285人,建設項目累計吸納困難群眾1820人,務工年總收入突破4000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左右。

技術是立身之本、是脫貧之源。近年來,臨夏市把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水準和就業創業能力,作為助力貧困群眾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投入資金886 萬元,通過返聘技術能手、專業退休教師,購置、更新教學硬體設備,實行全員全覆蓋免費培訓的方法,讓參加培訓的學員學習到務實的專業技能。截至目前,共培訓貧困戶勞動力6000余人次。

為了拓寬勞務人員就業管道,增加群眾收入,切實助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步伐,臨夏市與廈門市簽訂協定,定點向廈門市高新企業輸出勞動力。截至目前,已成功向廈門輸轉貧困勞動力122人,這些人已全部上崗,月工資4000-4500元。

近年來,全市累計輸轉勞務人員10.654萬人次(其中精准扶貧戶勞動力1.586萬人次4版),實現勞務收入16.84億元。

以德扶貧: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慈某是折橋鎮慈王村的貧困戶,由於長期患眼睛疾病,無法外出打工掙錢,夫妻關係也比較緊張。駐村幫扶工作隊瞭解到他家的實際情況後,把調處家庭矛盾作為精准扶貧的基礎,上門對夫妻二人進行說服開導,化解了他們心中的隔閡,建立了和諧的生活關系。工作人員還幫助他們通過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救助的措施,治好了慈某的眼病。同時,把慈某列為技術扶貧物件,教他學習養殖技術。慈某滿懷信心地說:“學到技術後,我想通過發展養殖業,實現脫貧致富……”

慈某只是臨夏市開展“以德扶貧”成效的一個縮影。臨夏市在精准扶貧工作中,發現部分貧困家庭中存在思想落後、子女不孝、家庭不睦,個別貧困群眾不思進取、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僅僅依靠政府“輸血”而不自己主動“造血”等問題導致的返貧現象,故而提出“以德扶貧”的理念。貧困村黨支部和駐村幹部瞄準對象、對症下藥,説明貧困戶徹底轉變“等、靠、要”的思想觀念,鼓勵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主動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探索出了一條“扶志、扶德、扶能”相結合的精准扶貧新路徑,有效緩解了貧困家庭的矛盾,減輕了家庭負擔,改變了貧困面貌。

一組組怦然心動的資料,凝聚著全市上下奮發進取,務實苦幹,決戰脫貧的共識和力量;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充分展示出臨夏市人民在精准扶貧路上,步履鏗鏘,奮力前行,決勝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看著村裡一天天變乾淨了,我也很高興。”苟家村保潔員郭菊芳說。

據介紹,臨夏市出臺了《關於促進精准扶貧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的意見》,提出在城市建設、美麗鄉村、農村道路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施工中,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勞動力的要求。目前,市園林局、林業局、供排水公司已接收貧困家庭勞動力285人,建設項目累計吸納困難群眾1820人,務工年總收入突破4000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左右。

技術是立身之本、是脫貧之源。近年來,臨夏市把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水準和就業創業能力,作為助力貧困群眾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投入資金886 萬元,通過返聘技術能手、專業退休教師,購置、更新教學硬體設備,實行全員全覆蓋免費培訓的方法,讓參加培訓的學員學習到務實的專業技能。截至目前,共培訓貧困戶勞動力6000余人次。

為了拓寬勞務人員就業管道,增加群眾收入,切實助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步伐,臨夏市與廈門市簽訂協定,定點向廈門市高新企業輸出勞動力。截至目前,已成功向廈門輸轉貧困勞動力122人,這些人已全部上崗,月工資4000-4500元。

近年來,全市累計輸轉勞務人員10.654萬人次(其中精准扶貧戶勞動力1.586萬人次4版),實現勞務收入16.84億元。

以德扶貧: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慈某是折橋鎮慈王村的貧困戶,由於長期患眼睛疾病,無法外出打工掙錢,夫妻關係也比較緊張。駐村幫扶工作隊瞭解到他家的實際情況後,把調處家庭矛盾作為精准扶貧的基礎,上門對夫妻二人進行說服開導,化解了他們心中的隔閡,建立了和諧的生活關系。工作人員還幫助他們通過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救助的措施,治好了慈某的眼病。同時,把慈某列為技術扶貧物件,教他學習養殖技術。慈某滿懷信心地說:“學到技術後,我想通過發展養殖業,實現脫貧致富……”

慈某只是臨夏市開展“以德扶貧”成效的一個縮影。臨夏市在精准扶貧工作中,發現部分貧困家庭中存在思想落後、子女不孝、家庭不睦,個別貧困群眾不思進取、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僅僅依靠政府“輸血”而不自己主動“造血”等問題導致的返貧現象,故而提出“以德扶貧”的理念。貧困村黨支部和駐村幹部瞄準對象、對症下藥,説明貧困戶徹底轉變“等、靠、要”的思想觀念,鼓勵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主動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探索出了一條“扶志、扶德、扶能”相結合的精准扶貧新路徑,有效緩解了貧困家庭的矛盾,減輕了家庭負擔,改變了貧困面貌。

一組組怦然心動的資料,凝聚著全市上下奮發進取,務實苦幹,決戰脫貧的共識和力量;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充分展示出臨夏市人民在精准扶貧路上,步履鏗鏘,奮力前行,決勝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