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州發佈」吳婉滿的扶貧日誌……

提示:點擊上方"盤州發佈"↑免費訂閱微信平臺

昨日, 我們一起回望了盤州市人民法院董玲的扶貧日誌, 今天讓我們翻開吳婉滿的扶貧日誌, 看她是怎樣用心抒寫下自己的扶貧夢!

(吳婉滿 12月8日星期五 天氣陰)

夸父追日, 是追求光明的夢;嫦娥奔月, 是飛往蒼穹的夢;愚公移山, 是人定勝天的夢;脫貧攻堅, 是共同富裕的夢。 夢, 是令人遐思的意境;夢想, 是催人奮進的燈塔;中國夢, 更是激勵仁人志士奮勇前進的宏偉藍圖。 中國夢, 是你的夢, 我的夢, 他的夢, 是十三億人民共同彙聚的夢。 你的努力, 我的拼搏, 他的奮鬥, 共同鋪就五十六個民族的小康道路, 攜手迎來偉大中國夢的實現。

又是煙雨朦朧的一天, 放眼望去, 所見之處盡是一片白茫茫, 揣著一顆顆赤子之心, 我們脫貧攻堅隊隊員朝著熟悉的幫扶道路駛去。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驅車終於到了大雨穀村的活動室, 與第一書記也是我們的老同事——陳江甯同志就本周村裡的扶貧事宜進行了簡單的溝通, 稍作思緒的整理, 我便與其他隊員告別, 踏上了走訪的路。 也許是昨夜下過雨的緣故, 村裡尚未硬化的道路顯得更為泥濘, 路邊嬉戲打鬧的狗都停下來看著我似乎在說,

嘿, 老吳同志, 你又來啦!而不習慣走泥土路的我, 又把鞋濺髒了, 趕緊找個水窪處把腳底的泥跺去, 心想可不能拖泥帶水進農戶家。 沿著新鋪就的水泥路望去, 趙三座家中的廚房正升起嫋嫋炊煙, 走進細看夫妻倆又在磨制豆腐, 二人聽見我的聲音, 忙放下手上的活, 將我迎進庭前。 “謝謝你幫助我們把兩個在外省讀書的孩子教育扶貧資助申請, 要不是你, 我們恐怕要錯過了”, 回想一個多月前, 我考慮到在南京讀書的趙大任和長春讀書的趙大本對政策不清楚, 及時通過QQ和微信和他們取得聯繫, 協助他們完成申請表並代為補全材料交至教育局。 在這對對孩子抱有殷切希望的父母心裡, 孩子的教育的就是他們的天,
孩子的未來就是他們的夢。

繼續邁開步子往前走, 何發順妻子田美瓊一見到我就直道謝, “謝謝黨和政府, 要不是這麼好的政策我家的牛圈和孩子上學哪能得到這麼大的幫助”, 道別時看著她眼角溢出的淚花, 我也被這真誠的感謝觸動了。

“滿滿, 你來啦”, 石奶奶(錢憲邦的母親)見到我走過來, 捂不住嘴地笑, 剛坐定, 奶奶就指著院子給我看, 以往的那些坑坑窪窪處都讓小石頭、小水泥塊給鋪滿了。 一問才知, 原來是奶奶聽說村裡要來家家戶戶搞道路硬化, 自己既想著為村裡做點貢獻, 也想儘快有個平整的院壩, 硬是自己徒手修整了四五天。 “兒子兒媳都在昆明打工不容易, 四個孫孫又小, 我就想努力讓他們減輕負擔, 兒孫都能過上好日子”言語裡盡是對子孫的無私愛意, 為誰辛苦為誰忙, 為的就是一家子早點過上好日子。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盛情邀請了, 石奶奶總在我道別時提起她家馬上就要宰大肥豬了, 婉拒了無數次, 好客的她都堅持繼續邀請……在這個陌生的地方, 有這麼萍水相逢的人把自己當成親人看待,一股暖流直通心底,或許我的心也被狠狠地幫扶了。

何後昌指著即將完工的新房子給我看,眼裡藏不住的驕傲,“你快看,這是我家新帖的磁磚,這是村裡發的大灶台,這是我家領先的沖水廁所”,眼神裡、笑意裡盡是藏不住的喜悅,期待著再快一點完工,盼望著再快一點搬家,渴望著小康生活的到來。拜訪完何後昌家,趕緊聯繫同事開車送我上彎彎繞繞的水晶溝。看到新鋪好的好幾條小路,我愣住了,幾天不來,變化大的我都找不到北了。憑著回憶一路小跑到李國祥家中,看到院子裡的牛飼料還是到處灑落,玉米棒子紛紛滾落在進門的庭前,家中物品擺放依舊是雜亂無序的,房梁上的蜘蛛已織就了無數道屏障。簡單的寒暄過後,我便擼起袖子,把玉米棒子捧進袋子裡,夫妻倆見狀也沒閑著,急忙開始收拾飼料,打掃室內。把玉米都整整齊齊地摞在牆角邊後,我隨手用袖子拭去了額頭的汗,便和他們說到,“我知道你們一家人迫切想搬到紅果的心,我理解也為你們時刻關注著最新的消息,但是現在這個還是你們的家,是你們夫妻倆曾經一起努力蓋起來的房子,怎麼能不好好愛惜呢,衛生不打整好,身體怎麼會好起來呢”他們倆這次似乎是聽進去了,收起了笑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這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夫妻眼裡,透露著搬遷至紅果城區的殷切期望。

脫貧奔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沒什麼捷徑可走,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社會和諧,更關切到偉大中國夢的實現,任重而道遠。我們身為幫扶責任人,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帶著責任、帶著任務、帶著情感真正深入基層,堅持扶貧。

有這麼萍水相逢的人把自己當成親人看待,一股暖流直通心底,或許我的心也被狠狠地幫扶了。

何後昌指著即將完工的新房子給我看,眼裡藏不住的驕傲,“你快看,這是我家新帖的磁磚,這是村裡發的大灶台,這是我家領先的沖水廁所”,眼神裡、笑意裡盡是藏不住的喜悅,期待著再快一點完工,盼望著再快一點搬家,渴望著小康生活的到來。拜訪完何後昌家,趕緊聯繫同事開車送我上彎彎繞繞的水晶溝。看到新鋪好的好幾條小路,我愣住了,幾天不來,變化大的我都找不到北了。憑著回憶一路小跑到李國祥家中,看到院子裡的牛飼料還是到處灑落,玉米棒子紛紛滾落在進門的庭前,家中物品擺放依舊是雜亂無序的,房梁上的蜘蛛已織就了無數道屏障。簡單的寒暄過後,我便擼起袖子,把玉米棒子捧進袋子裡,夫妻倆見狀也沒閑著,急忙開始收拾飼料,打掃室內。把玉米都整整齊齊地摞在牆角邊後,我隨手用袖子拭去了額頭的汗,便和他們說到,“我知道你們一家人迫切想搬到紅果的心,我理解也為你們時刻關注著最新的消息,但是現在這個還是你們的家,是你們夫妻倆曾經一起努力蓋起來的房子,怎麼能不好好愛惜呢,衛生不打整好,身體怎麼會好起來呢”他們倆這次似乎是聽進去了,收起了笑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這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夫妻眼裡,透露著搬遷至紅果城區的殷切期望。

脫貧奔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沒什麼捷徑可走,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社會和諧,更關切到偉大中國夢的實現,任重而道遠。我們身為幫扶責任人,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帶著責任、帶著任務、帶著情感真正深入基層,堅持扶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