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新療法:胰臟癌中期有望痊癒不再等死,新藥大大提升存活率

胰臟癌因難發現、早擴散, 及傳統化療和電療的效果不理想等原因, 死亡率極高, 五年存活率僅3%至5%。 而對於胰臟癌的治療, 雖然近年已取得不少突破, 但相對其他癌症, 胰臟癌的研究依然相對滯後。 惡性程度更是超過肺癌、大腸癌, 被稱為癌症「殺手中的殺手」。

近數年, 隨科技日新月異, 胰臟癌的臨床醫治取得了不少突破, 嶄新的治療方式為病人帶來新的希望。 新的化療藥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 將胰臟癌早中晚期治療存活提升。 SBRT的應用, 近年于歐美日漸普及, 並已逐步引進香港。

接受SBRT後腫瘤縮小

■個案一:上腹痛數月癌魔入血管

李女士, 剛退休, 身形瘦削, 除高血壓, 身體一向安好, 至近幾個月上腹隱隱不適, 最初以為是一般胃痛, 但她服用家庭醫生處方的胃藥數周後並無顯著改善, 故轉介專科作進一步檢查。 豈料, 電腦掃描發現胰臟頭部長了一顆約4釐米的惡性腫瘤,

並已入侵附近多條主要血管, 經外科醫生評估後認為不適合作手術切除, 轉介臨床腫瘤科。 李女士與家人步入診室時, 精神不俗, 但一臉憂心, 問道﹕「醫生, 我上網查閱過, 我的病是否無得醫啦?」

李女士接受4個月的化療及SBRT後, 腫瘤縮小而病情穩定下來, 她亦趁機與家人外游, 樂敘天倫。

■個案二:無病痛Golf友驗出第四期癌

陳先生, 身材健碩, 剛滿70歲, 除動過盲腸手術外未曾進過醫院, 退休閒時弄孫為樂外, 又是高爾夫球發燒友, 生活過得寫意, 身體並無異樣。 但最近檢查卻發現癌指數偏高, 再經正電子掃描(PET-scan)竟證實患有第四期胰臟癌, 確診時腫瘤已擴散到肝臟及肺部, 晴天霹靂, 甫坐下來便問:「醫生, 為何會毫無先兆……我現在還有多少個月命?你不妨直接告訴我。

陳先生完成6個月的化療療程後, PET-scan顯示大部分腫瘤不再活躍, 他選擇繼續服口服化療藥控制病情, 最近一次覆診, 我問近來還有打波嗎?他笑道:「當然有!每星期不落場我便渾身不自在。 」

胰臟癌死亡率遠超肺癌腸癌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庫,

2015年香港有766個新症胰臟癌確診個案, 同年約有691個病人死于此病, 死亡率奇高;而無論是香港還是國際的資料顯示, 胰臟癌的五年存活率僅百分之3至5, 遠較其他主要癌症如肺癌(10%)、大腸癌(60%)、乳癌(80%-90%)等為低。 現今資訊發達, 無怪很多胰臟癌病人及其家人初診時便顯得憂心忡忡。

胰臟癌死亡率特高有以下數點原因:

1、胰臟位處腹部深處, 故很多時病發早期並無任何征狀, 當確診時已屆晚期, 錯失治療的黃金機會;

2、胰臟癌有明顯的早期擴散傾向, 研究顯示若腫瘤大於3釐米, 超過九成患者血液內已有微擴散(micro-metastasis), 大大增加了根治的難度;

3、大部分的胰臟癌細胞對傳統化療及電療並不敏感, 故治療效果往往並不理想;最後,

胰臟其中一項主要功能是幫助消化, 而其位置貼近胃部及十二指腸等消化器官, 故很多患者因而消化不良, 營養狀況並不理想, 治療效果再打折扣。

傳統化療電療效果低

大部分病人確診時已是中後期, 治療方針視乎病情, 如下﹕

早期(約20%的病人):腫瘤未有入侵附近的組織及血管, 一般會先以外科手術切除,術後配合輔助化療減低復發風險。

中期(30%):腫瘤已入侵附近的組織及血管,大部分病人未必適合作外科手術切除,會轉以化療及電療控制腫瘤。

後期(50%):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絕大部分患者會以化療去幫助延長壽命,緩解腫瘤帶來的不適。

新藥大大提升存活率

早期﹕大型研究顯示新的化療藥組合吉西他濱-卡培他濱(Gemcitabine-Capecitabine)及口服藥物TS-ONE,比傳統化療藥減低復發風險,並大大增加了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由以往的20%左右倍增至30%至40%。

SBRT避開正常組織攻擊癌瘤

中期:傳統電療對胰臟癌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主因是胰臟被十二指腸及胃部包圍,這些消化器官的正常細胞對電療極之敏感,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故電療劑量往往未能增加,但亦無法有效控制癌細胞。而新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透過立體定位技術,能精准讓輻射線針對腫瘤而避開正常組織,從而能提高輻射劑量,以達更有效控制腫瘤的目標,而副作用也相對少,療程亦較短。

SBRT應用在胰臟癌,近年于歐美日漸普及,並已逐步引進香港。此治療技術要求較高,由於胰臟與十二指腸或胃部只有數毫米的距離,故病人需于治療前一兩星期,先透過內窺鏡於腫瘤附近放入數粒金屬標記(marker),以説明電療時作對位之用,務求能絲毫不差命中目標。研究顯示SBRT一年局部控制率高達80%以上,遠較傳統電療約50%理想,副作用也相對較少。更難能可貴的是,當SBRT配合新一代的化療使用,部分原本不能切除的腫瘤,經治療後縮小至能讓外科醫生作根治性的切除。相較以往,中期病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一年左右而絕大部分均不能根治,此新技術實在為病人帶來重生的希望。

晚期﹕傳統化療療效不理想,選擇也較少。近年全新的化療藥物及組合如﹕FOLFIRINOX、Nab-Paclitaxel、TS-ONE及Nano-liposomal Irinotecan等面世,大型研究顯示俱比傳統化療的效果優勝,病人的選擇亦較以往多,研究顯示如病人能接受多線治療,平均壽命由以往的6至9個月,延長至18個月或以上,為晚期病人帶來曙光。

期望於可見的將來,有更多新的藥物和治療面世,為病人帶來新的希望。

【海醫通】引入香港優質醫療資源,提供赴港就醫、癌症藥物 、赴港體檢、抑鬱症診斷、接打9價HPV疫苗、香港醫美等多項香港醫療服務。

一般會先以外科手術切除,術後配合輔助化療減低復發風險。

中期(30%):腫瘤已入侵附近的組織及血管,大部分病人未必適合作外科手術切除,會轉以化療及電療控制腫瘤。

後期(50%):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絕大部分患者會以化療去幫助延長壽命,緩解腫瘤帶來的不適。

新藥大大提升存活率

早期﹕大型研究顯示新的化療藥組合吉西他濱-卡培他濱(Gemcitabine-Capecitabine)及口服藥物TS-ONE,比傳統化療藥減低復發風險,並大大增加了病人的五年存活率,由以往的20%左右倍增至30%至40%。

SBRT避開正常組織攻擊癌瘤

中期:傳統電療對胰臟癌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主因是胰臟被十二指腸及胃部包圍,這些消化器官的正常細胞對電療極之敏感,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故電療劑量往往未能增加,但亦無法有效控制癌細胞。而新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透過立體定位技術,能精准讓輻射線針對腫瘤而避開正常組織,從而能提高輻射劑量,以達更有效控制腫瘤的目標,而副作用也相對少,療程亦較短。

SBRT應用在胰臟癌,近年于歐美日漸普及,並已逐步引進香港。此治療技術要求較高,由於胰臟與十二指腸或胃部只有數毫米的距離,故病人需于治療前一兩星期,先透過內窺鏡於腫瘤附近放入數粒金屬標記(marker),以説明電療時作對位之用,務求能絲毫不差命中目標。研究顯示SBRT一年局部控制率高達80%以上,遠較傳統電療約50%理想,副作用也相對較少。更難能可貴的是,當SBRT配合新一代的化療使用,部分原本不能切除的腫瘤,經治療後縮小至能讓外科醫生作根治性的切除。相較以往,中期病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一年左右而絕大部分均不能根治,此新技術實在為病人帶來重生的希望。

晚期﹕傳統化療療效不理想,選擇也較少。近年全新的化療藥物及組合如﹕FOLFIRINOX、Nab-Paclitaxel、TS-ONE及Nano-liposomal Irinotecan等面世,大型研究顯示俱比傳統化療的效果優勝,病人的選擇亦較以往多,研究顯示如病人能接受多線治療,平均壽命由以往的6至9個月,延長至18個月或以上,為晚期病人帶來曙光。

期望於可見的將來,有更多新的藥物和治療面世,為病人帶來新的希望。

【海醫通】引入香港優質醫療資源,提供赴港就醫、癌症藥物 、赴港體檢、抑鬱症診斷、接打9價HPV疫苗、香港醫美等多項香港醫療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